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怎样治不懂感恩的孩子?
一、不能交由老人溺爱。
老人的错误溺爱方式,会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更不懂得珍惜别人的付出,所以父母还是应该亲自带孩子,让孩子能够受到正确的呵护和教育。
二、必须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辛苦。
孩子不知道家长的辛苦,便不会珍惜家长的劳动,也不会体贴和安慰家长。让孩子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孩子会慢慢地变得理解家长,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珍视父母的养育之恩,孩子会越来越懂事,主动地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会越来越知道感恩。
三、对孩子不要过分溺爱。
有些家庭由于父母的溺爱,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蛮不讲理、霸道的坏毛病,在家俨然就是皇帝或公主的气派。父母不停地给孩子爱,日子久了孩子也就习惯了,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思想也渐渐被固定,自然也就那一感谢父母对他所做的一切,切忌不要对孩子过分宠爱。
四、父母给孩子做好感恩的榜样。
孩子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所以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学会感恩。除了对老人,也会对社会、其他人等感恩。在家长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也会逐渐明白感恩的意义。
五、感恩身边的人。
让孩子懂得回报他人,孩子在受到帮助后,应该对帮助他的人说感谢,这也是感恩的一种方式。所以父母在平时也要让自己的小孩学会怎样感谢别人,在自己受到帮助后,应该怎样感谢别人,这也能让自己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的开朗大方,得到更多的喜爱与照顾。
六、让孩子多经历一些磨难、挫折。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条件太好了,父母们帮孩子扫清生活中的障碍,孩子体会不到人生的艰难。当孩子经历的磨难多了他们才会懂得,现在生活的不容易,然后也会懂得感恩。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起来会有一些任性,不尊敬师长,不把父母放在眼里,这都是这个时期孩子的一些叛逆表现。有些家长会觉得自己明明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孩子为什么还不懂感恩,真的是叫人失望。可是这也正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如果家长从小教导孩子端正品行,尊老爱幼,那孩子到了青春期也一样不会忘记这些骨子里的教养。
怎样教育青春期不懂感恩叛逆的孩子?
1、和孩子做朋友
家长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孩子耐心沟通解决,同时也要适当让孩子明白和父母的界限。犯了错误要惩罚,表现出色要夸赞,在奖罚分明的“亦师亦友”关系中,孩子才能够像朋友那般感恩父母。
2、家长要学会倾听
如果孩子跟你说心里话,一定要耐心倾听,不要急着反驳,这样有可能就听不到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也有可能让你们之间的矛盾加深。耐心的倾听,他有可能会说一些抱怨你的话,你要解释并告诉他你的一些做法的原因,你还要告诉他你爱他,其实青春期的小孩叛逆大多是因为他感受不到爱。
3、给孩子创造环境
家长命令孩子做一些事情时,孩子都会和父母作参考,如果父母没有“开创先河”,孩子也会质疑命令的“公平性”,从而拒绝行动。家长要给孩子创造感恩孝顺的环境,夫妻之间在家中相互恩爱,对孩子呵护有加,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幸福。
4、对孩子不能娇生惯养
过于呵护孩子,百依百顺,就会让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是该得的,什么是父母应该做的。想要干什么,父母都应该是100%支持,即使失败了,父母也能收拾残局。这样养育孩子,看起来是孩子不懂感恩,其实就是父母变相地扼杀孩子感恩的意识。
5、家长要传达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在孩子交友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干涉,要教导孩子不要以成绩好坏来判定一个人的品性。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成绩的好坏,金钱的多少都是外在,当孩子真正体会到辛苦时,内心自然会感恩自己的父母。
孩子青春期不懂感恩叛逆的原因:
1、父母过于溺爱孩子
一开始,他们很喜欢自己的父母,但是后来,他们养成了一种坏习惯,他们变得不会回报自己的父母,反而会认为父母对自己好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2、父母的纵容
许多儿童在幼年时期并不懂得殴打他人的含义,他们只是为了娱乐而殴打家长,通过这种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但是,孩子的做法是错误的,父母没有及时的纠正,总是认为自己的小孩还太年轻,长大了就会改变。正是由于父母对父母的教育观念的不正确,导致了他们的不受管束,使他们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不懂得尊重父母。
3、父母影响
不能排除,孩子的行为是从父母这里言传身教得来的。要是父母生活中,也经常会做出很多不懂感恩的行为,那么孩子势必也会得其真传。
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就是说,做人要懂得感恩。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怀感恩之心,但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碰到自己爱吃的东西就全部霸占,不允许任何人吃。想要的玩具家长不给买就对家长大发脾气。很多家长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怎样教育不懂感恩的孩子?
