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每个父母都嫌自己给孩子的爱不够,于是溺爱孩子便成了好多父母经常出现的现象,家庭教育就总会出现问题。那么,娇惯的孩子怎么调整呢?
娇惯的孩子怎么调整
1、平等对待
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家长应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来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
2、不要轻易满足要求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时,不能轻易满足。孩子撒娇要家长买玩具,家长不能爽快答应,反而可以跟他提条件,例如一个月内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应买给他。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避免隔代溺爱
有时父母教孩子,爷爷奶奶总会护着。家长应该首先和老人沟通好,遇到孩子做错事时,老人可以到别的房间去或者借故出去,让家长单独来解决。刚开始,可能孩子会继续哭闹、扔东西,当发现无人理他时,孩子就会有些恐慌,哭闹就会减弱,最后可能会主动找家长承认错误。
4、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长利用这机会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让孩子尝试自己做。
孩子娇气常有的表现
1、生活上娇气。爱挑食,喜欢吃的吃个不停,不喜欢吃的一点也不动,饭桌上大人更是颇费口舌,有时逼着家长做这做那;使用玩具、物品由着性儿来,喜欢的就玩,不喜欢的就扔在一边,还要缠着家长买这买那。有一点不舒服就不想上学,要求家长请假;经常要求不上体育课。
2、学习上娇气。不怎么做功课,要家长削铅笔、包书皮、整理文具;念书就跟“大爷”似的,总爱支合家长做这做那;作业没做好,怨家长;考试没考好,怨家长没给复习好;学习时遇到困难,动不动就厌烦,发脾气。
3、劳动上娇气。不喜欢干活,懒懒散散;一要劳动时就无精打采,应付差事;洗衣服怕水凉;打扫卫生、倒垃圾嫌脏;重活干不了,轻活不爱干;在学校还能努力表现,回家连脚都懒得洗。
现在许多父母都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孩子的学习,可以没日没夜地工作;为了孩子的学习,可以待业在家专职陪孩子;但是这些无条件的付出也是需要回报的,那便是最折磨人的成绩。
孩子成绩差家长怎么调整心态?
1、家长要抱有信心
家长以积极地心态面对。其次搞清楚孩子成绩差的原因,大多孩子源于无法完成的挫败感,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和无能,无法面对老师家长的批评指责,从而厌恶学习。无论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境地,是揪心还是绝望,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完全有希望。
2、学会闭嘴
停止对孩子一切负面的评价,不要以大人的观点去评判孩子的想法,无论他做什么,你都需要管住自己的嘴,不批评,不反驳。遇到问题要多和孩子沟通,先询问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表达你的观点,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这样孩子才会听你说的话,他才会采纳你的观点。
3、 做减法
让孩子只学习课本知识,课本才是学习的根本,并且让孩子做已知会做的题,不会做的中等题可以查资料,难题直接放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在学习上开始有成就感,慢慢建立自信心,信心是一切问题的根本。
孩子成绩差的原因:
1、知识之间掌握存在漏洞
考试的时候如碰到自己比较生疏或不会的问题就容易影响考试成绩,如果遇到都是自己比较熟练的知识点就考得不错。这样的情形属于基础不稳定,可塑性比较强,有可能上升到优秀水平也可能下滑到偏低水平。
2、钻研精神不够
学习中的钻研精神不能失去,遇到不会或不确定的知识必须搞清楚,不能放过学习中每个细节,知识是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模式,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又要学会深度学习。完成作业只注意数量,不考虑质量。被动学习很难提高质量,带有目的性的学习,学生才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学习才有动力。
3、学不会知识
孩子与学习有关的基础认知能力有待提升,比如:工作记忆能力、思维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些能力有一项不足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且学生尽管在学习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获甚微,还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人的情绪会相互影响,一个被爱和宁静的气氛所包围的井井有序的家,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情绪自制的榜样,对孩子情绪的管理的发展影响巨大。所以,面对情绪容易激动的孩子,家长首先就是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种积极健康的环境中长大。
情绪容易激动的孩子怎么调整?
