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
爱唠叨其实是中国父母的通病,就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让他们唠叨半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家长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地去唠叨孩子呢?妈妈太唠叨对孩子的伤害有哪些呢?
妈妈太唠叨对孩子的伤害
1、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的机会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摸索经验,最终走向成熟的过程,而爱唠叨的父母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机会,他们用自以为是的爱将孩子禁锢起来,让孩子失去自由,失去锻炼自己独立性的机会。
2、让孩子变得容易自卑
父母的叨唠看似是对孩子的关心,但其实表达出来的却往往是对孩子行为的不认同。孩子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状态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形成错误的认知,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做什么都不行,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心理,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造成亲子关系疏远
父母过多的唠叨会让孩子心生叛逆,不愿意再听从父母的话,与父母沟通时总是敷衍了事甚至严重者会拒绝跟父母沟通。这样长期下去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4、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损
唠叨是一种非常不尊重人的行为,因为你对一个人反复唠叨,根本上是对于这个人的一种过度提醒,是对对方能力的不认可,是一种不信任,是一种忽视对方感受的行为。
所以,孩子在听到家长唠叨的时候,很可能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变得自尊心受损。
5、引起超限效应
唠叨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过多、过强、过长的异常刺激,所以是非常容易引起孩子出现超限效应的,因为超限效应的形成因素全让唠叨给占了。而产生超限效应之后,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不耐烦的情绪,并且逐渐变得叛逆等等。
为什么父母总爱唠叨孩子
1、对孩子过度关心
父母们总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于是喜欢不断地在孩子耳边碎碎念,这其实是父母对孩子过度关心的一种表现。
比如每到秋冬都会上热搜的“秋裤”话题,讲得就是网友们吐槽妈妈唠叨自己穿秋裤的事情,网友们调侃地称之为“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2、对孩子要求过高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于是对孩子要求很严格。我的同事小林就是如此,这类家长眼里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不断用言语去教育孩子,企图通过喋喋不休的“洗脑”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3、觉得自己经验多
相对于孩子来说,家长们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生活经验都要丰富得多,所以很多家长都喜欢仗着自己经验丰富去指挥孩子,不停地对孩子唠叨来唠叨去,生怕孩子走弯路。这类家长总觉得自己是为孩子好,殊不知自己是在以爱孩子的名义绑架孩子的自由。
家长如果在平时经常对孩子唠叨,其实影响的不仅仅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更有甚者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展,那么妈妈爱唠叨对孩子的伤害有哪些呢?
妈妈爱唠叨对孩子的伤害
1、唠叨会使父母失去和孩子的沟通
很多时候孩子做“错”了事情,其实不是错事,而是我们大人眼中所谓的不合乎我们观点的事情,这个时候,很多家长会不停的唠叨孩子的不是,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其实很多时候在孩子眼里并不是“错事”,而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本来是想解释的,但是由于家长的不停的唠叨,孩子也就无法解释,即使解释几句很多时候也会变成家长认为的狡辩,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2、唠叨会让孩子不自信
很多时候父母的唠叨是对孩子的指责,责怪和对孩子的不信任,很多时候也是家长自身不够自信,将一些情绪和不满发泄在孩子的身上,久而久之,父母这种不自信就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很多时候孩子也会变得不自信,孩子的负面情绪比较多的时候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3、唠叨会使亲子关系变差
唠叨会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产生,影响亲子关系,父母的焦虑和压力延伸到了孩子的身上。会导致孩子与父母无话可说,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就是无话可说,父母的唠叨会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感,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
4、唠叨过多孩子会产生免疫力
父母的唠叨,很多时候会导致孩子产生“免疫力”,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一定的问题的时候,家长没有原则和界限或者不能按照之前的约定的做法去做又或者家长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的时候,很多家长选择了唠叨.
开始家长唠叨可能对孩子还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当孩子反复听到家长同样的话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就开始抗拒,最终导致家长在说,孩子表面在听,其实早已经想着不相干的事情,忽视了父母的声音和话语。
5、唠叨会导致孩子的青春期更加的叛逆
父母的唠叨,很多时候对于孩子来说是占据了上风,孩子就算是想说也无力,及时偶尔回几句嘴,也会被看做是狡辩。父母对孩子过多的唠叨,对孩子过多的控制,只会让孩子离父母更远,哪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很多时候孩子的青春期就会表现的更加叛逆,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6、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损
唠叨是一种非常不尊重人的行为,因为你对一个人反复唠叨,根本上是对于这个人的一种过度提醒,是对对方能力的不认可,是一种不信任,是一种忽视对方感受的行为。所以,孩子在听到家长唠叨的时候,很可能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变得自尊心受损。
相信每个家长在看到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唠叨吧,有人说这叫“爱之深责之切”,父母的唠叨正代表着他们对孩子的用心良苦,是父母爱的体现。可家长们是否有想过,自己的唠叨对于孩子其实是一种伤害呢?那么一起来看看妈妈太唠叨对孩子影响吧!
