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不爱学习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对学习肯定是不上心的,所以学习成绩也不会很好。但是,作为家长肯定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个好成绩,将来考个好大学,最后找个好工作。这个过程中,学习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建议家长们还是多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爱上学习才是最关键的。
如何让孩子爱学习?
1、给孩子传达学习快乐的信息,同时也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古人说:“十年寒窗苦读”,古训原义是表示人的学习毅力。但是在传递过程中因为错误的理解,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想要成功,那就必须要忍受痛苦。从而让孩子对学习有抵触心理。
相反,如果父母用游戏的方式来教孩子学习,当孩子把学习行为和快乐联系在一起时,认为学习是快乐的,那他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人总是喜欢逃避痛苦、追求快乐。所以父母要给孩子传递好的观念。
2、当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和成功,父母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
为了让孩子对什么事情产生兴趣时,父母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和欣赏。当孩子做好某件事来告诉自己的父母时,家长要给予孩子赞赏,并给予鼓励。当他感到自己的成果得到了关注和表扬,就会对其产生兴趣。继而也是促进孩子成功的前提。
3、了解孩子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所在点
首先给予孩子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兴趣,然后去找兴趣和学习的共同点给予引导。对于不管兴趣的事,也要寻找根源所在,了解孩子讨厌学习的原因。在这过程中家长要放低姿态,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上认真地沟通。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家长千万不能以嘲笑讽刺的言语来和孩子交流。
4、从小养成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
在孩子学习上,家长别总想着辅导孩子,因为随着班级的提升,知识量的增加,总有一天你会辅导不了的。所以,从小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当他通过自己的体验和不断努力所学到的知识,会让他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好习惯也就会慢慢地养成。
5、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一个孩子拥有自信心真的很重要。家长要知道,自信心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当孩子有了自信心,对于任何事物才会有主动学习的行为。只有孩子感兴趣、爱学习,也就容易获得成功。
孩子不爱学习的表现:
1、抵触所有跟学习有关的事
这一类主要有三种表现,第一种就是孩子直接明确表示不想要去学校上课,其次就是到了学校,但是听不去老师讲的任何内容,心思并不放在学习上,最后就是没有理想,求知欲望不强烈,也没有上进心。
2、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时经常会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对于各种因素的抗干扰能力不强,但是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主次不分。
3、对学习感到厌倦,不上心
做家庭作业的时候缺乏主动性,而态度往往也不认真,只是为了交任务。多数时候,还不能离开家长的监督检查。
4、对学习要求不高
不关注自己的学业成绩,当成绩较低时,不会感到难过,更不会去总结做的好地方的以及不足的地方。
5、不制定学习计划,缺乏学习目标
这一类孩子之所以去上学,只是因为父母的期望以及大把的学费,并非发自心底的对于学习的渴望,所以他们在学习时没有目标和计划,缺乏明确的学习方向。
学习之路还很长很长,尽早的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爱上学习,才是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源泉。而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让孩子的前路光明辉煌,一定要先帮助孩子解决内在的问题。
如何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1.家长应判断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具体困难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果我们加以探讨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不喜欢读书,而是某种因素导致的,如基础差太吃力赶不上,上学被老师批评了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读错了字遭同学的讥笑,想看电视却被迫写作业,等等。这些原因逐渐在内心堆积起来后,孩子便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父母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这里,孩子什么话都可以说,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父母也不可责骂或取笑。当孩子把不喜欢学习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孩子自己就会发现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被老师批评了,被讥笑,想看电视等。父母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就要为他解决。
2.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新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3.使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我们做家长的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张孩子自己喜欢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
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爱屋及乌嘛。书桌要整洁,抽屉里要备有做各门功课所需的工具,这样当他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不会因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断作业,心生烦躁。书桌还要美观舒适,孩子一有时间就会坐到这里开始他的学习活动。
4.鼓励孩子获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感
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
因此,提醒您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长应该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去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有信心,就会获得成功。
当他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
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会不断取得进步。孩子树立目标.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家长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外地的亲戚写封短信,并请求远方的亲人抽空给孩子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
1、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
望子成龙,要求过高,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
2、要求过低或放纵
大多数孩子进入学校是以一种新鲜感走进校园,如果此时父母对儿童的要求过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孩子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
3、严重的家庭问题
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孩子会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由于安全感丧失,家庭不断地激烈争吵和高度紧张气氛,使焦虑的孩子无法再对学校发生兴趣。
4、儿童的自身问题
①心理发育不成熟:儿童虽然智力水平属于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差,幼稚、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
②自信心缺乏:开始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数的父母所压抑,所以孩子不仅不能为自己的独诗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感到自己无能,而自暴自弃。
主动学习,取决于孩子的自觉性。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情况都是父母跟在后面督促孩子,一松懈,孩子也变得松懈,只想玩。比如教孩子学钢琴,父母放松,孩子就会打马虎眼,结果孩子学的很痛苦,父母也筋疲力尽。
如何让孩子主动去学习?
