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内向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种,家长不要对孩子的性格评头论足,也不要逼迫孩子去改变,这只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打击,让孩子变得更加内向胆小。那么小孩子性格内向胆小怎么办?
小孩子性格内向胆小怎么办
1、让孩子坦然面对自己
作为父母,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教会并引导孩子坦然接纳自己,拥抱自己的性格。其次,虽然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因为性格引起的负面情绪,我们需要管理和疏导。
2、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性格
因为性格本身没有缺陷,也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即使遇到性格内向的孩子,也要坦然接受和包容孩子的性格,让他相信,自己性格内向并没有什么不好,给孩子树立自信心,以后人生的路上遇到什么事情他也会从容自信地去解决。
3、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日常生活中,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享受表达的乐趣,把自己内心想说的,所想的通过心灵沟通的方式与父母交流,而不是有什么都憋在心里,把孩子当朋友,孩子自然也会把你当朋友。
4、先改变自己,再影响孩子
如果父母本身也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那孩子的性格或多或少都会受父母的影响。所以,如果你一个内向性格的妈妈,想要培养一个外向性格的孩子,那就首先从自身做起,从而去影响孩子。
小孩子性格内向胆小的原因
1、自我意识敏感
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因此看到人就会产生紧张感。比如有些孩子,当父母要求孩子与他人交往时,他们表现得大方而有礼貌,但有些孩子就会感到紧张、胆怯、产生回避和退缩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孩子过于注意对方是陌生人。如果这时候父母还责备孩子的话,从此不敢与他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到自己的个人世界。
2、过度紧张的精神
如果孩子的精神过于紧张,那么很容易出现内向性格。细心的父母可以观察到,有些孩子接触其他孩子时可能感到紧张,有强烈的保护自己的感觉。这与孩子的精神有关。如果父母发现了,他们应该帮助孩子及时做出调整。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儿童性格的形成与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部分儿童性格内向发展的原因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如果父母是相对冷漠的人,大多数孩子会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外向,就应该从自己和家庭环境出发。
4、家庭教育的影响
严厉而苛刻的家庭教育,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内向和孤僻的性格。孩子在父母的严厉指责下往往变得极其胆小和懦弱,他们的性格变得不爱说话。因此,家长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时,要注意防止孩子养成内向性格的方式和方法。
有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很内向,经常不说话,常常一个人玩,不喜欢交朋友,让父母们很担心。为什么孩子会不爱交朋友呢?社交能力是孩子的一项必备素质,社交能力弱的孩子以后不管在哪里都会有一定的劣势,那小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怎么办?
小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怎么办
一、尊重孩子内向的性格
有个教授曾说过尊重“孩子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家长在引导之前也要先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活泼外向才是可爱的、聪明的,内向的孩子也有自己小腼腆、小害羞的萌萌哒之处。只要孩子的内向不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家长其实不用刻意去改变孩子的性格,让孩子安静地一个人多读一些书、多静下心来思考也是很好的。
二、主动和孩子交流
从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开始,家长就可以主动和孩子多交流,语言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虽然孩子不会说话之前可能无法回应家长,但慢慢听着听着,他就懂了。更重要的是,家长的主动交流会营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让孩子感受到互动的美好和乐趣,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会更愿意去和周围的人打交道,也会更懂得如何去适应环境,性格也会更倾向于外向。
三、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哪怕是低龄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家长一定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就无所谓地批评、诋毁孩子,甚至在公开场合也是如此。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家长尊重和保护,内心就会缺乏安全感,进而丧失与人交流的热情和意愿,从不愿意开口渐渐到开不了口。
四、创造机会锻炼孩子
与人交往,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对大人来说如此,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家长凡事都选择包办,给孩子准备得妥妥当当,那孩子缺乏自我锻炼的机会,自然就不会善于跟人打交道,性格也会更加内向。聪明的家长,应适当安排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去超市买包盐、去图书馆借本书、去银行办下业务等等,有了经验的积累,孩子会更明白如何与人交往,性格也会更外向。
不管是性格内向还是性格外向,这都是性格的一种,没有高下之分,每个性格都有每个性格的好处,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对它进行批判。那么小孩子内向胆小怎么办?