1、让孩子拥有感恩的态度。
要将感恩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感恩慢慢变为孩子的习惯。这时候父母的角色就很重要,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要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2、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父母也有必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了养育他所遭受的辛苦和压力,让孩子知道父母养育他并不是很轻松的。国家如今为什么有“母亲节、父亲节”,这都是想让子女能够对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有感恩的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体会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3、让孩子与你一同劳动。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处处依赖别人。不知道东西来之不易,也不知道珍惜,更谈不上感恩别人对他们的善意和付出。一同劳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别人的帮助,获得想要的东西。
4、有限制的付出。
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发自内心的爱着他,但是,父母的付出是有限制的。不是毫无限制的不断的付出,无限制的付出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管是为自己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不要代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要及时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5、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很多父母以为只要是自己的真心付出就必须让孩子接受。但是,有些时候,孩子是不需要父母的这种付出的。比如,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能够更好,就给孩子报了辅导班。父母这个行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孩子却不愿意接受,甚至讨厌这种行为。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付出,也要征求下孩子的意见,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体会到父母是在用心为他考虑。
6、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也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起着示范、表率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在家孝敬长辈,在外尊重老人,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爸爸妈妈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都会看到。将来也很大可能会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因此让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会孝顺。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经常说一句话“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可是有时候却往往事与愿违,网络上,电视上时不时就会看到孩子自私自利的情况出现,如孩子碰到自己爱吃的东西就全部霸占上,不允许任何人吃。这也让不少的父母为之伤心的同时,也感叹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的,那么究竟是怎么导致孩子变得这么不懂得感恩,有没有什么有效办法能对这一现象进行弥补呢?
怎样对待不懂感恩的孩子
时刻把“谢谢”挂在嘴边
鼓励孩子每天每时每刻都不要忘了感谢,让孩子们把“谢谢你”作为他们说出的句子的一部分,比如“爸爸,谢谢你为我们做晚饭”,“老师,谢谢你给我们上的这堂课”,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也要教孩子对服务人员说“谢谢”。坚持让孩子这样说下去,让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当然,爸爸妈妈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爸妈也要主动在孩子面前说谢谢,特别是当给孩子为你做了一些小事情,比如给你倒了一杯水、拿了一张纸巾的时候,爸妈也要对孩子说一声“谢谢”。
此外,爸妈也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积极生活的态度,比如回家后告诉孩子你今天最感恩的事情或者是让你高兴的事情,孩子们以我们为榜样,他们会观察大人每一个举动去模仿去学习。
告诉孩子们“给予比索取更好”
即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爸妈也可以带着他们去给家人或朋友挑选礼物,家人生日、节假日都是很好的带着孩子去挑选礼物的机会。如果爸妈觉得让孩子给别人买礼物太困难(很多时候他们只想给自己买玩具),那么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手工做礼物或者画一张贺卡,也非常的有意义。
让孩子适当的做点家务
大多数孩子放学回家到他们上床睡觉之前大概有4到6个小时的时间,那么在孩子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吃完晚餐之后,不妨让孩子也帮着爸妈做一些家务。因为如果不做家务,孩子们就很难理解做家务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甚至会把爸妈洗衣服、刷碗的行为当作是理所当然的。
让孩子做家务的意义也并不在于要他们真的做的多么好,只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他们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也需要为家里做贡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做不同的家务,每天只需5-10分钟就够了。
在周末的时候,爸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些比较占时间的杂务,比如打扫院子,清洁卫生间、更换清洗床单等等。
让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去照顾年龄小的孩子
我们总是说只有当自己当了父母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多么的辛苦,当然这话说的稍微有些绝对,但是确实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能够切身体会到我们自己的父母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如果你家刚好有两个小孩子的话,就可以适当的让年龄大点的孩子照顾年龄小的孩子,比如让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完成家务或者家庭作业,大孩子帮小孩子穿衣服、穿鞋子等等,这些小事情能够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他们的辛苦,也能够让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给孩子提供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很多孩子都会理所应当的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生来就有的,又加上从小父母溺爱,在生活中自私自利,长大后不仅不懂感恩,甚至恩将仇报,让父母伤透了心。那怎样教育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呢?
