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
孩子整天沉迷于手机怎么办?
1、家长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放下手机多陪孩子。有些家长整天拿着手机,孩子也学着手机不离手,当家长不让孩子玩时,孩子却反问家长,为孩子做个好榜样非常重要,家长应该放下手机,孩子也无话可说,而这样也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学习或玩智力游戏,他们自然也不会一直想着手机。
2、宜疏不宜堵,不要把手机当成洪水猛兽。说实在的,玩手机确实要比学习有趣多了,这也是孩子为什么玩手机的原因,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禁不住诱惑也正常,家长应该理解,不要把手机当成洪水猛兽,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大吼大叫,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学习累了玩会也正常。
3、提前约法三章,制定手机使用守则。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单是手机,在孩子教育成长的任何方面,都应该逐步建立规矩,用规矩约束孩子比家长整天严盯死守要强得多。面对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建议家长事先与孩子约定好手机使用时间,共同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尽可能发扬民主,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建议。
4、跟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在不同的阶段都应有自己的规划,孩子也可以制定个学习目标,家长可以平和地跟孩子谈谈,一起来制定这个目标,并从网上找下关于每年的录取分数线,让孩子知道自己跟别人的差距有多大,告诉孩子不要再浪费自己的时间,到时只能是后悔莫及。
5、言传身教,告知玩手机的危害。多找一些典型案例,告诉孩子长期沉迷手机的危害。孩子都是懂事的,只要父母言传身教,耐心教导,还是比较容易让孩子从手机中抽离出来。
6、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7、合理引导,培养孩子多种兴趣。平时生活中,孩子在学校呆的时间相对较多。在周末假日或有机会陪孩子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孩子多种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比如:和孩子一起做一项家务,和孩子一起学习打乒乓球、羽毛球等,与孩子一起学习一项新技能等,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避免对手机过分迷恋。
8、多陪孩子一起运动。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喜欢那些运动,那么就多陪孩子一起开展运动,少宅在家里。通过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也可以渐渐摆脱手机游戏的束缚。
9、给自己孩子多找些小伙伴。尤其是城里的孩子,父母更要重视。尽可能的给孩子找一些年龄相仿小伙伴,比如同事的孩子、朋友的孩子等,让他们给一起玩耍,做运动。
高中是重要的学习阶段,这时候出现沉迷游戏的确不应该。作为父母,首先要用正确的方法和孩子沟通交流,而不能因为玩游戏就打骂训斥,讽刺挖苦孩子,这样做只会激化矛盾。其次,家长要明确的告诉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懂得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游戏是次要的,因为能让自己生存下去的能力来自于学习而不是游戏。
高中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怎么办
1、家长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刷视频。
2、与孩子沟通和互动。花时间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为何沉迷手机,寻找他们内心的需求,并给予关注和支持。
3、重视控制玩手机的时间,奖惩结合,并且要多陪伴孩子,可以一起放下手机,出去运动或者逛博物馆等。无规矩不成方圆,明确手机的使用时间和使用范围。和孩子一起计划。切记规则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单方面的建立规则和处罚机制,可能效果不好。
4、为孩子提供其他娱乐选择:提供其他丰富的娱乐选择,如阅读、户外活动、家庭游戏等,以吸引孩子远离手机。
5、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加强对手机危害的宣传,让孩子了解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6、在孩子使用手机过度时,家长应当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例如暂时收起手机,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7、不要打骂孩子。不管是沉迷手机还是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对于高一学生而言,作为家长都需要平和一些对待,可以严肃批评,但不能打骂。
8、正确引导孩子,不管是用讲故事的方法还是用赞美鼓励的方法,总之要让孩子自己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并且要及时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高中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原因:
1、自制力不足,没有认识到过度玩手机的危害,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2、父母监管不到位,也是一个原因。
3、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压力,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相比于困难的现实,他们更愿意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去,这比学习可简单多了。
4、游戏中有很多暴力,刺激的因素,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让他们很难控制自己。
5、与青少年的管教有关。青少年这一群体,自我约束力较,又对陌生领域极具探索欲望。如果家和学校,特别是家里,如果对孩子缺乏必要的约束,就容易让孩子走出正常轨道,沉迷于电子游戏中。
6、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孩子们在学校学习,得不到肯定,学习没兴趣,这也助推孩子沉迷电子游戏。
现在我们生活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智能手机,电脑的出现给了大家很多便利,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开始迷恋网络,因为认知有限,一旦沉迷很难自拔,着实让很多家长头痛。
孩子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怎么办?