小孩子内向胆小怎么办
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在别人面前肆无忌惮地说自家孩子问题,当爸爸妈妈不停地强调“胆小”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来越坚信自己“胆小”,反而加剧了自己内敛的性格。
对“胆小”的孩子应该多赞许,少责备,切忌用挖苦、讽刺的语言和孩子交流,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感,从而丧失自信心。
2、言传身教很重要
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3、调整与孩子的关系
在讨论孩子的问题前,首先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如何,而且要经常和老师沟通,看看老师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孩子与家长、老师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
当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
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4、创造一些成功的体验
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体验,这样能提高孩子的自信。
小孩子为什么内向胆小
1、家庭环境
可能由于家庭中一些因素,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不愿展示自我,打开自我。
2、成长因素
孩子在成长中遭遇了一些事情,使得孩子害怕与人沟通。
3、天性使然
孩子天生就是比较偏向所谓“内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一些人在安静的氛围或者独处的情况下,也能得到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并不一定需要过多的外界支持,说得俗一点,也就是自己一个人也不觉得无聊。
年龄尚小时就应该确认孩子是先天性格使然还是因为环境造成的原因,趁早介入,帮助孩子走出孤僻。若不能及时解决,还会造成孩子社交障碍以及青春期叛逆等严重的后果。那么,小孩子性格内向孤僻怎么办呢?
小孩子性格内向孤僻怎么办
首先,父母要为孩子创设利于交流的家庭环境,要允许孩子抢话说。记得小时候,父母不让小孩抢话,特别是女孩,老是被批评:“小妮子,抢话”,长大了也不太爱说话。
交流,往大了说,是一门艺术,往小了说,并不是人人都会交流。对于不善言辞的孩子,大人要主动和他交流。找他感兴趣的话题,让他有兴趣说,有东西说。
其次,与学校老师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多给孩子提供情境交流的机会。上课多提问,多发言,多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
再次,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参与各种适合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特别一些公益活动,锻炼孩子融入社会,表现自我的能力。
最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注意观察他有什么兴趣爱好,要着重培养,发挥他的特长,用好的兴趣爱好,充实他的生活,即使不爱交流,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也是一件好事。
不善言辞的孩子,多少有点自卑感,胆小怕事,所以更需要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鼓励与包容,要平等的交流,要给孩子说话的权利,要让孩子敢于说话。只要我们张开双臂拥抱孩子,他一定也会和我们一样,去拥抱生活,拥抱社会,拥抱未来!
小孩子性格内向孤僻的表现
1.喜欢一个人待着
性格孤僻的孩子不爱与他人接触,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放松和舒服。这样性格的孩子虽然喜欢独自玩耍却也容易感到孤独,需要得到家长和小伙伴的关心。
2.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无论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形成,性格孤僻的孩子都极为内向、不爱说话。正因为如此,这些孩子遇到事情往往自己憋在心里,长此以往很容易带来心理问题。
3.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上述两种情形,性格孤僻的孩子大多不太合群,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但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需要投入集体才能够生活下去,所以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孩子在与人打交道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阻碍。
4.做事容易胆小退缩
性格孤僻的孩子通常会伴随着一些其他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缺乏自信。这样的孩子遇到事情容易胆小退缩,面对困难缺乏克服的信心。
孩子性格内向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过于内向,则有可能发展成孤僻,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生活。因此当您发现您的孩子有如上表现,也许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克服孤僻、自卑的心理,建立起勇敢拥抱世界的自信和自尊。
没有家长希望自己家孩子性格是内向的,都是希望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外向的。因为内向的孩子不善与人交往、容易自卑,严重的还会形成孤僻的性格,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在当今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对孩子的引导。
小孩子太内向了怎么办?
一、用爱的钥匙打开孩子紧闭的心灵。
有些孩子的心灵之门是虚掩的。家长只要轻轻推一下,很容易就可以推开。有些孩子的心灵之门是关闭的,要家长用发自内心的爱来作钥匙去打开。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父母要用微笑和拥抱去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的锁在爱的溶液中洗去锈蚀。
二、用快乐的绳子拉开厚厚的窗帘。
父母要用欢声笑语环绕着孩子。你可以找几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小伙伴和孩子一起玩,也可以让孩子看一些幽默的动画片,孩子会觉得你离他是那样地近,戒备的防线将在无意中渐渐撤退。
三、学会与孩子常交流。
有很多内向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是会有很多想法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也不知道应该向谁去诉说。所以身为家长这时就应该去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明白要多与他人沟通,慢慢的孩子就会有所改变。
四、多鼓励和倾听孩子的想法。
对孩子来说,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未知和挑战。在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他们的自信心总会受到打击,于是整个人变得很没有安全感。所以这时父母一定要安慰和鼓励孩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才不会变得胆小内向,变得开朗起来。
五、鼓励孩子“走出去”。
父母的鼓励才是推动孩子逃出内向“魔爪”的动力,对于内向的孩子,父母就要多多的鼓励,鼓励孩子勇敢的走出去,让孩子勇敢的面对陌生的世界,大胆的接触一些新鲜事物,培养孩子的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的性格活泼起来,塑造孩子的个性,让孩子生活的更开心。
