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学会等待是培养孩子耐心的一种体现。生活中其实无时不刻都在体现孩子的耐心,比如:学习遇到困难、目标没有达成等,在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没有耐心等待的能力,那么孩子的学习生活可能就会收到极大的影响。那么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学会耐心等待?
如何让孩子学会耐心等待
1.告诉孩子“等待”的概念
如果孩子需要了解什么是“等待”,那么孩子就需要知道时间是一个什么概念,很多时候孩子如果看电视超过了30分钟,他可能不是有意为之,而是他并不清楚什么是超时。
所以家长们需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什么时间,以及什么是“等待”的概念,让孩子对这些有一些认识,很多时候孩子与家长在等待的时候,家长并不会去考虑孩子的心情,很多家长一句“等等吧,阿姨马上过来了”。
但是孩子会想等多久?马上是什么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没有什么耐心与家长等下去,所以家长不妨告诉孩子一个准确的时间,并从等待的时间中教育孩子要成为一个守时的人,总好过孩子在大哭大闹的不愿意等,家长在一旁视若无睹吧!
2.父母言传身教
孩子最初在学习的方式都是通过模仿来进行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学习、模仿……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脾气秉性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学会忍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影响孩子。
3.树立目标感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确立一个目标,并不断地让他用嘴重复自己的目标,以说出来的方式暗示自己信守承诺,树立坚强的意志。
4.教导孩子学会等待与倾听
等待与倾听,是尊重的必要要件。等待的意义,代表着孩子可以控制自己的冲动,不做出逾矩的行为,等待的过程可以多一些机会观察环境的脉络;倾听,则是让孩子察觉他人要传递的信息,辨识行为下所代表的含意,透过观察与辨识,让孩子学习判断。
孩子没有耐心的影响
1.暴力性
这是缺乏耐心儿童的最大特征。不管是谁,让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大声尖叫、骂人或打小朋友。刚开始自己还会自责,可一旦形成习惯,自责感就会消失,连父母的劝导都听不进去。
2.做事拖拉
缺乏耐心的孩子一般自控能力都很差,而一旦少了外界约束就会变得非常散漫,做事也会非常拖拉。孩子没有耐心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做作业的时候非常磨蹭,而且经常走神,写的字也非常潦草。
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他不知道时间对他来讲意味着什么,因此,培养时间意识对磨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然后让孩子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一下,可以带领孩子到自己的工作环境看一下,这样孩子就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也会在心里感谢自己的父母,体谅自己的父母。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走的更长远,要想孩子懂得感恩,就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只有先感恩父母,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感恩其他人。
2、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给孩子看一些关于感恩的书籍,让孩子通过读书,领会到感恩的意义,这样远比父母唠叨管用的多。或者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体会责任感,从中学会关心别人,乐于奉献,知道感恩的重要性。
3、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生活过程中的一面镜子,如果父母要想教会孩子懂得感恩,那么自己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带孩子去看望自己的长辈和父母。给予自己父母更多的关怀和包容,逢年过节带孩子和父母团聚,共度节日,给孩子增加节日的仪式感。
4、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得、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5、培养孩子懂得亲情
家庭是各种情感的基础点,也是各种情感的归宿处,那里是孩子感受情感温暖的第一个地方,也是他们感情的依托。家庭亲情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因此教育培养孩子懂得亲情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很多电影是非常感人的,讲述爸爸或妈妈为了孩子做出了伟大的牺牲,孩子看了后会产生心灵的触动,领悟家长的艰辛,慢慢的就能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6、营造爱心感恩的家庭氛围
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持久、深远。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真切、最具说服力,孩子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因此,家长的身体力行胜过一切言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孩子不懂感恩父母的表现:
一、喜欢说谎,推卸责任,小时候都会犯错误,有的孩子小时候比较懂事,犯了错误后可以及时的承担后果,而且还会跟爸爸妈妈诉苦,但有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犯了错误后不仅不承认,反而会推卸给别人,小小的年纪就学会说谎话了,这样就不对了。
二、随意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这是孩子不孝顺最常见的表现。因为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的缘故,所以家长们就会对他们百依百顺,爷爷奶奶也很宠他们。偶尔地一次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顶撞父母,所心所欲。
三、吃独食,有些父母总想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因此家里有好吃的,也会给娃留着,那么就容易让他们养成吃独食的习惯,甚至觉得所有好吃的都属于自己,不愿意与父母或是其他人分享。
孩子不懂感恩父母的原因:
(1)家长包办
在中国有很多家庭都是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然后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孩子就认为家长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也就不会去感恩,他们也就不懂得感恩。
(2)父母的纵容
许多儿童在幼年时期并不懂得殴打他人的含义,他们只是为了娱乐而殴打家长,通过这种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但是,孩子的做法是错误的,父母没有及时的纠正,总是认为自己的小孩还太年轻,长大了就会改变。正是由于父母对父母的教育观念的不正确,导致了他们的不受管束,使他们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不懂得尊重父母。
孩子能不能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需要家长用心培养,在孩子做得不对时,能控制好情绪,用温和地语气沟通,教导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才能不断成为优秀的少年!
