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
孩子怕考试是什么心理?
1、家长给的压力太大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为了这样的远大目标,家长不管孩子年龄个体特点,施加一些自认为对孩子好的东西,比如家长会设立考试名次。孩子的学业本来就很沉重,在家长这种高压政策之下,压力倍增,思想包袱沉重,生怕出一点点错,就会被惩罚,甚至被家暴。孩子越临近考试越感觉紧张,越紧张导致考试的时候不是提笔忘字,就是记忆的知识内容在大脑中变成了空白,考场变成了“刑场”。
2、孩子情绪自控差
每个人都拥有情绪,孩子也一样,他们因为阅历少,对于情绪的控制还做不到如同成人那样收放自如。考试代表着对自己学习知识的考验,是一种比较重大的事情,孩子惧怕这种考试自己考不好,心理暗示产生负面情绪,孩子控制不住,就变成了考场上的怯场。孩子受情绪影响,即使这些考题都见过,都遇到过,面对着严肃的考场,依然会手足无措,无法发挥自身的正常考试水平。
3、自我否定不自信
很多学生这种不自信来自于每次的考试成绩,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暗示,同样也来自于考试经验的匮乏。学生没有及时对自己的考试成绩、考试经验进行总结、复盘,结果每一次的考试都变成了“难关”,导致自己的成绩发挥不稳定,甚至产生慌乱。
孩子怕考试该怎么疏导?
1、换种方式看待考试
人的一生中总会经过许许多多的考试,特别是求学中的学生们。当孩子在考试之前,如果父母总是提醒孩子考试时要注意什么,应该怎么做才可以考出好成绩,反而会强化孩子对考试的紧张。父母不停的唠叨不是但对改变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刺激的孩子讨厌考试。当孩子考试之前,父母尽量少提考试的事。
2、巧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考试之前特别的紧张。家长不妨试一试,给孩子放一些轻缓的音乐,或者带孩子到室外去走一走。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孩子紧张的情绪。与此同时,还可以教给孩子考试时的一些放松小技巧。比如想想哪些开心的事,让自己免于紧张。又或者当自己紧张的时候深呼吸。
3、切记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
这点非常关键。家长不要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考试成绩终究是片面的,并不能反映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顶多反映的只是一个知识的运用和态度问题,对于孩子的问题应该用平和的心态解决,不能说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怀疑他这不好那不好,要合理的开导,不打,不骂,和谐解决。
4、引导孩子正视紧张
帮助孩子要纠正一个观点:考试就是我紧张,别人都那么轻松应对。其实面对重要的考试,只要是正常的人都会紧张,这是人的正常心态。既然出现,那紧张就是不可避免和必然的,那么就需要我们接受它、习惯它,将紧张当成是学习的好朋友,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它不仅不会害我,反而会让我从中受益。
5、保持平常的家庭氛围
淡化考试氛围,不要过分关注孩子。切记临考前过多的叮嘱和唠叨,用放松的心态陪孩子做简单的运动,适当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孩子的焦虑。家长要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避免家庭纠纷。
孩子怕上学,恐惧去学校,这说明孩子患上了“上学恐惧症”,通常,孩子产生这种恐惧障碍时,家长都会十分生气甚至责备打骂孩子,这不仅会导致孩子的这种情绪有所加重,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家长要想让孩子正常上学,就要帮助孩子解决“上学恐惧症”。
孩子怕上学是什么心理?
小孩怕上学可能不是心理问题,而是厌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害怕上学。不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对家庭和父母过于依恋。主要表现为对父母过度依恋,不愿意或拒绝上学,所以待在家里。可能是不习惯学校里的事物和环境什么的,所以家长们要明白孩子不是生病了,而是厌学了,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厌学的原因,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
孩子怕上学怎么引导?
