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其实孩子会抗拒父母家长的管教其实是有原因的,教育的内容我们先不去谈,怎么教育的方式可能就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反应。同样的教育内容,其实使用不同的方式去教会有不同的结果。
学会悉心的倾听。虽然家长都不喜欢孩子犯错,但是童年时期,孩子各方面的认知都不成熟,犯错也是在所难免。也正是因为这些错误,才让孩子知道了错与对,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以便下次使用。所以,看到孩子的错误,家长要做的是忍住冲动,不随意指责和打骂。
耐下心来,听听孩子的解释,深度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相信,这次陈述的机会,会给孩子更多的信心,让他们勇敢的面对错误。既然家长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认识错误,并且加以改正,那么沟通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学校老师再用心,却代替不了家长,学校环境再卓越,却取代不了家庭。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所以家长的做法真的很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1、耐心倾听与解释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避免要接受一堆的教育,多数父母在孩子情绪还较为激动时就给孩子灌输一堆的观点,而且所用的语气还是一副权威模样,要知道,孩子并不能接受这些状态。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等孩子冷静下来,倾听孩子的想法,同时给孩子解释你的做法的原因,让孩子打心里明白你是为他们好的。
2、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
3、增强孩子实际锻炼
帮助孩子锻炼身体,独立、文明等等。进行实际锻炼,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提出具体要求,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4、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5、环境熏陶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6、教导孩子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
7、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8、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运动让孩子喜欢自己,并从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对身体发育健康也有很大的作用,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跑步游泳等,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古有孟母三迁,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的原因是父母和孩子是相处时间最长的人,而且孩子的模仿历史最强的,所以你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孩子的性格,包括他的言行举止。比如说邻居儿媳,对婆婆很尊重,说话态度好,也很孝顺,对孩子对丈夫那真是非常关爱。
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1、言传身教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肯定是最好的教育。
2、孩子模仿能力强,如果周围潜移默化的能对孩子有好的教育熏陶,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利的。
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从懂事就和父母日夜在一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是孩子模仿的,随着时间的增长,孩子心里就认为父母的言行是正确的,长年累月形成了孩子认识事物的辨别能力。
4、给孩子讲再多的大道理,孩子听不进去也是枉然。还不如以身作则,孩子的模仿利益是比较强的,当你做的好的时候,孩子就会跟着学的。
5、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越接近什么样的人,以后就越有可能走什么样的路。
6、为人父母了,要在孩子面前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没有素质的父母会影响孩子,所以,父母也要多多学习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自己的孩子全方面发展。
7、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有力度的教育。
对孩子来说,父母勤学善思是一个好的现象,能够为孩子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因此,作为父母,也要不断提升自我、在孩子面前提高威信。有了爱学习、爱动脑,生活之中积极上进的父母,孩子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获得美好的未来。
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例子:
(一)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二)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
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的意思是: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
有一次,孟子家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心想不行,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到了市集,孟子又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表演得像极了。
孟子妈妈知道了,于是,他们又搬了家,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时,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孟母三迁是指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四)蔡元培言传身教的家风
蔡元培,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蔡元培清正廉洁,品行高尚,在家庭里提倡男女平等,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子女砥砺德行,报效国家。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蔡元培认为,教育的宗旨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德、智、体、美四育并举是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蔡元培有7个子女,无论是男女长幼,他都是非常爱护,精心培养教育,给予很高的期望。在子女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慈父,更是一位良师益友。在生前多次叮嘱过子女们,以后要从事实用的学科。可见当时的蔡元培希望子女们要以实业救国。
