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家长沉迷于手机,对孩子的危害是很大的。
首先家长沉迷于手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时间。
其次,家长在孩子面前频繁使用手机容易给孩子树立不良榜样,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需求,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关注,合理使用手机并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令人担忧的是,孩子们很容易被手机里新鲜刺激的新事物、新内容吸引,并且难以自拔。这该怎么办?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1、家长要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自己也是“手机控”,整天拿着手机,没做好正确的榜样,所以孩子就有样学样。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量控制住自己玩手机的频率,要以身作则,如果有工作上的需要,最好是避开。
2、树立孩子对手机的正确认知
手机时智能化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家长要让孩子树立对使用手机的正确认知。让他明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为我们处理很多重要的事情、也能帮助我们学习,合理使用手机是允许的。但是不能沉迷手机,沉迷手机会影响视力、对身体健康有害、导致财产损失、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3、鼓励孩子外出与同学、朋友交往
与其他孩子交往,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情商,提高他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在与其他孩子的交流中倾诉自己的烦恼,化解心理的危机。当然,孩子在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获得了友谊和快乐,当然就不会沉迷于手机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去了。
4、让孩子适度使用手机
在这个手机高度普及的时代,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也不现实。家长可以在周末某一个时间段让孩子正大光明地玩一会儿手机,同时引导孩子辨别网上内容的优劣和真伪,避免孩子因网络不良内容而受害或者上当。
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
1、降低睡眠质量
玩手机是会上瘾的,如果得不到较好的控制,许多孩子躲在被窝里经常玩游戏玩到半夜三更,有时是控不住自己看连续剧、刷微博、聊微信等,“夜猫”就会出现,使精神更加抖擞,不愿意睡觉,严重影响睡眠,当身体和大脑得不到休息,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2、滋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很多孩子一心扑在手机上,寸步不离,关注手机上的东西,不愿跟家人、同学交流,不利于感情的交流;接触到距离自己遥远的东西,更容易滋生自卑感。
3、限制孩子的思维、想象力、注意力等方面的发展
玩智能手机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从而伤害孩子们的思维、想象力、发展社交技巧等方面。此外,研究表明,使用具有交互式屏幕的电子设备也会妨碍孩子数学和科学能力的发展。
手机,是当代的科技产物,渐渐成为了生活必需品。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了家中小孩的健康发展。不知道多少孩子因为玩手机损伤了视力,以至于他们早早的就戴上了眼镜。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家长要尽早解决他们沉迷手机的问题。
初中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如何引导?
1、避免引起冲突。
由于玩手机的问题,一些家庭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发生冲突,这种问题在时下非常常见。作为父母,应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跟孩子好好讲道理,并制定一些规则,让孩子来遵守。
2、定规矩,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父母要明确规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如果不遵守规矩,就不可以再碰手机了。这样孩子一定会遵守和父母的这个约定,到时间了自然就会停止。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彼此尊重,这样就能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3、以身作则。
所谓言传身教,家长们对于孩子手机的管理既需要强调规矩,也需要以身作则。家长们平时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除非必要的事务,其他时间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家庭的氛围是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孩子在出色的家长的熏陶下,也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4、让孩子有事可做。
很多孩子玩手机的初衷就是因为无事可做,用手机来打发时间。父母应为孩子多提供丰富的资源,比如阅读的书籍、各种益智玩具、各种剪纸游戏等,让孩子即使不玩手机,也能找到很多可以做的事。
初中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有哪些?
1、娱乐方式受限,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或者家庭教育意识匮乏,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没有对孩子做有益的引导,孩子找不到其他可以代替手机的更好的事情,手机因此成为了最方便的选择。从这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孩子的课外生活是匮乏的,也可以说,父母在这方面没有做好引导。
2、父母的坏榜样。
我们经常说“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可又有多少家长真的记住了这句话呐?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手机不离手,对于孩子的需求不管不问,那么孩子就会依赖其他的物品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看手机的行为也是孩子模仿的最重要的一方面。
初中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1、影响骨骼发育。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成长期,身体的骨骼都正在发育。经常看手机,会出现颈椎问题、驼背情况。
2、影响学习成绩。
孩子经常玩手机,会分散精力,渐渐的会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自然会下降。
现在沉迷手机的孩子越来越多了,14岁的孩子大多正在上初二,沉迷手机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还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很重要,要及时做好对孩子的引导,帮助他们从游戏的世界里走出来。
14岁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如何引导?
