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孩子偷东西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家长不要一上来就打骂孩子,也许孩子是有什么原因的。沟通是可以确定其中的缘由的,所以,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然后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发现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1、利用孩子的善良,让他们主动承认错误
“人性本善”,孩子其实都很善良,我们利用孩子的善良,间接指出他们的“偷拿”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只要意识到这一点,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因此而羞愧,主动承认错误。
2、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第一反应都是责怪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所以,父母们也应该自省,仔细想想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需求。比如,有些孩子偷东西是因为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因为父母平时对孩子特别缺少陪伴,孩子渴望自己的父母像别人的父母一样多管管自己。
3、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告诫孩子
孩子行为对错,父母的价值观会给孩子提供标准,所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父母需要告诉孩子,哪怕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用同理心能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
4、教会孩子怎么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例如,通过与父母协商,获得支持;或者教孩子们从他们的零花钱中拿出一部分去买他们喜欢的东西。如果孩子更喜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父母应该教他们的孩子借钱和还钱的道理,这样他们才能学会礼貌。
5、监督执行
一旦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要对孩子进行及时教育,以说服规劝为主,并在日常小事上进行监督,以防再次发生偷窃行为,日常的关注是为了帮助父母更好的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既能帮助到父母认识到孩子,也有利于孩子形成自觉的心理,正所谓有了道德的准绳,才能更帮助孩子形成正确 的行为习惯。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需要更多关爱
孩子觉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关爱,这可能是儿童偷窃行为更加普遍的诱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无人问津,他们内心深处会觉得空虚,就有可能通过偷窃来填补这份空白。有偷窃习惯的儿童通常比较孤独,在学校人缘一般,与朋友相处也会有问题。他们缺乏表现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机会。
2、基本需求没有获得满足
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儿童来说,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赖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觉自身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最终会选择自己动手。最为简单的解决之道莫过于 “自取所需”。人的需求源自主观思想。尽管父母可能觉得小孩子不会追求物质方面的东西,但这不代表孩子真的没有要求。
3、家教过严,过分限制
孩子从众心理特别强,别的小朋友有的东西他们就会非常喜欢,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别的小朋友所拥有的东西。但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认为小小年龄就会学会攀比,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严词拒绝,一概不给以满足。这样,很可能导致孩子偷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从别的地方去拿一个回来。
发现孩子偷东西怎么办应该怎么教育?
1、监督执行
一旦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要对孩子进行及时教育,以说服规劝为主,并在日常小事上进行监督,以防再次发生偷窃行为,日常的关注是为了帮助父母更好的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既能帮助到父母认识到孩子,也有利于孩子形成自觉的心理,正所谓有了道德的准绳,才能更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2、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第一反应都是责怪孩子,用命令的语气告诉孩子不能再有这样的行为,但是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孩子的问题行为,常是在向父母表达什么,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某些感受。所以,父母们也应该自省,仔细想想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需求。
3、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概念
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走他们的东西,必须还回去,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4、进行家风建设
家长教育观念的不统一,常常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因此重视家风建设,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不单单追求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以便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父母不好的示范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其实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有些家长在平时生活中总觉得孩子小就不尊重孩子,乱拿乱用孩子的东西,当他家中有朋友到访时,还要强行逼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进行分享,这就让孩子没有物权的概念,逐渐形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2、缺乏“物权意识”
