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孩子的性格出现了问题,首要责任肯定是父母无疑,因为孩子是模仿着身边人成长起来的,而最主要的模仿对象正是离他最近的人,那就是爸爸妈妈。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先正视自身的问题,努力改观自己的言行作为,给孩子起到一个正面积极的影响和引导,才能逐步改善孩子的性格问题。那怎么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呢?
怎么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其实孩子社交能力不强还是有很多原因的,家长应该弄清楚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同龄孩子社交,是不愿别人靠近,还是拒绝与人沟通,或是倾向于聆听不愿表达自身的想法,再或是表达能力较弱无法与人顺畅交流?这每一种情况所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最适合的改善方法都不一样。
若仅单论培养孩子合群,希望他能主动融入集体,那就是一种生活态度的灌输了:
第一:言传不如身教,说的力量永远比不上做。
孩子是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周围的,讲道理他不一定听得懂,但摆在他眼前的作为他一定看得到。父母既然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就一定要有改变,孩子看到了才会跟着父母转变。
第二:更多陪伴孩子。
父母一定要多带孩子外出踏青,多去亲近自然,多带他看看外界美好的事物,不要让孩子总是孤孤单单的对着ipad沉浸于自己找快乐,让阳光能晒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当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后,他看什么都是美好的,那样他就会感觉有丰富的见识积压在心中,不吐不快,从而转化成想表达,想与人分享的冲动。
第三:鼓励并引导孩子勇敢的表达。
孩子在有了见识之后,有了表达的冲动后,自己可能并没意识到这点,所以父母一定要多多引导孩子,让他自己把见识到的新东西说出来,即使他的表述很幼稚,表达很不清楚,但传递出的那份感情是真挚而清晰浓烈的。
不能打击他,要鼓励他,还要帮助他整理修饰自己的说辞,他会比较,所以会记住更好的版本,至少是用自己能够说出的语言记住这个版本。
第四:改变自己不难,但是走出第一步让别人接受你却不容易。
当孩子在父母面前表达了新奇的见识,得到赞扬和更好的版本后,就开始要鼓励孩子到亲戚朋友面前,勇敢地说了,要从大人开始,因为他们也会鼓励孩子,给他以更大的信心。
直到最终孩子有自信了,他会主动在同龄人面前表达,如果孩子一直走不出这步,就要父母的推动了,家长不需要介意用什么理由推这最后一下;说了就给糖也好,孩子想吹嘘、炫耀也罢,当然他真正有分享的意愿更好,反正这一步走出去,后面再来几次孩子就会主动去融入集体了。
合群善交是一个孩子的社会交际能力,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孩子情商高低的表现。合群,就是孩子容易被别人接纳,孩子喜欢群体活动。善交就是孩子善于和别人交流,通过交流能获得自己想要的。那怎么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怎么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说会道融入群体,我觉得对于培养孩子合群善交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庭环境教育。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首先接触的是父母,要想孩子在外合群善交,父母在家就要主动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每天主动与孩子交流,交流下孩子的感受,想法。为什么很多孩子的性格与父母的性格很相似,父母性格开朗,善于交往,孩子大多数也会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相反的反之,所以家庭环境教育很重要。
2、给孩子创造社交圈。多让孩子接触多个圈子,积极引导孩子主动与同伴交往,不要太过限制孩子的交往,成绩优秀的,调皮捣蛋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让孩子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同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给孩子一些适当的指点,让孩子知道哪些可以学习,哪些不可以学习。
3、让孩子参加一些情商课程。现在幼儿园都有情商课程开设了,3到6岁是孩子情商培养的关键阶段,情商课程就包括有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这些方面。
4、家长自己也尝试多参加一些活动,适当的锻炼自己交际能力。父母的榜样力量,很多时候远胜于您直接教孩子如何去做。
5、父母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情感的流露是最好交际的体现。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认知情感,教育孩子要学会帮助别人和爱护别人,当拥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孩子就更加懂得珍惜和维护身边的关系。
孩子要学会合群善交,既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正确引导,也离不开孩子自身的学习和锻炼,两者要相互补充和配合,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收获和成长。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需要一点一点培养的,如果家长能给予孩子耐心的陪伴和积极的鼓励,孩子的社交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善,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那么具体孩子的社交能力怎么培养呢?
