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
遇到孩子偷拿别人的手机,很多家长都是对孩子又是打又是骂的,严重的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这都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时,家长千万不要“一棒子打死”,反应过度,而是要放平心态,正确引导,帮助孩子纠正行为。
孩子偷拿别人手机该怎么处理?
1、冷静沟通
在这个时间,家长千万不要去责备孩子,先去安慰孩子,因为这个时间孩子内心也很慌张,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错的,因此,处理完失主的事情之后,做为家长再去好好跟孩子做进一步的沟通。
2、分析原因
要弄清楚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他是什么动力去偷的手机,学生偷手机一般都是未成年人,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可以进行说服教育,让他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是非常严重的,要让他自己知道错了,才会对他有更大的帮助。
3、让孩子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对于有意而为之的偷窃行为,家长也不必大怒,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在没有得到别人允许的情况拿走他人的物品是一种不道德,很不对的行为。让孩子换位思考下,倘若有人拿走了你最心爱的玩具,是不是也会很伤心很难过呢,很讨厌拿走你玩具的那个人呢。这样孩子就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给别人怎样的伤害。
4、言传身教
偷东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敢偷同学手机,也就是之前小偷小摸习惯了,管教不严造成的,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好管了,但还是能管的,可以把一些报纸视频上相关的少年纪录片给他看看,震慑一下他。
5、鼓励、关爱孩子
对正确的行为及时做出肯定及鼓励,平时多关注孩子,多让孩子表达需求和想法,让孩子乐于与家长交流。此外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行为规范。
孩子偷拿别人手机的原因:
1、孩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
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前道德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会把外在环境认为是他自己本身的一部分延展。并没有意识到社会规则对人的约束作用,以“自我中心”,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简而言之,这个时期的孩子没有社会责任感,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想轻易据为己有,只顾自己开心满足,不顾别人的想法。
2、匮乏心理
孩子之所以拿,是因为他过分渴望拥有。也许孩子一直想要一辆红色的小汽车,也和你说了很多次,但是你坚决不同意,当孩子见到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拥有;也许孩子一直喜欢那个漂亮的布娃娃,当他看到的时候,就忍不住想抱回家。这种匮乏心理,当孩子面对渴求已久的东西时,就会忍不住偷偷带回家。
3、家长对孩子过于苛刻
孩子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总想得到,很多家长在物质范围能够允许的情况下,也没有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而是一昧地去苛刻要求孩子、要求孩子节俭朴素,这样只会逼着孩子养成偷窃的错误习惯。
初中的孩子如果利用好手机,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但是很多孩子做不到这一点,一般都是利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以至于沉迷其中,影响学业。对此,家长不能不管不顾,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教导,让孩子放下手机,认真学习。毕竟沉迷手机本来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初中孩子沉迷于手机该怎么处理比较好
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你知道他本质和脾性如何,如果只是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的话,我们可以委婉引导。比如:
1、学会有效的沟通
这时要让他们知道你的价值观、认知,相信他们也会站在你的角度为你着想。家长在进行思想疏导时,要注意工作方法,不要一味地讲大道理,更不要实行高压政策。
2、严格管控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现在很多学校都不允许将手机带入校园,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孩子还是会想方设法把手机带进去。而在家就更肆无忌惮了,如果是爷爷奶奶带,根本就管不住,这也是孩子沉迷手机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彻底地帮助孩子脱离手机瘾,一定要严格管控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3、多关注孩子,给孩子成就感
孩子过度痴迷手机,多数是由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渐渐累积成一种牢固的自卑和胆怯,而手机游戏的吸引力正式满足了孩子作为“主人”攻城略地般的骄傲和成就。平时不妨多给予孩子建立一种成就感,多夸夸孩子。通过一些小事,让他获得满足感。
4、建立良好家庭氛围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家长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积极参与家庭生活。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近况和心理变化,争取孩子的信任和支持。创建轻松和平的家庭环境将会有助于减少孩子沉迷于手机的可能性。
5、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包括定时作息、适量运动、多参与家庭活动等,避免空闲时间过多,减少使用手机的机会。
如今的时代,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应该让孩子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克制,而不是逼得孩子只能偷偷玩手机。其实对孩子手机的管理,是有一些科学的方法的,希望家长多去了解一下相关的教育,也让自己的教育能力得到提升。
孩子偷偷玩手机该怎么办?
1、多陪伴孩子
大部分孩子沉迷玩手机的原因是父母没有足够的陪伴。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孩子陪伴,孩子就会利用游戏来消磨时间,自然而然就会沉迷玩手机。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看书学习或者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可以让孩子体会手机之外的乐趣。
2、让孩子了解危害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一味的责骂或者打孩子,最好要告诉孩子玩手机的坏处,比如说会造成近视、荒废学业等,甚至可以给孩子说说自己因玩手机而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孩子才可以意识到玩手机的巨大危害,慢慢的才会改正。
3、培养孩子契约精神
其目的是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类似于做事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赏罚分明。比如通过此合约,每天玩手机不能超过多少时间,什么时候开始阅读、开始锻炼等,通过这些条约,能够让孩子树立界限,培养其自律性。
4、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
家长应该尝试创造一些活动,鼓励孩子的个人爱好和兴趣,比如阅读、绘画、运动、户外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除了能够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和知识储备,还能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优点,从而使其更加自信和自尊。从而可以摆脱手机,让孩子放弃偷玩手机这一选择。
5、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中,家长也需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这意味着家长需要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不使用手机与人交流、减少浏览社交软件等。同时,家长也可以考虑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如逛街、旅游、玩游戏、看电影等,让家庭中的氛围更加温馨和美好,从而让孩子对使用手机的需求减少。
孩子偷偷玩手机会有哪些表现?