孩子偷东西的行为是因为他的物权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孩子分不清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在他们的脑海中,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都是我的,我只是想把它拿回家而已,并没有别的意思。
3、引起注意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都希望得到家长或者老师,甚至陌生人的鼓励和表扬,但是受到一些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他人的这种善意关注,为了寻求这种“关注”,就采取一些反面的方式,引起关注。
发现10岁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1、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让孩子考虑被偷人的感受。告诉孩子:“你看,你的东西未经你准许就被拿走了,你很生气也很伤心。如果你没有经过别人同意把东西拿走,别人也会很伤心。”
2、不要对孩子进行羞辱
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家长需要做的是为孩子指出这种行为的不当之处,让孩子了解到其中的利害关系,而不是一味对孩子进行羞辱,或是直接给孩子扣上“小偷”的帽子,这样的经历通常会成为孩子的童年阴影,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
3、鼓励孩子承担责任
在父母第一次发现他们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后,就要要求孩子把拿了的东西归还并向别人道歉,让孩子明辨是非后,他们应该积极弥补自己的错误。
4、帮助孩子树立物权意识
父母应该告诉他们的孩子,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只有在主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拿走。包括他们自己的玩具,如果他们不想给别人玩,他们也有不给别人玩的权利。
10岁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孩子盲目模仿
现在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孩子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念,可能会盲目模仿偷窃行为。比如一些电影电视里经常有一些身怀绝技的“小偷”,孩子们看完觉得“小偷”是很酷的人物,于是跃跃欲试。
2、想要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
孩子天生比较好奇,看到别人玩的很好的东西,自己也想拥有。这个时候父母不一定会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孩子自然就会“偷”别人的东西。
3、孩子心存侥幸
有的孩子虽然知道偷东西是不好的行为,但是出于侥幸心理还是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孩子可能会认为东西非常多,即使自己拿走一个,别人也不会发现。
4、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
孩子缺少关怀和安慰,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也会主动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目前很多家庭里,父母因工作繁忙,对孩子投入感情过少,这就促使孩子通过“偷”东西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孩子偷东西的这个话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严肃的。毕竟偷窃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件很不齿的事情,是很恶劣的一种行为。但是对于孩子偷东西,各位家长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他彻底改变么?不知道的话就来看看下面这几种方法吧!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记住这几点:
1、保持理性的态度
尽管孩子发生了“偷窃”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变成了小偷。父母应该保持冷静,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孩子们想要什么?是零花钱不够,还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和照顾?
2、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偷
父母们要向孩子们说明偷窃是错误的,是一种不良行为。父母与孩子谈论时,最好保持冷静和坚定,尽量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父母们要记住,理解孩子偷窃行为背后的原因,不等于这种行为是被允许的。父母有必要多提醒他们,从他人那里抢走东西是错误的,这会让其他人很伤心。
3、鼓励孩子亲自处理
有的家长担心伤害孩子自尊心,于是就背着孩子将东西还回去,帮助孩子处理。这样是不对的。也许孩子在还回去的过程中会感到羞耻,不好意思,但正是这样的心理过程会让孩子牢牢记住自己之前的做法是不对的。所以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将东西还回去,和对方说对不起,如果孩子不敢,可以带孩子先演练几遍。
4、不给孩子贴标签
一看到孩子“偷”东西,家长立刻就炸了,直接认为孩子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是不可救药的小偷,对孩子痛斥一顿,把孩子贬低的一无是处。过激的反应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让孩子默认为自己就是“小偷”,自尊心受到打击。更可怕的是,一旦孩子认同了“偷”的标签,他以后很容易继续发生偷东西的行为。
5、保护孩子的物权意识
有的父母经常把孩子的衣服,玩具随便送人,这样会导致孩子对物权认识不清,认为喜欢的就可以随便拿。建议家长以后再处理孩子的玩具衣服和书籍的时候,都先问一下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就知道赠予或索取都是需要别人的同意的。而不是任意拿走的。
6、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
“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如果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7、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与孩子约定好零花钱的使用约定后,家长还必须要想到如何激励孩子,因为孩子有时会做得很好,有时则可能因为贪吃贪玩不顾及后果,早早把零花钱花光了。对于孩子用心管理好零花钱的行为,家长可以实施奖励,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会激发孩子内心的自豪感。
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各有不同,对待“偷东西”这件事也不可以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随机而变,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很难的功课,但只要方法对就不难,需要家长有耐心。
孩子偷东西不承认怎么办?
