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候孩子逃学是因为父母不让他到外面去玩,孩子没有正常娱乐的时间,就只能采用逃学的方法来满足自己失去的娱乐时间。孩子在逃学之前,总有迹象,或装病,或不愿意谈论学校。这时,作为家长就应警惕,只要发现及时,帮助得力,逃学就可避免。
孩子逃学的原因有哪些?
一、学习充满了痛苦,让孩子想要逃离
让孩子恐惧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父母对学习的态度。当孩子从小学开始,作业就成为了他们每天的噩梦,写错了要挨批,写得慢了也要挨批,碰到不会做的题,家长第一时间也不是教给你如何解答,而是先批评一顿再说,在这种学习氛围下长大的孩子,面对学习只会感到痛苦和恐惧,慢慢变得越来越抵触,甚至是逃学。
二、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
学习是需要兴趣的,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科目,根本不需要家长的督促,孩子就能自觉地去做预习,并且上课认真听讲。但是如果遇到那些不感兴趣的课程,孩子就有产生想要逃离的心思,反正在教室里上课也学不进去,还备受煎熬还不如逃学来得舒服。
三、人际关系紧张
学校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里的地位。也很容易影响孩子在学校里上学的心情。当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时,他就很容易遭到身边人的冷落,这时的孩子就会想要躲避身边这些冷落他的人,而逃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学习跟不上
成绩不如人,又得不到适当的辅导,导致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又因为知识把握不牢固又不能准时交作业,只有以逃学来逃避。
孩子逃学不愿意上学怎么挽救?
一、家长要反思
要反思我们家长是否在竭尽全力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
要反思我们家长是否忽略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要反思我们家长是否因为错误的教育方式而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要反思我们家长是否很少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进行鼓励,并把这种鼓励伴随着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点滴的进步?
要反思我们家长是否在积极调动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要反思我们家长有没有对孩子求全责备,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
二、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
拉大智力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欲望、坚毅力、自信心、自制力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能使他们把学习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当成锻炼和考验锤炼自己的机会。
三、呵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们家长对孩子发自内心的一个赞许和鼓励,都会使孩子感受到被关注和被重视的欣喜,自信心会大为增长。一段时间之后,当孩子对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的时候,厌学心理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更不可能出现逃学行为了。
四、端正学习的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认真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先决条件,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主要运用督促和鼓励的方式逐渐养成孩子认真的学习态度。
五、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
要使孩子的学习由父母的督促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其有效的办法 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去学习,届时孩子还不去学,应多用启发、提示的口气,少用训斥的口吻,这样天长日久,习惯自然形成。
六、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学习中的错误
做错题是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都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面对考试卷上的低分,或者是作业本上的错题,不要开口就骂,动手就打,最好的办法是帮助孩子分析错的原因,并启发孩子找到解决方法,同时,为了防止再犯同类的错误,可采取必要的重复强化,如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孩子去做,或者有些错別字可让孩子多写几遍,以加深印象。
七、开拓孩子的学习思路
拓宽思路无疑是提高学习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基础,所以,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应根据孩子的思维特点,启发孩子从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对探索很感兴趣,更多的是充满好奇心的学习,每个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强,后来之所以导致孩子厌学,是家长的价值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还是教育环境破坏了孩子的兴趣学习。
使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点: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不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和真实的一面。在孩子这个年龄这个阶段。其实他们是多么的向往自由和快乐啊!小学阶段这样训练的孩子,内心经常压抑,慢慢的越来越讨厌学习,到了青春期的厌学基本都会爆发!
第二点:小学时,孩子内心脆弱,有时老师或家长随便一句话,或偶尔严厉批评,孩子可能承受不了,往往内心讨厌老师、讨厌学校,从而造成强烈的厌学。所以,大人的言行是多么重要,很多时候,父母和老师的言行,就像童话里的大灰狼,可恶讨厌,野蛮粗暴!所以,在孩子的心中,你是野蛮人吗?
第三点:进入初中高中后,学习任务突然繁重,难度也大,尤其是现在的应试化真的很严重。这个时候,孩子常常觉得学习压力大,忙不过来,时间很紧,学习效率不好,如果不及时调整,老师家长没能及时帮助,孩子往往成绩下降,更郁闷,在长此以往,孩子往往会失去信心和兴趣,通过爱情和游戏逃避现实,宣泄情绪。因此,学习压力大、效率低,往往是孩子厌学的一大原因。
第四点:有的家长,自己的知识文化高,事业有成,或者曾经自己读书时有未完成的心愿,往往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所以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要求高,注重细节,忽略孩子的感受。这种父母要么很少鼓励孩子,要么容易把孩子进行虚伪完美,有事无事乱夸孩子,孩子自己会蒙!
当然,平时遇到很多家长都说,孩子才七八岁,还不爱学习,这怎么办?教育问题的解决分为三个步骤:修复、归因、暗杀。
今天,我们先重点说说孩子厌学的常见原因,只有找到正确的原因,才谈解决问题,否则就像在迷雾森林里,惊慌失措的踩踏!
