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三岁前的宝宝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一言不合就会发脾气撒泼哭闹,有的还动辄摔东西。那么家长到底该怎么办?
小孩子生气摔东西怎么教育
1、表达同理心:先理清孩子发脾气摔东西的可能原因后,如果是因为孩子想睡了、肚子饿了,那当然是赶紧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并且不要因此斥责孩子。如果情况不允许,也可以先跟孩子说明原因,以及表达同理心‘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累/肚子饿,所以才会发脾气,但是因为…,所以还不能马上吃饭/睡觉,妈妈会尽快解决…’。
2、父母要保持情绪平和:对正在大发脾气的两岁孩子发飙、破口大骂,只会让情况雪上加霜,且当下孩子也听不进去任何道理。父母可在孩子情绪缓和后,再用温和坚定的口吻重复教导摔东西、打人,都是不对的行为,不可以这么做。
3、利用情绪绘本:市面上的儿童绘本,有许多都在探讨儿童情绪,妈妈可以选适合的绘本当床边故事,多说几次让孩子留下印象,下次再发生乱发脾气事件时,可以把绘本主角的名字拿出来说,例如:“你现在变成XXX了吗?妈妈的小宝贝去哪里了呢?”
4、转移话题:在孩子发脾气时,用其他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例如:“等下洗澡要选哪一个玩具呢?”、“听说明天天气好好!我们上次去XXX玩得很开心,你还想去吗?”、“这个拼图你昨天自己拼成功了,要不要再来一次?”
切记,孩子在无端发脾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不要跟着失去控制,尽管这有时候很难做到,但如果当下用大声恐吓或是打孩子的手段解决事情,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不稳定。
小孩子生气摔东西的原因
1、大人听不懂他要表达的:两岁左右的孩子,语言发展还不够成熟,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或被大人误解时,可能着急之下就用摔东西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2、想引起大人注意:小孩故意捣蛋,或是乱发脾气,有的时候是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因此他可能会故意‘不乖’,想借此引起大人的注意,即使是被大人斥喝,也达到被关注的目的了。
3、生理需求没被满足:注意观察小孩开始大发脾气乱丢东西的时间点,如果是到了他该吃饭的时间却还没开饭,或是他该睡觉的时间却在外面没办法睡,那是正常的,大人不应该因为这样责备他。
4、没有原因就是有趣:一岁半开始孩子就会‘摔东西’,这其实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其中一种方式,摔东西后,东西砸到地上的声音,或是东西掉地上的后果,可能都让他们感到很有趣,学会把东西准确抓起来摔到地上,其实也是发展‘手眼协调’的过程。
面对宝宝发脾气摔东西,家长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暴力阻止,还跟着吼骂“不许哭,不许摔东西!”有的家长没耐心,还会在宝宝屁股上来几下。这样“以暴制暴”的做法最不可取。
那么孩子发脾气摔东西怎么教育
1、表达同理心:先理清孩子发脾气摔东西的可能原因后,如果是因为孩子想睡了、肚子饿了,那当然是赶紧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并且不要因此斥责孩子。如果情况不允许,也可以先跟孩子说明原因,以及表达同理心‘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累/肚子饿,所以才会发脾气,但是因为…,所以还不能马上吃饭/睡觉,妈妈会尽快解决…’。
2、父母要保持情绪平和:对正在大发脾气的两岁孩子发飙、破口大骂,只会让情况雪上加霜,且当下孩子也听不进去任何道理。父母可在孩子情绪缓和后,再用温和坚定的口吻重复教导摔东西、打人,都是不对的行为,不可以这么做。
3、利用情绪绘本:市面上的儿童绘本,有许多都在探讨儿童情绪,妈妈可以选适合的绘本当床边故事,多说几次让孩子留下印象,下次再发生乱发脾气事件时,可以把绘本主角的名字拿出来说,例如:“你现在变成XXX了吗?妈妈的小宝贝去哪里了呢?”
4、转移话题:在孩子发脾气时,用其他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例如:“等下洗澡要选哪一个玩具呢?”、“听说明天天气好好!我们上次去XXX玩得很开心,你还想去吗?”、“这个拼图你昨天自己拼成功了,要不要再来一次?”
切记,孩子在无端发脾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不要跟着失去控制,尽管这有时候很难做到,但如果当下用大声恐吓或是打孩子的手段解决事情,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不稳定。
为什么孩子生气摔东西
1、大人听不懂他要表达的:两岁左右的孩子,语言发展还不够成熟,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或被大人误解时,可能着急之下就用摔东西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2、想引起大人注意:小孩故意捣蛋,或是乱发脾气,有的时候是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因此他可能会故意‘不乖’,想借此引起大人的注意,即使是被大人斥喝,也达到被关注的目的了。
3、生理需求没被满足:注意观察小孩开始大发脾气乱丢东西的时间点,如果是到了他该吃饭的时间却还没开饭,或是他该睡觉的时间却在外面没办法睡,那是正常的,大人不应该因为这样责备他。
4、没有原因就是有趣:一岁半开始孩子就会‘摔东西’,这其实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其中一种方式,摔东西后,东西砸到地上的声音,或是东西掉地上的后果,可能都让他们感到很有趣,学会把东西准确抓起来摔到地上,其实也是发展‘手眼协调’的过程。
这几年,孩子离家出走的新闻铺天盖地的到处都是,小小年纪离家出走威胁父母,已成为每个父母头疼和不知所措的事情。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
孩子生气离家出走了家长怎么教育?