妈妈太唠叨对孩子影响
1、唠叨会引起孩子的抗拒
唠叨的另一个减分项是让人烦躁,从而升起抵抗和反叛之心。因为唠叨往往隐含这一个底层含义:你不行,你应该按照我跟你说的做;看吧,我早就跟你说过。
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的步骤和想法,外在的干涉会会让孩子觉得压力倍增,这种压力,只会增加孩子内在的对抗。
2、让孩子变得容易自卑
父母的叨唠看似是对孩子的关心,但其实表达出来的却往往是对孩子行为的不认同。孩子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状态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形成错误的认知,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做什么都不行,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心理,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造成亲子关系疏远
父母过多的唠叨会让孩子心生叛逆,不愿意再听从父母的话,与父母沟通时总是敷衍了事甚至严重者会拒绝跟父母沟通。这样长期下去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父母如何做到不唠叨
1、在生活中自己要学会减压
唠叨的根源是在于父母的焦虑,虽然适度的焦虑对人是有好处的,但不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压力和不得志,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终归是孩子,要允许他们犯错和给予改过的机会,过高的期望与浮燥的情绪都不足取。另外,情绪轻松的父母,会使孩子降低“防御”心理,显得比较听话。
2、强制自己采取分时说话方法
也就是说,当自己有情绪而不停的说,容易变成情绪发泄,这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是于事无补的。所以,家长就暗中计时,说到1分钟就不再说了,把其他要说的话“咽”下去,告诉孩子他们现在有说话的权利,这样做不仅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且也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如果孩子不想说,那这个时间也要留给孩子。
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爱唠叨的妈妈,在家里经常看到的都是妈妈喜欢说话、唠叨、抱怨,爸爸则是沉默。其实这样的家庭氛围是很不好的,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抱怨唠叨指责的母亲对孩子伤害吧。
抱怨唠叨指责的母亲对孩子伤害
1、孩子不自信
家长的很多唠叨,都伴随着指责的口气,不信任的心态,在这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怀疑。时间久了,孩子就变得不自信,长时间接受这些负面情绪,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发展。
2、孩子失去沟通的能力
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如果家长选择是唠叨,自己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这就“阻止”了孩子解释的出路。即使,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也会被误认为是狡辩,时间久了,孩子也就失去了沟通的能力,用沉默代替了所有的言语。
3、扼杀孩子的责任感
即使唠叨会让孩子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可孩子对这些唠叨也会产生依赖。心里想着,反正有人会提醒,本来该自己用心去做的事,却依赖家长。而一旦问题出现了,他们就会推卸责任,埋怨这是父母的错。
4、让孩子不再倾听
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对什么事都不上心,一个事情要说上好几遍,才会记住。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家长太过于唠叨。一旦家长的话匣子一打开,孩子的耳朵就开始“选择性失聪”了,他们排斥这些唠叨,自然就听不进去,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说什么。渐渐就变成了家长口中“不听话”的孩子。
5、不良的家庭氛围,影响孩子成长
有研究数据表明,十大不健康家庭关系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家庭中妈妈的过分抱怨。如果妈妈经常抱怨爸爸,比如怎么做事都做不好,或者是交代的事为何没有完成等等,爸爸也会不高兴。一家三口有两人都是哭丧着脸,孩子在这样紧张的家庭氛围中会觉得难过或是烦躁,又怎么健康成长呢?
6、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
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有很强的记忆力。妈妈如果总是抱怨爸爸,孩子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内心会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性格比较偏激。他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会记得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然后有样学样,用抱怨和发牢骚来对待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不利于以后人生的发展。
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因为一般家庭都是妈妈照顾孩子,一个爱唠叨的妈妈给生活带来了色彩,同样也给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那么爱唠叨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呢?
爱唠叨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1、唠叨过多孩子会产生免疫力
父母的唠叨,很多时候会导致孩子产生“免疫力”,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一定的问题的时候,家长没有原则和界限或者不能按照之前的约定的做法去做又或者家长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的时候,很多家长选择了唠叨,开始家长唠叨可能对孩子还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当孩子反复听到家长同样的话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就开始抗拒,最终导致家长在说,孩子表面在听,其实早已经想着不相干的事情,忽视了父母的声音和话语。
2、很多时候唠叨意味着对孩子的期望更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美好愿望,出于这种愿望和美好的希望,很多时候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的分数,把这个当做孩子“成功”的标志,一旦孩子的成绩与自己的预期不一样的时候,家长就会责怪和唠叨孩子,家长更加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和分数,而不是孩子的心理的感情世界。
3、孩子觉得很烦
唠叨的妈妈,小到孩子的生活起居。大到平时的做人做事,无一不去关心,无一不去唠叨。唠叨成为了妈妈的一种爱好,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个平静的环境,也需要有个人的空间,妈妈每天像小蜜蜂一样在孩子的耳边念叨,孩子会觉得烦,看到妈妈就下意识的想逃避。
出现问题也不愿意再和妈妈商量,因为妈妈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唠叨的情绪。
4、孩子提取不到重点