现在有一个现象,国学培训特别流行,我自己也很认可传统精华,但现在,不少机构推出幼儿国学,真的是从宝宝开始,两三岁就开始让宝宝学习读国学经典了,我觉得,孩子还没有完全的概念和兴趣,在娃娃眼里,这些都是无聊的,反而可能会让孩子讨厌!孩子这么小,主要是让他自由探索,充分满足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厌学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在学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人会变得烦躁、胡思乱想、容易生气,甚至看什么东西都不顺眼。
对于孩子厌学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帮助孩子摆脱厌学情绪。
孩子厌学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有哪些:
一、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生活以游戏贪玩为主,不会主动去学习,需要在老师的监督下被动完成学习任务。
(2)家长监督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读书是苦差事,感觉读书无用,消极甚至错误地理解学习。
(3)孩子的兴趣转移。
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中,兴趣的显着特征是摇摆不定,只要干扰因素强,就会发生转移。看小说、玩游戏、上网、早恋甚至色情书籍,当孩子的兴趣逐渐是这类活动时,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
(4)孩子对学习缺乏信心
有些孩子尝试过,但仍然经常失败,很少或根本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而再、再而三地,他们认为自己生来笨、智商低,不是学习的材料,于是主动放弃努力。
(5)孩子情绪转移
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延伸和发散。当他们出于某种原因对老师不满意时,通常会不听他的课。
(6)家庭变故
家庭悲剧、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这些感情都难以用辛苦的学习来寻求补偿。所以当孩子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时,厌学自然会发生。
二、孩子厌学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第一,明确的学习目标。
让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司机一样,要知道行驶的目的地,才能到达目的地。
第二,积极的学习信念。
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不同的理解。他从小就喜欢运动,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有一定的信心。当孩子的英语成绩不如其他人时,他们自然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应付,甚至害怕这门课。这种负面情绪逐渐成为他们的学习障碍。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成功的学习经验,树立孩子积极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学习,从而增加学习的动力。
第三,快乐的学习状态。
让孩子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很重要。因此,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比如安排户外学习活动,或者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对知识的探索,都是享受学习的好方法。
科举制度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延续了几千年,是选拔人才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清朝的时候有点变味了,由动力变成了时代的阻力,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就废除了,科举制度虽然废除了,但是考试的制度却延续了下来,也就是现在的高考,虽然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是却是目前最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虽然这个制度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令许多人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孩子厌学的表现与原因有哪些?
一、厌学的表现
1、经常逃课,旷课,家长以为孩子在学校好好学习,结果孩子却在外面玩。
2、上课不注意听,注意力不集中
3、不写作业,做作业墨迹
4、为自己学习不好找理由
5、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
6、自控力差,学习习惯差,阅读能力差
7、消极
二、厌学的原因
1、没有学习目标,对学习没有兴趣,意志力差
2、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的关系相处不融洽
3、学习时间长,科目多,作业多,负担重
4、学习压力太大
5、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6、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和指责
7、经常被拿来和别人做比较,产生消极的影响
孩子厌学怎么办?
1、改善环境
可以请老师和家长配合,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营造一个爱学习,看读书的氛围,消除自己学习成绩不好的心理。
2、改变自我观念
厌学的孩子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的好的方面,多给自己肯定,认识到自己是能够学习好的,变厌学为喜欢学习。
3、培养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可以参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者认识更多人,来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趣味。
4、增强控制力
当厌学情绪出来的时候,孩子们不要自我放弃,要坚持一段,再坚持一段,21天养成一个习惯,慢慢的就会忘记厌学的事情,转到学习上面来,同时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激发自己内心想学习的欲望。
5、学好基础知识
万变不离其宗,如果基础知识扎不老实,很多题型的变换是不会做的,而且随着难度的增加,如果基础知识都会牢固的话,中等偏上的题目是不会做的,所以把基础知识学好,不懂就要问。遇到不会的及时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及时消化吸收。
6、树立学习目标
很多孩子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没有目标感,过一天是一天,考分高或者少都无所谓,刚开始目标不要太高,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实现之后,再定一个稍微高一点的目标,一个大目标的实现等于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只有实现这些小目标,孩子学习起来才会更有自信。
7、多总结
成绩不好的时候要总结,成绩好的时候也要总结,只有在不断的总结过程中才会做的更好,学习也是一样的,也可以建立一个纠错本,把做错的原因,改正方法,以及如何避免都写在纠错本上,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厌学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面对这种孩子,家长要更加关爱关心孩子,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批评要注意程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克服厌学心理。
给孩子造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3、孩子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自于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心理就产生了负面想法,对厌恶学习,甚至不想上学。
4、孩子对学习无兴趣。有些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什么是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5、孩子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厌学怎么办?