1、心理调节,多和孩子交流多鼓励
为了让孩子克服害怕上学带来的思想压力,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尤其是在开学的前两天,父母可以和孩子谈谈新学期的打算,多鼓励孩子。记住不要把学校描绘成“人间地狱”,而要描绘成接受新知识结交新伙伴的地方,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恐惧。
2、和孩子一起选购学习用品
在开学的前几天,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学习用品店选购学习用品,让孩子对新学期的学习充满期待。这时候不要再给孩子购买新玩具,防止孩子继续贪恋家里的安稳舒服而不想去学。
3、父母提前去接孩子下学
在孩子刚上学的这段过渡期,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减轻焦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确保他们在上学前几分钟去接孩子。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如果他们放学后不能马上看不到你,可能会加剧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4、加强孩子跟其他孩子之间的联系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玩伴。你可以问老师孩子们在学校和谁玩得更多,也可以问孩子他想邀请哪个孩子一起玩。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邀请其他孩子,你可以邀请另外孩子的妈妈带上孩子一起来家里共进晚餐。也许晚餐还没结束,孩子们可以一起玩,这样能够很好的消除他在学校的寂寞感。
5、给孩子更多安全感
事实上,对很多孩子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跟父母说再见。所以,你必须和你的孩子建立一个单独的仪式,比如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我爱你,祝你一天快乐”。另外,许多孩子喜欢在背包里放一张家庭照,这样他们在孤独的时候可以感到欣慰。
6、调整家庭教养方式,家长不能有溺爱现象
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往往照顾过度,事事包办,处处代替,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一旦离开了父母,没有了父母的悉心照顾,他就会不知所措。孩子进入学校后不可能有人对孩子的生活如此细致的帮助,因此让孩子产生了害怕心理。
在警方每年接到的失踪儿童报案中,40%是19岁以下自愿离家出走的年轻人。这些孩子大多是中学生,除了小学生,甚至学龄前儿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孩子经常因为小事离家出走。有些离家出走的孩子,他们的心理状况确实不太正常,性格、认知乃至三观都存在不小的问题,可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有错,家长就没问题吗?事实上,绝大多数出现这种状况的家庭,父母都得好好反思!
离家出走的孩子都是什么心理?
1、逃避惩罚
有的孩子做了错事,害怕父母惩罚,于是,他们选择出走,这种情况般出现在那些经常惩罚孩子的家庭。
2、被外界环境诱惑
有的孩子通过各种渠道接受很多信息后,经受不住诱惑,对读书不感兴趣,热衷于读书以外的东西,像早恋或者迷恋网吧,进而发展到离家出走“实现理想”。
3、逃避学习压力
曾经有一则调查报告称:在被访的中学生中,35%的学生坦言“做中学生很累”,有34%的学生说,有时”因功课太多而忍不住想哭”,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很多父母并不理解,而是继续给他们施压。更可怕的是,1/5的学生有过“不想学习想自杀”的念头。
有些孩子的压力来自自己,他们为自己订立各种学习目标,而一旦没有实现,他们便感到气馁甚至有逃避的想法。
也有的压力来自父母,家长的目标太高,孩子的考试成绩达不到要求,就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就感到恐惧,希望一走了之。
对于家庭来说,孩子的出走,是山崩地裂般的灾难。有的父母举着孩子的照片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寻找,有的父母因找不到孩子而精神失常,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出走相互责怪而导致离异,还有的家庭为了找孩子而债台高筑。那么,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做呢?
孩子要离家出走家长怎么做
1、预防为主,让孩子自由成长
专家建议,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相当大,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不少孩子离家出走是由于缺乏与父母沟通。因此,父母在平时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事,给孩子的自由成长创造空间。对孩子的学业,我们也不应该过多干预,青春期的孩子已经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整天唠叨与叮嘱会让孩子反感。
2、增长孩子的见识,使其正视社会诱惑
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和磨难教育,吃一些苦。家务劳动,只要适合孩子做的,应让孩子去做,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做错、做坏也不怕,家长要抓住机会给指点,直到圆满完成。积极培养孩子的勇气、自信心、责任感,使孩子健康成长。
3、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很多孩子离家出走都出乎父母的意料,父母应经常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要循循善诱,指出问题的严重性,提出解决的办法,使之自觉改正错误。而不应该横加指责,否则,孩子就会因为逃避责骂而离家出走。
4、真诚接纳归家的孩子
如果离家出走的孩子回来了,家长一定不要恶语相向,甚至打骂,要好好与其沟通,安慰并关心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缓和矛盾,解决问题。
青少年孩子厌学是很普遍的现象,当你的孩子厌学时,首先你需要知道孩子厌学的心理有哪些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第一,学习没有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有的人之所以会厌学,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兴趣点,有了兴趣点才能喜欢上学习,学习也不会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会让孩子拥有巨大的内在力量,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而如果孩子出现厌学,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学习效率低,情绪低落,可能会形成自卑的性格……
有的孩子文化课学不下去,但对舞蹈和音乐特别感兴趣,有的孩子自学成才,就是因为喜欢和热爱。
所以,无论上哪节课,都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找到兴趣点,就像喜欢的食物,天天都会想吃。
第二,受老师影响而厌学。
孩子就是孩子,很多孩子学习是看老师的“表现”,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老师的长相,喜欢老师,学习这门课非常认真的;有的孩子喜欢老师讲课生动形象,特别是认真听这门课,能够学好这门课;有的孩子喜欢老师的幽默,或者性格独特,在上老师的课的时候特别认真努力,这门课大家成绩也会很好。
相反,有的孩子对老师长相,上课形式,性格表现都很不喜欢,所以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就特别反感,厌学,最后对这门课不好好学,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
第三,没有学习计划。
