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孩子无法通过打人中获得任何好处,就不会养成用打人这种方式达到目标的习惯。同时对乱打人的孩子还要适度惩罚,比如道歉、做家务等。注意,在解决过程中,家长要努力保持自身情绪稳定,不能以暴制暴,树立坏榜样。
孩子敢打妈妈怎么教育?
1、家长首先一定要制止打人行为
在孩子第一次打人时,家长就要去制止,态度严肃、明确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家长绝不能觉得好玩就放任不管,助长他打人的气焰,否则容易让孩子认为打人的方式是被默许的。
2、家长要找到孩子情绪爆发的原因,明确责任和界限
家长不能因为孩子情绪爆发了,就武断认为错都在孩子。家长要理清事情的脉络,找到情绪爆发的原因,明确责任。如果是家长犯错在先,一定要及时道歉,表示出对孩子情绪的理解:
3、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底线在哪
就像前面说到那个跟妈妈要糖吃的女孩子一样,她刚开始请求他的母亲是用哀求的方式,那么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比如说轻重缓急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我们先做比较重的事情给他买糖,这件事情他不能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这样告诉孩子,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就是你在做事情的时候,孩子不可以在你面前提要求。
4、当孩子开始用哭闹的语气时,一定要镇静
这个时候不能妥协,一旦妥协孩子一定会一直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看着孩子哭闹,心里要保持冷静,李玫瑾教授也称这种方法为“克制任性法”。我们会发现这样看着孩子,孩子会看颜色,可能会哭一会儿歇一会儿,每一次都是在观察你的态度。
孩子为什么打父母?
1、因为亲近,所以无所畏惧
幼儿还没学会理性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会因为和家人的亲近,而不知道畏惧,会依照本能,用打人这种肢体接触来向最亲近的人表达情绪,而且这个人一定是平时最包容甚至是最溺爱他的那个人。
2、孩子用打人来宣泄情绪
孩子打最亲近的人是往往是为了发泄他的情绪,比如愤怒,伤心,失望等。比如孩子玩的正开心,家长跑过去嘘寒问暖,打断了他的游戏进程,孩子自然很愤怒,又或者家长和孩子做了约定,要一起出去玩,却临时有事,违反约定,孩子肯定很伤心,所以用打人来宣泄情绪。
3、孩子用打人来探索世界
有时孩子去打他最亲近的人仅仅是因为好奇,他想知道自己打了别人,会得到怎样的反馈。孩子的好奇心重,随着四肢逐渐发育成熟,在他们用双手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很可能无意识的给家长一巴掌,咬家长一口。
上一条: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下一条:孩子抄袭作文家长怎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