当孩子们年幼不能读书时,蔡元培就经常给他们讲历史名人爱国和励志故事。孩子能上学读书时,他就为他们买来一套500本的《小学生文库》,里面有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历史等,孩子们都爱不释手。蔡元培和夫人还经常和孩子们玩一种名叫“国际联盟”的游戏,他们每个人代表了一个“国家”,轮流在“国际联盟”讲坛上发言,简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和政治立场。以此来引导孩子们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五)董必武:言传身教 一生学习
董必武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不仅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而且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作出过突出的理论贡献。
董必武不仅自己在学习读书上勤奋刻苦、一生孜孜不倦,而且也一直教育他的儿女和下属要多读书、刻苦学习。他对自己身边工作人员的读书学习抓得非常紧,时常劝学他们:自古以来,“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在重庆中共南方局工作期间,董必武为督促南方局机关工作人员抓紧学习,亲自为他们制订学习计划,要求他们每两周举行一次学习座谈会,每半年接受一次测试。同时,董必武还让工作人员在图书馆门口,贴上两条大标语,一条是“太忙就挤”,另一条是“不懂就钻”,提醒南方局的所有同志时刻不要忘记读书学习。
对于自己秘书的学习,董必武更是尤其关心,悉心培育、指导他们每一个人学好政治和文化,当每一个秘书调离时,他都会题词勉励告诫他们永远不要放松学习。作为父亲,董必武对自己三个儿女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在他写给儿女的家书中,涉及内容最多的就是对他们的教育开导和学习叮嘱。董必武一直坚持以身作则、手把手地教儿女读书写字。据他的女儿董良翚回忆,上中学时,父亲曾经带着他们在一个暑假抄完《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不仅他们三个人在抄,而且父亲也亲自跟着抄。董必武刻苦学习的精神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子女。
做事情拖拉是很多孩子都会有的情况,很多家长一谈到这个话题就会滔滔不绝,一把辛酸泪啊!要改掉孩子拖延的坏习惯,自然要对症下药,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开始。只有让孩子认识到,这些原本就是他该完成,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去帮他做,他才能渐渐建立起个人责任感。具体做法给大家分享在下面啦!
孩子做事情拖拉要什么方式去教育?
1、预留一定的时间
我们可以从孩子平时的表现和发展情况,来估算一下孩子做一件事大概需要的时间,提前把时间给留出来。比如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预估孩子起床大概需要15分钟,那么我们就需要早起10-15分钟,把这一段时间留给孩子。由于我们有了心理准备,那么对待孩子就不会那么焦躁不安,孩子内心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避免了每天都是经过大吵之后才会起床。
2、教会孩子一些技能
生活中好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的,忙无目的的去做,只会增添自己的反感和困难,就拿穿鞋为例吧,我们要先帮孩子区分左右脚,然后在教孩子如何把脚套进去,最后就是如何系鞋带了。其实系鞋带也是需要孩子练习好多次的。因此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把一件事情进行拆分,一步一步的去解决问题。家长言传身教,亲自陪着孩子去做,孩子反复练习,最后才能熟能生巧。
3、把长指令变成短指令
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去判断这个指令对他来说难不难,然后决定是否去做,有一些急性子的家长,经常会对孩子发出好多指令:快去刷牙洗脸吃饭上学!这一连串的动作让孩子感觉到非常困难。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也只能对第一个指令印象比较深刻。所以,我们应该把长指令分成短指令,这样子孩子更容易接受,并且不容易反感。
4、用游戏提高孩子效率
孩子都特别喜欢玩游戏,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将生活中无趣的事情变成有趣的事情,从而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比如洗脸时,可以比赛看谁洗的又快又干净;睡觉时,看谁第一个脱好衣服,安静的躺好等等。用适当的比赛方式,去激发孩子做事的快速意识,同时让孩子体会到乐趣,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很配合。
5、给予孩子鼓励
永远不要忽视表扬的力量,对于孩子,如果你经常说:“你现在比上一次进步多了”,“你长大了,用不着老是提醒你了,太棒了”,“你看你做的多快,真好”。这些鼓励的话语往往能够充分的调动孩子做事的动力,孩子会为了赢得更多的肯定而努力做的更好。
6、不要把孩子的专注当做磨蹭
当孩子全心投入的时候,父母非但没有意识到孩子此刻的专注力,没有关心到孩子的感受,反而认为孩子在磨磨蹭蹭,耽误时间,于是不断打扰孩子,甚至吼骂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你间接地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导致孩子很容易形成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所以当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请先不要打扰孩子,让他认真完成,然后再要求他做其他的事情。
7、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让孩子懂得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只有让孩子尝到苦头,下次他才会有意识地主动避免错误,才会有变化,有进步。孩子迟到就迟到,被老师批评罚站了,他就知道下次要抓紧时间,要按时到校。
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育,这应该是让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做自己,父母要做的仅仅是帮助他们挖掘身上的天赋和爱好,支持他们的每一个选择,舍得放手让孩子吃苦,引发孩子身上的无限潜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1、健康的家庭环境
每当家里锅碗瓢盆摔一地,咒骂声接连不断,他满脑子都是“他们不爱我,我不属于这个家”。一个无法给孩子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家,只会让孩子本能地排斥和抗拒。因此,与其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好的物质生活,不如让孩子在家里感受到最基本的理解和接纳。生活中难免有冲突纷争,父母也要注意正面引导,不要迁怒孩子。
2、教育要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真正的好教育,不胡乱给孩子下定义,而是看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夸奖他。越是差劲的时候,越要给他种下希望,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信任。无条件接纳和正面赏识,才能让孩子看到前进的方向,激励孩子走的更远。
3、尊重孩子和自己的不一致
孩子的出发点和立场,总有和父母相悖的时候。与其坚持“我是对的,你不对”的观念,不如耐心接纳、充分尊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好好思考、探索,他才会知道什么是自己将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4、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过于完美,近乎于圣人,孩子因此很累。问题是,任何孩子都不可能完美,不完美才是常态。如果你非要让孩子完美,请你用对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能够完美吗?
