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很多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了,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其实,想要教育自私的孩子,家长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自身找问题,因为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来源于家长,找到了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孩子的问题。
小孩自私自利怎么教育?
1、安排孩子勤做家务
父母可以让孩子帮你一起做家务,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不让他们干活,家务劳动是家中每个成员的责任,所以,父母应该从小锻炼他们做家务活,让他们明白要承担责任,这样可以让你的孩子变得更有担当,更有责任心。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只有勤快的孩子才会懂事,知道关心体贴别人。
2、言传身教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榜样。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以及对社会的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使他们也关心别人。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会替别人着想。
3、鼓励孩子分享
如果孩子有分享的行为的话,家长应该适时的加以表扬。让孩子在开心的同时明白分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爸爸妈妈也喜欢一个愿意分享的孩子。
4、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5、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过分迁就,即使孩子很强硬,家长也要把正确的坚持到底,不给孩子留余地。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小孩自私自利的危害有哪些?
一、喜欢计较个人得失
不懂如何去爱或学习尊重别人;为鸡毛蒜皮小事斤斤计较,生活变成永无休止的痛苦,时常疑心他人是自己的劲敌,并嫉妒别人的成就与功业。此外,他贪图他人的财产,无法忍受别人的快乐。
二、自私的人没有朋友,得不到帮助
自私的行径常常招致别人的鄙视、反感和憎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人帮他,甚至还会招致被人的打击和刁难。从不关心别人的生活和需要,从不愿意帮助别人度过难关,一个朋友都没有,心事没人倾听,只能孤独的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三、自私的人容易性格冷漠
自私的人,会在人际交往中首先想到保护自己,对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或交往持悲观态度,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同情心。
小孩很自私怎么教育?
1、学会分享但不刻意要求。
家长可以鼓励分享,让孩子明白分享乐趣,但不要强迫孩子实时分享,孩子也要有自己的权利,但是有一点要明确,学会分享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所以,不用过度刻意要求。
2、尝试吃亏受点挫折。
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从来不会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这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并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成长。
所以,偶尔让孩子吃点亏并没有什么坏处,比如,拒绝孩子的要求,从事事顺从到有选择的拒绝,让孩子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要求都应该得到满足。
3、真心表达谢意。
孩子都会说谢谢,有些是真心在感谢,有些就是应付家长的要求,学会谢谢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理所应当为他做什么,孩子所有的获得都应该首先去感谢,感谢父母和家人。
4、让孩子知道后果。
给孩子指出他的自私之处,他此时的感受并不能算得上是后果。然而,如果他不能够改变他的自私,就应该让他知道这样的后果会怎样。
5、多和小朋友接触。
要给小孩子创造环境,多出去与别的小朋友接触,通过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让孩子变得不再自私。
6、平时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切勿宠溺。
家里好吃的,好玩的,父母都应该与孩子分享,让孩子学会先考虑爷爷、妈奶,再考虑父母,最后再想到自己。让孩子明白,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是长辈,应该得到孩子的尊敬和优先考虑。
7、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
父母应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洗衣、拖地、做饭,在实际锻炼中体会父母的辛劳,自然会对父母多一份关怀与体贴。
小孩很自私的原因是什么?
一、物质生活的优越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人在不断满足孩子需要中,助长了孩子的霸道、自私。
二、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致
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犯错时,便加以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变得只能自我封闭,尽量不与他人接触,躲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结果必然导致孩子自私。
三、来自父母的溺爱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造成了孩子的自私。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娇生惯养,后果就会导致孩子变得自私。
小孩很自私的表现:
(1)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的人心中只有他自己,他从来都不会考虑别人,即使有时口头上会替别人着想(这一点和虚伪的人类似),但真正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做半点让步的。
(2)性格孤僻
自私的孩子大部分性格都是非常孤僻的,不愿意跟别人交流,因为他们怕别人麻烦自己,或者是怕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小孩子自私怎么教育?
