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毛病,家长一旦发现这些屡教不改的问题就会感觉到不能容忍,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责骂孩子,这样做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坏毛病,相反会影响亲子关系。每个家长面对孩子的恶习,都要说上很多遍,想要通过讲道理让孩子能够改正,可是孩子屡教不改,会让家长有一种要发疯的感觉。家长发脾气没用,选择打骂的方式可能让孩子更加反感。
怎么引导孩子改掉不良毛病?
1、宽容鼓励
有的坏毛病孩子自己也不喜欢,但又无法控制自己。家长应该对孩子报以宽容的态度,在帮助他改正缺点时,耐心地指出他的问题。鼓励永远比批评有用,采用鼓励式教育教导出来的孩子往往更加自信,也更热爱家庭。这样孩子养成坏毛病的几率会小得多,纠正的机率也会大得多。
2、分散注意力
家长首先要找到孩子出现不良毛病的缘由,孩子平静的时候,坏毛病并不会表现出来,可是当孩子焦虑不安、情绪紧张时,坏毛病就会暴露出来,也许孩子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又犯错了,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陪伴,根据孩子的喜好转移注意力,可以在家里显眼的地方,提上简明的提示图,时时提醒孩子改掉坏毛病。
3、避免过度关注
家长发现孩子有了坏毛病,自然就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孩子的言行,会时刻提醒孩子约束言行,无形中也加剧了孩子坏毛病的进一步养成。家长要避免过度关注,稍微留心孩子的言行,学会稍做提醒,不要严厉责骂,孩子的坏习惯会随着他的自律而消失。
4、以身作则
人无完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很多时候家长身上也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措。孩子的学习天赋是很强的,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模仿学习。例如游泳教练想要让一个孩子学会标准的游泳姿势就必须要在同孩子游泳的时候进行言传身教,而不是站在岸边用嘴指导。
5、把握时机
引导和教育孩子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很多孩子的坏毛病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家长应在孩子坏毛病出现后立即纠正。有的孩子喜欢不洗手就吃东西,应该及时向孩子科普“病从口入”的道理,并和孩子一起去洗手。当孩子下一次再犯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长对他的教导了。在适当时机下对孩子进行教导,形成的记忆比向孩子一昧地讲道理效果会强很多。
孩子的不良毛病有哪些?
1、暴力倾向
一些孩子可能会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喜欢摔砸玩具,虐待小动物,甚至打人。孩子有暴力倾向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平时要控制孩子看一些带有暴力情节的动画片或者书籍,生活中家长也要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慢慢消去孩子身上的戾气。
2、爱偷东西
老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不懂事的孩子没有成熟的道德法律概念,想要什么东西就会不择手段的去拿,这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有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都有偷东西的经历,家长要灌输一些道德思想和法律意识,以免孩子养成习惯,将偷东西发展成一种体验快感的“癖好”。
3、没有时间观念
人的时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没有太多的经历,不懂的时间的把握,所以家长要承担起责任,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现在很多成年人都有“拖延症”,这就是从小没有准确的培养起时间观念,导致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错过了许多机会。
4、喜欢说谎
习惯性说谎是很多孩子都有的小习惯,家长常常不以为意。研究表明:孩子说谎大多时候是无意识的,如:想引起家长的关注,想获得某样东西,或是想逃避惩罚和责骂。此时,家长需要揭穿孩子,并对其进行教育,使之改正。孩子受到教训,就不会再轻易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