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孩子输不起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多数原因是由于孩子成长中,家长的教育方式的偏离与单一性,造成孩子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和心理极端反应。那么,孩子太争强好胜怎么办呢?
孩子太争强好胜怎么办
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孩子输了就情绪时,此时可以问问孩子心里的感受。帮助他表达出来,让他认识自己现在的情绪。
父母可以说:“孩子,我知道输了让你感到非常的生气,也有些难过?”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能够理解他的,不会因为输了责备他,这时候再支持孩子。
这样一来,既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发生,也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理解和接纳,一般这样下来孩子的情绪会缓和很多,至少不会更激烈。
带孩子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当孩子能正确看待输赢时,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可以先带着孩子分析“输”的原因,考试没考好是因为题做得不够多、还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关注输赢这个结果转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找准原因之后,开始和孩子商量着制定解决办法,对症下药。
例如,如果是题做得不够多,就一起去买一本额外的题集,利用课下时间多做题,多巩固,熟悉各种题型。
鼓励孩子用实际行动、用更多的努力,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提高挫折商的过程: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不会长时间沉溺于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中,自暴自弃,而是会以一种更大的格局,从困境中跳出来,重在思考解决办法,思考自己接下来该采取怎样的行动。这样一种不被“输”所局限,能够理智地看清事实本质,并能采取相应行动的高挫折商,是孩子内心强大的体现,也是孩子未来能够赢的关键。
让孩子明白“享受过程”比“赢得胜利”更重要
“得”与“失”都是成长的必要经验,对孩子有着正面且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父母在鼓励孩子争取荣誉时,重点放在努力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父母若能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尽力、专注地投入,并完成学习的“态度”,欣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达到特定的目标,这样的引导过程,将会让孩子更乐于挑战新事物,且能产生不怕挫败的勇气!
家长要引导孩子关注比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哦,妈妈需要告诉你,不管输和赢,我都是爱你的,因为觉得你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很努力地去做自己能做到的那些事情。看见你敢于参与的这种勇气,妈妈就爱你。”通过这样的言辞,孩子感受到了爱和认同,感受到过程的重要,他就把怕输的情绪渐渐淡化和转化了。
孩子会在意输赢,有部分原因是在于家长的态度。家长可能在某些事情上确实比较在乎孩子的表现,孩子因为爱我们,他能够感受到家长的期望,并且也渴望达成,那么外在就会呈现出在乎输赢。
作为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以挫折教育,让孩子在受到挫折时能理性对待,以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处理其后果。同时又不能太打击孩子的胜负之心,因为这毕竟是大多数优秀孩子所需要具备的主要个性之一,掌握好这个平衡是一门艺术,需要多体会。
最后,大人们在胜负之心上也是一样的,因此,要特别注意不要和孩子拼胜负,要有包容之心和理解之心。
应该随机引导为主,不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完全打压下去,那样做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孩子的心态是需要我们家长耐心的梳理和引导!那么,对于争强好胜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对于争强好胜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
1、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能够自己做一些他们想做的事情。
孩子需要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要,家长在孩子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多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引导孩子的考虑问题的正确思维,争第一是好事,方法也很重要,用对了方法,不会觉得很累!
2、陪伴,家长的陪伴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安全感和幸福感。
孩子争强好胜的心态一般情况下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安全感是本能的,当周边的环境没法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时候,孩子的本性就会提前激发出来!因此我们对孩子的陪伴必不可少!
3、争第一的心态是对的,但是我们家长引导孩子更多的关注过程,而轻结果!让孩子能够用心的去对待每件事情过程,感受过程带来的经历感!
4、做事方法和技巧的交流
我们大人都知道“事半功倍”的结果由来,好的方法和思路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孩子在学习或者其他事情处理上,对方法的重视,多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举一反三,这样家长也不会觉得孩子有太多的负累!
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争强好胜是需要我们鼓励支持的,但是更多的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过程的重要性!方式方法的重要性!不能一味的认为孩子的错,我们家长同样是需要反思自己的!
