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
初中孩子尽量不要休学,因为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衔接着小学和高中,第一初中三年把基础打牢实了不尽能使初中生在后面的两年能够轻松的融汇到好的学习氛围中去,最重要的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才能有更好的学习心情,养成爱学习的兴趣。
初中休学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1、学生休学,就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学习环境,中止了正在进行的学业,长时间的休学过程中,未必能够保持学习上的“温度”,之前建立的知识体系,掌握的学习方法可能因为中断学习而丢失,重新获取需要时间和精力。
2、休学一年,就和同龄人拉开了差距。学习是有黄金年龄的,虽然一年之差不算多,但已经和同龄人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了。考大学,考研,参加工作,都要比同龄人迟一年,别人走在了你的前面,超越起来比较困难。
3、遗忘以前的知识点。就算自己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能够快速适应老师。可是休学一年,谁都不能保证上学期的知识点还记得住。想要不忘记只能在家复习,可是已经休学了,恐怕都不能像在学校一样追着时间学习了。
4、学籍问题。休学还有学籍的问题,如果一旦休学满一年未办理复学手续,就没有学籍了,虽然学校不会怎么不近人情,但校规摆在那里。有的学校只能休学一次休学期限为一年。如果没来得及回学校复学,那真的是没有学籍的学生了。
初中孩子厌学想休学怎么办?
一、理解孩子
孩子的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要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孩子学习上尽力了,考试成绩仍不理想,家长应表示理解,不要让孩子有过分的压力。如果家长一味看重分数,忽视了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孩子长大后,就很难融人社会,会对他的人生带来不利影响。
二、多与孩子沟通
目前厌学孩子的成绩大多不理想,解决孩子厌学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父母真心的关爱,而不是紧盯着学习。
如果过分的关注孩子的学习,可能会更增加孩子的对立情绪,也可能会更恶化与孩子的关系。亲子关系通畅了,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愿意和父母交流,接受父母的信息,明确自己的责任。
三、多鼓励
一定要多些包容和鼓励,尤其是孩子因为挫折或者负面情绪,引起厌学问题、学习动力下降。,不能够批评、打击、否定孩子等处理这件事情,而是要适当包容孩子的负面情绪,积极鼓励孩子战胜挫折、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多些安全感和支持感,才能有更强的动力去战胜学习上的困难。
四、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
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重要。没有了兴趣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懂得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发掘孩子的潜能。
不要逼着孩子去学习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最主要是对孩子喜欢,而且对孩子有帮助的东西,要支持孩子的意见和做法,行行出状元,孩子的路让孩子自己选择。
五、减少孩子的压力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学一点知识,就拼命地给孩子报上不完的培训班,孩子的自由时间受到限制。或者父母给予孩子太高的期望。这样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厌恶心理。
所以家长们如果为了孩子好就要减少孩子的压力,让孩子快乐地生活,而不是给他们太大的压力。给孩子多一点自我发挥的空间。
休学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不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够上学,家长们尽量不要让孩子休学。我们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能够顺利上学的情况下,一定要积极的参与学习中去,让孩子喜欢学习。
休学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1、遗忘以前的知识点。
就算自己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能够快速适应老师。可是休学一年,谁都不能保证上学期的知识点还记得住。想要不忘记只能在家复习,可是已经休学了,恐怕都不能像在学校一样追着时间学习了。
2、学籍问题。
休学还有学籍的问题,如果一旦休学满一年未办理复学手续,就没有学籍了,虽然学校不会怎么不近人情,但校规摆在那里。有的学校只能休学一次休学期限为一年。如果没来得及回学校复学,那真的是没有学籍的学生了。
3、老生压力。
休学主要害处是比其他同学晚一年,原来的同学都去高考了,而自己还在和低一学年的学弟学妹们复习知识,看着现在的同班同学都比自己小一年,心理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孩子想休学怎么引导?