1、亲子沟通。家长尝试和孩子像朋友般交流协商,开展关于沉迷游戏问题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例如可以了解孩子在玩什么网络游戏,可以和孩子分析这类游戏是否真的好玩。促使家长认清孩子存在的问题,认清自己在子女网络依赖形成和戒断过程中的作用。
2、辨识危害。辨识由于过度沉迷游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如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等,使其对沉迷游戏的危害有本质的认识。
3、尝试控制。家长和孩子协商制定计划,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若孩子在玩游戏长时间不肯停下来时,可尝试提前5-10分钟与孩子商量任务结束后就不再玩了,千万别强行终止游戏,以免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4、培养新的爱好和习惯,转移注意力。在戒除某种习惯时,这种习惯仍有很大的诱惑力,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需要用一种新习惯来替代老习惯所产生的满足感。注意培养新的爱好和习惯,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培养其他兴趣,参与各类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前提是孩子感兴趣),以此来转移孩子对游戏的注意力。让孩子了解到生活还是有很多层面的,自己的生活不用局限于游戏。
5、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对于游戏的依赖过于严重,认为孩子或者患者自身认识到了游戏成瘾的症状,家长也可考虑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寻求心理医生或者是成瘾医学人员的帮助,判断是否成瘾,以及是否存在其它相关问题,来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治疗。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1、学业压力重
在应试教育环境的当下,学习压力非常大。学校有无数的课要上,也有数不清的作业要写。课后还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等着参加。每天除了学习还要面对当下,甚至几年之后的升学压力。
而与此相比,网络世界中却是一个非常宽松的虚拟世界,孩子可以在其中不受约束,放开他自己,忘掉眼前的烦恼。
2、与父母无交流
许多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日夜忙于工作,和孩子的交流少之又少。这样家庭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和他人沟通,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缺乏伙伴,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一旦有了这方面需求,就只会求助于网络,寻找朋友,来弥补自己孤独、自卑和抑郁这部分情感。
3、在游戏中找到存在感
很多孩子在努力学习的情况下,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这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大打折扣,寻找不到学习的乐趣。而网络游戏却是可以当下就能升级,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进而挥洒自己的快乐、释放对现实的不满。
4、孤独、自卑、没朋友
青少年有交流感情、思想、疑惑的心理需求,当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时;当孩子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良,缺少有共同语言的伙伴沟通时,青少年就通过网络游戏广交朋友、寻找友情、逃避现实,弥补孤独感、抑郁和自卑等。
5、感官的神经刺激
网络游戏制作精美、画面音效逼真精细,是吸引青少年的重要原因。这对于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的青少年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感官刺激和诱惑。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精力旺盛,充满挑战欲望,大量攻击性内容的游戏使其更容易发泄自己过剩的精力。
6、“其他人都在玩,爸爸妈妈也在玩……”
同学都在玩,他们谈论游戏,如果自己不玩,感觉被孤立。爸爸妈妈回家也是抱着手机的。
游戏的本质不过是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娱乐行为。但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倾诉、陪伴、社交的需求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那么他们转向网络游戏,也是必然之中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未必都是洪水猛兽,在孩子的网络成长之路中,家长的陪伴与引导不可缺位。
如今的一些孩子叛逆沉迷手机的情况特别严重,为了玩手机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有的孩子甚至为了玩手机连学校都不想去了,家长为此感到很忧心,孩子叛逆期沉迷于手机怎么办?
孩子叛逆沉迷于玩手机怎么办?
一、与孩子一起做好计划
叛逆期的孩子大多在初中,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所以家长和孩子做好沟通后,建议和孩子一起做好学习目标和计划,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最好全程陪伴,否则无济于事。
二、和孩子约定好玩手机的时间
以坚定和善的态度,与孩子协商,约定使用手机的时间。有时候可以适当让步,但只要定好,就要想办法让孩子遵守,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减少孩子的上网时间,逐步引导孩子理性使用手机。
三、多方面培养孩子的爱好
孩子有兴趣的事情肯定不止玩手机,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兴趣,不仅可以戒掉手机瘾,还可以为以后的发展多了一个技能,也可以增加人格魅力。
孩子叛逆期沉迷于手机的原因有哪些?