过于争强好胜对孩子的影响
一、输不起
不能否认,那些骨子里喜欢争强和好胜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都是极其骄傲的,很多时候甚至已经骄傲到有些自负,只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发生了扭曲而已。好胜会让孩子迷失自己,可能连自我评价都变得有些片面,总会想着肯定和高估自己,对于别人的做法一点都不认同。
这样的孩子也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别人的优秀,同样说明他们是害怕失败的,属于典型的赢得起。若是面对失败,可能这些孩子内心挫败感会特别强烈,太过于重视成功了,反而忽略了成败本身是正常的事情。
多次的失败之后,很可能给他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最可怕的后果就是一蹶不振。不断的怀疑自己之后,从心理上开始放弃很多事情。
二、自我思想严重
凡事总想着争强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一直都很良好,一度觉得自己最为重要,感觉少了他就不能行一样。过于骄傲的他们,从来都不懂得生活需要与人合作,更不懂为他人考虑也很重要。孩子的认知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总是觉得只有自己最厉害,所有人都是屈居之后的。
要知道这种心理会让孩子变得没有朋友,当然也没有人愿意跟这样骄傲自负的孩子做朋友。若是身上没有团队意识和精神的话,孩子日后真的成年走向工作,那么集体生活中这种性格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可怕的是,他会把所有的人都当做假想敌,不管做什么都担心别人超越他。
三、压力太大
有种压力是自我给予,就像争强好胜一样,孩子的内心及精神上总会被这种无形的压力所捆绑。大多时候总是想着超越别人,然后生活在自我设置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中。不仅会在意他人给予的评价,而是对于结果更是在意,所有预期之外的结果都会让孩子面临崩溃。
长期下去,心理健康肯定是会受损的,很可能心理的这些压力影响到身体,最终导致孩子出现消极情绪。要知道压力大的时候身体会承受不了,而孩子又不懂得如何去缓解压力,那么只能任由这些压力去侵蚀自己的身体及心理,最后彻底的摧垮孩子曾经的骄傲。
有些孩子的争强好胜是源于父母的潜移默化影响,所以我们也得从自身找一下原因。其次我们要正视孩子争强好胜的行为,让他明白这种行为的利弊,减少我们对孩子这方面的影响。孩子争强好胜怎么办呢?
孩子争强好胜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上”、“小太阳”。众星捧月的教养方式,让孩子享有众多的优先权、独占权,让孩子习惯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
再加上,有的小朋友从小就喜欢表现,还总是浸泡在各种表扬和赞许声中,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占据心理优势。
胜利、成功、领先,可以带来心理满足感,孩子喜欢这种感觉,但无法接受和容忍失败、落后造成的心理失衡。
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严厉的家教环境下,或者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感,这种不安,会让孩子过于渴望成功,因为,成功能让孩子感到安全。
很多父母本身就非常贪胜惧败,他们急功近利,不重视过程和基础,在教育孩子时,忽视滋养和熏陶,只关注最后的结果。这样的价值观和教养方式,自然会造就孩子的争强好胜。
孩子争强好胜怎么办
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吃一堑长一智,因为孩子如何在某些事情方面没有吃过亏,那么可能会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让孩子受一次挫折也是好事。
不可过分溺爱。我们对于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适当的教育和培养,不要过分溺爱,在娇生惯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性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争强好胜却不具备足够的实力。
适当批评教育。我们应该对于孩子的缺点是适当给予批评,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不断修正孩子的道路,如果出现问题,就给予教育辅导。
树立得失观念。我们应该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念,因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失败,就不会承认失败,更不会面对失败,所以,不要让孩子把失败看得太重,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培养坚毅性格。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建议的性格,因为,孩子的性格坚强是非常可取的,在很多时候,孩子的坚强是没错的,这样才能更加承受住措施和失败,不要轻易放弃。
