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说到初中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一个阶段了,多数的孩子的叛逆,就是从初中开始的,轻的厌学,跟家长对着干,严重的,抽烟喝酒,打架,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去教育引导孩子,那么请看以下的内容。
对于初中生的教育方法和建议?
1、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给孩子一定的“心理空间”。进入初中的孩子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对父母言听计从。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正确意见,有事同他们商量,逐渐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权利,当然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2、倾听孩子的心声
家长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不要计较孩子说话是否有道理,是否有价值。放下家长的架子,不管你多忙,立即去倾听他的话,不要等你有了空闲再说。与孩子谈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育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孩子就不会失望,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你。
3、赏识孩子
初中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不要去充当孩子的拐杖,不要让孩子过多地依赖父母、长辈。家长在初中生家庭教育时,要为初中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发展。及时表扬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养成自觉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上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增多,学习压力增大,学科内容趋向专门化,学科的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这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挑战。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辅导初中课程似乎需要家长再多下功夫。如果孩子还是对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家长没时间管的话,孩子就是能拖再拖,即使是自己做也不主动动脑。所以上初中后先从培养习惯开始。
5、家长要经常和老师沟通
孩子读了初中,很多都会选择住宿,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时间远离家人,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和老师们进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青春期,家长更要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问题、早恋表现,和老师一起进行探讨。
6、给予彼此缓冲的时间
面对孩子反抗和抵触的时候,家长有时会无助,当手足无措的时候,就停下来不要说任何内容,因为说错容易矛盾升级。给孩子和家长多些准备时间,维持原样比弄得更糟要好一些。另外在警示孩子的时候,家长要给出缓冲时间,不要即刻爆发,要给孩子要释放信号。
7、讲话不要总是重复
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似乎没听见或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的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阶段的孩子,家长要接纳孩子的缺点,允许初中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家长允许孩子说不,接受孩子与父母不同的观点、意见、感受和要求,而不是在遇到分歧、反对、不从和别扭的时候,要么勃然大怒,要么冷漠待之。要有合适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行。
教育初中生孩子的方法和经验: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在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等多个学习环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提前预习课文、专注读书听课、积极思考发言、独立钻研问题、自我验收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家长要对孩子课前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对学习材料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等综合思维能力。
2、帮助孩子适应中学环境
中学的办学规模、学生人数、学科门类和小学阶段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初中学科增多、学习难度增加,常常让一些学生跨进初中校门后一时无所适从,因没有及时适应环境而成绩出现波动。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升入初中后最初几个月的变化情况,要尽可能多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心里上接受环境的变化。
3、鼓励孩子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雅情操。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从挫折和困难中逐步成长,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不要跟孩子硬碰硬
现在的孩子越是打骂越是叛逆,教育效果可能更糟。其实养一个孩子真的是操心到老,怕他不学习,怕他学坏,怕他闯祸。所以有时候很头疼对孩子的教育。很多事不能太顺着孩子,也不能硬着来,找到适合孩子的沟通方式,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5、正确看待分数
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6、采用目标鼓励法