1、厌学情绪突出:偷玩手机的孩子可能会拒绝上学,因为他们沉迷于手机中的虚拟世界,不愿上学,不愿做功课。
2、滋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很多孩子一心扑在手机上,寸步不离,关注手机上的东西,不愿跟家人、同学交流,不利于感情的交流;接触到距离自己遥远的东西,更容易滋生自卑感。
3、精神头不足:偷玩手机的孩子一般都是晚上不睡觉,抱着手机玩到凌晨一两点,造成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的生活安排。
幼时偷针,长大偷金。对于一个人的盗窃行为,从小就应该严加教育。尤其是对于偷手机这种价值比较高的情况,如果孩子成年了,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所以,家长一定要严肃对待孩子偷手机的行为,千万不要等到以后后悔。
初中孩子偷手机怎么处理?
1、沟通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之前,先真诚地请求孩子陈述一遍事情的经过,鼓励孩子说出真相,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接纳他当时的感受,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确保爱的信息得以传递,让你和孩子之间建立亲密和信任。
2、巧用转化教育
当家长发现孩子初有偷窃行为的时候,家长还应先冷静下来,给足孩子的面子。切忌不能和孩子大发雷霆,劈头盖脸的一顿训。家长还应耐心的教育孩子不要继续偷窃。将孩子犯的错作为一次良好的教育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偷是一种严重错误的行为。
3、鼓励孩子亲自处理
有的家长担心伤害孩子自尊心,于是就背着孩子将东西还回去,帮助孩子处理。这样是不对的。也许孩子在还回去的过程中会感到羞耻,不好意思,但正是这样的心理过程会让孩子牢牢记住自己之前的做法是不对的。所以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将东西还回去,和对方说对不起,如果孩子不敢,可以带孩子先演练几遍。
4、和孩子制定诚信的规则
可以与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并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比如:在满足孩子需求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小目标,完成了什么事即可实现。
5、给予孩子更多关爱
有些孩子偷东西并不是因为物质需求的缺乏,而是由于父母情感关爱的缺失,他们希望以此得到父母的关注,哪怕得到的是父母的批评。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整天忙于工作,孩子缺少陪伴,就会通过偷东西来缓解内心的孤独,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所以,请家长们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吧。
初中孩子偷手机的动机是什么?
1、寻求冒险刺激
有少部分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只是寻求冒险。他们觉得自己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并没有发现,这是一件非常神秘又刺激的事。
2、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孩子“偷窃”东西,也可能是为了缓解心中的紧张或者发泄内心的不满。有些初中孩子的心理压力特别大,无处发泄,也会通过偷这一行为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3、为吸引别人注意
现在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爱很少。如果孩子缺乏关爱,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便会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用以向别人炫耀,或者将偷来的东西送给别人以换取关注。
关于孩子不经允许擅自拿钱的问题,时常听闻,宝妈宝爸的处理方法千差万别。不以为然,自家孩子拿自己家钱,算不上什么;警告孩子,以后不能随便拿家里的钱。不同的做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那家长该怎样教育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呢?可以试试这样做:
孩子偷拿钱怎么办家长怎么处理?
1、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孩子为什么会偷钱?偷钱干什么去了?心平气和和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说出实情。千万不要骂骂咧咧,更不要去打孩子,也不要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那样很难让孩子说出实话,反而还会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们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就事论事,不要激化矛盾。
2、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不要使用“偷”字,它具有道德评判,尤其是在孩子还没有物权概念的时候,拿家里钱就这样就被定义为“偷”,会导致孩子降低自己的行为底线。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告诉孩子,你要用钱是可以的,但是你要告诉爸爸妈妈,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不是外面人偷的,自己人拿的。另一方面也要明确,不经他人允许是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3、告诉孩子偷钱的危害
家长要跟孩子说明偷钱行为的危害,首先,偷钱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谁都不可以偷钱,无论是偷父母的钱还是别人的钱,谁的钱都不能偷,无论是偷10元还是1元,都是不允许的。家长跟孩子说明偷钱的各种危害,就能引起孩子的重视,不把偷钱当作小事看待。
4、耐心的和孩子沟通
家长发现孩子有偷钱的行为,就要耐心的和孩子交流,发现孩子的需求,要知道他为什么有偷钱的心理。比如说孩子想吃什么好吃的,买什么玩具,父母力所能及的正常范围之内的,就满足他的要求。不要对孩子管控的太严格。
5、适当调整孩子零花钱
有的孩子因为家里不给,或者少给零花钱而去偷,这样的话父母就应该适当地调整给孩子的零花钱,并且教会孩子记账,理性的去花钱,避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行为出现。
6、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父母对于孩子偷拿钱的行为,应当避免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也不可过于严厉地审问,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可以采取温柔的方式,讲究策略和方法,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免养成坏习惯。
7、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可以给孩子采用“用自己的行动来获得零花钱”的办法,比如让孩子洗碗或者擦桌子,最后把一些钱给孩子。用这样的方式,孩子就会知道赚钱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而且孩子通过自己劳动来获得钱,也是可以增长自信心的。
“孩子偷钱”应该是很多父母都遇到过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都会采取打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这样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反而下次还会再犯。那家长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呢,今天来教你几招,轻松解决这一难题。
孩子偷拿父母的钱应该怎么办?