一、父母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面对孩子提出休学的要求,父母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能急躁,不能对孩子打骂,心平气和的与孩子长谈一次。
二、适当进行鼓励型引导。家长在面对孩子厌学的事情上,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给孩子以成功的体验。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就应该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只要他们体验过成功带来的滋味,他才会喜欢上成功的感觉。另外,要有度,引导为主。
三、鼓励孩子制定短期并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循序渐进。父母要耐心跟孩子沟通,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并且父母一定要给予支持,还要创造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不能总是冲突。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家长必须坚持做,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四、家长静下来和孩子慢慢交流,找出孩子厌学的原因。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怀,慢慢把孩子引导进学习的轨道。如果孩子实在不想读书,我们可以为孩子的未来作新的规划,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擅长读书的。我们可以挖掘孩子身上别的闪光点。
五、孩子做好心理建设与焦虑情绪消除,孩子不上学,在心理上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特别是面对学习,面对学校老师同学可能会有焦虑的情绪,这些需要我们家长提前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与焦虑情绪消除,让孩子找到价值感,成就感等。
六、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不上学的孩子,在学习上可能受阻了,家长要学习引导孩子提升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与效率等,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自信心。
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的上心,小到生活,大到学习,没有一种是家长不操心的,其实家长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影响,那么,妈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影响多大?
妈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影响多大
1、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每一个孩子,对于家长的情绪,尤其是妈妈的情绪变化都是特别敏感的。一旦孩子发现自己的家人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他会迅速感受到压抑,不安和担忧。这种状态迅速转变为自我情绪的压力。
2、增加心理压力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如果经常是一副焦虑的面孔,会带给孩子心理压力。因为父母一旦焦虑,家庭氛围就会紧张,父母对待孩子的时候要么就是训斥的口吻要么就是一张板着让孩子害怕的面孔。
这时候的父母甚至还会说出伤害孩子的话或者打骂孩子,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心理负担加重,出现叛逆情绪的行为。
3、影响孩子的信心
孩子虽小,但是他们是非常敏感的。你焦虑的样子,虽然没有言语,但是他们一一都详细解读,长期的消极情感不仅会给自己带来身心方面的伤害,更会给家中蒙上伤感的情感氛围,长此以往,孩子会不自信,会出现和他人交流的困扰,最可怕的是,他会消极应对生活,这种伤害实在是慢性毒药啊。
家长焦虑怎么办
1、顺其自然的心态
我们每个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都可能会表现的很焦虑,比如说孩子不听话呀,比如说孩子叛逆啊,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但是我又有一个好的心态,就是遇到问题要解决问题,焦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会增加麻烦。
2、改善家庭氛围
自律不应该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家人的事情。想让孩子自律学习,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当全家都树立“正风”,个个都能端正好自己的态度,家长自然也就不会“焦虑”了,就好像我们看不惯家里的脏乱,收拾干净了,就舒心多了。
3、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家长的焦虑情绪毕竟与孩子的期许有关,望子成龙的心态成为当下家长们普遍的期盼,如果孩子的学习状况得到切实转变,家长焦虑的心情也会自然而然的缓解。那种企图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学霸、院士的家长们,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根据孩子的情况量力而行。
妈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影响多大,随着他们一点点的长大这种由于家长的焦虑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会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根深蒂固,会给孩子们带来影响一生的不良思维模式和消极心态。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好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父母经常吵架,那肯定会给孩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尽管孩子小的时候没有什么表现,等到长大的时候一定会和别人不同,这样的结果就是要不孩子受到伤害,要不孩子伤害别人,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请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父母经常吵架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1、孩子没有安全感:在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生活,孩子会变得极度的没有安全感,他们会担心父母离婚,担心自己以后会没人照顾,内心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心里经常产生恐惧的感觉。
2、容易让孩子脾气暴躁:经常生活在父母吵架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感受不到爱,遇事缺乏沟通与交流,会让孩子脾气变得暴躁,可能经常会使用武力解决问题。但我们都知道,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让问题更为严重,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与悲剧。
3、容易让孩子叛逆甚至离家出走:不管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我们都见过不少孩子离家出走的例子。而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大多数都源于经常吵架的家庭。经常吵架的家庭,孩子感受不到温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只会让孩子感到窒息,所以孩子就容易离家出走,因为他要逃离,要回避这个让他痛苦和窒息的环境。