一、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家长需要多引导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分享给小朋友们,让孩子在分享当中体会到了快乐,这样能够改掉孩子自私自利的坏习惯,这样孩子在未来的成长当中,才能够越来越好。
二、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
孩子是家庭中最小的一员,家庭大成员要细心呵护小成员,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孩子在享受家庭成员对他关爱的同时,也应该像其他家庭成员一样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就是给孩子定规矩,要坚持。
三、懂得感恩很重要。
家长把孩子置于享受之中,让他享受着最好的一切,却忘了告诉小孩子,没有谁什么都不做就应该得到这些,需要教会小孩子懂得感恩,可以让他和大人一起做家务,让他知道付出才会有回报,不可能会有白吃的饭。
四、做好榜样。
一定要重视家长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既然要求孩子不该自私,那么家长就要先做到不自私才行。教育从来都不是嘴上说说,而是通过行为去影响孩子。要知道现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他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学会父母的所作所为。
五、对孩子实行奖励制度。
可以让孩子学着做家务并给予一定的零花钱奖励;又或是让孩子学会照顾一只宠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牵挂和顾虑,学会照顾宠物,也会将自己的零食留一口给宠物吃,养只小猫小狗是最能锻炼孩子不自私、会分享的方法。当孩子每进步一点的时候,家长要言明哪里做得好,并给奖励进行鼓励和表扬。
小孩子自私的危害有哪些?
一、经受挫折的能力差。
孩子过于自私,其实他内心也比较脆弱,总是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经受挫折的能力差,害怕面对和解决问题,会影响孩子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偏激行为。
自私自利的孩子,往往为了达到自己心目中的目标会采取不同的手段。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他们通常也会选择一些偏激的行为。有时甚至还会踩到法律的边界。而这些偏激的行为也将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可能会留下永远的痕迹。
三、社交障碍。
自私的孩子往往做事都是出于某种明显的目的,而且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于周围的人他们通常不会顾及,即使会伤害到别人,他们也会觉得理所应当。而这样的行为方式显然不会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所以自私的孩子,通常在社交方面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很多同龄人都会避而远之。
小孩子自私有哪些原因?
一、言传身教。
生活中,其实有部分家长的行为也有待提高,他们自私,而且喜欢占小便宜。孩子经常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对于父母的这些行为,他们已经深深的记在心里。所谓“近墨者黑”就是如此吧,孩子在父母的言行里,学会了很多自私的行为。
二、竞争教育。
现在学习竞争越来越猛烈,很多家长都要求孩子把学习摆在第一位,从小就要拼命学习,教育要比别人的成绩好,在这种成长环境下,孩子身边的人不是朋友,而是对手,不会去想着别人好,只想超过对方,所以就会有冷漠自私的行为。
三、家长溺爱。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要求,可以说从来没有拒绝。无底线的满足孩子,最后造就了他们自私霸道的心理。在家长看来,不管自己有多么艰难,也不能苦了孩子,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和不负责任的。家长的无私奉献,并不能让孩子懂得感恩。
自私的小孩怎么教育?
一、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
家长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二、培养孩子集体荣誉感。
自私是指那些做事说话只考虑自己利益,不顾及社会和集体利益的行为。有这种心理的孩子,通常没什么集体观念,只为个人的前途和利益着想。家长们要培养孩子要有集体荣誉感,从自己自私行为中看到不良的后果跟危害,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在班级担任角色。
如果小孩子平时比较自私,家长可以跟老师沟通,让孩子担任一些小角色,为班级的同学服务,这样以来,能够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四、教孩子要学会尊老爱幼。
家长教育孩子在享受时要先考虑长辈,比如在吃饭时,为长辈夹菜,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等等。别人对自己好要对此表示感谢;若是别人遇到困难时,自己要尽可能提供帮助。多做好事可以让孩子在他人的认可和赞美中获得快乐,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五、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家庭中,每个成员有权利也有义务,父母不能把孩子放在享受的位置主动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家务,虽然孩子年纪还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是孩子在看到父母做家务的时候,主动地帮助父母,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的同时,会慢慢懂得家庭中的成员要学会分担,谁都没权利要求别人伺候自己。
六、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家长可以言传身教,给孩子起到示范的作用。在家里时,对待长辈要尊敬,有礼貌,有什么好吃的先给老人,为孩子树立榜样。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从家长身上学到很多,知道尊敬长辈,而不是只想着自己,仅仅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应当的,而自己并不需要回报他们。这样不仅有利于家庭和谐,还能够促进亲子感情。
自私的小孩有哪些表现?