怎样教育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
1、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还只是个小宝宝,不懂表达的时候,就已经在观察父母的一言一行,从而模仿。因此,当父母习惯性说“请”“谢谢”的时候,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模仿父母说。
2、父母要懂得示弱。
当孩子要来帮忙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不要嫌麻烦,想着自己一下就能做得又快又好,熊孩子,别捣蛋。一定要跟孩子表达,太难了,自己搞不定,刚好想邀请他来帮忙。多示弱,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感受平常父母的辛苦,从而知道凡事都不是理所当然的,要学会去感恩别人。
3、利用各种节日作载体。
比如端午中秋过年等,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去给老人挑选礼物,然后去看望老人。这是让孩子更直观的感受到,这种行为叫做感恩。父母也并不是为了教育孩子才这样做,而是说父母要真正的学会去感恩,孩子才能从我们身上学会去感恩,学会去孝顺长辈。
4、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感恩。
比如生活中发生的一件很小的事,别人帮助了孩子,就要孩子说谢谢。我们看到有人帮助了别人,也要跟孩子说,这种行为就叫做感恩。让孩子知道感恩到底是什么,具体到每一件小事。
让孩子学会感恩,他才能心存感激,发现美好,懂得关爱他人,善待自己。这是对孩子未来生活的一种远见。
这个世界,没有人必须对你好,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视作理所当然,学会感恩,幸福才会源远流长。知足者常乐,感恩者多福。学会知足,懂得感恩,人生就会阳光明媚。感恩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说谢谢,还应该打心底里理解感恩,将感恩作为一种习惯,传递下去。
孩子刚出生都是一样的孩子,因为成长环境不同,慢慢成长为后天性格,有句老话,什么样的环境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其实也是如此。它显示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现在的家庭最多也不过是两个孩子,既视如己出,悉心呵护,一切赌上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并努力去爱,可是,突然有一天,发现孩子似乎不是自己想象的模样,对于家长的付出习惯了,不知道感恩,就是,当情绪不好的时候,还会发脾气,鲁莽行事,不管他们的父母的感受。
这个时候,身为父母肯定会很伤心,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养孩子,这样对待自己呢?该怎么办?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任其发展肯定不行,直接和孩子讲道理,因为孩子小,不一定听进去,听进去,也可以很久脑子里就没有了。什么是叛逆?不管你说什么,孩子们都反对你。他是在追求自己的权利。
孩子很叛逆,不懂得感恩怎么办?