1、了解孩子偷窃的原因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偷东西”时家长都是震惊且愤怒的,但是不论情绪如何不好,还是要努力控制情绪,冷静下来问清楚孩子缘由。年幼的孩子大多没有恶意,也许是不是有意而为之,在问清孩子原因后再及时地教育孩子,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
2、告诉孩子正确的所有权观念
年纪小的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观念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想要的就一定要拥有。家长在这个时候要及时教给孩子正确的所有权观念,比如想要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需要得到他人许可才能玩;在超市买东西需要付款了才能够拥有……当孩子明白了这些,就不会出现“偷东西”的行为了。
3、给孩子建立正确认知
身为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一个很重要的做人原则就是即使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伸手拿别人的。当孩子有偷窃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拿了别人的东西,别人应该会很伤心吧?同样,别人拿了你自己的东西,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教会孩子同理心,能够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减少孩子伤害他人的行为。
4、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在孩子出现这种行为以后,过度打骂虽然不可取,但是也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放任不管。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做错了说几句,下次注意别再犯就行了,家长这种无所谓的态度等于是对孩子偷窃行为的纵容,在孩子犯错时,必须要让孩子亲自把东西还回去并认真道歉,让他亲自去承担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
5、给孩子适量的零花钱
有的父母怕孩子乱花钱,很少给孩子零花钱,当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父母那里又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可能就会禁不住诱惑,偷偷拿父母的钱去买,或者去商店偷偷拿东西。父母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孩子自由支配,也可以把孩子的压岁钱留出一部分让孩子自己管理,让孩子可以自己去满足一些小小的愿望。
6、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经常会听老人家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家长们总喜欢把孩子的一次失误就当做“惯犯”对待。也许孩子并不是有意而为之,也许孩子只是好奇心作祟。在没有充分了解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前,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坏孩子”“小偷”的标签。
7、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很多孩子出现偷拿东西的行为,都是因为家长从来没有培养过孩子的物权意识。这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就是他喜欢的东西就是他的,拿过来也没关系。所以,建议家长在孩子能听懂道理的时候,就要培养他的物权意识,让他知道有些东西不是他的,他就不能碰,否则会面临什么样的惩罚。这样做孩子才有可能再也不偷东西了。
"偷东西”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但是家长发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偷东西”的情况,这经常让大人感到羞愧恐慌,觉得孩子的品行出现了问题,有时还会大打出手。其实这样对于一些自尊心重的孩子效果并不是很好,还会加重孩子的这一行为。那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呢?可以试试这么做:
孩子偷东西家长应该怎么处理?
1、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行为动机
父母可以与孩子谈谈心,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自己说一说为什么会偷拿东西。不可避免的是,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很不满意,因此大发雷霆,甚至当面羞辱孩子。但父母们最好还是保持冷静,这才有助于孩子们主动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
2、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拿回东西,就马上把孩子的行为定义为“偷”,骂孩子是小偷,加以指责,甚至打骂。你这些过激的反应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孩子会感到特别的羞耻。给自己贴上“小偷”的标签,甚至自尊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打击。孩子一旦认同“偷”的标签,他以后很容易继续发生偷东西的行为,因为他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子的人,做出这种行为也是正常的。
3、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或者他人讨论
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你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讨论孩子拿回东西的事情,孩子会感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失去了自尊,会感到羞耻,很容易让孩子在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唯唯诺诺。
4、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告诫孩子
孩子行为对错,父母的价值观会给孩子提供标准,所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父母需要告诉孩子,哪怕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用同理心能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
5、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当孩子出现偷拿东西的行为时,父母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孩子归还偷窃的物品并为此道歉。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对失主进行某种形式的补偿,这将帮助他们理解偷窃行为带来的后果。通过赔偿,孩子们付出了代价。家长也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明白失去自己东西的感受,才能尊重他人的财物。
6、借机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从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东西或是偷钱买东西的行为不难看出,孩子需要财物,但他们不明白如何正确获得钱,也不明白如何使用和支配钱。家长不妨利用这一机会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也许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财物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7、给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在家庭中都有积极的参照榜样。平时要经常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帮助孩子培养正直的品德。当孩子们每次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或是不良行为时,要认可孩子坦诚的态度,并且表扬他们知错能改。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