1、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般来说,孩子的成长阶段都是由父母紧紧陪伴身旁的,而人的行为往往是从环境中学习。因此,父母如果常常发脾气或闹不愉快,孩子也会可能变成一个爱发脾气的人。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营造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氛围长大的孩子,常常也会是一个温和的、善良的人。
2、及时换个环境
避免孩子发脾气,就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离开现场。改变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平静下来,让孩子和他最喜欢的玩具呆在一起,或者找个舒适的地方让他坐下来。
3、学会聆听
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你一定要能够有倾听的手法。比如说蹲下来,直视他。蹲下来,跟他目光是平视的,然后问问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感觉?因为你教他要了解别人的感受,那你也要学会去了解他的感受。
4、发挥正向的引导作用
如果出现情绪急躁或者发脾气,应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的冲突。此时简单、粗暴的方式,比如打骂、呵斥等,会对孩子的情绪造成负面影响。
5、应保持足够耐心以及平和心态
用目光注视孩子,引导孩子进行深呼吸,进一步调整情绪激动。同时家长用温柔的话语与孩子交谈,了解其情绪激动的原因,从而及时进行排解。
6、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在孩子出现情绪激动时,可以设定小闹钟,促使其尝试控制自身情绪,如果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控制情绪,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有利于逐渐改善情绪无法控制的问题。
情绪容易激动的孩子会有什么危害?
1、对于健康方面
在医学方面,我们知道,身体是受心理变化影响的。在中医上讲怒而伤肝,忧而伤脾,喜而伤心。所以任何可以使我们情绪波动大的心情,都是不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孩子也是这样。
2、会使孩子无法攻克困难
当面对问题时,孩子只是一味的大吵大闹便不能认真分析问题背后的实质,也就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都知道心态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良好的心态可以使我们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不被打倒,不至于一蹶不振,所以我们家长在发现孩子心态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帮助孩子们调整好心态。
孩子心态怎么调整好?
1、了解孩子情绪的原因。
孩子的情绪波动大,而且家长的疏导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孩子表现出的负面情绪,一定要耐心地弄清其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调节家庭的氛围。
家庭的文化氛围起着关键的作用,表现在依恋关系的质量和教养方式,家庭表达能力和父母的关系的情感质量方面。孩子会通过观察从父母那里学习情绪。而照料的联系和行为会使儿童的情绪社会化。家长要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向他们示范正确的情绪疏导方式。
3、多鼓励孩子。
许多家长会让孩子做事情,但是孩子如果做错了,就会批评他。孩子付出了劳动成果,却没有得到父母的夸赞,会打击他做事情的积极性。因此,当孩子做事犯错时,家长不要一味否定,先给予肯定的夸赞,建立孩子的积极性,再给他相应的建议。
4、多设立小目标。
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制定小目标,当孩子完成目标时,及时给予肯定,孩子会更积极的进入下一个小目标,这一过程能够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再遇到问题,他会用积极的态度处理事情,并不断突破自我,在快乐中成长。
5、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
我们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决定,这样只会让他们做事的时候不敢下手,过于拘束产生自卑。我们要培养孩子有自己的主张,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走错路的时候也要给予纠正。只有善于思考的孩子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出解决办法。
6、为孩子调整心态。
每个孩子都有开心的时候,也有难过的时候,这都是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我们作为家长要时刻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孩子不开心了,那么我们就要放下手中的事和孩子交流,鼓励他们把烦恼说出来,这样不开心的的情绪就会消失。切忌我们家长不要当作视而不见,这样只会加重孩子不开心的情绪。
7、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乐观会给生命注入一份活力与生机,使人从痛苦、贫困、难堪的处境中超拔出来,乐观是生命保鲜的最佳良药。对孩子来说,父母可以给他们的最佳的礼物就是:一份无可救药的乐观心态。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这孩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孩子学不进去这说明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我们作为家长一定不要跟孩子生气,更不要去吵他们,而是要理解他们,多跟他们沟通,找到孩子学不进去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去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
孩子学不进去怎么调整状态?
1、从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入手。
如果孩子自己对于学习表现出反感的情绪,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没有学习的目标。这个时候家长就要给孩子确定学习的目标,让孩子有人生的方向感,给孩子学习的动力。
2、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
孩子学习不好,基础差,应该考虑是不是孩子的知识储备不够。多让孩子去阅读,从积累基础知识入手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3、让孩子学会多关心当下的事情。
让孩子先试着去做题目,如果遇到不会的再询问就好,不要还没开始做,就觉得题目很难,然后就不想去做作业了。家长们一定要耐心地去引导和鼓励孩子,这样才会让孩子有一定的信心,去踏出他的第一步。
4、集中注意力。
发现孩子学不进去的时候,可以尝试进行分解,然后再去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这样就能非常好的解决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在做试卷的时候,家长们可以跟孩子说先让现在的自己尝试做一下第一道题,至于其他的题目可以让将来的自己再去完成。这样孩子就会把注意力都放在当下,然后就能够重新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5、奖励、鼓励孩子。
需要要积极鼓励,鼓励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面,不可以在学习时发呆。当孩子专心学习时,多给予言语上的鼓励。当孩子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且学习特别有效率时,奖励孩子买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玩的玩具以此来激励孩子。
6、家长要引导孩子去克服畏难情绪。
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不要慌张,可以先翻开书查看有没有类似的题目和解题方法,当解决了第一个难题之后,后面的题目也就不会再觉得那么难了,其重点就是在于家长要引导孩子去克服这种负面的情绪。
孩子学不进去的原因:
一、自制力不强。自制力不强是学不进去的普遍原因,有时候孩子明明到了学习时间,还给自己找各种理由,让自己迟迟不去学习。
二、心思不集中。孩子们都养成了一个溜号的习惯,分分钟钟思想都会出现个小差,所以学习的时候,他们也常常会被外界或者某个什么,影响思绪。
三、目标意愿还是不够强烈。其实目标很多,但是这就要看孩子对这个目标的意愿强烈程度,有时不是因为孩子没有目标,只是孩子对于目标,所付出的努力还是不够。
基本孩子越长大越懂事,自理能力越强,父母会渐渐省心些,可事实却不然,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再叛逆,父母似乎都有办法“收拾”。但是,当孩子逐渐进入小学以后,一切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
怎么调整三年级孩子的逆反心?