一、良好的沟通。
让孩子远离手机,跟孩子良好的沟通是关键。家长不要看到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就暴跳如雷,怒骂孩子,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而是要对孩子耐心地劝解和循序渐进的引导。
二、规定时间。
给孩子玩手机规定一个时间段,前提是有效率的完成了自己的事情,吃完饭之后可以玩半个小时。也可以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方式,成绩上升一名,顺应延长一到两分钟,但是学习成绩下降了,那么时间就要相应减短。当孩子形成了良好的作息,就会将这种方式视为一种规则,也会在规则范围内考虑后果。
三、增加孩子和外界的互动。
定期联合孩子的朋友和他们的家庭一起组织活动,让孩子更多地和同龄人相处,同时体会与人相处的快乐。要让孩子了解,他们能够从现实世界获得比游戏更强烈、更真实的快乐体验。
四、让孩子自己感受到手机的危害性。
想要玩手机可以,一直玩不可以停。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迷恋手机后的变化,除了视力睡眠不足等,还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人际关系减少等隐患。
五、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有些孩子玩手机是因为学习成绩太差,在现实生活中有非常强烈的挫败感,希望通过玩手机在虚拟世界寻找到自信和满足。所以,家长帮助这些孩子远离手机的有效方法就是为其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成绩。
14岁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1、容易诱发孤独症、焦虑症。
长期沉迷于玩手机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怪异,整日沉迷在网络虚拟世界,迷迷糊糊,很容易诱发他们自闭症、孤独症等心理疾病;还会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症,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2、容易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有手机的学生,无一例外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因为只要有手机,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这个虚幻的美妙世界里。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14岁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有哪些?
1、娱乐方式受限。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或者家庭教育意识匮乏,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没有对孩子做有益的引导,孩子找不到其他可以代替手机的更好的事情,手机因此成为了最方便的选择。从这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孩子的课外生活是匮乏的,也可以说,父母在这方面没有做好引导。
2、手机充斥着很多具有新鲜感的事物。
大家都知道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14岁的孩子,见识还不够广泛,思想也未成熟。而互联网中又存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资源信息,比如说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新兴的技术,还有大量的游戏。这些事物都会引起孩子的极大兴趣,孩子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在这些事物上。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更要与时俱进,“棍棒之下爱出孝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打骂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经常骂孩子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让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还可能让孩子走极端!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应该正面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并且多进行陪伴,多参加一些亲子游戏,循序渐进。调整好心态。尽量不要进行这些过激的行为。
家长打骂孩子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让孩子变得脆弱。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会对父母变得疏远,因为打怕了,不管父母说得对或是错误的,都对父母唯命是从,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懦弱。在感情方面也会和父母渐渐疏远。
2、让孩子形成说谎的习惯。由于经常遭到打骂,身心受到伤害,孩子为了避免挨打,就往往会说出一些欺骗父母的话,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
3、给孩子造成情商和智商上的伤害。被打骂的孩子性格会变得偏激或暴躁或者自卑,导致他今后的人际交往的不和谐。父母的打骂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智商发育造成伤害,孩子的大脑神经在这个时候正是发育期,不良的情绪直接影响他的大脑细胞健康发育。
4、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6、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
1、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是宝宝的终身导师,他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从模仿双亲而萌发的,因此作为大人一定要以更严格要求来约束自己,万万不可说是一套做是一套。
2、从吃饭睡觉这些日常小事着手。古人有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好的习惯需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开始养成,不断的重复和强调,直至在潜意识里扎下根。
3、注意使用的方式方法,不能仅是粗暴。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论并不适合文明开化程度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育儿才是持久之计。
4、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5、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6、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为积累和沉淀。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攻读,久而久之才能不用刻意为之,融入生命之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生出一些新的问题。随着手机的普及,它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沉迷手机,甚至会经常因为玩手机的事情跟家长发生争吵,家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并没有多大效果。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应该怎么办?
