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养尊处优,大部分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小懒虫”。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孩子改掉懒散的行为呢?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
怎样改掉孩子懒惰的坏毛病?
1、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对他过度关心就是对孩子依赖心理的培养,而父母的绝对包办代替又是孩子懒惰心理形成的根源,总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要放手给孩子自己处理,而我们,作为家长能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基本生存情况,抓大放小,适度关注。这样孩子才不容易产生懒惰心理。
2、不要溺爱孩子
孩子之所以会懒,还不都是家长从来不舍得责骂孩子造成的,而那些所谓的溺爱,正是你摧毁孩子一手好牌。因此,我们千万不能放纵和溺爱孩子,别孩子一动手你就怕他累,孩子一动脑你就怕他累,而是要果断给她锻炼的机会,不妨多使用孩子,让他在各种收获中体会到快感。
3、孩子独立做事对错都要淡定
好多父母也是鼓励孩子自己做事情的,不过,他们面对不了孩子带来的后果,孩子做得好就忍不住要搂搂抱抱,孩子做得不好呢,父母就抑制不住地嫌弃,甚至恶言恶语,指桑骂槐。其实,父母如此情绪化,很难让孩子认同自己。他会因为自己做了事情受到不同待遇而变得不自信,不愿意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4、允许孩子做不好
孩子没有做过家务,一开始做家务可能不是帮忙,而是添乱。他们一开始也许会将白衣服洗成花衣服;煮饭却煮成了粥;拖个地,家里变成了水灾现场……但是,爸爸妈妈要允许孩子做不好,不要去责怪他们。我们要明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们都是需要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
5、制定作息时间表
让孩子自己制定作息时间安排,并遵照计划去开展每天的学习生活。不论是起床吃饭还是学习做作业,让孩子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执行,从而养成习惯,摆脱拖延的习惯。
6、杜绝手机电脑诱惑
孩子毕竟很小,很容易受到电脑手机的诱惑,从而对学习懒惰,这个时候父母态度要强硬一点,不要任由孩子玩手机与电脑。明确的告诉孩子“这不可以”,只要反对声音够持久够坚定,孩子就会远离诱惑。
7、父母以身作则
和孩子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好。通常有些父母在玩手机,却要求孩子每晚看书写字,孩子自然会产生懒惰心理,如果父母和孩子一起工作,和孩子一起看书写字,甚至是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会更加有效果。
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孩子总是特别的懒惰、没有上进心,做事不积极。那么,怎样才能改掉孩子懒惰的毛病?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懒惰的毛病
1、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爸爸妈妈的柔情与温暖,又感受到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心,爸爸妈妈的教育才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2、让孩子多劳动
我们主张孩子从小要参加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务劳动,不是仅仅为了让他学点本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从小正确地对待他人。一个从小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很容易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3、及时纠正孩子的懒惰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亲身示范作用,家长也应该起到敦促、劝导的作用。在孩子注意力分散、持久力下降的时候,一定不要由于一时心软就放纵孩子。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规矩是可以被随意打破的,不但不利于孩子的自律,更不利于激发他的进取心。
孩子懒惰的原因
1、家长没有经验
没有经验,看到孩子幼小,不知道哪些应该交给孩子自己去做生怕彝着孩子,情不自禁地就多做一些。这一类家长,只要加强学习,很快就能掌握好科学的方法。
2、孩子的时间观念薄弱
孩子要有好的时间观念,才能自律,这是儿童自律的前提与基础。自律性意味着孩子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儿童做不到自律,其中缺乏时间观念也是重要因素。
3、让孩子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学习上
认为现在学习上竞争激烈,只要孩子把自己的功课学习好,比什么都强,其他一切事情都应该由家长包下来,生活上懒点,长大了,一懂事,自然就会改正。
孩子懒惰,家长们要及时的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让孩子养成勤奋、自律的好习惯。
懒惰永远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在孩子好奇心和行动力最强的年纪,有些父母不懂得言辞,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从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变成懒洋洋的样子,甚至干件小事都懒得去做,这样的孩子,即使父母对他们的学习无比着急,他们也依旧无动于衷,明明知道懒惰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总改变不了现状。怎样改掉孩子懒惰的毛病呢?
怎样改掉懒惰的毛病?