4、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父母吵架,孩子因为担心而没有办法安心学习,上课也会心神不宁,根本听不进老师讲课,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感觉。
5、极度自卑:父母经常吵架,会导致孩子不自信,有种极度自卑的感觉,有时候孩子会自责,认为父母吵架都是因为自己不好,以至于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显得自己低人一等,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人际关系也会产生阻碍,影响以后的工作与生活。
父母要怎样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1、营造一种良好家庭情感氛围
第一,和睦家庭能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会感到愉快;父母应该努力创造一个健康轻松的家庭氛围。这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共同陪伴孩子生长。
第二,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从而增强自尊和自信。
第三,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
2、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孩子成长受当地的文化经济政治影响,这些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个家长都很重视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需要留意在信息爆炸化的时代如何保护未成年的孩子不受到低俗、暴力文化的影响。同时在孩子幼年生长过程中父母也更加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直诚信的形象。
3、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
如果孩子时常有不愉快的表现,而且显得非常痛苦,那就非常值得注意了。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多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比如邀请孩子的同龄人和他们的父母到家做客,朋友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是深远的。同时,要给他们放飞翅膀的机会,因材施教是给予每个孩子最好的礼物。
4、营造知识氛围,促进孩子的求知欲望
父母也要为孩子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有一个专心致志学习和探索的小园地,不能去随意干扰或破坏,这样才能为孩子将来的展翅飞翔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5、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
平等民主的氛围是表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保持相互平等、尊重、信任、支持的态度,能倾听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意见,能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让孩子也有权参与到家庭的决策中去。这种氛围对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父母要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1、好的榜样是基础
说到榜样可能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一些比较有名的或者是能够为国家做出牺牲的英雄人物吧?虽然这些比较典型的人物确实能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能够为孩子生产出良好思想和行为,但其实一些离我们更近的角色也能起到同样或者更好的效果呢,比如孩子的同学,我们的邻居,当然还包括孩子的老师,这些优秀的,身边的人物都是孩子可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2、合理的批评与适当的惩罚
父母应该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从一些假设情况下开始引导,批评孩子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让孩子体会到错误和感到羞愧,从而从内心里产生也纠正错误的动力。要注意的是,在我们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切忌对其讽刺别嘲笑,更不要对其侮辱。而做为认识到错误以后的惩罚主要是剥夺某些权利或者一些孩子比较在意的东西,不能体罚更不能不给饭吃。
3、制定生活秩序,养成良好习惯
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秩序是培养一个人进入更好状态的最佳办法,这个方法不但对大人有非常好的效果,对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受用。父母应该从自己做起,孩子学习如何去安排自己日常生活,安排自己的生活环境,安排自己的时间观念和自律行为是教育好孩子的基础。
4、平等的谈话
没有什么事情不是一个良好的谈话更能解决的了。所谓说服教育就是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想法和现实说话,事实陈述,合理,让儿童了解某些原则。以平等的聊天方式让孩子慢慢能够对自己敞开心扉,从而在一个和谐的条件下完成一次有用的谈话。父母应该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5、合理地赞美和奖赏
年龄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肯定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认可,赞美和奖赏是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和赞美。通过对孩子的认可和赞美,可以增强孩子们的信心、主动性和荣誉感,产生希望争取更大的进步愿望。并且赞美和奖赏应该合理与及时,不能因一些极小的事情的认同而让这些毛病和奖赏变得廉价,让孩子产生懒惰和消极的心理。
心理学中有一句话“一个孩子反映一个家庭”,孩子小的时候,就是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的。当父母的关系不和谐的时候,孩子是最受影响的。因为小孩子正在成长的阶段,没有经历过挫折、也很少见一些负性画面。当最亲近的人在自己面前争吵时,就会对自身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
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1、孩子慢慢就会变得内向,胆小,害怕、自信心缺失。
2、变得暴力,爱打架,同时沾染不良气息。
3、会给孩子生活学习带来困扰,有可能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精神恍惚等。
4、会让孩子形成孤独自闭的性格。
5、会让孩子产生对周围人的不信任感,也会产生爱的无力感。
6、有可能造成孩子离家出走,或者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受到陌生人的关怀,就跟别人走。容易受骗上当。
7、让孩子对婚姻产生恐惧。很多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跨越不过去那道坎,怕成家以后也是在没完没了的吵架中度过,患上婚姻恐惧症。
8、逆反心理。
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表现为毫无理由地拒绝他人的要求,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他们会无故指责父母,顶撞老师,对人持冷酷的态度。
家庭关系不和谐对下一代的心理会有什么影响?