第一,不要过度唠叨和催促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沉迷于玩耍而忘记学习,就会焦虑不安,于是赶紧督促、提醒孩子学习。
但渐渐会发现,一开始可能有一点效果,孩子听话的学习,但后来唠叨的越多,孩子越不自觉。
很多孩子的内在动力,都是在父母日复一日的唠叨中筋疲力尽,变得拖沓、懒惰、懈怠。
于是情况就这样发展了:家长不说,孩子不会主动学习,后来甚至说不动他,因为孩子已经厌烦了,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父母在生活中一定要减少唠叨和说教,长话短说,引导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不应该成为父母每天操心的事。
第二,尽早制定规则并坚持下去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习惯,无论好坏,都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一遍又一遍不断重复形成的。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前提是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不是家长每天都在催促,而是要求孩子每天都这样做。
没有孩子从小就知道如何学习以及学习多长时间;需要父母为他制定规则。例如,会在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再去玩耍;每天阅读半小时;每天课前复习新内容等。
从小管教孩子。规则制定后,家长和孩子要严格遵守,对不遵守规则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如减少玩耍时间等。
坚持原则,不要随意改变,否则会破坏规则的有效性,最终化为乌有。
让规则激励你的孩子自己学习,而不是父母的唠叨。
第三,营造轻松的家庭环境
培养孩子的动力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给他一种自主感,一种他可以自己做决定的感觉。
很多家长喜欢为孩子的学习控制一切,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玩,形成一种绝对支配和被支配的气氛,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家长可以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孩子,按照规则,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父母不要把家庭气氛营造得太严格、苛刻;尽量宽容和放松,少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少威胁,多鼓励。
第四,为孩子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如果我们不知道旅程的目的地,我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信心和动力。学习也是一样,没有学习目标的提醒和激励,孩子很难积极参与其中,更不会主动探索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
家长应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经常与他们讨论,以帮助他们制定清晰而适当的学习目标。
一个适当的目标可以激发孩子们努力学习知识和积极学习。
除了自主感之外,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另一个关键是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目标应该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做到因人而异。
让孩子通过完成一个阶段的小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觉得自己可以做到。孩子每次学习,都会感到快乐和高兴,从而对继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五,父母以身作则
除了以上四点,家长还需要格外注意,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学好,而是环境影响了孩子。
喜欢看电视的家长们,想象一下,如果下班后只看电视,却让孩子做作业,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如果父母每天只在家打麻将、打游戏、看电视,未能营造出适合孩子学习的家庭氛围,孩子就不会听话主动学习。所以父母要学会以身作则,不要说一套做一套。
要求孩子去做,家长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看书,认真工作,做家务,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学习环境。
主动学习,取决于孩子的自觉性。怎样让孩子主动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情况都是家长跟在后面督促孩子,家长管理的一松懈,孩子也变得懈怠,只想玩。比如教孩子学钢琴,家长放松,孩子弹奏就会打马虎,结果孩子学的很痛苦,家长也精疲力竭。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第一,不要过分唠叨和催促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沉迷游戏忘记学习,就会焦躁不安,急切地催促提醒孩子学习。
但逐渐会发现,刚开始可能会有一点效果,孩子听话的学习,但后来越唠叨,孩子越没有自觉。
很多孩子的内驱力,都是在父母日复一日的唠叨下筋疲力尽,变得拖沓、懒惰、懈怠。
于是情况演变:父母不说,孩子不会主动学习,到了后来甚至说都说不动他,因为孩子已经厌烦了,越来越对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父母在生活中一定要减少唠叨和说教,长话短说,引导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应该是父母每天操心的事情。
第二,尽早制定规则并坚持下去
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习惯无论好坏,不是一天一两次养成的,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养成。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前提是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
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不在于家长每天催促,而是要求孩子每天做到。
没有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何学习以及学习多长时间;他需要他的父母为他制定规则。
例如,放学回家写作业再出去玩。每天阅读半小时;每天课前复习新材料等。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管教。
规则制定后,家长和孩子要严格遵守,不遵守规则的要给予相应的惩罚,比如减少玩耍的时间。
坚持原则,不要随意更改,否则会破坏规则的有效性,最后形同虚设。
让规则激励您的孩子自己学习,而不是父母的唠叨。
第三,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营造轻松的家庭环境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给他一种自主感,一种他可以自己做决定的感觉。
很多父母喜欢为孩子操持学习上的一切,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玩,形成一种绝对支配和被支配的氛围,这对孩子的学习是不利的。
家长可以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孩子,按照规则,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
