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说得越多,孩子就越不听话。这让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点太不懂事了,于是就变本加厉地教育孩子,但是得到的效果却非常差。那么唠叨对孩子的危害有哪些呢?
唠叨对孩子的危害
1、孩子不自信
家长的很多唠叨,都伴随着指责的口气,不信任的心态,在这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怀疑。时间久了,孩子就变得不自信,长时间接受这些负面情绪,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发展。
2、孩子失去沟通的能力
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如果家长选择是唠叨,自己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这就“阻止”了孩子解释的出路。即使,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也会被误认为是狡辩,时间久了,孩子也就失去了沟通的能力,用沉默代替了所有的言语。
3、孩子产生腻烦的心理
家长的唠叨,最初是始于爱,可说着就会夹着提醒、数落和批评,这时候孩子就会腻烦,觉得父母太过虑,孩子的态度也会变得很消极,阴奉阳违地听着,其实,心理根本不接受。
4、扼杀孩子的责任感
即使唠叨会让孩子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可孩子对这些唠叨也会产生依赖。心里想着,反正有人会提醒,本来该自己用心去做的事,却依赖家长。而一旦问题出现了,他们就会推卸责任,埋怨这是父母的错。
5、让孩子不再倾听
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对什么事都不上心,一个事情要说上好几遍,才会记住。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家长太过于唠叨。一旦家长的话匣子一打开,孩子的耳朵就开始“选择性失聪”了,他们排斥这些唠叨,自然就听不进去,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说什么。渐渐就变成了家长口中“不听话”的孩子。
6、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家长的反复唠叨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很烦,一直在自己身边絮絮叨叨的,会想要摆脱这种现状,逃离父母的控制,从父母的唠叨中解脱出来,因此,会影响亲子关系。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与普及,孩子沉迷其中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电子产品用得过度了,可能带来近视、脊椎、关节等生理发育的问题,还可能导致孩子叛逆、不思进取、耽误学业的情况。这些严重的影响都需要家长引起注意。
沉迷手机对孩子的危害:
1、影响学习
沉迷手机会导致孩子无心学习,孩子上课想着手机里的游戏内容,影响听课效率。下课回家就开始玩手机,无心复习巩固上课内容,无法按时完成作业。
2、影响身体
长时间玩手机会对孩子眼睛造成伤害,眼睛一直盯着有辐射的闪光屏幕,很容易用眼过度,导致近视;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导致脊柱弯曲,孩子会变得驼背,影响身体发育;手机的辐射也会让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受到影响,影响睡眠质量,严重的会造成记忆力减退。
3、影响心理健康
手机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多孩子因为手机会提早接触两性的问题,导致早熟。好奇心强烈的孩子很可能会早恋,沉迷不良信息,对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4、影响沟通能力
由于孩子的玩伴是手机,会造成很少走出家门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耍。长时间不与外界接触,孩子会不知道如何和其他小朋友沟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这对以后适应校园集体生活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造成“社恐”。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1、坚持原则很重要
既然决定让他戒除手机瘾,就要从一而终,坚持到底。玩手机对孩子的危害大于益处,虽然手机里的动画片和游戏能开拓点事业或思路,能学到点东西,但是孩子因为自制力差,一旦迷上手机就会分散他注意力,变得孤僻,缺少活力,对眼睛也不好。家长一定要牢记这些害处,不能看孩子哭闹就心软。
2、心态平和,共商约定
“还有十分钟就到约定时间了。”“你玩手机已经有一个小时了,是不是该休息了呢?”用协商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尊重和关心,也更容易接受建议。沟通的基础打好了,家长可以进一步与孩子商量制定使用手机的规则,如什么时候玩手机,每次玩手机的时长,超时玩手机的惩戒办法等。
3、建立好奖惩制度
家庭制定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后,家长和孩子可以互相监督,都要遵照执行。当父母违反规则时,也要接受惩罚,以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当孩子遵守规则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适当时候可以用奖励去激励孩子遵守规则。
4、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许多孩子之所以会对手机上瘾,追根究底还是因为无聊、或者是在生活中处处碰壁,伺机借助网络去逃避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生活当中多观察孩子,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并有意的去培养。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爱好上时,就不会对手机那么痴迷了。
5、多关爱孩子
如果孩子在生活里,一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开始沉迷手机,希望借助手机来获得本应该从父母身上得到的温馨和关爱。
小孩转学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影响,对性格内向的小孩影响更大一些。 其实转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小孩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有时往往事与愿违,主要还是看小孩的主观性。 初中阶段的学习一般来说学习环境相差不大,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转学。
初中中途转学对孩子的危害?