孩子厌学是因为不知道明确的学习目标。无论哪个阶段,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孩子很容易在迷茫中产生厌学。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是因为学习才让我们知道更多的东西,学习可以让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学习是为了追求我们心中的梦想,有向往才能够快乐的学习
第四,受外部环境影响。
孩子厌学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孩子要好好学习,要保持专注力,要专心学习。如果学习环境嘈杂,谁也学不好。学习本身就是需要安心,有一种稳定快乐的学习心态。这个条件大部分家长都能做到,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特意找个环境好的房子给孩子住。
另一个外部影响是网吧、电视和手机对孩子的影响。一旦孩子沉迷于这些东西,在学习的时候心里就会不专心,每天脑子里就想着网吧、看电视、玩手机、奇幻小说、游戏等情节。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网吧、电视、手机的控制,不能把兴趣放在这方面,而讨厌学习。
有些孩子之所以厌学,其实都是由于父母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或者给孩子学习压力太大,这样是会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孩子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的话,厌学不想上学也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厌学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为什么有厌学心理是什么原因?
一、家长过度溺爱。
有的家长非常溺爱孩子,总是替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从而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孩子缺乏学习能力,做不到独立自主学习,从而难以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同学关系不好。
孩子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关系达不到睦相处,有孤立和被排挤的心理感觉,如果长期得不到释放与倾诉,慢慢地就会厌烦学校和学习。
三、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很多家长都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对孩子寄予的期望过高;使得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矛盾,进而对学习不感兴趣。
四、家庭爱的缺失。
有的家长感情不是很好,只是凑合在一起过日子而已,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这样的话孩子内心处于分裂状态,就会对学习不太上心。
五、孩子不会学习。
学生自身对于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接受家长和老师填鸭式的灌输,学习带有盲目性,自然就缺乏学习的动力。
孩子厌学怎么办?
一、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也就会爱上学习了。怎样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家长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孩子在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同时当孩子每次进步时,家长最好都能够给孩子准备小礼物并告诉孩子只有每次进步了,才会有奖励哟,要是没有没有进步的话,就不会有小礼物了。很多孩子想得到小礼物,就会去努力学习,这样也就会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父母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对孩子进行开导,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三、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
一个习惯的养成不容易,但是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很是重要,所以父母如果要多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很多的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四、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教会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赞美和感谢。当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家长要给予正面引导,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冲突。
五、带孩子去体验生活。
带孩子去体验生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不你的孩子觉得读书太累、太辛苦的话,就可以给孩子请一天假,让孩子做一些比读书还要累的活,在孩子做的过程中家长就可以问孩子现在觉得读书还累吗?这时我相信很多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读书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了,家长同时也要让孩子明天都是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在别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没有读书轻松了,只有好好学习,自己才能拥有以后的幸福生活,要是不好好读书的话,自己以后也就会变得和我们一样,每天都是干不完的活,这样是会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孩子只有懂了学习能够给自己带来很大前途的,自然也就会努力的学习了。
当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的时候,家长要去注意并且去对孩子多进行关注,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陪伴。只有家长制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对父母的恐惧心理自然也可以消失,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才有着好处。
孩子怕父母是什么原因?
一、犯错时总是会批评
小孩子犯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家长却并不认为,在面对孩子犯错的行为时,他们更愿意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惩罚。这些孩子在生活当中没有接受过家长的赞扬,而收到的都是家长的批评,这也就会使孩子对父母没有任何好感,在面对父母的时候,更会因此感到害怕。
二、家长总是威胁孩子
一些孩子之所以会害怕家长,就是因为在家庭当中家长总是会用威胁的话,让孩子来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家长想让孩子做一些事情,而孩子不同意的时候,家长就会运用威胁的话来命令孩子。虽然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完成了任务,但也因为你的威胁,孩子渐渐地产生了害怕父母的情况,不敢和父母长时间相处。
三、家长对孩子发脾气
小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的问题。比如说当小孩想要某个玩具时,就会一直缠着家长,家长烦了就会对小孩发脾气。其实这样很容易吓到孩子,甚至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孩子怕父母怎么办?