鼓励孩子自己安排学习,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主动性。
除了父母的参与,家庭氛围也很重要。
严酷的气氛不适合大脑思考,学习是大脑的活动,如果大脑处于恐惧和惊慌中,就不可能出现积极的状态。
比如现在学校鼓励家长陪孩子写作业,但是很多家长可能对“陪伴”这个词有误解。
他们把陪孩子做成了监视孩子写作业,一发现写错马上指出来,甚至开始责骂。
孩子总觉得身后有一双眼睛,一不小心就会挨骂挨打,哪里有心思专心学习,重点是怕不犯错。
父母不要把家庭氛围营造得太严格、苛刻;尽量宽容和放松,少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少威胁他们,多鼓励他们。
第四,为您的孩子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如果我们不知道旅程的目的地,我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信心和动力。
学习也是一样,没有学习目标的提醒和动力,孩子就很难主动投入其中,更不会主动去探索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
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经常与他们讨论,帮助他们制定清晰、适当的学习目标。
一个合适的目标可以激励孩子去争取知识和积极学习。
除了自主感,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另一个关键是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
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的目标应该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让孩子们通过完成一个阶段的小目标,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觉得自己可以做到。
孩子每次学习,都感到快乐和愉悦,从而对继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五,家长以身作则
除了以上四点,家长也需要格外注意,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学好,而是环境影响了孩子。
喜欢看电视的家长,试想一下,如果下班后只看电视,却让孩子做作业,孩子会是什么感觉?
孩子们知道如何比较。如果你的孩子做不到主动学习,首先要想想自己的定位,然后自己做教育,启发孩子。
如果家长每天只在家打麻将、打游戏、看电视,没有营造适合孩子学习的家庭氛围,孩子就不会听话、主动学习。
所以家长要学会以身作则,不要说一套做一套。
要求孩子做,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看书,认真工作,做家务,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学习环境。
同在一个班,有的孩子越学越灵活,即使会玩会闹,成绩仍旧名列前茅,有的孩子越学越吃力,每天回家学习到深夜,成绩依旧没有起色。那么孩子学习成绩差怎么办呢?
孩子学习差,不爱学习如何化解??
1、整理积累
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这都是在告诉孩子平时要注重积累,并且要养成记笔记、整理笔记的习惯。通常,老师在课上会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将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做笔记、记卡片、剪试卷的方法进行整理。当在课上记下密密麻麻一大堆知识点的时候,课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整理、复习,有空了就翻翻看,不仅有助于知识积累,而且对一道题可以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一举两得。
2、善用题海战术
勤能补拙,多做题是一个对很多人都有效的方法。如果孩子成绩很差,每次只能够到及格线。那么开始每天要求自己做题至少两个小时,基础题反复做,难题总结着做,最后在考试时就会得到高分,其实,考试的难度是设置在一个水平的,我们是可以通过大量重复的习题训练,提高大部分人的成绩,毕竟知识是有限的,衍生出来的习题也是有限的,对孩子而言没有那么困难。
3、注重基础和细节
有时孩子就是太粗心才考砸的,都是简单的题目做错了,难题是一个没错的。其实这不是粗心的问题,是平时不注重细节的问题。班级里超过半数的学生喜欢做难题,觉得基础题分值太少可以马虎对待,而难题具有挑战性,分值也很诱人,常常成为学生之间比拼学习能力的标准。所以,花在基础题上的时间就很少,导致基础题的失分。其实只有掌握了基础题才是把握住试卷绝大多数的分值。
4、多向孩子提问题
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不要立马回答他,而是问他为什么?学习也是如此,当孩子问你试题的时候,你要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呢?必须锻炼孩子深入思考的习惯。
5、放下对孩子的控制
一个心理学家讲过一个案例:有一个高中生,在和这个高中生谈话的过程中,心理学家感到这个高中生特别擅长捕捉别人的情绪和感受,说话时总是唯唯诺诺,经过了解发现这个高中生一直活在妈妈的情绪感知里,只要妈妈有一点不高兴,他就想办法抚平。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胚胎,只有让他自由生长,他才能活得舒服快乐,作为家长想让孩子开窍,首先要放下控制,才能让孩子活出自我。
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
1、孩子上课不会听讲,听讲不认真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在很少有孩子可以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听完一节课,学习不好的孩子不听讲的现象更严重。
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常学习比较懒惰,不积极思考,作业也不认真完成。要知道这些问题,都是孩子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敌人。
3、孩子的朋友对孩子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有的时候孩子会受到不爱学习朋友的影响,逐渐也会变得不爱学习,导致学习成绩很差。
学习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很简单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不好的人来说,学习简直就是噩梦,不躲都算好的了,更别说能够爱上学习了。但是学习又是人一生都要坚持的事情,在学校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进入社会,要学习更多提升能力的知识,人必须要热爱学习,才会不断进步,所以,家长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爱上学习,这对孩子之后的人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
1、让孩子搞清楚学习的目的
有一点要记住:家长千万不能把“大家都要上学,你不学习就会成为笨蛋”类似这些消极的理由挂在嘴边,它不应该成为你孩子必须上学的理由。学习是一件非常积极向上的事情,能够上学十分幸运,是人生的奖赏,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搞清楚学习的目的,才是孩子爱上学习的前提。
2、父母自己先对学习感兴趣