5、尊重孩子的隐私
父母对孩子许多心灵侵犯,往往都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比如未经允许看孩子的日记,翻孩子的书包,偷听孩子的电话,查看孩子的微信聊天……其实孩子未必真有什么不得了的“秘密”,只不过是渐渐长大的他们想独享一份心灵自由罢了。如果父母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孩子也许会把你当作朋友而主动向你敞开心扉。
6、和孩子一道成长
我们的心智比孩子成熟,但我们的心灵不如孩子纯洁;孩子们比成人更富想象力和“初生牛犊”的勇气,但他们往往幼稚而脆弱。双方都需要成长,彼此都可以为师。最好的父母并非没有缺点,但他们一直都在学习,包括向孩子学习。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心灵的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最后达到亲子的共同成长。
7、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单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同样也需要爸爸:家庭有了爸爸的支撑,才是温暖的家庭;家庭教育有了爸爸的参与,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孩子有爸爸的疼爱和陪伴,才是幸福的家庭。爸爸们不妨赶紧对孩子说一声:“孩子,别怕,让爸爸陪你一起长大!”
吃苦教育是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当然家长不要单纯的随波逐流的教育,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只有你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才可能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1.吃过苦的孩子,更能扛住挫折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身边或者名人有很多例子都在证明:吃过苦的孩子,在别人不肯面对困难时,他们勇敢地挑战困难,人生逐渐迎来曙光。
2.“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近几年,寒门富二代的新闻逐渐增多,每一个家庭条件普通甚至不好的家庭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拼命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自己再苦再累也不愿让孩子吃一点的苦。
但越是这样无条件的溺爱,一点苦也没有吃过的孩子就会越不知感恩,反而埋怨父母不能给自己更好的物质条件。
没有吃过苦的孩子,习惯了索取而不知付出,他们难以明白幸福的得来是多么不易,更不愿意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吃苦、去奋斗。
相信那些不愿让孩子吃苦的父母也没有想到,他们在物质上富养了孩子,却在精神上穷养了孩子。世间没有白吃的苦,孩子今天吃的苦,就是明天铺好的路。
3.让孩子在“苦”中磨练意志和能力
现在的很多的小孩子都经受不住困难和考验,一点点小的挫折和困难就承受不住了,做事情的时候这也做不好,那也搞不定,最后成为妈宝男、啃老族。
而从小就培养孩子肯吃苦的意志,那么他在以后的成长和生活中都有一定的抗压力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孩子能够自己主动面对和解决。
怎么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1.让孩子做与年龄“相匹配”的事情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然而,很多父母却是没有认识到这样的道理。比如在吃饭、洗漱、便便等方面,父母经常会以“孩子小、自己做不好”为理由,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学习、锻炼。
这样一来,孩子的动手能力便受到了限制,无法从中体会到过程的辛苦,以及成功后带来的满足。
正确的做法是,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应该让他们做一些与自己年纪“相匹配”的事情,让他们在动手之间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同时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从而促使孩子更加懂事、懂礼。
2.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和管束
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不要找借口,不能放纵,该批评就批评而且可以严厉些,让孩子清醒地认识到后果。这样做他们当然不会感到愉快,但久而久之,却能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