父母恩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大来源。
如果夫妻总是吵架,孩子就会不知所措,甚至会不知不觉的把父母关系不好归咎到自己身上。
如果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还很有可能出现各种叛逆的行为。
而且父母经常吵架营造的家庭氛围,还会严重影响孩子以后的择偶观念和婚姻状况。
虽说,人在长大后可以通过自我觉醒和学习,慢慢纠正这些原生家庭的烙印,但是其中所花费的时间、经受的磨难却是无法预料的。
所以,如果可以,请为孩子做好榜样,如果两个人实在过不下去,也可以真诚的告诉孩子,即使爸妈分开了,还会像以前那样爱他,并且付出真实的行动,而不是做样子。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时代已经过去,打骂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家长一直打骂孩子会造成孩子的厌反情绪,孩子被打皮了,打就没有作用了,会让孩子变得叛逆,更加不好管教。一直打骂孩子也会给孩子造成心里负担,让孩子失去信心,不爱沟通,造成性格内向。
经常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1、缺乏自信,总是怀疑自己,从骨子里就有自悲感。
2、不懂的爱,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去爱。
3、谨小慎微,害怕犯错。经常因为犯错而挨打的孩子,会养成不敢犯错的行为模式。驱动他们人生向前的动力,往往不是来自内心“想要往哪里去”,而是“哪里离恐惧更远,我就往哪里去”。
4、无法控制情绪,喜努无常。一个家庭中,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就是这个家庭的情绪处理模式。情绪不稳定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也容易变得喜怒无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5、安全感缺失。现在我们常常把“安全感”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是我们真的明白安全感缺失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吗?担心是不是写不好了又会挨打,担心妈妈今天是不是又会发火?在一个父母情绪稳定的家庭里,一切都是稳定的、可预料的。这个孩子不会着急害怕。他可以在稳固的房子里放心地探索。才有机会好好地做自己。
6、非常叛逆,长大后不受管教。首先在家庭中,孩子往往表现为幼年时隐忍,青春期叛逆。
7、缺乏界限,容易被别人侵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交练习场。一个从小就不断受到父母“侵犯”的孩子,没有为自己划定界限的能力。长大后他们在外部世界,也不懂得为自己划定界限,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8、缺乏规则意识。这就奇怪了,我们打骂孩子,或者严格对待孩子,难道不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起“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规则意识吗?那些不守规矩,只看脸色的孩子,就是这样逐渐养成的。
经常打骂孩子孩子胆小如何补救?
一、家长首先要自己改变,当孩子犯错误或者是做错事情的时候,尽量以平缓的语气教导孩子。
二、在平时的时候敞开心扉,同孩子交流,能够增加孩子的自信,将孩子内心的事情全部诉说出来,这样也能够改善孩子胆小懦弱的问题。
三、多带孩子参加活动:孩子胆小懦弱,一般是见识外面的世界太少,可以多多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孩子的胆量。
虽然在我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但时过境迁,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打骂教育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都会因为孩子做错事屡教不改而打孩子,为了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有些父母觉得打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其实不能常打孩子,这样子对孩子有危害。
父亲打孩子对孩子的影响
1、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
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
2、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当打骂变成一种习惯孩子就不再害怕父母觉得要打就打反正你也不会把我打死。现在我女儿已经学会了和我顶嘴,骨子里面反抗意识已经凸显出来。有时候看到她写的字生气把本子撕了,结果她会气呼呼的用眼睛瞪着我。在她眼里我只会这样,没有家长的威严了。
其实,我也知道打骂孩子弊端很多,有时候脾气一上来就忍不住,后来按照网上说的方法每次要生气的时候就走开平复一下。
3、迫使孩子说谎。
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4、对父母忌恨报复。
一位母亲惊恐地说:“不久前,我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来,险些砸在我的头上。他还恨恨地说,‘走着瞧吧,过几年再算账!’想想儿子的话,我的心都凉了。”
5、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6、经常打骂,对孩子性格影响很大,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孩子会产生抵抗、任性等逆反心理。刚开始他为一件事对着干,后来遇事都会顶着干,逐步出现网瘾早恋、逃课厌学、离家出走、夜不归宿等行为表现。
写给打骂孩子的父母:
妈妈不生气,孩子很争气!
少打少骂,智商开挂!
常打常骂,叛逆可怕!
经常打骂孩子,说明家长缺乏耐心。换句话说,打骂的过程是在培养孩子的急躁的性格!轻则叛逆,重则抑郁!
打骂除了表达父母的气愤,就是表达父母的失望。相应的,孩子会自卑,疏离父母。
棍子放坏了,小孩惯坏了!不是不可以打骂,经常打骂就不对了!
偶尔打骂会震慑孩子,经常打骂也就习以为常了!
所以,打骂孩子前,请先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