1、手机里的内容比较丰富
手机里的内容比较丰富,当孩子在生活中没有体验到丰富有趣的事情时,他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被手机中的娱乐项目所吸引,久而久之,就会沉迷手机中无法自拔。
2、受周围环境影响
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经常拿着手机玩,一玩就是好长时间,这会引起孩子对手机的向往和期待——手机里面究竟有什么,能让父母或身边的人都那么着迷,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容易沉迷于手机。
在科技时代,孩子应该享受科技带来的成果,科技还可以促进孩子学习,而不是让孩子沉迷其中,造成负面影响。其实,让孩子走上迷途的不是手机本身,而是手机里的内容,作为家长,要有效引导孩子正确的使用手机,利用手机取得进步。
初二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怎么办?
1、告诉孩子玩手机的危害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时,可以引用社会典型事例予以警示教育。社会上有很多因为玩手机而迷失自我的事情发生,可以把这些由于玩手机造成的不良事件整理出来。让孩子自己多看一看。因为到了初中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判断能力,可以让其正确面对一件事情的好与坏。
2、父母做好孩子的表率
父母决不能让孩子任其自己玩手机。更重要的是作为孩子的父母,自己要做好榜样,我班上好多学生的家长经常给我说,把孩子的手机没收掉,没有办法管理。其实,这些家长在家里自己玩手机游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孩子不玩不可能。
3、和孩子多沟通
和孩子沟通,耐心的劝解。同时,家长在劝解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孩子出现问题,家长着急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和孩子沟通时,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针对玩手机给予出自己的建议。
4、计划孩子的时间
只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孩子才有可能玩游戏。初二正是学习的重要时期,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除了重点是学习时间外,还需要制定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比如拖地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买东西都可以,还可以制定上参加社区活动的计划、外出旅游的计划等等,只要把时间计划好,孩子就没有过多的精力与时间玩手机。
5、填充孩子的时间
对于初中生来说,家长跟他讲大道理他根本听不进去,所以只能通过其他方法来缓解孩子沉迷程度,而填充孩子的时间是一个比较有效的策略,比如带着孩子去野外实践,旅游等等,让孩子没时间去玩手机。
6、引导孩子健康使用手机
为了孩子的视力健康,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在黑暗当中玩手机,使用手机时尽量打开房间的灯;每次玩手机的时间不宜过长;注意玩手机的姿势,不要离得太近,不要躺着玩。家长要为孩子选择优质内容,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看的,最好是能够从中获得知识的内容,避免孩子连续看视频、反复玩游戏。
初二的孩子沉迷于手机的危害:
1、影响视力
现在很多的孩子用眼不健康,大部分的孩子都存在着视力问题,以近视、散光最为严重。而很多孩子出现眼疾状况直接原因就是过度玩手机,长时间注视着发光的屏幕,对眼睛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2、降低睡眠质量
玩手机是会上瘾的,如果得不到较好的控制,许多孩子躲在被窝里经常玩游戏玩到半夜三更,有时是控不住自己看连续剧、刷微博、聊微信等,“夜猫”就会出现,使精神更加抖擞,不愿意睡觉,严重影响睡眠,当身体和大脑得不到休息,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3、影响社交
当孩子沉迷于玩手机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便会受到一定的妨碍,孩子们缺少必要的社交热情,这使得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沉默寡言的状态。时间长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影响情绪控制
家长们很容易就会发现有沉迷手机习惯的孩子,他们身上控制情绪的能力非常差。在性格特质中,很容易表现出非常暴躁、易怒的一面。
初二的孩子沉迷于手机的原因:
1、孩子缺少陪伴
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感到孤独又无处诉求,而手机里丰富的有声有色的内容信息,冲击着孩子的视觉和大脑,孩子更容易对此感兴趣,沉浸其中而忘掉孤独、无聊和烦闷。手机成了代替父母陪伴孩子的另一个娱乐伙伴。
2、娱乐方式受限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或者家庭教育意识匮乏,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没有对孩子做有益的引导,孩子找不到其他可以代替手机的更好的事情,手机因此成为了最方便的选择。从这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孩子的课外生活是匮乏的,也可以说,父母在这方面没有做好引导。
3、人际交往的需求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与同伴交往的发展期,他们乐于和同伴在一起,在同伴的群体中找存在感。他们通过网络和同学联系、分享和进行着内心的对话,这是他们交往的需求和形式。
中考对每一位初三的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所以当孩子在这个时候沉迷手机,家长应该负起责任来,拿出耐心来,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暂时放下手机,好好学习。任何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和相信孩子的基础上。
儿子要中考了整天沉迷于手机怎么办?