争强好胜的孩子有的时候是比较执着的,做事执着认真的这一优点应该予以支持,但是单一的为了赢,而忽略掉别人的感受或者影响到别人或者其他,都需要跟孩子沟通,告诉他,有些时候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到的东西,我们心情是否愉快,就好了。孩子就算小,也会潜移默化的接受大人的引导。
争强好胜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科学研究显示,从3岁开始,孩子就有了竞争的意识,并且开始拿父母和他人作为自己的参照,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彰显自我的不同,以此获得成就感。那么,如果孩子太好胜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太好胜应该怎么办
1、适度的好胜心,有利于孩子发展与进取,但一定要经得起“输”这个概念。
给孩子讲道理,任何竞争,参加活动,都会有赢有输,有第一名也有第二名,这样才会让活动与竞争富有意义。但是在日常教育中要给孩子讲道理:输了也是很光荣的,因为重在参与,参与了本身就是积极地表现。
2、适度赞美,在获胜的时候不要太夸大奖励与赞美。
有的孩子在参加竞赛获得名词后,家长很浮夸的给孩子赞美,并到处晒,想想看,孩子觉得自己胜了,父母是那样的在乎,他当然也会受影响,所以低调对待取胜,适度的表扬奖励会对“输”更容易接受。
3、家长要经得起“输”,不要埋怨。
有的孩子,父母给他报各种特长班,舞蹈、绘画等等,然后付出时间全程陪伴,参赛后没有拿到家长期望的成绩,家长就会埋怨:不争气,我花的时间,花的钱真的是白费了,真的有这样的父母,想想看,家长觉得付出没有回报,所以孩子才学会“输不起”。家长一定要无所谓正向引导。
孩子太好胜的原因
1、成长的规律
孩子的好胜心太强,经不起“输”,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当孩子三四岁时,他们就有了“争第一”的表现,这意味着孩子进入了“完美主义敏感期”。
不仅仅是输赢,鞋子的颜色不是他喜欢的,家里的绘本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放好,他们都会不高兴。
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希望什么都能够是完美的,能够如他所愿的。作为家长的我们要理解孩子执拗或固执的追求完美,要理解他们的经不起“输”。
2、家庭的教养方式
(1)过于专制的教养。
父母过于专制,会让孩子因为怕受到惩罚,而害怕输。
(2)过于溺爱的教养。
父母包办太多,让孩子没有太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孩子在一遇到挫折或者苦难时,就受不了。
孩子的好胜心太强,容易走极端!一方面要引导其走正道,如与同学比学习成绩或在体育比赛等方面有不服输的好胜心对他的成长是有的;但如果是日常生活与人交往中的好胜心要刻意打压,以免养成争强好胜的心里缺陷!
如果你的孩子自我满足感强,没有争强好胜的意识,你若是也不想办法激发他的进取心,那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就会成为空谈。那么,孩子没有争强好胜的心怎么办呢?
孩子没有争强好胜的心怎么办
孩子的求胜心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没有求胜心的孩子容易形成散漫、不思进取的性格,而求胜心过度的孩子则又容易产生虚荣心,经不起打击。
如果孩子实在是没有求胜心,家长也可以悉心培养。父母要积极地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求胜心,用及时的表扬来唤起孩子的求胜心。
家长也要做好榜样,家长毕竟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如果家长对很多事情都没有正面向上的积极心态,那孩子肯定有样学样。
还有,虽然培养孩子的求胜心,可是家长也不可强求,让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只要他快乐就好。强迫孩子去求胜,违背孩子的本意,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更往相反的方向走了,这对孩子的教育很不利。
孩子没有争强好胜的心怎么培养
孩子正确认识竞争。把竞争的概念告诉孩子,不理解的时候,给孩子举例,例如成绩,赛跑等过程,就是竞争的过程,孩子自然就会意识到竞争的重要性。
让孩子意识到过程的重要性。孩子在竞争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当孩子有竞争失败时,家长要给孩子多宽心。
培养孩子的个性,有个性的孩子,才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处有竞争的心理,例如,学音乐的孩子,学绘画的孩子,学武术的孩子。
学会竞争分享,孩子在竞争的时候,总会与其他的小朋友产生矛盾,这个时候,要教会孩子在竞争过后,要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过程,而不是结果。
树立信心,孩子在竞争的过程中,其信心是相当重要的。你要告诉孩子,我们准备得很好了,只要发挥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成功了。
在竞争的过程中,也要让孩子意识到,你竞争的不是其他的小朋友,而是你自己,你要挑战你自己的极限,你自己的潜力,而不是去打压别的小朋友。
小孩子总是喜欢争强好胜,凡是都要拔尖,不肯服输,这样的性格并不是完全不好,家里小朋友喜欢争强好胜,凡事总想着要赢,输了总会大发脾气。做事情总爱和小伙伴比赛,事事都想拿第一,虽然现在是个竞争的社会,那么,孩子喜欢争强好胜怎么办呢?