六、提高孩子的自身竞争力。
要想孩子在社交中占据更多主动,有必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自身优势。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技能,比如美术、书法、演讲等;另一方面挖掘孩子自身的亮点,比如打扮得漂亮、长得可爱、动手能力强等。
七、多带孩子出去运动。
既然心灵上变得开朗许多,那么身体上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可以经常性带着孩子出去运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的体质有所增强,还能让孩子的性格更加外向。当孩子从运动中逐渐开始感觉到快乐的时候,那么他们就会开始将自己的心灵打开,他们就会更愿意交朋友。
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是性格软弱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是很容易被欺负的。想要改善孩子的性格,家长首先要跟孩子取得良好的沟通,找到孩子性格软弱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小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1、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
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
2、传授一些社交基本技巧。
性格软弱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社交不良,父母一方面要积极地塑造孩子坚强勇敢的个性,另一方面要传授孩子一些社交技能,比如“主动跟人打招呼”“学会分享”“别人欺负自己,要警告他不可以”此外,还可以邀请其他的孩子来玩耍,让孩子充当主人接待小朋友。家长要自动回避,让孩子们自由无拘束地参加集体活动。
3、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每个孩子都可以胜任与年龄相适的家务劳动,比如两三岁要学会自己吃饭、喝水、拿报纸等;五六岁要自己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小学生则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洗碗、洗自己的袜子等。通过这些训练告诉孩子:你是逐渐走向社会的人,所以需要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
5、遇到事情多让孩子思考解决办法。
遇到与孩子相关的学习生活的问题,多参考孩子的意见,首先让孩子自己思考,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如果合理,我们便全力支持。也就是说,我们要敢于放手,不要一直把孩子捂在手心,什么事情都给他们安排好。
6、报武术班。
如果感觉自己孩子过于软弱,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给孩子报考武术班或者跆拳道,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强健身体,而且还可以让孩子显得更有阳刚之气,遇到坏人的时候可以进行自保,而且在性格上也会更加独立。
小孩子性格软弱的原因有哪些?
一、公共场所教育孩子。
孩子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如果你经常在公共场所批评教育他的话,他会觉得特别没有尊严,会产生尴尬的情绪。特别是如果大人还把他的缺点给揪出来讲,那他一定难受死了。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到对外行为。
二、只批评不夸奖。
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包容。一个家庭内部,父母作为一个“顶头上司”,如果时时刻刻都是一副严肃的形象,严厉的管教孩子的生活、学习等,从来不会夸奖的话。孩子的意志会慢慢消沉下去,最后导致性子弱的结果。
三、父母的溺爱。
现在很多小孩子都是没有经受过风雨的花朵,父母过于宠爱孩子,任何事情都是为孩子包办妥当,这就使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没有遇到过挫折,更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但是孩子总归是要离开父母的那一天,需要独自去面对问题,但是当他们独自去处理这些事情时,就会开始表现的慌乱,懦弱也会因此显现出来。
父母想要给孩子立规矩,比如不能一直玩手机、不能花钱太大手大脚,但是每次都因为孩子发脾气,父母不敢再刺激孩子,只能作罢。其实父母需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爱发脾气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小孩子性格暴躁怎么办?
1、不要比孩子的脾气更大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孩子发脾气时,家长用更大的脾气去压制孩子也许有用,但是孩子也只是暂时被压制了,到了青春期被压抑久了的情绪爆发,会变得更加叛逆。
2、接纳孩子的情绪
不管孩子是哭也好闹也罢,父母要允许孩子发泄,陪在孩子旁边,要相信孩子的情绪最后都会平复,家长要做的就是静静等待孩子情绪平复。
3、家长需要分析原因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要分析孩子情绪不好的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安抚好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其实更需要理解和包容,孩子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怎么发泄,内心也很是难受。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孩子交流,促进情感上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更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4、家长和孩子成为地位平等的朋友
家长不要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只有这样,孩子随和开朗的性格才能养成,如果家长偏激不反思,孩子也必然会偏激,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足够的耐心。所以家长可以多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5、给孩子足够冷静的时间
父母正值气头的时候,孩子一般都会察言观色悄悄的不说话,等父母情绪平缓了,孩子再给父母解释自己为什么会犯错或者调皮。为什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就不能换一个角度,当孩子正值气头的时候,也可以先让孩子冷静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处理。
6、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正处于脾气暴躁的状态,家长被孩子的坏脾气所传染,不仅不想办法如何平息孩子的怒气,反而怒火冲天的跟孩子大吼大叫,那么孩子势必会变得越发不可理喻。如果孩子大哭大闹,家长也跟着火冒三丈的话,孩子可能就会变本加厉的躺在地上打滚等等。
7、注意奖惩并用
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特别擅长惩罚孩子;但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家长却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是可以不得到任何奖励和鼓舞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有批评责骂和惩罚,还应该有适当具体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