1、贪婪无情。
自私自利的孩子占有欲强,个人主义严重,缺乏同情心和集体意识。他们不愿意把玩具或学习用品借给别人用,不仅极力保护自己的物品,还经常抢夺拿走不属于自己的爱物。当孩子长大以后,在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下,私欲会无限制地膨胀。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贪婪,贪婪地索取金钱、名利,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2、以自我为中心。
一般情况下,在自私的孩子心中,只有他们自己,他们从来都不会考虑他人的意见或感受。其实有时候也会说替别人着想,但真正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做半点让步的。这些孩子在家里总喜欢把好吃的东西据为己有,尤其在饭桌上,孩子总是把自己喜欢的菜摆在眼前,甚至在亲戚家吃饭,也不顾他人感受,为所欲为。
3、敏感多疑。
自私的孩子由于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对外界的反应过分敏感多疑,因为他害怕吃亏,害怕别人占有他本应或不应得到的利益。他的心态极其脆弱,并且多疑,最终会或多或少具备一些神经质的特征。这种敏感多疑的性格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它不仅损害了孩子的人际关系,而且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也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现在大多数的家长都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孩子的学习,可以没日没夜地工作;为了孩子的学习,可以待业在家专职陪孩子;为了孩子,父母可以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们,但是这些无条件的付出也是需要回报的,那便是,最折磨人的成绩。
小孩子读书成绩不好怎么教育才好?
1、和孩子共同分析原因
考试的成绩并不是为了分优等生和差等生,而是为了检验孩子在某个阶段的学习效果。所以不论看到什么样的成绩,家长都要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探讨,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既要让孩子看到自己进步的地方又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
2、注重孩子的多方面培养
现在已经是素质教育时代了,家长不应该每天盯着卷子上的那点分数去衡量自己的孩子,而是应该注重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比如带孩子出去旅行,多见见世面;报一个喜欢的兴趣班,多一项特长等,家长培养的不是"会考试的孩子"而应该是在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孩子。
3、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家长要告诉孩子,好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拿高分,更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交到更好的朋友,生活在更好的环境里。孩子要有学习的意识,这样才会在学习上下功夫。
4、家长适当放手
家长能做到适当的放手,在教育孩子时态度张弛有度,那孩子的独立能力就会得到锻炼,自我约束能力也会很强,那孩子就能认清自己的“使命”,认真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当然,适当放手,说的不只是爸妈,也包括家里老人。如果老人在爸妈教育孩子的时候,能不瞎参与,孩子就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否则,孩子在双重标准下,认知很容易出偏差,这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负面影响。
5、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每个孩子都有犯错的时候,孩子成绩也会有不好的时候,每个人也都要坏情绪的时候。面对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能不暴不躁的与孩子分析原因,引导孩子一起想出正确的解决方式,那这个错误,孩子“犯得值”。因为孩子不会惧怕犯错,反而会充满自信的积极探索,这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倘若,家长面对孩子的错误,上前就是一顿痛斥,那就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胆怯,孩子以后做起事情来也会畏手畏脚,毫无魄力,就算学习中出现问题,孩子也会第一时间躲避。
6、在孩子面前多表扬孩子
孩子的智力是需要家长去引导去挖掘的,面对孩子的成功,作为父母的应该多表扬自己的孩子,多鼓励鼓励孩子,让孩子享受到了学习带给她们的快乐,满足孩子的心里需求,促进孩子对学习积极主动性。对于大多数父母的期望来说,对孩子总是抱有一定的期望。这些期望就如,考上一个好学校,找到一份好工作等。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需要结合孩子的学习状态来教导,切勿急功近利,打骂孩子。多鼓励,细心解说才是正确指导孩子的基础。
百善孝为先,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当孩子做出打父母的行为的时候,就证明这个家庭或者是家长也存在这一定的问题,要不就是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出现了不良影响,要不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缺失,但不管是那种问题,家长都需要从现在开始做出改变,还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小孩打父母要怎么教育好?
