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孩子偷东西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想得到那样东西,至于是不是用钱买的,似乎还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在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任何一种东西都是需要用钱去买来的,别人也得来不易,同时告诉孩子,偷东西是可耻的,让孩子有正确的荣辱观,从而改变自己喜欢偷东西的行为。
小孩喜欢偷东西怎么办?
1、先冷静,不要反应过度
虽然孩子发生了“偷窃”行为,但并不意味着他就变成了小偷。父母应该保持冷静,思考下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做?孩子想要什么?是零用钱不够,还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与关心?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这一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可以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给予孩子适当的满足。
2、让孩子归还物品
如果孩子的东西是在外面商店或者别处拿的,事发后家长必须监督孩子或者陪他一起归还物品并道歉,而且必须是当面还,不能偷偷地放回去,这样能让孩子认识到这一行为的性质和相应的后果。
3、替代体验
可以教孩子换位思考下,如果自己是被偷东西的那个受害者,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偷了,自己会有多么的痛恨那个小偷,体验自己的情绪和心情,这样的话就会痛恨小偷,从而拒绝偷窃。
4、不要给孩子随便贴标签,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也许只是无意识的“拿”,如果父母反应过于激烈,对孩子大喊大叫“你这是偷”,肯定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不好的种子,不利于孩子的改正。
5、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们也会发现钱可以买到很多他们想要的东西,慢慢的对金钱产生渴望。就像妈妈喜欢漂亮衣服,爸爸喜欢酷酷的汽车是一样的道理。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花钱大手大脚,不要经常用钱当做给孩子的奖励。另外,家长也可以适量的给孩子零花钱,教孩子如何管理消费自己的零花钱。
6、树立榜样
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比如经过孩子的同意在拿孩子的东西,只有自己保持良好正确的行为,孩子才能有样学样。
7、多沟通
家长平时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里得到温暖与情感关怀。这样的孩子就不会再偷东西了。
说起小孩偷东西,相信很多家长小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孩童时期,没有物权意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导致小孩“偷拿”别人的物品,这种行为是正常的。但是小孩偷东西屡教不改就是家长的责任了,偷一次,家长就应该做好教育,而不是让孩子还有偷第二次的机会。
小孩偷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
1、引导孩子明白偷与拿的概念
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时候就帮孩子正确的引导什么是偷,什么是拿,让孩子正确明白偷与拿的概念,不能将偷别人东西理解为拿一拿也没关系。
2、给孩子积极改正地机会
当孩子偷了别人东西犯了错了,家长不要对孩子一概否定,而是要给孩子积极改正地机会,能够让孩子主动地去把东西还给别人。是能够从自己积极地改正行为中,意识到自己偷东西是不对地,改正自己地这一种错误行为。
3、适当的给孩子一些满足
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严格要求,一点也不满足孩子,让孩子内心总是处于渴望的状态,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些满足,让孩子内心得到安慰,这样孩子就会因为得到了满足,而不会想着去偷来满足自己。
4、给孩子零花钱,引导正确消费
为了防止孩子随意偷别人的东西,家长一定要合理满足购物消费的需要,这就需要定期给孩子零花钱,引导孩子有计划花钱。
5、尊重别人的物权,父母先做好示范
孩子的东西,由孩子自己做主放在哪里;能不能送给别人,能不能跟别人分享,可以有意识地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明白当一个人对某个物品拥有所有权的时候,才有权利决定那个物品能不能给别人。
6、奖罚分明,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
一旦孩子做出了尊重别人的物权,父母一定要及时表达肯定与赞赏,让孩子体验到这种行为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更愿意重复这种行为。反之,要事先和孩子约定好一些惩罚措施,比如,如果下次拿别人的东西再不打招呼,就要连续一个礼拜不能再去小伙伴家玩了等等。
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有错误的行为产生时,父母需要在第一时间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以及勇于认错,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让此习惯陪伴孩子的成长。尤其像孩子偷东西这种严重的品行上的问题,一定要严加教导。
小孩偷东西怎么办?