在妈妈唠叨的生活环境中长大,孩子感受不到妈妈给自己教育了什么知识,更多的只是对于妈妈这种性格觉得烦躁,对妈妈永无止境的念叨觉得无趣。
在真正教育孩子的方面,妈妈并没有起到任何一点点的作用,因为妈妈日常讲述的东西太多,孩子不知道哪些事情才是重点,这就是为什么妈妈说的话是唠叨,而不是叫精辟的教育了。
5、孩子容易也变得唠叨或者变得沉默
孩子的性格有一半是遗传因素,还有一半会受家庭社会周边人的影响。从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就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在妈妈唠叨的环境之下,孩子同样也会变得很唠叨。或者产生另外一种逆反心理,明明表面想抵抗,或者曾经抵抗过,但是自己抵抗不了,于是直接选择屏蔽或者沉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母亲的性格、教育方式、为人处世等等都对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脾气暴躁的母亲,会使孩子从小自卑,做事小心翼翼,性格胆怯,不能很好的跟人沟通,甚至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
妈妈脾气暴躁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影响
1、导致孩子性格懦弱。妈妈打孩子会让孩子心理产生明显的恐惧感,一看到妈妈会比较害怕。不敢接近妈妈,长期处在较为顺从的环境下,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卑、懦弱的心理。
2、容易导致孩子脾气暴躁,出现暴力倾向,和朋友、同学相处不好就容易出现打人情况。
3、妈妈打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出现自卑心理。还有可能会导致自暴自弃的心理出现。
4、会导致孩子心理逆反。平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无声的反抗行为,逐渐发展成思想固执、性格偏激等不良心理。
5、让孩子对父母有一种心理上的隔阂。
6、不利于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一犯错,或一不如自己的意,不听自己的话,就冲他大吼大叫,孩子会因害怕紧张或觉得你不可理喻,而远离你。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被你孤立,难以与你建立亲密关系。
7、孩子变得不善沟通。因为受大人的影响,孩子可能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大吼大叫,不懂得如何沟通或者闷在心里不说话。
8、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而安全感的崩塌可能来自于一句话。可能你一句无心的话深深的伤到了孩子,孩子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内心安全感严重不足。
如果父母感觉孩子犯了错误,或惹毛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第一、先处理好情绪,再处理好事情。
感觉生气时,先不要理孩子的事情。除非需要马上处理的事情。等心平气和了,再去教育孩子。
第二、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与方式与孩子沟通
有话好好说。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好好说话,心平气和。同时,要注意方式与语言,要简单直白,通俗易懂。这样易于孩子听懂。
第三、就事论事,不要乱指责孩子。
教育孩子时,不要给孩子乱扣帽子,不要乱贴标签,不要骂他,“你怎么这么笨”,“你这点小事也做不好”,“你去死好了”
而是就事论事,指出孩子哪些事情没做好,哪些事情应该如何做等。
毁掉一个孩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好好说话。其实,我们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对孩子有语言伤害。但很多家长都不曾察觉,没有引起重视,从而导致孩子受到了伤害,具体有哪些呢?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一下。
父母不好好说话对孩子的伤害:
1、性格变得敏感
家长这样大喊大叫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负面情绪,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性格变得敏感脆弱。同时,孩子还会生活在恐慌之中,害怕自己的哪句话引来家长的责骂,因此在家中和生活上,不敢违抗家长的命令,即使自己有不同的见解,孩子也不敢表现出来。
2、内心变得自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缺点时,就会抓住不放,对孩子大声斥责,这样不仅不会改变孩子的现状,还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的心理。孩子有短板是正常的情况,家长应该想办法去弥补,并将孩子的长处发挥出来,而不是通过大喊大叫,大声斥责来放大孩子的缺点,这样不会改变任何问题,还会让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3、形成讨好型人格
因为家长独裁的行为和作风,导致孩子还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即使孩子有不同的意见,也会被家长拒绝甚至是被批评。慢慢的孩子害怕自己被家长责罚,因此做事情会按部就班,害怕他人的指责,最终形成讨好型人格。
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1、做亲子沟通的主动引导者
父母从小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成为沟通的主动引导者。让孩子把与父母沟通这一件事情当做是一件十分平常,而且正确的事情。只有这样做,孩子才会凡事都和父母商量,不会自己一个人傻傻地做决定。
2、沟通过程中要保持耐心与平和
作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要保持耐心与平和,真正做到把孩子的话听在耳里,记在心上。只有孩子在沟通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回馈,他才更加愿意与父母进行心的交流,让父母走进自己的心扉,成为孩子的倾诉对象。
3、用尊重孩子语气和他沟通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是非常强的,我们应该和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少用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受到父母的尊重,自尊水平高,就会成为一个自尊自爱的人,犯错的时候就会越来越少。
4、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沟通
我们想要让孩子做一件事情,如果用比较粗暴的语气,可能孩子会叛逆,根本就不理你。但是,如果我们尝试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沟通交流,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孩子的作业出错了,我们不如和他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5、用鼓励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要批评孩子,应该用鼓励孩子的方式,引导孩子振作起来去克服困难,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
6、在言语上和孩子共情
当我们发现孩子不想说、不敢说的情况时,其实已经是孩子最感无助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不是要急着去责备和督促孩子,而是要尝试着去真正理解孩子,这种理解应该是建立在和孩子共情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打开孩子的心扉。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