1、冷静分析
分析孩子是离家出走还是只是想冷静的出去走走?孩子离家时间范围不超两三个小时,如何距离孩子离家已经有好几个小时了,在通过咨询亲戚、朋友都无果的情况下选择报警,寻求警察的帮助。现在的孩子见网友成为常见事,一定要给孩子普及知识,网友是存在危险的,不要去尝试。
2、不要责骂
十来岁的孩子离家出走其实在外面是没有底气的,孩子回来以后可以告诉孩子家人都很着急,担心孩子,不要急着指责、打骂孩子。稳定一下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家人带来的温暖。
3、普及教育
孩子离家出走不着急指责孩子,可以将这件事搁置几天,但是教育是一定要给孩子讲得,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给孩子讲离家出走是不对的行为,告诉孩子如果外出或者去同学家应该及时和父母联系,让父母知道自己没有回家是出去做了什么。
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孩子之所以会任性的离家出走一定是有原因的,没有难管的孩子,也没有不关心、疼爱孩子的父母。教育讲究的是方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也应该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家庭带来的温暖。
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
1、父母不和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夫妻和睦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又怎么会有离家出走的冲动?
父母三天两头吵架,孩子长期在郁闷的状态下长大,难免会出现严重的身心问题。夫妻间的争吵,锅碗瓢盆砸的声音,让孩子们胆战心惊。他们蹲在角落里或黑暗的房间里,不敢出去。这些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经常选择逃跑,不想过多地呆在家里,停留一分钟。
2、要求苛刻
很多家长和我一样,认为对孩子严格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但这种爱却让孩子感到沉重和压力。孩子们被严格要求努力学习,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甚至睡眠时间都是固定的,孩子不是机器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孩子负担过重,会让他们觉得父母爱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孩子。
3、沟通交流少
家长以上班工作为由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觉得孩子还小,不需要沟通,往往疏忽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时候和孩子约定好了周末去动物园,却因为临时加班爽约了,家长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却忽略了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需求,给孩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孩子通常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选择离家出走。
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有错误的行为产生时,父母需要在第一时间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以及勇于认错,这样才能够达到教育的效果,也会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情是“不可以的”。
初中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
1、树立正确认知
父母发现孩子存在偷窃和撒谎行为,需要立即对孩子树立正确认知。通过为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发展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可怕后果。
2、了解孩子偷钱的原因
孩子偷钱一定是需要买什么东西,孩子知道父母不会给自己买,所以他们就去偷钱。所以家长要知道孩子为什么要偷钱,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3、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
父母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并告诉他怎么样才能得到它。如果爸妈都置之不理,那孩子自然就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取。那“偷东西”的行为,可能就是这样产生的。
4、留意孩子的物品
家长要经常检查孩子的物品,如果是“来路不明”的,即使怀疑孩子说谎,也不要当场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长核查,家长不要轻易定性孩子“偷”,也不能对孩子拿别人东西视而不见。
5、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
“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如果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初中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逆反心理
即俗话所说“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孩子的自我表现意识较强。当孩子感到自己不被老师、同学所重视,或经常受到批评及至不恰当的责骂时,便容易产生此种心理。明知偷窃是不对的,但却以活得轰轰烈烈等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更有极少数孩子误以为这样可以让自己获得控制感和安全感。
2、妒忌心理
妒忌历来被人称为“心灵的肿瘤”,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它的主要特征是将他人的优点视为对个人的威胁,因而感到愤怒。于是,采取贬低、诽谤甚至报复的手段以求心理上的慰藉,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自发地产生这种不良心里情绪。看到别的同学有的在学习上高人一等,有的常常穿名牌服装等等,总希望自己也有让人羡慕的地方,于是走上偷窃的道路,从一元、五元至十无、五十元,越偷越大。
3、模仿他人的行为
孩子慢慢成长,周围接触的世界也在不断的扩大。当身边有其他人有这种小偷小摸的行为时,孩子也会进行模仿。也许这是孩子无意识的行为,并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只是单纯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
所有人小时候应该都会向父母莫名其妙的发一些火,因为小时候是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有时候在自己不顺心的时候,难免会愤怒,大发脾气及或者叛逆的情况。家长们快来看看这几句话吧,家长可以尝试着在孩子生气的时候讲给孩子听。
孩子发脾气扔东西怎么教育?