1、不要打骂孩子
你的打骂和过于激烈的反应,只会激发他们的对抗和报复心理,还会让孩子对自身产生深深的厌恶。
2、理解孩子
孩子对于没有见过的,或者是喜欢的东西,肯定会有十足的兴趣。当成人见到心仪的物品时都想买回家,更何况孩子,只是孩子不懂得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正确方式得到,是买还是借。他没有这个意识,他只知道我喜欢就要拿回来,不管别人是否同意。所以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行为,属于正常的心理范围。
3、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告诫孩子
孩子行为对错,父母的价值观会给孩子提供标准,所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父母需要告诉孩子,哪怕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用同理心能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
4、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概念
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走他们的东西,必须还回去,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同样,孩子的东西我们一样需要尊重,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我们也不能随意地拿取。
5、注意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行为,无非是因为自己没有这种东西而缺乏安全感或者喜悦感。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喜欢的东西只要是在家庭可以承担的合理范围之内,家长就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也会增加孩子的幸福感,让孩子尽量避免有犯错的可能。
小孩偷东西的原因:
1、需要更多关爱
孩子觉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关爱,这可能是儿童偷窃行为更加普遍的诱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无人问津,他们内心深处会觉得空虚,就有可能通过偷窃来填补这份空白。有偷窃习惯的儿童通常比较孤独,在学校人缘一般,与朋友相处也会有问题。他们缺乏表现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机会。
2、基本需求没有获得满足
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儿童来说,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赖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觉自身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最终会选择自己动手。最为简单的解决之道莫过于“自取所需”。人的需求源自主观思想。尽管父母可能觉得小孩子不会追求物质方面的东西,但这不代表孩子真的没有要求。
3、家教过严,过分限制
孩子从众心理特别强,别的小朋友有的东西他们就会非常喜欢,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别的小朋友所拥有的东西。但是有的家长一概不给以满足。这样长此以往使孩子在家庭中感觉不到父母的疼爱而失望,很可能导致孩子偷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从别的地方去拿一个回来。
发现小孩子第一次偷东西了怎么办?
1、先冷静,不要反应过度
虽然孩子发生了“偷窃”行为,但并不意味着他就变成了小偷。父母应该保持冷静,思考下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做?孩子想要什么?是零用钱不够,还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与关心?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这一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可以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给予孩子适当的满足。
2、让孩子为错误负责
在孩子私自占有他人财物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需要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不能轻飘飘的一句认错就让这件事情翻篇。除了认错之外,还应该让孩子本人表达歉意,不能由家长代劳,否则孩子不会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道歉的过程中,孩子才会对事情有更深层次的记忆。
3、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
“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如果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4、进行家风建设
家长教育观念的不统一,常常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因此重视家风建设,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不单单追求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以便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孩子第一次偷东西的原因:
1、没有“所有权”意识
在孩子教育中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所有权”意识,孩子不明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否则“不问自取视为偷”。在学校里经常会发生孩子们争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这也是孩子“所有权”意识不高的体现。
2、侥幸心理作祟
有的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偷窃,但是可能在之前行窃的时候没有发现,助长了他偷窃的欲望。认为只要不被发现,偷窃的行为就是合理的。
3、引起家长的关注
还有不少孩子,因为家长对他们身上投入的目光太少了,当他们发现自己做了一件家长认为不对的事情的时候,家长们就会开始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所以孩子选择用这样另类的方法,为自己争取家长更多的注意,拿东西只是因为她们太缺爱了。
很多孩子之所以经常拿别人的东西,是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这是错误的行为,他们觉得别人的就是自己的,因此想拿就拿。想要改善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必要要改变孩子错误的观念。
小孩拿别人的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
一、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或者他人讨论。
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你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讨论孩子拿回东西的事情,孩子会感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失去了自尊,会感到羞耻,很容易让孩子在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唯唯诺诺。
二、让孩子学会分享。
小朋友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特别羡慕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这时候孩子想要伸手去拿。家长可以换一种方法,教会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这样其他小朋友也会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孩子,在不断分享的过程中形成玩具的共享。也就杜绝了孩子拿他人玩具这种不好的行为。
三、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告诫孩子。
孩子行为对错,父母的价值观会给孩子提供标准,所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父母需要告诉孩子,哪怕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用同理心能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
四、告诉孩子要使用正确的方式。
要让孩子学会借,告诉不可以不问自取,这是非常礼貌的事情。鼓励他和其他小朋友说出自己也很喜欢,想借的想法。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五、让孩子自己努力来获得想要的东西。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让孩子形成了一种想要什么东西都能够不费吹飞之力的得到。久而久之,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其中就包括了偷拿。这是孩子思维的一个误区。但是,这个误区也是家长们溺爱一步一步造就而成的。
六、培养孩子物权意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的不断引导。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本就是一无所知,从不断的去探索之后,父母加以引导,才会形成正确的三观。要想缓解孩子拿别人东西这种情况,可以先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让孩子知道保护自己的东西,不侵犯他人的权益,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在后期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也会加以克制。
七、奖罚分明,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
一旦孩子做出了尊重别人的物权,看到喜欢的东西没有直接拿而是征求别人意见的行为,父母一定要及时表达肯定与赞赏,让孩子体验到这种行为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更愿意重复这种行为。
小孩拿别人的东西屡教不改的原因有哪些?
一、孩子控制力差。
孩子的自制力很弱,虽然父母平时也会告诫孩子说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去翻、去拿,虽然孩子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可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自己面前便无法控制自己去拿,孩子也不懂说拿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二、孩子的好奇心强。
孩子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所有的东西都想去摸一摸,碰一碰,特别是柜子里、抽屉里,样样都具有着强大的神秘感,吸引着孩子的眼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小手小脚不由自主的跟着心走。妈妈的呵斥、命令统统起不了作用。
三、求关注。
很多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在家里陪孩子,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就用“偷拿别人东西”这种方式来让父母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而此时的父母一般都会很重视这件事,父母的关注度越高,孩子越满意,觉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下次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小孩偷东西本来就证明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或者是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如果家长没有掌握对此类事情的正确处理方法,就很容易加重孩子的不良心理和思想,导致孩子做出更严重的危害社会的事情。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
小孩偷东西应该怎么正确教育?