父母要经常读书、读杂志、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向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热爱;经常谈论令你感兴趣的事情,告诉孩子你所学到的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经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学到哪些新知识。让孩子感觉到你对学习的兴趣,他自己就会被感染。
3、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事,直到发现兴趣所在
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他感兴趣的事入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的孩子,可以先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一路尝试他们也会一直在学习,一旦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就会加速前进。
4、引导孩子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
只有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有可能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这样问:“感觉怎么样,背完这首诗你是不是很快乐。”这样主动引导他,让他主动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学会了一首诗,让他体会到那种成就感,价值感。
5、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想培育孩子主动爱上学习,不妨先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与学习。可以让孩子独自制定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时间,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学到哪种程度,要把学习目标安排好,督促自己朝着目标前进。
6、营造有学习氛围的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所以,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说。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生长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那必然会给他带来学习方面的正面影响。
我看到最有用的,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的方式,就是父母本人也热爱学习,热爱阅读。让学习和阅读在家里是一件自然而然,特别普通、特别正常的事儿。下面具体来看看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培养内驱力。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培养内驱力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妨在适当的时候多“示弱”。要记住,家长变“弱”了,孩子往往就会变“强”了。有些事情多做,但有些事情少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聊聊天,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有他们的心愿和理想,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会进一步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有意识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反之,在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家长就尽量不要插手了。比如,准备第二天的文具用品、整理书包、订正作业错题等。要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尽量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尽情探索。这样,孩子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带“主角光环”,对待学习才会有持续的热情与动力。
只要孩子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他们的内在的驱动力就会马力十足。
2、尊重孩子对观点的表达
即便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不是白纸一张,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喜好和情绪,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与发言,尊重孩子的观点表达,认真对待这些“童言童语”,甚至可以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一个孩子只要从小得到足够的尊重,拥有表达自己的权利,勇于发言,他就会慢慢地意识到,要对自己说的话和做的决定负责。
3、帮助孩子制定并达成目标
“目标设定理论”指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而当这个目标“明确具体,具有一定难度,但又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时,效果是最好的。
当我们为孩子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时,他们努把力、“跳一跳”就可能达成。这种情况将会大大激发出个人的内驱力。
成果日积月累,便是蜕变。看似能把人击垮的难题,经过分解,逐个击破后,一旦跨过去了,就会成为他了不起的成就。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制学习计划,设立阶段目标,把达成目标需要做的事拆分。这样,孩子会获得十足的胜任感,积极性和自信心自然也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团火焰其实就是孩子心中的内驱力。
培养孩子内驱力的重要性
1、积极主动地想要学习新知识
当孩子内心的内需力提高了,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想要去学习新的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具有求知欲。孩子会自发地想要去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不会产生懈怠和恐惧的心理,而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2、对自己有着强大的自信心
内驱力高的孩子通常都会对自己有着强大的自信,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是有能力学好,并且做好这件事情。所以在面对未知的知识时,孩子通常都会有着欣喜和乐观的态度,并不会停住不前。内驱力缺乏的孩子则会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不行,甚至会出现自卑的状态,觉得自己做也做不好,就自发地放弃了。
3、愿意去尝试陌生的事情
拥有内驱力的孩子相对来说抗挫折能力也更高,更愿意去尝试陌生的事物,这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是非常可贵的一种品质。当他们愿意去勇敢地尝试,不惧困难和失败,才证明孩子的内心非常强大,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自我调节,这样的孩子将来必定可以做出很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