一、不悦和愤怒都是正常的
在孩子情绪差的时候,家长可以去试着理解孩子的心情。但是也要告诉孩子不好的情绪不代表是个坏孩子,你可以有自己的小情绪,但是你也要去学着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教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方法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真的生气的时候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不用说孩子了,所以最好教给他们一些发泄情绪的方法,同时又不干预。 伤害别人的方法,例如:你可以找一个没有别人的地方,大声喊几声,这样你就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理解孩子的想法
有的时候,父母很难读懂孩子的内心想法,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也不知道为啥会突然发火,小孩子又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也表达不出来自己为什么发脾气。但是这样也是有办法的,当孩子有不良情绪,父母应该分析孩子,告诉孩子刚才发生了什么,当孩子知道父母的解说之后,把这些事情形成一种联系后,整个大脑就会稳定下来,心情也会缓解很多。
四、换位思考
如果双方在交流意见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就会了解对方的动机和目的,以及自己意见的正确性和被对方接受的可能性。例如:一个孩子和一个父亲因意见不合而吵架。这段时间,父亲可以和孩子讨论问题,让孩子站在父亲的角度看问题,父亲也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结果可以出奇的好。
孩子发脾气,闹情绪是我们每个家庭育儿过程当中,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其实,闹情绪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家长要合理引导孩子发泄情绪,而不是让孩子只能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宣泄情绪,这就需要家长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促进孩子的成长。
孩子生气离家出走怎么教育
当一个人变得焦虑时,就算是正确的教育式也不会很好地实施,所以,当面对这个问题时,我建议家长朋友们:
1、不能慌,要学会冷静思考
如果孩子离家出走后,家长通过各种方式把孩子找回来了,切记孩子回来后,家长们千万不要责骂,一味地呵斥自己的孩子,要告诉他们家长很担心他们,并且询问具体的离开家的原因,然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最后耐心的告诉他们以后不要这样做,这样做是不对的。
2、搁置一段时间再教育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的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对待这样的孩子,就要在孩子回来后,家长先向孩子承认不对的地方,孩子听后也会耐心听你讲道理的。
3、了解孩子出走心理
离家出走的孩子一般抗挫折能力较差,受不得半点委屈,因此有离家出走苗头的孩子要从小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否则将来后悔都来不及!
4、和孩子做朋友
如今还有不少家长在孩子面前端着家长的架子。其实,如果放下家长架子,和孩子平等相处,彼此能推心置腹地进行交谈,孩子也有可能成为你的知己,无话不谈,而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可能就在交谈中得到缓解、消除,离家出走的可能性也会减少。
5、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养育孩子是一件漫长辛苦但又无比幸福的事情,期间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有的事情会使我们开心、激动;有的也会使我们愤怒、冲动。但是如果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进行辱骂,动手,去伤害孩子,更容易激起孩子对家长的不满,做出离家出走的举动。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带着孩子逛超市,逛商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买?但是家长并不想给孩子买,这时候冲突就起来了,甚至激烈一点的孩子还会有“撒泼打滚”的现象。很多家长面对这一情况都会束手无策,最后只能买了。那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应对呢?在这给家长们分享几个小妙招。
孩子要东西不买就哭该怎么教育?
1、家长首先要冷静
告诉他今天肯定不买,不留一丝余地。无论怎么凶狠地哭闹,都不要妥协。因为,一旦妥协,孩子以后还要变本加厉。也不要试图讲道理,这个时候,他是听不进去的,说了也是白说。他闹,就是要宣泄他的情绪,家长先静静地等待。温柔而坚定地看着他。知道他哭累了,带他回家,等他情绪平复了,再跟他交流。
2、制定购物清单
在每次出门前,父母应该提前和孩子制定好购物清单。建议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这份清单,并让孩子负责带着去超市。孩子有了预期,拿着自己参与制定的清单,无形中会形成一种“任务感”,当看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不会太执着。
3、出门前订立规矩
在出门前,先和孩子“约法三章”:出去玩只能买一样东西或者是玩一样东西。如果今天没有买的话,下次出门就可以买两样或者玩两样东西。可以累计使用,以此类推。如果违反了,就取消孩子下次出游资格。
4、鼓励孩子正确提出要求
家长在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提出要求。如果孩子能够理智地和家长进行表达,有理有据地提出想要购买的物品,家长可以适当地给予满足。如果孩子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要求,那么家长就断然拒绝。这样经过几次之后,孩子就能够掌握正确提要求的方式,不会通过哭闹来胁迫父母。
5、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零花钱
家长可以将孩子购买玩具、零食以及去游乐场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制定一个合理的零用钱金额。在这个金额范围内,要跟孩子充分沟通,把规则制定清楚,保证孩子对零花钱有百分百的掌控权。
6、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孩子花钱总是大手大脚,不知吝啬的。因为,家里的钱,主要是父母挣来的,孩子不知道金钱的可贵。所以,家长不防让孩子了解,钱是怎么赚来的,比如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或者带孩子体验赚钱生活,孩子就会知道金钱的重要性,更加谨慎地花钱。
7、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比如见到一个东西,不一定要立马得到,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家长平时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要让孩子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