1、家长主动放下手机,以身作则。
所谓言传身教,家长们对于孩子手机的管理既需要强调规矩,也需要以身作则。家长们平时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除非必要的事务,其他时间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家庭的氛围是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孩子在出色的家长的熏陶下,也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2、沟通。
就沉迷手机的危害与孩子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始终要以平和的心态进行),让他明白合理玩手机是允许的,但是不能沉迷其中。
3、建立明确的规定和时间限制。
制定清晰的规定,明确孩子每天可以使用手机的时间,并加以限制。设定合理的时间段,例如在学习和作业完成后才可以使用手机,或者规定特定时间段是无手机的时间。
4、建立好奖惩制度。
家庭制定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后,家长和孩子可以互相监督,都要遵照执行。当父母违反规则时,也要接受惩罚,以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当孩子遵守规则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适当时候可以用奖励去激励孩子遵守规则。
5、鼓励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帮助孩子发展其他兴趣爱好,以分散他们对手机的迷恋。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音乐课程、绘画或其他感兴趣的活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激情,并提供支持和机会去追求。
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1、影响视力健康。
首先,长时间使用手机对孩子的视力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研究发现,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这是因为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破坏视网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视力健康。
2、影响学习成绩。
学生在课堂上的集中力有限的,如果身边就有一台手机可以玩耍,不用再听“无聊”的课,导致学习被荒废掉,因此喜欢玩手机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会差,还容易学坏,要知道,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是环环相扣的,当某一阶段没有学好,学习成绩从此就难追上了!
孩子沉迷手机的表现有哪些?
一、情绪方面,孩子出现暴躁易怒。比如,平时一般他能接受的态度,现在不能接受了。只要是需要他停下手机来完成的事,他都很反感,随便一句话,他都会与家长反着干,随便一句话都会激怒他。
二、生活方面,手机不离手。如:走路、睡觉、吃饭都在玩手机,甚至就连手机电量干了也不放过,一边充电,一边玩。
三、心理方面,手机就是孩子的命,你不让他玩手机,她会和你吵闹,甚至用生命来威胁你。或者,因为手机,他可以做出违法的行为。
四、学习方面,开始厌学,不愿意学习,也不愿意去上学。曾经一个好学的孩子,突然因为手机而变得不喜欢阅读,不喜欢做作业,更不喜欢自己去挑战作业外的学习,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随便乱做,没了曾经的专注与努力。
过于严厉的管教,情绪不稳定,动辄吼叫打骂、指责打击、嘲讽挖苦,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缺乏安全感,迷茫、无所适从。这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所以,如果各位家长自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行为,请抓紧时间进行自我改正,多学习一些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能够茁壮成长。
家长严格的管教对孩子的影响
1、限制孩子的自由发挥
父母过于严格的教育,会让孩子做一些事情或者一些决定的时候,顾虑太多,甚至是放弃自己的决定,这样会限制孩子的自由发挥,不利于孩子自我能力的展示。
2、影响孩子的心理
长期高压环境下生长的孩子,会存在一种心理上的阴影,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出现心理疾病。
3、影响孩子优良个性和品质的形成
如果家长过于严厉,则可能会使孩子具有较多的依赖性,缺乏自信和进取心,同时难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孩子与父母关系不亲密
由于家长的过于严格的教育,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拘束,在父母的面前永远保持乖巧的形象,无法和正常的家庭关系那样亲密。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
1、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2、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3、尊重孩子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小孩子也一样,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4、及时鼓励
教育孩子时要及时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变得更大胆自信,而不是总是对孩子说教。
5、当一个合格的陪练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家长都听过,但如何陪伴呢?可能就不知道了,其实陪伴很好理解,相陪作伴的人,这不主角而是配角,也就是好的陪伴,其实就是做一个合格陪练,想想运动员身边的陪练就能理解了。所以,做陪练也不容易,要学习的更多。
6、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孩子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孩子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7、重视素质培养
在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他们的素质培养,这也包括生理和心理素质。家长们平时应该多陪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等……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8、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长要教导孩子自己该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和问题。同时家长也要教导孩子关怀他人,快乐的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家庭教育的误区
1、父母间的教育观念不统一
大多数爸爸妈妈,双方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或多或少都存在分歧。由于缺乏沟通,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固执己见,他们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争吵。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
2、对孩子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受快乐教育理论影响的家长往往喜欢没原则表扬孩子。结果,孩子们缺乏自我意识,高估了对他人的评价,希望他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得到表扬,否则他们会拒绝去做。
3、对孩子过分保护和盲目扼杀
有些家长包办一切,拒绝让他们孩子能做的任何事。这种过度的保护导致儿童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就,变得不自信,性格优柔寡断,甚至缺乏责任感。
另外,有些父母总是主观地否认自己孩子的言行,总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从长远来看,孩子们的热情和信心会被盲目扼杀,使孩子们感到非常无能,自尊心和自信会被无情地摧毁。
4、家长太过民主
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无论什么大事小事,都希望得到孩子的认可。结果孩子道理没学会,先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们(尤其是年轻人)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他们需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依靠父母的指导。如果父母过于民主,他们很容易溺爱孩子,使孩子变得顽固、任性和为所欲为。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