一、及时纠正懒惰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亲身示范作用,家长也应该起到敦促、劝导的作用。在孩子注意力分散、持久力下降的时候,一定不要由于一时心软就放纵孩子。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规矩是可以被随意打破的,不但不利于孩子的自律,更不利于激发他的进取心。
二、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是什么样子孩子就是什么样子,这是无法忽视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也需要考虑自己对于孩子的影响。家长在生活之中找到孩子可以努力上进的目标,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实现。让孩子有成就感,之后也能成为刺激孩子不断进步的点子,只有父母不断发掘孩子身上所存在的潜力,让他们有所追求,自然而然也就摆脱了不上进、懒惰的标签。
三、多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家长们不妨去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努力呢?为什么懒惰呢?到底是因为爸爸妈妈的训斥,还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没有努力的欲望呢?这种了解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家长应该清楚孩子本身的特点,才能给予他相应的刺激。
四、制定计划。
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给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清单”,并且将时间也规划好,取孩子接受程度与家长心理预期的折中点。当孩子一个人不能完成这些计划的时候,家长可以提供必要的辅助,但一定不要让孩子中途放弃,坚持做到一定会有效果的。
五、多出去接触外面的世界。
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保持一个元气满满的精力状态,长期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孩子的精力也是会被消磨淡化的。所以要多带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新鲜的事物,这样才可以让孩子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懒惰,不仅仅是孩子才有的,我们每个人都会变得懒惰,懒惰说可怕也不可怕,说不可怕也会对我们产生不小的影响,克服懒惰是我们一生都要做的功课,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孩子不要成为一个懒惰的人,这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孩子“偷”东西,几乎是每个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妈妈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家娃怎么会从一个品行端正的孩子一夜变成“小偷”,这个时候家长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施教,只会盲目地用简单粗暴来惩罚孩子,试图让孩子改掉坏毛病,可结果却发现根本没用,孩子照偷不误。那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才能改掉他偷东西的坏毛病呢?
怎样改掉孩子偷东西的坏毛病?
1、不要反应过度
尽管孩子发生了“偷窃”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变成了小偷。父母应该保持冷静,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孩子们想要什么?是零花钱不够,还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和照顾?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这一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可以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给予孩子适当的满足。
2、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偷拿东西是错误的
当家长们发现孩子有偷拿东西的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地指出这种行为的错误性,让孩子意识到偷拿东西是非常不对的。在明确错误性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注重场合,尽量不要在公开场合指责孩子,在私下里跟孩子讲明道理,说清利弊,更加能够让孩子接受。
3、引导孩子对错误进行弥补
当孩子为错误所付出的代价时,孩子很有可能会认为这种错误行为的代价成本较低。那么在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孩子很有可能还会再犯,所以家长们有必要让孩子承担错误行为后的后果,并且引导孩子进行弥补。
4、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需求是非常直接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本着勤俭持家的原则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过分压制的欲望,很有可能会促使孩子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适当地满足才能够让孩子更加能够收敛内心的欲望。
5、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
“偷窃”这一事件并不意味着儿童的素质差或行为不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的期望,如果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喜欢小偷、行为不端或者经常撒谎的人,孩子很有可能成为父母所描述的那种人。
6、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概念
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走他们的东西,必须还回去,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同样,孩子的东西我们一样需要尊重,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我们也不能随意地拿取。孩子恰恰是透过我们对他的物品的尊重来体验到尊重感、界限感,进而才能够去尊重别人的东西,不拿别人的东西。
7、培养孩子金钱观
当与孩子约定好有购买意愿要和父母说后,家长必须要把理财教育纳入常规育儿日程中来,因为理财教育内容有不少呢,如零花钱的数目约定,购物记账本,零花钱消费的合理分配,勤俭节约教育等。
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一点,就哪怕是我们自己也有坏习惯,所以不要总是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而是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发掘孩子的优点,对于不好的坏习惯,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去改正。
怎样教育孩子改掉坏毛病?