一、首先当孩子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可能会变得十分不安。尤其对于那些适应环境能力差的孩子来说,可能适应就需要几个月时间,这对孩子的学习进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能会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因此学习可能也会变差。
二、转学之后,也有可能之前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孩子,而如今的教学方式孩子可能一时半会适应不了。这样一来,孩子可能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适应,这个过程就会导致孩子成绩一落千丈,想要补上去就变得很难了。
三、中途转学,等于是将孩子与前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无情地割裂开来。无论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强是弱,这都需要一个过程。从教育规律角度而言,无疑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成绩好的孩子可能因此出现成绩下滑,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甚至可能出现厌学现象。
孩子要初中中途转学怎么办?
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想转学的原因。家长不要直接的肯定或否定孩子转学的想法,可以先和孩子深入沟通一下,了解孩子想换学校的具体原因,然后再做决定。
二、让孩子接受自己的差距。建议家长最重要的是先不要轻易答应孩子的转学要求。孩子们总是认为换所学校重新开始一切就会有所好转。他们大多看不见自己身上的问题,无法适应人际交往模式的变化,因而不断提出转学要求。
三、引导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先不要放太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期望,尤其是对那些胆小、细心、忧郁的学生以及经受失败或者挫折的能力较弱的学生,期望过高可能使学生在不良性格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压力,促发适应不良。
四、明确学习不等于学业。学习是一种能力,学业是一种成果。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的是学习的能力,而并不是看中孩子学习的结果,毕竟,有能力了结果只是时间的问题。
转学生在当下十分的常见,毕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不过如果不是非常必要的话,不要给孩子办理转学,因为转学肯定是要有一定的适应的时间的,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如果非要转学也要提前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家长要多关注孩子。
小学生中途转学对孩子的危害:
1、周围环境的改变会使孩子恐慌,不利于孩子学习。
2、朋友的骤然没有会使孩子极度孤独。
3、课程老师的变动会使其学习方式被打乱造成成绩下滑等一系列问题。
4、性格上的懦弱胆小让孩子痛苦不堪。 有的孩子转学后,作为一个插班新生,如果长得不是很高大,或者性格比较柔弱,很容易便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5、生活环境的改变让孩子无所适从。 许多时候,大人所认为的是为了孩子好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是一场灾难。
小学生中途转学家长怎么引导?
一、消除孩子的紧张
父母可以和孩子说说转学的原因,让孩子理解父母。也要听听孩子的意见,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
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他们肯定出现紧张和不舒适的感觉。父母要多开导他们,消除孩子的恐惧。比如可以带他们提前去参观学校,先认识一下老师,和学校的环境。
二、增强孩子的适应力
孩子总是要去接触新的事物的,父母要进行培养。给孩子多创造交往的机会,在跟别的孩子相处中,锻炼一下。
或是教孩子怎么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多带他们去陌生的场合。任何事情的话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去尝试,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
三、多和孩子沟通
孩子转学会是一个新的环境,和其他同学不舒心,也就不爱说话。父母要主动和孩子沟通多和他们进行交流。帮助孩子缓解烦恼和不安,多教教孩子怎么与同学相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四、寻求老师的帮助
家长可以和班主任老师商量,安排班上比较善于照顾人的小朋友与孩子做同桌,让孩子更快地融人新的学习环境。在刚开始一段时问,父母最好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以缓解孩子刚进人新环境的焦虑情绪。
五、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孩子对学校学习和生活都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更要询问孩子的生活,与同学的交往,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孩子体会到新集体的温暖。
溺爱孩子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每个父母也不傻,都知道惯子如杀子。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不少父母控制不住自己,做出对溺爱孩子的行为。一个没原则的父母,很难教育好孩子,只会走进恶性循环。那么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哪些呢?