第一,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当你抱怨孩子对你的冷漠、缺乏责任感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感是在慢慢培养的。如果你不给你的孩子照顾你的机会,他们怎么知道照顾别人是怎么回事?所以,父母要示弱,偶尔示弱,向孩子求助,孩子能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是很懂事的。一些专家说,当孩子的行为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可以重复。因此,当孩子被认可时,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就会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成为一个自信向上的孩子。
第二,适当的放手。
父母不要再安排了,家长不要把孩子管的太严了,适当的放手给孩子一些机会,因为适当的放手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面对问题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点对孩子培养自信心很有帮助。有的家长孩子管得太严,把孩子束缚的太紧,完全按照大人的意愿生活,殊不知,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不一样,你觉得不重要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可能很重要。一些家长抱怨他们的孩子顽皮好动,好奇心强,老是弄坏东西。其实这样的孩子往往很聪明,好奇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第三,学会表扬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就是奖惩分明,做好的奖励,做错的不能容忍,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是非意识是孩子教育的基础。奖励胜于惩罚,让孩子在表扬中进步。教育专家表示,奖励比惩罚更有效。用积极的优点代替消极的缺点,这样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会让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四,宽容孩子。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那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可能会犯错或有缺点,但父母永远不应该偏见、羞辱或鄙视他们的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孩子有信心,你就会得到你想象中的好孩子。
第五,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最擅长的能力是模仿,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自然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第六,善于倾听。
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和孩子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祖宗”,宠爱的无微不至,但是,很多孩子却不知道奉献自己的爱心。对家长不知道感恩。体谅,对同伴没有同情心,自私自利。
案例一:
小龙生病了,带着口罩来幼儿园上学,老师和大家说:“小朋友们,小龙今天感冒了,大家一起帮我照顾他,可以吗?”同学们都点点头。
中午吃饭的时候,小龙准备摘下口罩准备吃饭时,旁边的明明立刻大声的喊起来:“不要在这里摘下口罩吃饭,你会传染我的的!”其他同学也慢慢远离龙龙了。
案例二
小静今年已经十岁了,家长怕耽误她的学习,从来不让她干家务活。洗头洗脚、洗衣服刷鞋、都需要父母来帮她。
假期里,父母想让她学会独立,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些家务,打扫自己房间、洗锅刷碗什么的。干了两三天,小静就受不了了,觉得自己不应该干这。说是爸妈偷懒才把家务活安排给我的。
父母看着女儿,感觉到心酸,平时那么疼孩子,现在孩子都不知道感恩父母了。
心地善良做为一种传统美德,对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正面影响。为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自幼培养孩子心地善良的品质,使其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孩子自私冷漠不懂感恩教育方法?
1.家长要做到楷模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是孩子的首位效仿榜样。为此,要想培养孩子的心地善良的心,家长最先要做到心地善良的楷模。而在做到楷模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父亲要尊重并呵护孩子的母亲,母亲要尊重并孝顺家中的长辈。
2.教孩子爱护动植物
家长自幼就需要教育孩子不要攀摘花花草草、欺负小动物,同时要告诉孩子动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人们要和它们和谐相处。这将有益于培养孩子心地善良的个性。
3.教孩子学会同情别人
欠缺同情心的孩子只关心自身,只图自己的开心,而忽略别人的痛楚,甚至于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类孩子是很可怕的。为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一位母亲介绍了她是这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的:
孩子小的时候我便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同情心。当看见有比他小的小朋友跌倒时,我便启发孩子:“你看那个小朋友摔倒了,你跌倒的时候会不会很疼呀?小弟弟一定也特别疼。我们快点把他扶起来吧。”“看,小妹妹哭得好难过呀,快拿出你的小手帕帮她擦干眼泪吧。”就是这样,孩子的同情心在悄无声息中被培养起来了。
4.称赞孩子心地善良的行为
如果孩子做的事得到了肯定和称赞,那么他还会接着这么做。为此,当孩子帮了别人一些小忙,或是替别人考虑时,家长要及时称赞他的这一行为,鼓励他以后多做一些乐于助人的事情。
5.大力支持孩子的“奉献爱心”主题活动
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学校、当今社会常常举办为希望工程、为生活中不幸遭遇的同龄人奉献爱心的主题活动,家长应全力支持孩子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