1、认可孩子。
父母要认可自己的孩子,不要以为孩子有了坏毛病就一无是处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表扬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因为拥有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委婉地向孩子指岀自己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担忧。
2、分散注意力。
家长首先要找到孩子出现坏毛病的缘由,孩子平静的时候,坏毛病并不会表现出来,可是当孩子焦虑不安、情绪紧张时,坏习惯就会暴露出来。家长就要多给孩子一些陪伴,与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或给孩子好玩的玩具,适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不”就是“不”。
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任何要求都会满足,从不说“不”。但许多孩子往往不能准确区分“想要的”和“需要的”。家长没义务让孩子事事满意,所以要学会坚定地说“不”,并告知说“不”的合理原因。不要过多地讨价还价。否则,孩子会认为“不”并没那么坚定,从而使出各种招数,直到家长让步。
4、多一些正面管教。
孩子还小,心智方面还不成熟,无论是大人或者小孩,都可能出现犯错的时候,所以当孩子犯错时,可以试着多一些平静和鼓励,鼓励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的进度,努力和他们做朋友,尊重他们,让他们从胆小怕事,害怕麻烦,逃避问题,到有勇气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做一个直面担当的小孩。
5、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改正。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并鼓励孩子自己开动脑筋,提出改正方案,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有时候孩子的想象力绝对会超乎家长的预期。这样能最大化调动孩子改正不良习惯的内驱力,为后面的过程打下基础。
6、巧用故事,改正缺点。
孩子总是比较喜欢听故事的,而且他们对于听到的故事记忆也会比较深。所以当家长觉得有比较合适的故事的时候,就可以找机会说给孩子听,这样孩子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通过故事明白自己做什么事不对的。
7、抓住时机,对症下药。
当父母们看到孩子出现了坏毛病之后,应该立即就对此进行反应,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加强孩子的印象。因为如果事后再说的话,一会让孩子觉得你喜欢秋后算账,二也不能让孩子产生本能反应。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越来越严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他们觉得这就是爱孩子,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关怀和万事都包办代替是造成孩子懒惰拖拉的主要原因。因此想要改变孩子的拖拉懒惰,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溺爱跟包办。
怎样改变孩子拖拉懒惰的毛病?
1、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通过讲故事等方法帮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它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快又最慢,最容易丢掉却无法复得。你要磨蹭它就会悄悄溜掉,只有珍惜它,抓紧它,才会“延长”它。通过讲珍惜时间取得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孩子,可以在墙上贴名言警句提醒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让孩子明白懒惰拖拉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2、激发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变得懒惰。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动力,。父母应该从各个方面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事情尽可能丰富和有趣,一旦孩子们感兴趣,事情就会更容易完成,每个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会懒惰的。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其实每个人都有惰性,不光是小孩子。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生活计划表,包括几点起床,几点洗漱,几点吃饭,几点上学,几点做完家庭作业等等,从点滴小事做起,引导孩子认识到提高做事效率的必要性,帮孩子克服做事磨蹭的不良习惯。
4、制定规则。
父母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则让孩子执行,如果孩子继续拖延,就要承担必要的后果,当然这个小小的惩罚可以多样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如:出门前,孩子拖拖拉拉,不愿意洗脸、穿衣服,就告诉不去参加那个活动了,也许孩子会哭闹、发脾气,可以倾听、教育,但不要动手帮助完成,让他自己体会完不成多带来的后果。
5、不要包办。
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应当适时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告诉孩子,玩好玩具以后要归纳好,自己的小书桌自己整理,或者是把他们的小衣服小裤子叠整齐。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对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很有帮助,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变得有担当,逐渐形成责任感。
6、给孩子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很多时候孩子懒是因为孩子没有从懒惰中发现不对劲,就慢慢认为懒并不是什么问题。父母可以和孩子制定小目标,比如一星期保持书桌整洁,就奖励一本书,或者其他的礼物等等。孩子制定了目标,就有动力去完成。
7、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自己以身作则,孩子才能跟父母学习,让自己的行为也变得勤快起来。因此,要想孩子勤快起来,父母在生活要向孩子展示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体会到舒适的生活环境需要个人的辛勤劳动来创造的。
8、协助解决问题。
当孩子觉得一件事有难度,而不愿意去做,从而拖拖拉拉时,父母要充分的了解原因,帮助他分解这件事情的步骤,慢慢指导他自己去完成,告诉他,不要害怕做错了,勇敢尝试,慢慢的树立自信,解决问题。
首先,让孩子认识到说谎会带来巨大危害,尤其是让孩子知道说谎是不对的事情,而且属于不道德的问题,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当然也可以直接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知道说谎带来的是不信任,而且这个错误行为有可能需要更多谎言来掩盖,要告诉孩子诚实才是立人之本。
其次,应该与孩子沟通交流,从侧面多方了解一下孩子撒谎的原因,再着手引导孩子。
第三,有的孩子撒谎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和重视,所以,大人应该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重视。
最后,做个诚实的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说谎的毛病,往往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家长应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语都会影响到孩子,并让孩子模仿,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诚实的孩子,自己首先是一位诚实的家长,要给他们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