已有1条答案
如今在许多学校,由于老师的大力倡导,中学生读名著已慢慢成了一股热潮。但在众多的名著面前,许多学生难免不知所措,怎样读好它们,确实需要指导。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做出介绍。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方法
一、疏不间亲法。疏不间亲是一句成语,意为关系远的人不能挑拨关系近的人之间的关系。读书亦如此,闲书不能挤正书,正书不能挤用书,应作为一个原则。学生首先应吃透教科书,然后把课外名著作为一个有益的补充。
二、蜘蛛求食法。一个大蜘蛛,稳稳坐在蛛网之中,一有动静,飞扑过去。读书最怕见事迟,什么都慢吞吞的,多好的事情都给耽误了。名著不易得,一有机会,最好及时涉猎,一时没有明白,先将其存储脑中,不妨来日研究。
三、不求甚解法。“不求甚解”原出自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意指读书方法要灵活,不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其真谛。陶渊明的读书法对我们很有启发。由于名著浩如烟海,只就教育部列出来让中学生阅读的就达二十多部,按六年中学生涯计,每年阅读量也接近四部。书海茫茫,哪能处处求甚解。不求甚解是大量接受外界信息的必要条件。恰如走马观花,在特定的场合下,正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四、见缝插针法。就是挤时间读书。实际上,每个同学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想花大量时间来读那些名著是不可能的,只有见缝插针,才能化整为零,于繁忙之中“巧”读书。
五、比较阅读法。“有比较才有鉴别”。不同的人对于书籍有不同的需求,要通过比较,将阅读的对象区分为四种类型与级次:必读书,应读书,可读书,拒读书。必读书,这是阅读对象中的中坚部分,必须着力读之。应读书,这是阅读对象中重要部分,必须重视。可读书,这是阅读对象中一般部分,常常带有欣赏性质。拒读书,内容无益,白白耗费时间,应该拒之门外。
六、照本宣科法。对于名著,切记要照本宣科,如乱加删改,断章取义,则徒受其害。但是照本宣科并非一切都信。由于其体例严,其表述清,其逻辑强,其内容富,因此必先弄懂,否则妄言创造,难免沐猴而冠,有点可笑。
七、探讨交流法。就是同学间或师生间在读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探讨和交流之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从而同时提高欣赏水平,正是美不胜收的好事。
八、寻根问底法。读书尤需问,王充有《问孔》、《刺孟》。凡有创造者,无不从发问开始。你对前人的著作敬若神明,高山之下,自己变成了一胚黄土,还能有什么创造。读完一本书,如果连一个问号都没有得到,那是不能说有真正收获的。
九、旁敲侧击法。名著之所以经久不衰,具有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它内容博大精深,隽永耐读。因此一些同学在读原著时往往不容易立刻就理解。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有关的辅导读本来读,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围而攻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十、立地成佛法。读书可以立地成佛,方法就是动手写作。朱光潜早年在国外学习,边学习边写作,可以说是“立地成佛”的榜样。徐特立有一句名言叫做“不动笔墨不读书”,因为读书是吸收,记笔记是消化,写作是倾吐,只有多读书,多记笔记,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肚子里有了“墨水”,文章才能写好。总之,读书有了收获就记下,倘若这收获很有价值,不待修炼,已自成佛。
初中生怎么阅读名著
首先,阅读名著时,不要走马观花,要下马看花。认真仔细。
其次,要做好批注。常言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记住书中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名字,一一梳理出来。注意人物特点及其性格,每个人在书中所处地位。还要思索,作者笔下人物为什么有立体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呢?那就是作者生动的人物描写的功力。
还要把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阅读是知识的输入,写作是知识的输出。二者互动起来,才能形成流动的活水。
在阅读中学习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如何展现人物性格。改变我们笔下千人一面的单调,平庸,呆板。
此外,建议读名著至少读两遍,第一遍初步了解,形成初步概念,就是粗读。第二遍精读。边读边做练习题。
总之,我们要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提升,在阅读中成长。
下一条:初中语文批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