学习中的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催人向上。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学习基础、承受能力、实际的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建议可以以他特别关注的某项物质性的奖励为切入点,将孩子的需求化整成阶段性的小目标。
当孩子步入初中时期时,孩子慢慢都会进入青春期时的叛逆期,而初中也是孩子叛逆期的高发时期,这时的孩子学习压力低,同时随着心理的不断发展,慢慢的也有了自己的自我认知思想,对于一些事情开始独立的解决,所以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心理。
初中生叛逆期教育的正确方法:
1、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
家长也是从青春期时过来的,所以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是有一定的底子的,应该了解青春期的孩子的一些内心表现,所以对于孩子,我们不能过分的去强迫孩子,要多注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多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理解你的苦心。
2、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爱
大千世界,唯爱最真,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爱来感化。叛逆的孩子,始终只是一个孩子,思想不够成熟,但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懂,跌跌撞撞地向前冲,又容易多愁善感,这个时候就需要做父母的始终站在他身旁,让他知道父母真的很爱他,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的叛逆期就会很快过去了。
3、切记不要唠叨
叛逆期的孩子长大了,有些事情我们要足以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不要过多的唠叨个没完,这样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遇到问题要多听多鼓励,少说话。
4、陪伴孩子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有时候为了生活不能随时陪伴孩子,可以给他们讲清楚,一周抽出一天的时间陪伴孩子,父母不能因为工作的原因,就让小孩得不到父母的陪伴,这样会让他们的内心对父母产生抱怨,所以家长要尽可能的多陪自己的小孩,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心。
5、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总是以大人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待孩子的某些行为。多多尝试和孩子沟通,看看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一个你不理解的问题,这样,你才能和孩子在心灵深处进行交会。
6、适当满足孩子
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会开始注意自己外观,孩子当中有人会学大人化妆。有些孩子会向大人要求买一些衣服或者化妆品。阿吉仔可以在这个时候适当满足一下孩子的要求,但是不要过分宠溺,要让孩子知道有追求是可以的,但不能超过实际需求。
初中生叛逆期的表现:
1、喜欢和家长对着干
孩子自我主观意识格外的强,一点点不如意或是不顺遂他们心的事情,他们都会变得脾气暴躁,然后加以反抗。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父母当然感受最深,父母想要他们做的事,偏偏不做;父母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情,转眼就忘了;甚至还喜欢和父母谈条件,只有条件谈妥当了,才同意做事情。
2、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
孩子好奇心过于的强大,男孩子叛逆在这段时期的表现为不爱读书,喜欢打游戏。其主要表现都是不爱学习,不喜欢读书,这使得家长很头疼,孩子不爱读书,就爱干其他不正经的事情。
3、脾气大,爱抱怨
孩子动不动就会发脾气,有的时候,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的时候,就会冲自己的父母发脾气,有的时候还会顶撞自己的父母,孩子总觉得跟父母对着干是一件开心的事情,经常只想自己,不会太在乎父母的感受,通常是不会听家长的话,喜欢我行我素。
叛逆期的孩子并非一无是处,我们要先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去认可肯定孩子,然后引导孩子看见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孩子放大自身的优点,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初中生叛逆期教育方法?
1、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进行开放、诚实的沟通。在叛逆期,孩子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他们不愿意被父母所束缚,因此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同时,父母也需要给孩子一些自由度,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2、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爱
大千世界,唯爱最真,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爱来感化。叛逆的孩子,始终只是一个孩子,思想不够成熟,但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懂,跌跌撞撞地向前冲,又容易多愁善感,这个时候就需要做父母的始终站在他身旁,让他知道父母真的很爱他,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的叛逆期就会很快过去了。
3、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叛逆期,青少年往往会遭受挫折和打击,家长和老师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通过鼓励、赞扬、支持,让青少年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克服挫折和困难。
初中生叛逆的原因:
1、不好的校风、班风引发“从众效应”。心理学上把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称为从众效应。如果校风和班风不好,集体中有叛逆倾向的学生多,则会造成更多学生的叛逆。
2、不良家教和社会风气造成的“综合效应”。首先,青春期是心理矛盾的集中爆发期,此时最需要一个相对安静而稳定的成长环境,而改革开放的副作用,让很多学生失去了这个温馨的“心灵之家”。其次,从家教看,存在着有的是棍棒教育、有的是过份呵护,有的家教缺失、有的事事过问,有的没有目标、有的盲目攀比等问题。
初中生叛逆的影响?