如何让孩子学会和其他孩子沟通学习?
1、和孩子保持平等的沟通姿态
什么叫平等的沟通呢?就是始终把孩子放在一个和父母平等的位置,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思考和对话。比方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蹲”下来和他们对话。让自己的目光和孩子保持平视,眼睛看着对方。一开始孩子和父母说话的时候,眼神总是东张西望。这时候你要告诉他,和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睛看着对方,是对别人的尊重。
2、学会团队之间的沟通协做
在这样的团队合作中,孩子的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每个孩子都必须表达自己的意见,做好沟通,才能完成任务。深入骨髓的团队意识,会让孩子知道,任何人的出彩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未来的人生足迹也各异。但是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去倾听,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成为一个好的合作者,对于孩子们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3、及时奖励主动与他人沟通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着极高的“可塑性”,只要孩子还没成年,还没有自己完全的“主见”,那么家长特别是父母的教育,就能很好的改变孩子的某些性格、习惯、行为。但孩子也会在这种时期,被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误导,甚至一辈子都无法改变了。当你发觉不善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时候,多多鼓励孩子,比如抱抱孩子、亲亲孩子,或者给孩子一些喜欢的玩具之类。而你发现孩子在你的帮助下,能够积极主动的与他人沟通了,那么你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奖励,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刺激”孩子,让孩子又与他人交往的勇气和动力。
4、帮不善于沟通的孩子找几个伙伴
很多不太喜欢或者不会与他人交往的孩子并不真的是不喜欢,不过是没有找到与人交往的办法,或者没有喜欢的小伙伴,也可能是有喜欢的小伙伴,但是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和人家交流罢了。那么做家长的就要帮孩子创造一些机会,比如给孩子们买上好吃的一起吃,或者拿来一些玩具大家一起玩,这样孩子们接触起来也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5、让孩子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孩子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玩具没有人争抢,更没有小伙伴在一起商议着怎么玩,对于宝贝们来说是挺孤单的一件事。可如果一个孩子一直不会与人交流,他就体会不到与人交流、合作的乐趣,那么做家长的,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机会,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从中体会到那份乐趣所在,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喜欢与他人交往。
6、让孩子学会选择
选择是求生的一种能力。当孩子有事的时候,比如说小学升中学,很多妈妈会说:“我为了把你弄进这个重点学校花了大力气,投入了很多钱,所以你必须去。”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特别痛苦。此外,学校组织的一些社会活动,包括课外辅导班等,都应该让孩子决定要不要去,让孩子学会选择也是家长对他的信任。
承受挫折是每个孩子都要学会的能力,因为社会的压力往往比孩子学习的压力更大。所以作为家长必须要让孩子学习承受挫折,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如何让孩子面对挫折呢?
如何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
1.回应孩子的感受并给予安慰
孩子遇到挫折后,家长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安慰“宝贝,妈妈知道你已经很棒,很努力了, 可能这次真的是太难了,所以你才没发挥好吧”! 用感同身受的言语去和孩子产生共情,这样孩子内心的焦虑和挫败感得到缓解。
并安慰孩子“宝贝,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更好,只要你不放弃”。通过这种回应和安慰,家长可以和孩子的情感融为一体,孩子才愿意和家长说更多且听得进家长的意见。
2.从小就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具体来说,从孩子上学开始,家长就要教育孩子,在生活上自主、在学习上自主。
首先是生活上,家长不要包办代替,从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自主安排学习等日常生活、学习的每一方面做起,家长全面放手,让孩子逐渐养成习惯:必须独立自主,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生活上增强自理能力,学习上增强自主能力。
由于年龄小的原因,孩子可能做的不到位,甚至做错,这个不要紧,只要不是主观故意的,家长都要鼓励和帮助孩子。
3.在孩子失败后,鼓励孩子
在孩子被拒绝后,妈妈可以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引导孩子学会说“没关系”,家长可以说:“别人拒绝了,你可以说没关系吗?”