孩子喜欢争强好胜怎么办
一、家长一定要了解小孩子争强好胜其实是小孩子自我意识萌发的表现,这个时候的孩子急切的想要表现自己。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孩子适当的表现给予鼓励赞扬,当然过分的行为也需要家长引导教育。作为家长,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个性,正确的引导孩子的竞争意识。个性好的孩子会更理性对待竞争。
二、家长一定要学会让孩子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学着和别人和平相处。告诉孩子,如果什么都要和伙伴比个高低,很有可能小伙伴就不和自己玩了。试着让孩子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而不是和别人比较。孩子应该多参加活动,也应该在活动中尽量表现得好一些,一定要让孩子懂得适度的道理,让孩子明白重在参与。
三、家长一定要知道当小孩子有一点点的变化时,家长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夸奖。不要向儿童灌输太多的必须要赢的意识,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孩子自然就会感受到,最后要告诉孩子,不要过分注重竞争,重在参与,享受成长的过程,进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
孩子喜欢争强好胜家长怎么引导
各位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性格喜欢争强好胜需要进行调节,因为一个孩子如果喜欢争强好胜的话,就表示会有输不起的心态,在孩子正大成人的这个过程里,需要经历很多不同的事情,并不可能做到每一件事都可以随自己的心愿,孩子喜欢争强好胜,父母一定要找到压制的办法,不然等待将来不注意控制性格,会因为喜欢争强好胜而出现吃亏的情况。
面对孩子要强的性格,家长也不可以采取太过强硬的态度对待。遇到任何事情千万不要不问缘由就对孩子进行批评或者是打骂,要知道在现实中,很多时候也是需要孩子拥有争强的这种心态,如果孩子太软弱,什么事情都不挣不抢的话,就永远没有办法考到理想的成绩,所以家长应该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宽容,不能无故的就批评孩子要强的心态。
想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与心态,家长可以在平时多阅读一些关于教育的书籍,看一看书中如果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其实教育孩子有多元化的选择,很多方式以及方法需要有针对性。
孩子一旦叛逆,轻则影响学习,重则危害身心发展,影响一生,孩子叛逆家长要慎重对待,采取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平稳的渡过叛逆期。
造成孩子叛逆的因素有哪些?
1、家长太严厉
严师出高徒,这种教育方式深入民心,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很多家长会通过体罚的方式教育,根本不会考虑他们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揭露孩子的短处,甚至会挖苦或讽刺他人,从而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2、家长对孩子的干涉太多
父母无视孩子的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婴儿看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家长对孩子的责备过度
有时候,孩子心里不满父母偏心,心口不一。但又说不出来,便会以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也就是大人眼中的叛逆。
孩子太叛逆父母应该怎么办?
一、理解孩子的叛逆行为
随着孩子进入叛逆期,他们往往会变得喜怒无常,但每一种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也许他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或者被老师批评等等。父母应该多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责骂孩子。孩子的成长提醒家长要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从强制到尊重,从批评到理解,理解是解决孩子叛逆的重要前提。
二、鼓励孩子
对于叛逆的孩子,家长要多表扬,少批评,哪怕是一点点的成就和进步,家长也要及时发现,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成长和向好的动力。
三、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
当孩子能够自己做决定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尊重,那么他们的心里就会有成就感,也会更愿意与父母交流和分享,父母也将能够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