1、对未来的发展也会带来影响
如果叛逆期的学生成绩下降无人引导的话,对他们以后的中考成绩也会带来影响,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考高中的结果,如果因此而考得不好,对以后的发展也不利。
2、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很容易和家长发生矛盾,这样对家庭的和谐,也是没有好处的,不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愚钝的父母,天天呵斥孩子;明智的父母,天天告诫孩子;杰出的父母,天天启发孩子。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敏感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出现的问题最多,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不想再被父母管教,于是开始反抗父母,所以家长教育初中的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才有可能很好的教育孩子。
初中生教育方法
1、尊重孩子。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对子女过于严格,处处训斥子女,支配子女的活动,使孩子言听计从。这样教育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有修养的,但因他们的独立人格没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现出自我抑制,没有信心的个性特点。
2、身教重于言教。每个作家长的人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习生活。如果孩子看到的是父母仍在忙于工作上的事情、忙于学习提高、忙于劳作,孩子也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
3、做好沟通。想解决孩子问题,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通过沟通,如果孩子还愿意与你沟通,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一点,打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说出来,知道了孩子内心怎么想的,家长才知道该怎么改,怎么教育。
4、不要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不能因为别家孩子的某个优点而让忽视自家孩子的闪光处。家长的对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并不爱自己,只是想让自己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从而引发叛逆心理,跟父母对着干。以上就是初中生教育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不要极力否定孩子的想法。叛逆期孩子和父母的想法必定有一些差异,但不要极力否定孩子的想法,要跟孩子一起心平气和的商议解决双方差异的方法,孩子也有判断能力的。如果双方差异大,父母也别太着急,用耐心和事实慢慢的和孩子进行解释。减少差距,尽量避免过多的冲突。
6、宽严有度,坚持原则。孩子在这个年纪,犯错误很正常。犯错本身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孩子,当然也不会知道做错了事情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在小事情上,父母可以多尝试让孩子承担后果,少说话。
7、学会赏识孩子,对孩子有信心。家长在初中生家庭教育时,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发展。及时表扬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养成自觉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8、适当放手,看见孩子成长。当孩子进入叛逆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都会明显的增强,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对错,他们希望家长不再把自己当小孩。家长最好不要抓得太紧,适当地时候要学会放手,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去尊重孩子的决定,即便有可能会受伤,权当是积攒宝贵的经验。
孩子在从小长到大的这一个过程当中,其实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不管孩子是步入社会还是在学习,生活当中只有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够让下一代拥有一个更完美的人生。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孩子,千万不可以用暴力的手段去教育孩子。
教育初中生孩子的方法:
1、培养孩子兴趣
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习深奥的知识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要开拓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这些都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的。家长要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着手,这个时间不能急,要一步步的慢慢来。
2、尊重孩子的人格
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严格,处处训斥孩子,支配孩子的活动,使孩子言听计从。这样教育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有修养的,但因孩子的独立人格没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现出自我抑制,没有信心的个性特点;相反,家长应该平等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又要让孩子逐步学习成年人的行为,按照一般人际关系准则行事。
3、学会倾听
家长学习与孩子平等交流。在初中阶段,是孩子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的一个阶段。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这时候,做家长的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一味的打压、反对。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从而自觉的更正自己的行为。
4、要学会赏识孩子
尤其在学习上,要鼓励孩子独立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不要去充当孩子的拐杖,不要让孩子过多地依赖父母、长辈。家长在初中生家庭教育时,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发展。及时表扬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5、引导孩子树立起人生的奋斗目标
家长应告诉孩子,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如果说奋斗是达到理想天国的阶梯,那么一个个短期目标则是奋斗的一块块基石,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每个学期初,家长应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孩子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6、关爱、理解、支持孩子
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智力各异,学习成绩有差异是必然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既要督促又不苛求。要鼓励孩子制定出拼一拼能达到的目标,并协助孩子为之奋斗。生活上关心孩子的冷暖。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关心孩子的思想,要当好孩子的朋友。
对待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好方法:
1、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容易行为冲动,尤其是在校园霸凌频发的当下,父母们一定要对孩子日常的在校情况有所了解。一旦发现孩子有情绪波动或者是异常举动,一定要给予重视和关心,尽可能多地和老师以及孩子的同学多做交流沟通。
2、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3、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4、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内容
初中阶段学业压力较大,这使得孩子们承受着交谈的心理负担,所以,聪明的父母一定懂得适时地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既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心里的压力,同时,也能够有助于他们调整自身的心理以及身体状态。当青少年抑郁问题不可被忽视的时候,课余生活的乐趣体验就显得更加必不可缺。
5、对孩子的学习保持合理的预期
在孩子进入到初中阶段以后,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竞争压力骤增,这时候,家长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比起为其设定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保持合理预期,更加有助于家庭和谐氛围的维护。
6、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7、在情绪状态稳定时谈教育
初中生自尊感较强,父母激烈的言辞,很有可能会激发他的逆反心理,所以父母们在和孩子谈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情绪状态稳定,尽量不要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进行教育沟通。在语言表达上也应该尽量给予对方尊重,尤其不要进行人格上的打击和侮辱。情绪暴躁激动的父母,很有可能会亲手毁掉亲密的亲子情感关系,教育孩子时父母更需要拥有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