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
一年级男孩不听话如何管教?
一、说话要简单明确。
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识不比大人,男孩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通常也比较差,家长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话要简明扼要。孩子犯了错,家长别急着大讲道理,先跟孩子把事实掰扯清楚,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
二、多和孩子说情绪感受。
男孩的性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共情能力比较差,这边家长气跳墙,那边孩子屹然不动。因此,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孩子做了这样的事情后,自己的情绪感受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生气。让孩子进入到家长的情绪情境里,才能真正地意识错误,有悔过之意。
三、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四、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五、走进孩子内心。
解决问题,要从根源上找方法,一味打压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根本不能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要想改正孩子的错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遇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做到多沟通,才能实现愉快教育。
六、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一年级男孩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
一、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孩子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孩子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孩子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二、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孩子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孩子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孩子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三、孩子没有选择权。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自我意识不断提高,渐渐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兴趣等。而站在家长的角度,总希望孩子能够成材,认为自己为孩子做的都是最好的,为孩子规划好一切,要求孩子照着办。阻止孩子自己的意愿去尝试,从而令孩子产生挫折感,长期下来,孩子就会变得不听话。
四、信息大爆炸。
电视,电脑,手机这些信息媒介,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向孩子的大脑输送海量的信息。孩子的分辨率比较低,好的坏的都会照单接收,以前的孩子最多只有一个收音机了。而孩子接收到了不好的信息,他也会去模仿。
我身边很多一年级孩子的父母经常一起探讨这样的一个问题:一年级小朋友不听话如何管教?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发现一年级小朋友出现出现不听话的几率确实挺大的。所以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一年级小朋友不听话如何管教
1.多方面关心孩子,尤其是孩子的学习环境
要关心孩子的校园环境,要清楚地了解孩子在校园内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孩子在校园内主要接触者,并用故事和孩子讲明利害关系,不要用大人的思维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2.学会倾听孩子的需求
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会让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发展起来,渐渐地兴趣就会变得顽固。在孩子的心目中,一切都应该是他的。他们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父母通常会限制孩子在这个阶段的需求,但这个阶段的孩子无法应对外界的限制,所以他们会通过发脾气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以学习文具为例。孩子想要一个文具,但家里有许多同类型的文具。许多父母会直接拒绝孩子。这时,孩子就会产生叛逆心理。
其实父母可以让孩子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个文具,这个文具有什么特别之处,倾听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父母就能适当地满足他的需求。这不仅训练了他的沟通技巧,也让他明白父母尊重他的需求。
3.避免过多强调
如果家长发出指令超过3次,孩子还没有回应,家长就要更换一种方式。比如,孩子玩手机时间久了,你让他把手机还给你,他还没有反应。这时家长可以辅助孩子完成指令,把手放孩子手上,帮助他把手机放到家长手上,或写个小纸条提醒孩子。
一年级小朋友不听话的原因
1.很少和孩子聊天
父母教育孩子的基本形式就是和孩子聊天,在聊天中给孩子潜移默化地输入正确的三观,对人对社会的看法,和孩子的关系也会很亲密,孩子对父母无话不谈,也比较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2.没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家长在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也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通常,他们可以在孩子面前笑,但当孩子犯错误时,他们必须认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遵守父母的纪律。
3.受家庭氛围的影响
在家庭成员关系中,如果存在一种“爱搭不理”的行为,孩子可能会加以模仿。家长可以回想下自己在家中是不是也出现过这种行为,比如妈妈喊爸爸帮忙的时候,爸爸假装没听到;面对爸爸的需求,妈妈会不会因为一时情绪化,故意不回应?
一年级的孩子刚走入学校,孩子没有规则意识,关于小孩的教育,强制性的手段和方法是最为低级的也是最无能的愚蠢的。那么孩子一年级不听话怎么管教呢?