1、减少控制欲
大多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比较明显,孩子极力想挣脱,比如会说不用管我,我的事情我自己来,这里面不要忽视了孩子为了自己而存在的重要性,也就是孩子是他自己,所以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控制欲,孩子才能更好。
2、要给孩子更多的爱
其实孩子的叛逆期,归根结底是对自身成长过程中变化的一种回应,也是缺乏爱和自信的一种表现。孩子想通过叛逆来吸引家长的注意,让家长注意到他的变化,如果父母能多理解孩子,给予孩子爱的鼓励和关心,孩子的叛逆期很快就会过去。
3、不要盲目地进行批评
当孩子无意识地做错事时,不要一味地进行指责,有时孩子的想法是好的,但能力有限出了差错。比如孩子要帮家长洗碗,却把碗给打碎了,家长首先不能进行指责,要把孩子的思想动机弄清楚,然后再告诉孩子这样的事情,现在还不能做,要等长大一些才能做得到,这样孩子就会接受家长的观点。
4、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家长要清楚,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不光智力背景更丰富,专注力会更集中,而且逻辑思维也会变强。所以从三年级开始,父母就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面都更上一层楼。
5、家长要尊重孩子
家长在孩子三年级叛逆期阶段需要学会认真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给予理解和尊重。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进行沟通交流,孩子做错事时需要包容理解,及时查找原因,不要责备或者打骂孩子。
6、帮助孩子养成正确习惯
对于小学阶段来说,正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时机,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时,三年级的学生控制力还比较差,还是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陪着孩子预习、复习、写作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如果家长因为孩子没考好就把孩子痛骂一顿或者狠揍一顿,非但不能让孩子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试卷,还会让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所以,家长不能用恶劣的态度对待没考好的孩子,而是要耐心地跟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成绩不好家长怎么调整心态?
一、把责问换成关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面对成绩,我们不要总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责问孩子,而是换成一种关心的态度去孩子聊天:"这几天的内容学会了没有,没有的话我可以给你讲一讲,这样你就不会有疑惑了",或许这样做孩子更愿意打开心扉,与我们交流一些关于学习的事情。
二、和孩子共同探讨,分析原因
考试的成绩并不是为了分优等生和差等生,而是为了检验孩子在某个阶段的学习效果。所以不论看到什么样的成绩,我们要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探讨,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既要让他看到自己进步的地方又要让他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多多鼓励,帮助孩子减压
其实孩子考不好,他的心里比任何一个人都要难过,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再火上浇油,这样只会让孩子更消极,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与其这样还不如告诉孩子:如果你尽力了就没有什么可难过的,一次考试又证明不了什么,我们只要努力,下次一定会比这次好。"听了这些话我想孩子会更有动力去努力学习。
四、注重孩子的多方面培养
现在已经是素质教育时代了,我们不应该每天盯着卷子上的那点分数去衡量自己的孩子,而是应该注重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比如带孩子出去旅行,多见见世面;报一个喜欢的兴趣班,多一项特长,我们培养的不是"会考试的孩子"而应该是在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孩子。
五、我们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我们要告诉孩子,好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拿高分,更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交到更好的朋友,生活在更好的环境里。在孩子的世界中,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更需要的是身边人对他们的理解和关心。
六、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家长因为孩子没考好就把孩子痛骂一顿或者狠揍一顿,非但不能让孩子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试卷,还会让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所以,家长不能用恶劣的态度对待没考好的孩子,而是要耐心地跟孩子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