孩子不愿意说并且还是很伤心,家长此时可以给予一些强化鼓励,家长可以说:“妈妈给你一个颗勇气糖,下次别人拒绝你,你就可以有勇气说没关系了好吗?”,等孩子明白勇气糖的作用后,再次引导孩子说没关系,这时孩子可以大声地说出“没关系”。
家长平时也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角色互换的游戏,由孩子扮大人,家长扮孩子,让孩子更深入了解被拒绝后应该如何处理。
4.父母要树立孩子“接受挫折”的意识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一定要鼓励孩子,同时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家长应该起到以身作则的榜样,在平时可以挑战一下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比如,“我非常不擅长炒菜,不过我愿意尝试”。如果挑战成功了,可以告诉孩子,“原来炒个菜也没那么难嘛”,如果不成功,可以告诉孩子:“从这次失败中,我发现炒菜时需要把握好火候,下次我一定能成功”。
我们平时可以制造许许多多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面对、如何处理挫折,如何在困难面前坚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会更多。因此让孩子学会感恩的重担也就落在了家长的肩膀上,作为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也就成了家长的心头难题。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1.家长给孩子做好榜样作用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所以,在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时候,家长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要。平时在家里,如果父母尊敬长辈,对长辈嘘寒问暖,就能成为孩子学习感恩的榜样。
2.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感恩
俗话说:“习劳知感恩。”只有自己真正地付出了劳动,才懂得感激别人。父母想要培养孩子学会感恩,就不能让他们事事有求必应、事事顺心。
每个人只有在亲身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才能真正理解和体谅做过这件事的人。孩子只有亲手去做家务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辛苦。
3.对比其他孩子和环境来惜福感恩
可以带孩子去到更贫困的地方去体验生活,让他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看到了别人的苦,才能对比出自己的甜。这会让孩子拥有慈悲心,并珍惜自己现有的,感恩之心才会发自内心。
4.生活中学会感恩
不以善小而不为,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行动,清洁房间、洗菜、买菜、扫地等,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都可以让他去做,体验不易才懂得感恩生活。培养对父母的礼貌和尊敬,问早、道别、谢谢、晚安。能说的能做的就去执行。
5.让孩子明白“爱父母就要爱他人”
父母每日的付出清晰的呈现在眼前,他们关爱的眼神,他们充满爱意的双手,他们为生活而奔波的声音,时刻会在脑海中浮现。有心的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感激、爱意开始在心田里萌生。
6.教会孩子掌握沟通的方法
父母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并善于营造温馨、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爱父母、爱家庭,并通过父母的“榜样”,促发其感恩之心。
听过一位母亲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世界,大门为你们敞开,你们不想进来;你们的世界,我们想进去,你们又不肯。”可见,不能良好地沟通,就无法让孩子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无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付出与辛苦,就很难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之恩完全不亚于父母的教育。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仅仅要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更应该教育孩子学习感恩老师,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老师。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老师
1.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
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 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教育孩子学会说感恩的话
教育孩子,当别人给予了你方便或者你得到别人的帮助的时候,要学会用感激的语言答谢对方。
比如:“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给你添麻烦了”等等,所谓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教育孩子学会时时言感谢,事事言感恩,例如教师节时送给老师自己亲手做的贺卡,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等等。
3.要教育孩子在言行上尊重老师
让孩子知道,在学校上课注意听讲,这是尊重老师的劳动;按时完成作业,这是尊重老师的指导;走路要让老师先行,这是对老师身份的尊重。在家里称“xx老师”, 不能指名道姓,更不能起外号,在街上遇见老师要先打招呼致意,老师到家,要出迎、让位、倒茶、送客。
4.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形象
家长要督促、协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使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尊师,做到表里如一。听到孩子对老师有不礼貌的话时,应该制止,并及时进行教育。
孩子学会感恩老师的重要性
懂得感恩,才会更优秀。“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学生感恩老师,表面看是努力学习,回报师恩,实际上,是学生自己受益,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一个优秀如普京这样的人。
感恩老师,从因果角度来看,不只是一种利他行为,更是一种利己行为。感恩的孩子,才会更出众,才可能更有出息。
在教育孩子“如何让孩子学会尊重”这个问题上,我一直支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我们让孩子尊重的前提是要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不尊重人,不尊重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感同身受往往效果会更好。
如何让孩子学会尊重
1.家长多引导,少训斥
家长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人一样,不要有一点错就总是板着脸指责他,而是应该委婉地指出来,尽量避免伤害他的自尊心。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会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
因此,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反而会比赤裸裸的训斥效果好得多。
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原则问题,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这样的态度比打骂责备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2.让孩子感同身受
尊重意味着在意别人的感受,并愿意给予正面积极的对待。在意别人的感受,首先就要对别人的感受予以“同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重点在于能够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
当一个孩子总是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丝毫不懂得什么是尊重的时候,家长可能会说,“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要任意插嘴”,或者是“再插嘴,再不尊重点儿,就挨罚了”。如果这样说,家长也并不是真正在尊重孩子。
3.拒绝窥视,与孩子面对面沟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小麻烦。但是,孩子不知道家长的态度,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家长平时一定要注意孩子情绪的起伏,当孩子心不在焉时。
家长要第一时间与他面对面交流,多倾听,鼓励他说出自己内心的困扰与不安。而不是背后偷窥,企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孩子不尊重人的表现有哪些
1.不懂餐桌礼仪、吃饭没有规矩
在饭桌上,我们有着一定的礼仪文化,甚至有很多人会把餐桌比喻成一个小舞台,因为每个人的行为和素质都会在这个小舞台上展现出来。即使是年年纪尚小的孩子,他的教养也被体现了出来。
因为家长的溺爱和平时的不良习惯,有些孩子不管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样的亲人时,都表现出了很差的餐桌素养,比如不尊重长辈、随意转动桌子、胡乱搅动霸占食物等。外人肯定不会批评,但是有些家长还引以为荣。
2.一言不合就发脾气
经常见到一些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超市买东西,家长不允许,要发脾气;搭积木堆了半天没搭好,要发脾气;幼儿园玩游戏,没得第一名要发脾气。
小孩子稍微有些任性,会发脾气这很正常,毕竟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能控制脾气的程度。但如果发脾气变成了一种习惯,就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