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一学年的辛勤学习已经到了要结束的时节了,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你是否会觉得紧张,不安,或者深深的后悔?没关系,有了这份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复习,你所有的紧张,不安甚至是后悔,我相信都会随着你点开这篇文章之后烟消云散,我们是您学习道路上永远的陪伴者。
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复习:
1、做好期末复习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查漏补缺、强化巩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复习比学习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一个一个散的知识点,而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网,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力。
其次眼光要瞄准高考。知识的网,是一天一天织成的。再说,对前三个学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复习,应该成为整个高三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复习不仅仅为期末的考试做准备,更要为毕业考试和高考做准备。
一套试卷,考查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只眼要盯着期末考试,另一只眼还应瞄准高考。
2、分板块复习
根据语文教材编排情况和语文考试题型分类情况,高中语文复习需要分3个板块。
①课内、课外知识板块
Ⅰ.面面俱到,学习课内知识。
我们通常把语文教材上涉及到的、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叫做课内知识。注意,说的是语文教材上的内容,而不是课文。
这有区别吗?有很大区别。因为高中语文教材上除了课文之外还有课内延伸阅读、资料卡、注释,另外还有表达交流材料、梳理探究指导和名著导读材料,这些都需要学习。在此特别强调,课文下的注释也要认真学习,因为里面有大量知识。
Ⅱ.顺藤摸瓜,积累课外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上有节选于《孟子·梁惠王》的《寡人之于国也》,节选于《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课文。学习这些出自诸子散文里的课文时必然会延伸讲到诸子百家,讲到儒家思想,讲到礼乐等。教材上还有《陈情表》《六国论》《过秦论》等散文,学习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延伸讲到诏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分封制等内容。我们在学习时顺着书上出现的这些“藤”就要去“摸”诸子百家、诏令、礼乐、就国等这些“瓜”。
正因为高考语文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复习语文时就要以教材为起点去梳理探究。教材上出现的知识往外梳理就是一根藤,我们要顺着这根藤,去发现一个又一个瓜。 以考纲为依托,以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为线索,去探究、积累课外知识,这就叫顺藤摸瓜式学习法。
知识的积累,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没有深厚的积累什么也做不成。正如庄子在《逍遥游》里的论证: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水如果积蓄的不够深厚,就承载不了大的船只。
如果倒一杯水在小坑里,只能浮起一根草芥,放一只杯子的话,就沾地了。
因为水太浅,船太大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高中生知识积累不够的话,也就无法驾驭考试。积累课内、课外知识既有助于我们解答文化常识题,又方便我们理解文言文、古诗词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文本(小说或者散文),同时也积累了作文素材,实在是一箭三雕。
②应用与答题技巧板块
语文也是要做题的。语文复习当然不能只读书,相应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语文复习时做题也是有技巧的,掌握了技巧就能触类旁通,不懂技巧刷题再多也是白搭。
题海战术的作用是让我们熟能生巧,提高做题速度,但是考试还需要正确率,需要提高得分率。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每一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比如考到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就要去考虑是否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了,对主旨的表达有没有作用,对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表达有没有作用,对情节发展有没有作用……这就叫答题思路。
每一种题型都有大致的答题思路和答案模式,高中生们在复习时要注意总结归纳。
③写作能力板块
写作能力需要长期锻炼,肯定不会纯粹是复习的事情了。不过在复习时我们可以为写作文做两件事。
Ⅰ.回顾平时积累的作文素材,以备考试时急需。
Ⅱ.选择合适的作文材料,练习审题立意、拟写开头结尾和标题。
高中语文复习不仅仅是背书,书背得再好也就只能拿到名句默写的6分而已。
我们还要分以上3个板块从知识积累、解题思路、答题方法等方面全面复习训练才能有效提高成绩。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方法:
一、分析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
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
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