1、和孩子谈心
孩子之所以会怕你,可能是没有明白你的心中所想,你觉得你的做法是在管教他,但是他却觉得你在凶他,真正的教育是能够让他从内心接受你的想法,而不是靠你的威信压服的,所以说平时可以和孩子多谈心,知道孩子的想法,也让孩子知道你的想法,这样你们之间的问题才会得到好转。
2、平时多陪伴孩子
孩子之所以很怕你,可能是因为你们相处的时间不多,这种时间的间隔会导致你们存在一种距离感,你稍微的一个严厉眼神,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多陪陪孩子,当你们能够熟悉彼此的习性之后,孩子自然就不会那么害怕你了。
3、和孩子做朋友
能够和孩子做朋友的家长一定是位好家长,想要孩子不再怕你,你就应该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当你们的心能够在一起的时候,你们就会容易沟通了,孩子的心性很简单,你对他好,他自然也就对你好,你对待他像朋友一样,那么他也会容易听你的意见,这就是相互交流的重要性了。
4、和孩子一起旅游
想要孩子不再怕你,那么你就要和他拉近关系,最能够拉近亲子关系的就是和他一起经历某些事情,比如说一起旅游,当你们能够一起患难与共的时候,这就说明你们有了心灵的沟通,孩子自然就不会再有所顾忌了。总之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打骂,要晓之以理,这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5、制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长如果想要和孩子拉近距离,那么首先要做的则是制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如果一个家庭环境过于冷漠的话,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孩子自然没有办法与父母拉近距离,反而和父母相处的时候,会更有明显的距离感。而温馨的家庭环境也会让人感觉到温暖,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感自然也会拉近。
孩子经常跟自己对着干,教育他总是不停,相信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家长不清楚孩子有这一表现的心理是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不如就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一下吧!
孩子和大人对着干是什么心理?
1、成长的叛逆期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大约在五六岁时,孩子慢慢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了,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成熟了,是个小大人了,渴望对自己负责,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当父母还是像过去那样说教他时,他会开始反抗、不服从,跟父母对着干。
2、父母的控制欲过强
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心理,他是我的孩子,就必须听我的。不管什么事,就得按照我的安排做,哪怕再不喜欢,孩子也没有选择的权利。久而久之,孩子年纪大了,就会开始抗议。父母越不让我做,我越要做。
3、和孩子缺少沟通
多数父母都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只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却极少跟孩子谈心。当孩子情感上不满时,只能通过和父母对着干来发泄。还有些父母因为工作忙,疏忽了孩子。因为沟通少,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被理解的举动,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比如:故意和同学争吵、故意上课不专心……
孩子和大人对着干家长要怎么办?
1、多了解孩子的感受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孩子身边人会给他带来的影响,学会向朋友一样跟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想要做的事,在一定的经济情况允许时可以支持他。让他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2、学会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在这里就是指以自己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看待问题,以及看待整个世界。毕竟谁都是从小娃娃长到耄耋老人的,即便是时代背景不同,经济条件差异,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那些情绪和感觉还是一样的。
3、给孩子多一点信任
说到底,父母总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和意愿来做,是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信任感。这个时候,不妨放平焦虑,给孩子多一点信任,哪怕他们可能会让我们失望。比如:虽然抢着扫地却越扫越脏、把学习规划交给孩子来做却考砸了……因为,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不例外。
4、家长学会反思自己
当孩子和我们“对着干”的时候,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实际能力和他们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还是觉得自己是为了他好?如果有,请先放下焦虑,减少权力之争,尊重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父母无条件的爱,才是孩子行走在这个世界的底气。
5、耐心指导孩子
孩子虽然是不成熟的,青涩的。但是父母仍然要耐心指导他们,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责,那么孩子以后是不会再和父母敞开心扉了。所以在孩子面对一些问题时,父母可以以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孩子。
6、家长做好榜样
榜样的树立法则,几乎是一种“包治百病”的教育技巧,孩子的叛逆和错端,很多时候和家长的言行举止,以及教育方式脱不开关系。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在教育孩子当中,不仅仅是有着养育之恩还有着教育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