1、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们家长不要以审讯的口吻问孩子“说!为什么偷人家的东西!”“你怎么这么不乖!都说了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而是要和孩子温和沟通,鼓励和引导孩子说实话,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这样才可以根本的解决问题。
2、合理引导
文化教育孩子不应该私拿钱,更不应该有“不顾一切”这类念头。这类不承担责任、自私、毫无原则的做法是不可以被认可的。应当让孩子搞清楚,解决困难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而不是不顾一切地达到自个的目的。
3、教导孩子正确做法
家长帮助孩子分清楚了对错以后,应该要正确指导孩子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将东西还回去。如果孩子没有勇气,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将东西还回去,同时可以给孩子做一个正确的示范。
4、给孩子适度的处罚
能够根据让孩子写书面检查或责任书,来让孩子思考不正确、认识错误。还可以根据合理的家庭劳动,来锻炼孩子的工作观念,塑造孩子要靠汗液来获得,让孩子清晰处罚并不是目的,能够更好地纠正错误,避免下次再犯。
5、帮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
虽说“自我中心期”是成长轨迹,但身为父母,我们不能对孩子的“贪得无厌”视而不见,要开动脑筋尽早帮孩子建立起“所有权”的观念,即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的所有权。
小孩偷东西的原因:
1、孩子缺乏“物权意识”
孩子小的时候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知,缺乏“物权意识”,看到身边有喜欢的东西,就会第一时间想要据为己有。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能分辨“你的”“我的”,以为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
2、想要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
孩子天生比较好奇,看到别人玩的很好的东西,自己也想拥有。这个时候父母不一定会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孩子自然就会“偷”别人的东西。
3、孩子心存侥幸
有的孩子虽然知道偷东西是不好的行为,但是出于侥幸心理还是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孩子可能会认为东西非常多,即使自己拿走一个,别人也不会发现。
如今的孩子受外界影响较大,尤其是网络枪击游戏、暴力电影,他们对这些打斗式游戏和电影非常着迷,他们把在网上学到的暴力之举,用到父母身上,动不动就对着父母吼,还乱摔东西。很多家长都很生气,为了改善孩子的脾气,一些家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孩子的脾气反而变得越来越暴躁了。
小孩乱发脾气乱扔东西怎么办?
一、不动怒,和孩子的情绪共情。
看到孩子发脾气,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冷静,哪怕不去理顺孩子的情绪,看着孩子发脾气,也不要动怒,去打骂孩子,跟孩子一般见识。最理智的就是安静下来去听孩子的倾诉,去了解孩子为什么生气,帮助孩子理解生气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但是摔东西的行为是不对的。
二、引导情绪,纠正行为。
让孩子理解了情绪是人的本能反应,就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发泄情绪的行为。生气可以通过很多行为表达出来,大声喊、跺跺脚、或者摔打可以拿来出气的东西。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教会孩子正确地发脾气,用一些正确的方法代替摔东西。
三、给孩子设置一个情绪发泄角。
情绪发泄角,指的是一个可以发泄情绪的地方。比如,在家里找一个小角落,布置一下,可以放上一些布娃娃,还可以放一些画画用的纸。孩子情绪低落,想要发泄,那么父母就可以让孩子去情绪发泄角,发泄一下内心的负面情绪。
四、开设“家庭日”。
在家庭中可以开设一个“家庭日”,在这一天内父母和孩子一起收拾自己的家、可以和孩子坐下来有耐心的交流等等。如收拾自己家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分开收拾,各自负责自己的房子,让孩子自己体验收拾东西累不累。孩子如果自己体验之后感到累的话,他就会慢慢的不再或者很少再乱扔东西了。
五、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习惯和能力。
当孩子产生扔东西等不当行为之后,家长只是解决了孩子当下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教会孩子承担责任,让孩子有了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之后,他才能够真正杜绝那些不良行为的出现。所以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和习惯。
六、建立规则,杜绝再犯。
一个事情嘴巴都磨破了孩子永远记不住,崩溃的永远是父母。孩子只有具备规则意识,才不会一次又一次的乱来。孩子,一定要有对于错的辨别观念,他做错了就是要受到惩罚,要为自己的错误做出道歉。这样孩子才会在自己乱发脾气的时候接受批评,并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
七、父母做好榜样。
孩子往往会去模仿家长的行为,所以家长就应该为孩子做一个正确的“领路者”,让孩子健康成长。如父母每当下班回到家之后,东西不乱扔,如果乱扔之后,也要及时的收拾起来,那么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之后,长此以往,孩子也就会养成东西乱扔之后主动收拾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