1、告诉孩子“物品归属权”
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只能拿自己的东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他们同意才可以拿起来玩,一定不可以把玩具带回家;然后教孩子换位思考,“如果别人把你的玩具拿走了,你会怎么办?让孩子也学会换位思考。
2、要冷静
父母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时,首行要冷静。孩子必竟还小,认知并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父母只要发现得早,就要赶快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让孩子清楚偷东西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达到正确的认知。而且要让孩子明白,只要能够知错认错改错,并不是不可原谅的。
3、告诉孩子错在了哪里
知道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家长还要告诉他为什么不对,哪里不对。孩子偷东西,说是大事不是大事,说小事也不是小事。家长的态度和做法才是最重要的事儿!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被理解和爱的孩子。
4、关爱孩子
孩子发生一些不良的行为,很多情况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不要觉得孩子是和你作对而故意为之,你的不恰当处理方式会进一步激化孩子的行为,让这种偷东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父母要关爱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爱。
孩子偷东西不承认的原因:
1、父母的影响
父母的素质不高,言行恶劣,思想没有高度,也很难教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的缺陷或问题都会折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将来的成长也会充满曲折,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格。
2、家长过于溺爱
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也会有无尽的宽容,孩子就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只知向家长发泄不满,或耍尽无赖手段,只为让自己达到目的。
3、模仿
孩子与其他有不良行为的孩子接触,也会出现这些不良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也很不利。家长就要关注孩子的交友圈子,尽量杜绝孩子与负能量的孩子交朋友。
发现孩子偷了店里的东西怎么办?
1、跟孩子讲道理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别人的东西跟自己的东西是有区别的,并不能把别人的东西随意拿去和玩耍。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故事来举例,能够让孩子很快就懂得这些道理。
2、父母要正确引导
孩子还小,其实还没有分辨能力,也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更不会有什么荣辱观。当家长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不要过分责骂,更不要过分看低孩子的人格。一次的犯错不代表是终身的错误。家长在这一方面一定要照顾孩子的感受,并且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3、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
“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如果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4、教导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建立责任意识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要包庇,也不要过分责骂,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承认错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重要程度。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如果做了,只能接受惩罚,可以用做家务、罚抄课文、不能看电视等方式惩罚孩子。
发现孩子偷店里东西的原因:
1、缺乏教育
孩子最初是没有是非观念的,需要家长告知他们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如果家长发现了孩子拿别人东西,却没有重视,就可能使得孩子长大偷东西。
2、需求未被满足
有些家长觉得不能惯着孩子,于是对孩子的需求总是漠视,孩子只好用自己的方式去满足需求,慢慢就形成了偷东西的行为。
3、缺乏“物权意识”
孩子偷东西的行为是因为他的物权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孩子分不清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在他们的脑海中,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都是我的,我只是想把它拿回家而已,并没有别的意思。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1、要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孩子难以改正的坏习惯,不妨在平时生活中树立榜样”。只有自己保持好好的行为,让孩子以你为榜样,才能提前杜绝孩子做出错误的行为。
2、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经常会听老人家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家长们总喜欢把孩子的一次失误就当做“惯犯”对待。也许孩子并不是有意而为之,也许孩子只是好奇心作祟。在没有充分了解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前,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坏孩子”“小偷”的标签。
3、让孩子知道他们这样做是错误的
应该让孩子们知道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到失望。他们应该知道你对他们做过的事感到非常的生气,但是你对他们的爱却不能减少。让他们知道偷东西是一种不就好的行为。在和他们说这件事的时候要直视他们的眼睛。
4、态度一定要和蔼,要有耐心
孩子经常会因为害怕惩罚而撒谎,而家长如果更耐心地和他对话,就会消除孩子的紧张感,慢慢的讲出真相,才有机会针对情况进行教育劝导。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缺乏关爱,渴望被关注
有的时候孩子偷东西,并不能说明是孩子的品质出现了问题。当孩子长期被父母忽略,没有人重视自己,孩子就会想弄出个大新闻,让父母关注自己。孩子偷东西的行为,也多半会故意让父母发现,这种情况只要父母对孩子多加关心,孩子自然就不会再去偷。
2、发泄不满
孩子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用一种反面的方式进行对抗,发泄自己这种不公平的情绪和不满,并且孩子也只能通过这种不一样的方式将之据为己有或者尽力毁坏得到心理的满足。
3、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从理论上来讲,一个人年龄越小,他的欲望和需求也就越容易满足。比如说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只要吃饱穿暖就好了;等孩子大了一些,会有自己的一些追求和想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想别的方法。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