溺爱对孩子的危害
1、胆小怕事
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依靠父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会包办孩子的一切。这样孩子的表现是,在家是大佬,在外是怂包。你叫他跟别的小孩子玩,他却紧紧黏在你身边,被同学欺负,不敢告诉老师或父母,也不会主动还手。
当你发现孩子在外有这些表现时,父母可别再用孩子性格内向,这句话来安慰自己。这分明就是孩子从小被惯得无法适应外界生活,胆小怕事、自信心也不强,没父母在身边,丝毫没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会表现得很无助。
2、过度依赖家人
有些家庭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反应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先找父母。找工作要靠父母,没钱生活也依靠父母接济等,几乎被惯得没有一点独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也无奈,孩子都这样了能不帮吗?现在后悔过去的教育还来得及吗?这就是恶性循环,从小没教好,长大就难了。想要孩子有出息几乎没可能,不啃老就对你不错了。
3、目中无人
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这样的孩子简直被父母宠上天,根本就没有道德礼仪。不懂得尊重长辈,经常对家人大呼小叫,家人教育的话,孩子根本听不进去,惹到孩子不高兴,长大后甚至还会有乱打乱骂长辈的可能。
如果你家孩子从小有这种行为,要及时纠正,反省现在的教育方式,做出改变,做个有教育原则的父母。不然孩子长大后不仅不孝顺,还会十分没教养。
过度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影响
1、以自我为中心
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会让孩子觉得理所当然。这样的孩子只会追求自我感知的满足,同时还会以自我为中心,极少考虑别人的感受。老人过度溺爱孩子,会养成这3种孩子,长大成为不受别人欢迎的人。
2、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
过度溺爱保护孩子的父母,总怕孩子受伤,什么事情都要帮孩子包办。这样子的保护,看似爱孩子,实则在剥夺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3、养成很多坏习惯
有些家长什么都依着孩子,孩子从小衣来生手饭来张口。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孩子,只会变得懒散贪图安逸,缺少生活自理能力。长期下来,就会养成一身坏习惯。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妈妈全身心的陪伴,陪说话陪玩陪讲故事,妈妈们的“唠叨”源于对孩子深深的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这些唠叨将慢慢变成一种负面情绪,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那么母亲唠叨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母亲唠叨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损
唠叨是一种非常不尊重人的行为,因为你对一个人反复唠叨,根本上是对于这个人的一种过度提醒,是对对方能力的不认可,是一种不信任,是一种忽视对方感受的行为。所以,孩子在听到家长唠叨的时候,很可能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变得自尊心受损。
2、唠叨会让孩子不自信
很多时候父母的唠叨是对孩子的指责,责怪和对孩子的不信任,很多时候也是家长自身不够自信,将一些情绪和不满发泄在孩子的身上,久而久之,父母这种不自信就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很多时候孩子也会变得不自信,孩子的负面情绪比较多的时候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3、孩子失去沟通的能力
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如果家长选择是唠叨,自己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这就“阻止”了孩子解释的出路。即使,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也会被误认为是狡辩,时间久了,孩子也就失去了沟通的能力,用沉默代替了所有的言语。
4、孩子产生腻烦的心理
家长的唠叨,最初是始于爱,可说着就会夹着提醒、数落和批评,这时候孩子就会腻烦,觉得父母太过虑,孩子的态度也会变得很消极,阴奉阳违地听着,其实,心理根本不接受。
5、扼杀孩子的责任感
即使唠叨会让孩子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可孩子对这些唠叨也会产生依赖。心里想着,反正有人会提醒,本来该自己用心去做的事,却依赖家长。而一旦问题出现了,他们就会推卸责任,埋怨这是父母的错。
6、让孩子不再倾听
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对什么事都不上心,一个事情要说上好几遍,才会记住。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家长太过于唠叨。一旦家长的话匣子一打开,孩子的耳朵就开始“选择性失聪”了,他们排斥这些唠叨,自然就听不进去,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说什么。渐渐就变成了家长口中“不听话”的孩子。
相信每个家长在看到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唠叨吧,有人说这叫“爱之深责之切”,父母的唠叨正代表着他们对孩子的用心良苦,是父母爱的体现。可家长们是否有想过,自己的唠叨对于孩子其实是一种伤害呢?那么一起来看看妈妈太唠叨对孩子影响吧!
妈妈太唠叨对孩子影响
1、唠叨会引起孩子的抗拒
唠叨的另一个减分项是让人烦躁,从而升起抵抗和反叛之心。因为唠叨往往隐含这一个底层含义:你不行,你应该按照我跟你说的做;看吧,我早就跟你说过。
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的步骤和想法,外在的干涉会会让孩子觉得压力倍增,这种压力,只会增加孩子内在的对抗。
2、让孩子变得容易自卑
父母的叨唠看似是对孩子的关心,但其实表达出来的却往往是对孩子行为的不认同。孩子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状态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形成错误的认知,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做什么都不行,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心理,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造成亲子关系疏远
父母过多的唠叨会让孩子心生叛逆,不愿意再听从父母的话,与父母沟通时总是敷衍了事甚至严重者会拒绝跟父母沟通。这样长期下去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父母如何做到不唠叨
1、在生活中自己要学会减压
唠叨的根源是在于父母的焦虑,虽然适度的焦虑对人是有好处的,但不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压力和不得志,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终归是孩子,要允许他们犯错和给予改过的机会,过高的期望与浮燥的情绪都不足取。另外,情绪轻松的父母,会使孩子降低“防御”心理,显得比较听话。
2、强制自己采取分时说话方法
也就是说,当自己有情绪而不停的说,容易变成情绪发泄,这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是于事无补的。所以,家长就暗中计时,说到1分钟就不再说了,把其他要说的话“咽”下去,告诉孩子他们现在有说话的权利,这样做不仅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且也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如果孩子不想说,那这个时间也要留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