一、帮助积极面对困难
大部分孩子对学习的讨厌是因为在学习时感觉到有难度,想回避困难。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共同面对困难,给孩子在生活中经历一些困难的考验,让他们体会战胜困难的心理,使他们在学习上也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不要给孩子过大压力
过大压力也是导致孩子出现厌学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家庭父母如果过于焦虑,在学习上过多干涉要求,一不达标就开骂或者开打,而这些都会使孩子不愿意面对而出现厌学。因此要试着接纳孩子,不要给他们施加过多压力,在考试不达标时以拥抱去安慰,会比一味的指责效果更好。
三、调整目标
在孩子学习遭遇困境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孩子“要抬起头来走路”。把学习目标降到一个几乎不可能失败的刻度上。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定进度,按最适宜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让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处于“小有成就”的快乐中,慢慢积累自信心,从“面对学习很无助”中脱离出来。
四、让孩子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爱好和特长。人在感兴趣又擅长的事上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家长及时进行肯定并表扬孩子,通过“擅长—表扬—热爱—投入—擅长”的循环,帮助孩子不断积累自信,成为他获得力量的支点,并把这种自我效能感迁移到学习中,就会成为孩子走出厌学阴影的突破口。
五、指导孩子学习方法
在辅导孩子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要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等。
孩子厌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位家长。其实当孩子出现厌学的时候,家长只要用对方法,就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厌学情绪。在平时也可以多去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知识,才能够在孩子厌学的时候进行正确的引导。
孩子厌学的心理有哪些原因?
1、纯粹就是因为贪玩
很多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纯粹就是因为贪玩。毕竟,相比于手机电脑上的游戏、可以肆意奔跑的游乐场、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的郊外美景,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是显得很枯燥的。
2、孩子无法消化突然增多的学习
孩子没有适应敏感期就开始早学或者进行强迫式学习,学的过多压抑了孩子的兴趣,就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3、孩子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有些孩子由于性格原因导致人际关系差,跟同学吵架甚至打架,不合群。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自己就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厌学情绪。
4、孩子对学习无兴趣
有些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什么是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5、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6、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
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面对厌学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一、不要给孩子增加太多的学习负担。
有的家长经常课后给孩子补课,或者给孩子买各种复习资料,让孩子拼命刷题提高成绩。其实刷题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好方法。相反,刷题会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反而会让孩子厌学。
二、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目标。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每个孩子擅长的方面也不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学霸,他的潜力可能在其他方面还未能被挖掘。所以,父母要正确评价孩子,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否则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绝望和崩溃。
三、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当孩子厌学不想学的时候,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四、给孩子多一些欣赏和积极的期待。
比如很多孩子可能认为自己笨,学得比别人差,所以自卑,对学习持消极逃避的态度。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其实你一点也不傻,相反,只要你愿意尝试,你会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很优秀!”父母的表扬和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帮助他们设定自己的目标。
五、转变思路,换位思考。
孩子变得叛逆不可管教,其实都是青春期的表现,这也意味着孩子独立了,将要伸腿迈向大人的社会,这同时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一个巨大的转变,父母应该要为孩子感到高兴。尽管在这过程中孩子会遭遇到许多的困难,但正是这种困难磨砺了他们的心性,让他们在困难中披荆斩棘。
当家长发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些情绪的时候,家长们千万不能大意,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只是随便说说,这个时候家长应该静下心和孩子好好沟通了,问问孩子最近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情绪和想法的,争取走进孩子的心里,跟孩子建立好的关系,一步步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
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有哪些?
1、孩子无法消化突然增多的学习
孩子没有适应敏感期就开始早学或者进行强迫式学习,学的过多压抑了孩子的兴趣,就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孩子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有些孩子由于性格原因导致人际关系差,跟同学吵架甚至打架,不合群。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自己就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厌学情绪。
3、孩子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
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自于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心理就产生了负面想法,对厌恶学习,甚至不想上学。
4、孩子对学习无兴趣
有些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什么是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5、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6、孩子不会学习
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出现厌学心理怎么解决?
一、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厌学的孩子多是学习目标不端正,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因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太重、贪玩等因素,导致经常不写作业、成绩差等,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并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和端正学习态度。
二、要让孩子认识和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有道是:“知识改变命运!”要让孩子认识和了解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习这一途径达到的。获得知识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的。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悔迟。”现在不好好学习,真正等到用的时候,就悔之晚矣!三字上也云:“幼不学,老何为?”这些内容无不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总之,读书学习是为了我们今后幸福的生活而奠定基础的!
三、帮助孩子寻找归属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处,家长尽量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的长处,找出曾经取得的成绩或成就等,这些都能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发自我向上的意识。
四、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家长或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观察和了解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确保孩子能够安心的学习和生活。
五、改变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改变从重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做起,不以考试分数来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标准。当孩子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自然而然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厌学情绪问题也基本能迎刃而解了。
六、家长要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让孩子产生安全感。
对厌学情绪比较严重的孩子,家长可在有关心理医生或咨询师的指导下,引导孩子进行放松训练,减轻压力,消除挫败感带来的厌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