孩子的社交能力怎么培养
1、教孩子学会分享和交换
1~2岁时,让孩子分享有点“强人所难”,不过家长的示范作用能促进孩子分享意识的建立。周末邀请朋友来家里,共同分享美食;家长看完的书、孩子穿不下的衣服,馈赠给他人。
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明白分享带来的愉悦。不要慷他人之慨。在引导孩子分享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的物品所有权。
2、培养孩子主动的性格
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会主动与人交流相处。有的孩子在生人面前会比较胆怯,习惯性躲在父母旁边,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鼓励孩子主动与人打招呼交流。
在外人面前多表扬孩子给孩子自信心,让孩子逐渐敢于与他人相处,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的言行也会更加大方得体。
3、有来有往
当孩子想要借用别人的东西时,要先礼貌询问。语言引导。例如,领着孩子走到别人身边,说“小姐姐好,能不能借我你的小汽车玩一玩,我把我的小皮球借给你玩。”
这样,孩子不仅能够学习如何尊重他人,也可以慢慢形成“你的”和“我的”、“借”和“还”的概念。
4、多制造机会与同龄孩子相处
父母可以多组织同龄孩子的聚会,邀请小朋友来家了,孩子和同龄小朋友往往都喜欢一起玩游戏。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学会与玩伴分享玩具,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及时在游戏中有争执,家长也不要主动插手,让孩子们自己解决和解。
5、教孩子基本的礼貌用语
“请”、“谢谢”、“对不起”、“能不能”……
谁都喜欢嘴巴甜、会赞美人的孩子。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跟着使用。
孩子的学习应该把理解能力当做核心来培养,因为这种能力不仅关乎孩子当下的学习和考试,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说起来,孩子就是孩子,肯定是喜欢玩、喜欢放松,那么家长就需要带领孩子在玩和放松中提高理解能力。
怎么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
1、让孩子多实践
“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尝”,父母想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那么,可以鼓励孩子从生活实践中开始。平时,父母可以多为孩子创造一些感受和体验的环境条件,让孩子的知识和经验都慢慢地积累,这样,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会随着经验的地多,而慢慢地提高了。
2、让孩子多积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平时也要注意引导孩子,让他多积累一些知识和经验,并想办法开阔孩子的眼界,以便提高他的理解能力。父母平时可以鼓励孩子多阅读;孩子阅读的时候,鼓励他多思考。
3、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理解力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比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我们就可以鼓励他说出自己画的意境,这样他会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4、开发他的记忆力
首先要开发他的记忆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记住它的意思,包括我们听到的故事,包括在一些见到的画面,我们一定要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这方面的东西,比如情景记忆是最常见的,我们要通过故事的情景让孩子记住这个画面,再加以创造思考,从而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5、让孩子多参与沟通
应该让孩子多沟通交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让孩子多跟老师交流,都跟同学交流,也多跟家庭成员进行交流,从交流中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6、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因为孩子的习惯是需要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写、多记、多说,通过好的习惯,逐渐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1、教给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
孩子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协商、轮流、合作等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需要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教孩子学会关怀别人、理解别人,这正是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根本。
2、创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
家长不能摆出“长道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想到孩子,听听孩子的意见。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应该让孩子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政”。
3、家长多陪伴孩子
孩子比较内向,胆小,不敢与人交往,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会更加内向。所以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玩游戏,通过和父母玩耍,孩子能够敞开心扉,感受与人交往的乐趣,慢慢地孩子也学会了如何接纳别人。
4、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该多鼓励孩子融入集体,如果孩子无法融入集体,那还谈何社交呢?所以,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比如在学校可以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多和小朋友交流。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体会到社交的乐趣,也掌握了一定的社交技巧。
5、教会孩子尊重他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尊重他人,只有充分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文化和性格等等,不可能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的,所以要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做到真正地接纳,才能真正融入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孩子的社交能力差的原因:
1、孩子被保护的太好
在大多数家庭中,会出现隔代亲的现象,孩子由于被家里的老人保护的太好,对孩子的抚养,宠爱,无条件满足,经常顺着孩子的意思来,这样孩子的社交能力其实是会受到影响的。
2、家庭成员相对内向
常常说,孩子最擅长的是观察学习与模仿学习,如果孩子发现家长在这样的情境下比孩子还站得还靠后,那么孩子自然不敢上前去跟朋友自然交流。
3、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
在人际交往时,孩子也许会感到迷惘,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不知道怎么进行交谈,怎么玩才能被接纳等等问题,都会导致孩子人际交往困难。
写作来自于与生俱来的沟通本能,却又是一项需要经过复杂的习得过程来掌握的高级技能。是否可以对学校的写作教育足够放心,在课外,除了“多看书少上网”这样的经验指南,还要怎么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呢?