1、适当减压
如果孩子是最近才开始沉迷手机的,那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才会选择躲进网络世界里寻求解脱。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初三的孩子减压。
2、严控孩子玩手机时间
现在学校都是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但有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带着,对孩子手机管理也不是那么严格,孩子还是会把手机偷偷带进学校,在学校玩。其实,这也是孩子沉迷手机,养成手机瘾的一大原因。所以,要戒掉手机瘾,一定要严控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3、让孩子劳逸结合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中需要安排的事情相对是比较少的,除了学习,也许就是娱乐了。家长不妨在考虑到孩子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与孩子共同协商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表,帮助孩子合理安排玩手机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4、多与孩子交流
多与孩子有效地沟通。孩子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父母跟他缺乏必要的沟通。双方不理解,矛盾越来越深,孩子对父母的抵触越来越严重。对孩子好奇的东西,尤其是网上各种新奇的功能,要给孩子剖析其利弊。孩子学习遇到困难,要及时了解原因,跟学校配合好,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5、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初三阶段的孩子,你再去给他讲一堆大道理,说玩手机对眼睛不好,玩手机影响学习等等……,他基本上听不进去。所以,我们可以试着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也缓解孩子的沉迷程度。比如周末或者假期带孩子去旅游,去野外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填充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让他没太多的时间玩手机来达到缓解沉迷的目的。
儿子要中考了整天沉迷于手机的危害:
1、成绩下滑
只要沉迷于手机的学生,无一例外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因为只要有手机,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这个虚幻的美妙世界里。
2、心理容易出现问题
青少年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业,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有些学生沉迷于手机以后,不仅成绩下降,而且变得目光呆滞,沉默寡言,孤僻怪异,易暴易躁,让人不可捉摸,也不再与同学说笑玩耍了,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发愣。
3、吸取糟粕,走向堕落
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形成,他们的鉴别能力和抵御能力较弱,加上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往往经不住诱惑,怀着好奇心理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东西阅读。
孩子总是沉迷于手机也不是回事,手机中的娱乐性内容很多,经常玩手机,很容易让孩子的思想变简单,导致孩子不会思考问题。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问题,家长应该是了解的,所以,请家长对沉迷于手机的孩子多多教导。
孩子总是沉迷于手机怎么办?
1、让孩子意识到危害性
选择合适时机,让孩子自己体会迷恋手机后自己的一些变化。除了视力的下降、颈椎腰椎的酸痛、睡眠不足等身体健康方面,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效率变低、现实人际互动减少、情绪易烦躁等心理层面的隐患。
2、言传身教
做家长的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首先,自己带头不要老玩手机,尤其是不能当着孩子的面玩游戏,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大人什么样,孩子什么样。
3、父母多跟孩子游戏互动,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现实生活太过枯燥无聊,孩子不得已才会去手机中寻找快乐和满足。换句话说:孩子沉迷手机大多数都是因为父母太无趣,家庭缺少温暖。所以最好的方法呢,就是父母多抽时间陪孩子互动游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
4、严加约束、制定规则
在改善玩手机过程中,父母要对孩子玩手机时间进行约束和限制,正确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和玩手机游戏的时间,和孩子约法三章和制定计划:先完成学习任务再玩手机、一周只能玩3次、考试前不玩手机、晚上9点后不玩手机等,如果孩子违反规定就要受到惩罚,孩子表现的很好就要有奖励,父母一定做到坚持监督。
5、寻找孩子的兴趣点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打篮球,街舞,弹钢琴之类的。转移兴趣和注意力。父母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一起家庭阅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聊天、让孩子多交朋友、培养孩子其他兴趣等,都是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
6、给孩子换一个环境
让孩子远离玩手机的氛围,在全新的环境中开始生活、学习。孩子离不开手机的原因除了家长方面的因素之外,就是孩子的周围有很多影响的因素,例如周围的同学都喜欢玩手机、班上的学习氛围不好等。因此,给孩子换一个环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孩子总是沉迷于手机的危害:
1、身体方面
长期的看手机容易视觉疲劳,引起视力下降,使用手机时姿势不良会对颈椎发育、手指发育、脊椎的生理性曲度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小孩看手机会减少运动时间,使小孩缺少锻炼,抵抗力下降,还可能导致头疼、头晕等症状。
2、心理方面
小孩看手机不利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交际能力,影响他们的社交时间,久而久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下降,还会造成一些行为问题,如性格孤僻、言行粗鲁、侵犯他人等。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