孩子一年级不听话怎么管教
我家孩子现在已经上二年级了,我应该也算有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一年级的孩子是从幼儿园教育环境中出来的,本身还保留着这个疼那个爱,左右有人照顾,自己任性的习惯。
而我们却认为已经上小学了,不再是不懂事的小孩了,开始强制性的要求他们去做这去做那,把我们想的好习惯让他们做出来,效果就会差强人意。给予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保持耐心等待慢慢调整。毕竟他们也知道自己和幼儿园小朋友不一样了,也在调整自己,需要我们慢慢感知这种变化。
多花自己的时间陪伴孩子,你会发现你了解他比你了解自己都多。题外话,我们都不一定了解自己,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生活吗?都已经被生活周围环境,物质生活带偏离了轨道。回到原题,当你陪伴孩子多了,孩子的任何情绪你会知道怎么去化解。
每个人都有情绪波动,或大或小,大人首先不要烦不要急,一旦你控制不住自己,你也控制不了孩子了,除非是他屈服于你了。这种情况下的感觉是不是很糟,我认为规矩是一定要立的,但我们要知道规矩不仅仅是给孩子立的,更是给我们立的。
我们都做不到,仅要求孩子去执行,孩子不听话就对了,说明他长大了,思想意识已经脱离幼儿园了。现在的孩子都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了,去之前高兴着呢,学一段时间,惰性来了,不去了。这时候我觉得就该强制执行了,不能由着性子来了。
任何东西要学好,靠自律是无法坚持下去的,必须依靠外力驱动。这时我们就要适时地给予鼓励,以及奖励,促使孩子有学习动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现在每个孩子脑袋瓜聪明着呢,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只是不愿去做,就想玩而已。所以需要我们去引导,玩的时候引导,严肃认真的引导,都要分人分事,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后说一句,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顺着孩子的思路走慢慢引导到我们的想法上去。
孩子上一年级后,“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就往往越不听话。为什么一年级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呢?
为什么一年级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1、自我意识明显
在孩子进入三岁的时候,他们对自我开始有了非常清楚的认知。由于他们对外界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所以也会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去尝试。原先父母安排好孩子做的事情,可能和孩子的想法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而有些性格外向的孩子,就会公然地和父母作出相反的动作,这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现象而已。
2、教育方式不合适
虽然父母总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但是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基本上也是沿用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中,鼓励和赞扬被用得很少,但是批评和责备却被用得很多。而如今的时代,孩子能够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在教育方式上,他们也懂得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所以对于父母们的传统教育方式,孩子们也敢于说不。
3、沟通方式有误
一些孩子会在家长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时,选择沉默不语的方式。他们能够完全听到家长在说什么内容,也能够明白家长的心意。但是为了避免亲子之间的尴尬,他们会选择不说任何话。这种拒绝沟通的方式,相信家长很快就能感觉到,也会让家长感到非常的痛心,但是很多的问题其实就是出在家长自己的身上。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
1、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
父母的叮嘱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父母对孩子逼得太紧,让孩子完全没有做事的自由,从想要对此进行反抗。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不妨把更多的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比如父母想要让做家务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尝试着先自己拖地。虽然孩子是第一次做这件事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看惯了妈妈平日在家拖地的模样,已经知道了怎么做。如果父母一直在一旁不停地纠正孩子、说孩子哪里拖不到位,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引起他们反感。
2、给予孩子正面鼓励
如果在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后,能够给予他们一个正向的鼓励,那么他们将会得到更多的信心与更想要尝试的意愿。比如当孩子在某天晚上能够自觉地去完成作业,那么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这一行为可以多给予正面的赞赏。夸夸孩子今天作业完成的情况,或者表扬一下今天做作业的自觉性。这可以让孩子能够尝到独立完成事情的甜果,从而更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九岁男孩不听话该如何管教?
