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开始从心理上希望远离父母、步入社会,同伴的归属是第一站。因此,孩子们会用各自的方式寻找朋友,融入小团体。
由于孩子看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家长不必急于否定。不妨先观察他与朋友的交往模式,看他如何做选择、如何与他人相处、采取何种态度,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少限定、多引导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认识自、认识世界,学习社会行为规则和人际交往技巧的关键期。
此时家长应该减少对孩子交友方面的限定,以增强孩子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让其逐渐形成清晰致的行为标准家长可以在孩子谈到自己的朋友时注意倾听,和孩子起聊聊如何交友,通过问答引导他思考。比如问问孩子“一个真正的朋友应该具备什么品质”“你的哪些朋友具有这些品质”等问题。
第二,给孩子制订行为准则。
家长可以让孩子观察和模仿他人合作、互助等亲社会行为,并对孩子的交友作出引导,制订行为准则,让他明确哪些行为是符合社会期望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在这样的生活实践中,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内在的行为规则和道德约束力。
第三,鼓励孩子向朋友学习。
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会逐渐形成个人交友倾向,选择自己欣赏的,与自己脾气、性格合得来的小伙伴做朋友。此时,家长要尊重孩子,与他一起发掘小伙伴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向朋友学习,完善自我,在交往中相互促进。
第四,引导孩子拒绝损友。
当孩子身边的好友存在品行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正面的言行影响同伴,督促他们改正缺点。这样不仅对同伴的行为有所影响,也为孩子提供明是非、抵御不良影响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明确并遵守准则,同时也能增强自己在同伴中的影响力。如果经过多次劝告,孩子的朋友依然不改正,家长则要果断出手,坚决要求孩子拒绝损友。
上一条: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与同学相处
下一条:如何教育孩子与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