1、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孩子在成长中,自我意识的会开始萌发,凡遇到了不合意的话或事就动手打人,这样表示反抗。因此,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分析孩子的打人的原因,进一步想出对应方法。
2、耐心和孩子讲道理。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尤其是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已经不适合对他进行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方式了,过于激烈的方式反而会更加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作用。作为父母,应该耐心的和孩子讲道理,站在他的角度开导他,不厌其烦的帮助他改变善恶价值观。甚至可以给他看一些有关少年犯方面的新闻和资讯,警醒他不能一错再错,走向深渊了。
3、建立孩子的是非观。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要明白,用暴力行为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即使孩子犯错,家长也不要第一时间选择暴力惩罚。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暴力行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严肃告知他这么做不对。
4、让孩子明白打父母对父母造成的伤害。家长想要改正孩子武力的情绪,就必须要从最基本的做起,如果孩子不能够了解到这样的做法到底能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的话,那么他们就会一直秉承着这样的做法,一直伤害别人。
5、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有些孩子会打人,由于父母有打人行为,孩子有看到,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当孩子会打人的时候,父母要检讨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动手打人的习惯。生活中,成人要约束自己,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小孩是大人的影子反应,很多时候,小孩会出现些我们想不到的武力行为,想想我们做家长的,是否影响到他呢,自己说话的语气,教小孩的行为,要多注意。
6、教会孩子宣泄情感的方法。孩子会遇到一定的烦恼,宣泄烦恼、愤怒的方法非常必要。因此,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向大人倾诉内心情感,耐心倾听孩子的感情,释放孩子当时不愉快、压抑的情感。
7、应该使用一些方法进行调整,比如适当地惩罚孩子,出现打妈妈的行为以后在言语上批评或者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间等,这些方法都可以考虑。
8、诚为上策。如果你做了错事,就应该承认并且道歉。这也许会毁掉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但也能让孩子知道父母也会犯错,并且当父母犯错的时候,他们是勇于承认并道歉的,那孩子就不会这么暴躁不听话。
小孩打父母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长对孩子经常使用暴力教育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平时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这些打父母的孩子之所以会做出这种行为,关键就在于父母平时的行为影响。有的父母脾气暴躁不说,还总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品,只要孩子做得有一点不合自己心意的地方就对孩子破口大骂,大打出手。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脾气只会变得越来越暴躁,所以当他们有力量反抗父母的暴力行为时,就会对父母频繁施加暴力。
2、家长对孩子幼年时发生的暴力行为没有加以制止和正确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只要父母和爷爷奶奶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把小拳头打向家人。当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如果家长不加以制止和引导,那么孩子就无法意识到自己这种行为的严重性,长大后会把这种行为变本加厉地施加在家人身上。
3、游戏和各种视频中暴力画面的影响
现在不少游戏和视频中都会穿插一些暴力画面,这些暴力画面的确可以刺激观看者的神经,但是同时也会对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经常玩暴力游戏和观看暴力视频的孩子,会觉得打人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式,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打人后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叛逆的孩子身体在发育,精神想独立,想脱离家庭环境,甚至脱离父母控制,但心性状态又没有完全成熟,是矛盾的天然冲突,这种冲突会产生很多情绪,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孩子会处处跟父母作对。想要教育好叛逆的孩子,家长要对叛逆孩子的心理特征有有个基本的了解。
叛逆小孩要怎么教育?
1、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态。
很多家长习惯于站在大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身上所体现的问题。这就很容易造成对孩子行为的误解或者是不理解。而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状态才能帮助家长找到引导的契机。
2、注意引导的方式选择。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行为会有偏差产生,在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采用过于强势的否定方式进行干预。这更加会引起孩子的逆反行为表达,不利于偏差行为的纠正和改善。
3、多听孩子的想法。
每一个家长都要倾听一个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内心,他有可能不愿意跟你讲,但是他会体现在方方面面。沟通是最好的灵药,无论之于大人,无论之于孩子。正确的、有道理的你可以接受,有问题的你可以尝试着告知孩子问题在哪。如果不沟通,那就永远没有进步的可能。
4、重新认识孩子,了解他。
家长往往过多关注和督促孩子学习,这种单一的沟通无法让孩子开启心扉。若要孩子接纳,家长应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状态、感兴趣的事。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长也应支持孩子去做感兴趣的事,从而真正了解她的生活状态。
5、明确培养目标。
过高的期望容易加重叛逆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应当根据叛逆期孩子的发展建立合适的目标和要求,避免过于严格而引起不良情绪。
6、多信任孩子。
因为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我们要给予他们相应的信任。孩子们常常说,我爸爸、妈妈不信任我、不理解我。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给予他一定的权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让他独立去做,接纳他们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
叛逆小孩会有哪些表现?
1、自以为是。
叛逆期的孩子虽然在社会上和生活的经验上都有所缺乏,但是他们仍然在思想和行为上盲目的自大,做事情也不考虑后果,把自己当做中心点,不考虑其他人。
2、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很在意别人尤其是同伴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别人反应良好,倍感满足,别人反应不佳,就会极度焦虑。如要买最新款的手机等。
3、逆反心理强。
总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公平或者父母总约束自己,所以会尝试对抗权威,比如和父母吵架,对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