1、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2、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3、学会尊重孩子
要学会尊重孩子,对孩子说话不要使用命令的口吻,这样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是很难接受的,要尽量和他商量,问他这样做可以吗,而不是你去给我干什么。当然,基本的规矩也是要有的。原则问题还是不能容许孩子反叛,比如安全、品行方面的问题,让他知道什么不该做,做了有什么后果。
4、不要随意责备孩子
家长把孩子当作管教的对象,难免常常不讲方式方法、不分场合地批评孩子,让孩子感到难堪。这是许多做家长的通病,而且,这些批评虽然尖锐却未必正确,一出口就会伤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在孩子的眼里,家长就显得蛮横不讲理。
家长批评孩子的错误是应该的,但要准确、适当,在批评前先要弄清缘由,不要乱批评;批评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语气、措辞,要循循善诱,使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
5、允许孩子犯错
大部分的家长生气,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孩子的错误。只是,九岁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形成自我主见的关键时期,犯错是难免的。家长应该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只有如此,他们才能知道“社会险恶”的道理。叛逆期不过分的束缚孩子,他们的反抗情绪也就没有那么激烈。
九岁男孩不听话的原因:
1、平时给孩子的陪伴太少
如果做爸爸妈妈的平时给孩子的陪伴太少,孩子的心中就会对爸爸妈妈的管教充满了抵触情绪,甚至还会有爸爸妈妈就爱和自己做对的想法。如果做爸爸妈妈的平时很少陪伴孩子,每次和孩子说话的时候都是在指责孩子的错误,孩子的心里自然就会有很多不服气。
2、孩子产生独立意识
九岁的孩子已经上小学、开始慢慢懂事、开始有自己的圈子。孩子会产生这样一种意识:我已经能够脱离父母自己上下学了,我已经长大了。这时候家长如果像小时候一样给与全方位的保护和照顾,则可能引来孩子的嫌弃和厌烦。
3、家长过分纵容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的地位往往是最高的,抛开基本礼仪,孩子在家中往往有着特权。而父母长期的纵容和宠溺会使孩子开始变得任性。
一些家长发现刚读一年级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听话了,采取“粗暴”手段教训一顿后,孩子的逆反表现反而更明显,在家长教育下,小孩还是不知悔改,不知不觉之间亲子矛盾升级,家长也显得很焦虑。
一年级孩子在学校不听话怎么办?
一、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孩子需要的时候,你给予帮助,这叫雪中送炭,孩子没有提出需求,你主动强加给孩子,这叫过度的爱,也叫控制。作为比孩子更成熟,更理性的父母,在遇到孩子不配合,不听话的时候,我们可以试试换个角度,不要总想着让孩子听你的,而是想想,我们怎么说,怎么做,孩子才愿意完成这件事呢?
二、家长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能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了。但事实上,最令孩子受教育的还是家长自身。因为你们是他的的父母,你们的一言一行,会被他们当做典型。所以说特别是家长立榜样很重要。
三、教孩认识自我。
现在的孩子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容易失去自我认识,很多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中心,自己最厉害,别人都要围着自己转,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这种自傲和目中无人的任性性格在学校能听话才奇怪,常常不服老师和同学,所以家长一定要教孩子在学校认识自我,摆清自己的位置,要学着尊敬老师和同学,人人都是平等的,摆脱自我中心。
四、给孩子一点不听话的空间。
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他便不觉得是被逼在做事。一旦他觉得有主控权、是他自己的决定,他心中就甘愿得多了。更何况,我们自己做事情的方式也不见得就是最完美的,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完全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五、孩子不听话不一定就是坏事情。
孩子“不听话”并非坏事,而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何况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每天都可以吸收到很多信息,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和老师过早的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六、及时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是孩子学习进步和心智成长的有效保证。
研究发现,强化人的良性行为,比惩罚不良行为更容易取得积极的效果。如果父母能减少重复和不必要的唠叨、减少发泄情绪的训斥和对孩子不满的抱怨,而增加对孩子优点和进步的发现,并及时把这种发现反馈给孩子,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欣赏和期望,孩子便会愉快而有信心地朝着我们的希望逐渐进步。
一年级的小孩子在学校里面总是不听话。让老师头疼,让同学们头疼,还让家长头疼。小孩子如果不听话的话,也没有什么,他主要是不要犯什么大错误。只要正确的引导他,让他多看一些有益的书籍。
小孩子上一年级不听话怎么办?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2、耐心教导
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3、有意识的引导孩子
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4、用同理心和孩子沟通
孩子不听话,常常是因为我们没有尊重孩子,没有尊重孩子,是因为我们缺乏对孩子的同理心,如果不能和孩子在理解上保持一致,又怎么能岂望孩子在沟通上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父母必须刻意停下来,观察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背后的需求。让父母参与进来,更好的去理解孩子。
5、对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
充分表达你对孩子的感情,让孩子知道你是如此爱他,这不意味着你要失掉威信,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知道有可为有可不为,教导孩子守规矩。
6、鼓励式教育
家长需要采取鼓励式教育,多表扬少批评。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对孩子的错误,要让孩子自己认识到为什么是错的,要说服教育,不要体罚辱骂孩子。
7、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
重视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孩子经常亲近,要知道你是孩子坚实的后盾,但也不能对孩子溺爱,要让孩子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