怎么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1、为孩子提供写作素材
家长表示,特殊时期,孩子整天宅在家里,有什么可写的呢?其实,宅家生活并非无事可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发现或创造一些写作素材。例如,跟孩子一起读读儿童诗,让孩子学习仿写;跟孩子一起看电影,聊一聊观影的感受,让孩子写下观后感;跟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让孩子记录下游戏过程。疫情是危机,也是契机,家长可以利用这个特殊时期,给孩子讲讲目前的疫情防控情况,让孩子写下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感受。
2、鼓励孩子进行创意写作
“串词成篇”是有趣又充满挑战的习作游戏。家长可随意提供几个词语,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这些词语编出一个小故事。与普通的看图作文相比,看漫画写作文更有趣味性。家长可以从孩子喜欢的漫画书中选择一组漫画,让孩子先观察画面,讲讲漫画中发生的故事,说说自己获得的启发,然后再写成作文。
3、陪孩子写主题日记
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就要想办法将写日记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可以给孩子准备一本日记本,和孩子一起为日记本制作封面、目录,写下序言,将日记本制作成一本专属于孩子的独一无二的“书”。
孩子复习的误区:
1、每次都从头开始复习
家长有没有发现,有这样一些孩子,复习每天都从第一个内容开始,比如复习语文,每天第一课,又比如背英语单词,每天从A打头的开始背。那么每天的复习就是一个小范围的复习,完全没有复习到所有的知识。
2、没有掌握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孩子缺乏好的复习方法,在学习上就会显得十分吃力,如果在复习前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安排好时间,对复习的内容要坐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复习的全局观,才能跳开会的,针对不会的。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总是走神,相信很家长都为此发愁过,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呢?由于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质,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时,父母不宜把他和别的孩子比较,反而要从他对事物的平均专注时间开始,耐心地加以教导。
怎么培养孩子专注力和自控能力?
1、在开始一项新任务之前留出一些时间
当你的孩子很忙的时候,告诉他下一步要做什么,但是给他几分钟,直到他停下来开始新的活动。当孩子在做喜欢做的事情时,这个建议更有效,因为他们不愿意停下手头的事情,开始做别的事情。
2、给孩子创造一个友好的周边环境
家庭是孩子游戏玩耍的主阵地,当孩子在客厅或房间玩时,尽可能保持环境的安静。避免孩子玩玩具时,家长打开电视、音频等电子产品做背景音。给孩子提供玩具时,尽量一次一种,不要堆满在地上,让孩子自己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进行选择,其他暂时不玩的玩具归类收纳好。家长给孩子准备的玩具,最好不要是声光电齐全,看起来功能多、很炫酷的玩具,这些玩具对孩子过度刺激,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而应是益智类、开放式的玩具。当然,也不要过早、长期、频繁地让孩子看电视。
3、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干扰孩子专注力的行为
首先就是我们家长不要随意打扰孩子。当孩子自己玩玩具,没有邀请你参与时,我们在一旁观察就好,不要硬拉着陪孩子玩,也不要控制不住关心孩子的生理需求,比如饿不饿,渴不渴,也不要“随意指点江山”,按自己的想法对孩子的玩耍乱插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细心观察,分析孩子的哪些能力欠缺,然后及时引导,帮孩子一点点小忙,让他可以继续游戏,而不是仅仅口头上说“加油,宝贝,你可以的”,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当然,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来引导,以孩子为主体,而不是我们家长。
4、帮助孩子觉察自我的情绪和状态
他们会自我纠正,达到专注状态。一个人除非学会控制思想与感觉,否则就不能达到专注的状态,更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察觉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就是帮助孩子修炼自己的专注能力。
5、高质量的睡眠
为孩子的专注力发展提供内在保障睡眠可以帮助孩子良好的身心发展,也是孩子专注力发展的重要基石。规划好孩子的睡眠时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是父母的责任。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评估他们是否能有效的让自己平静下来。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1、产生适应性的活动,即把感官朝向被注意的东西
当注意看画时,就把视线集中到画上,盯着看,即所谓举目凝视。当注愈听画眉鸟叫时,会把耳朵转向鸟叫的方向,侧耳倾听。当沉浸于思考问题时,眼睛常常是“呆视着”,好像看着远方一样,就是所谓的全神贯注,土话有时就叫“发呆”。这里的举目凝视、侧耳倾听、呆视远方都是注意时会产生的适应性活动。
2、无关动作会停止
当一个人正在紧张注意时,其外部动作常常表现为静止状态.如前面说到的那个孩子在看动画片时,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连苹果都忘了吃。再比如,你给孩子讲故事时,孩子听得出了神,抬着头一动不动地望着你,变得很安静。这些就是孩子在紧张注意时无关动作停止的表现。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孩子在注意时,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呼与吸的时间比例也改变了,一般吸得更加短促,而呼得更加延长了。在紧张注意时,常会发生呼吸暂时停止的情况,就是所谓的“屏息”现象,俗话叫“憋气”。例如,在钢琴演奏会上,人们听得很专心,尽管有那么多听众,却仍然很清静,听不到其他响声,甚至连自己的呼吸也觉察不到了。再比如,我们可能都打过气枪,当你集中注意来瞄准气球时,通常你会屏住呼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