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抗干扰能力强的孩子,即使身边放着玩具,手机,各种各样的诱惑,孩子依旧能够心无旁骛的做自己的事;相反,抗干扰能力弱的孩子就很容易被吸引走注意,做任何事都总跑神,最后就会导致什么事都做不好。两者一比较,很明显,抗干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做事情的效率。而且,只有专心做事,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孩子抗干扰能力差怎么办?
1、让孩子了解抗干扰能力是可以养成的。
很多时候孩子会说自己已经努力了,但是却不能够不受干扰,这时家长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鼓励,让孩子对于干扰不再恐惧,认为自己是可以具备这样的能力的,这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2、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静、良好的环境。
最好有单独的房间,家里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从小培养孩子的归位意识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尽量减少电视、音响等带来的干扰。
3、家长进行有效的陪伴。
家长的有效陪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家长陪伴在旁边,哪怕一句话都不说,孩子也会感受到家长的力量和支持。比如,如果家长安排孩子一个人阅读,他可能会很快失去兴趣,注意力转移,但是家长陪伴着孩子一起阅读,孩子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不容易转移,也就不容易被打扰。
4、启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
当孩子不感兴趣时,容易受到干扰,家长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让孩子的抗干扰能力得到提升,但是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过于勉强孩子,否则孩子会有抵触的情绪产生。
5、和孩子一起进行抗干扰能力练习。
当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比如说电视开着的时候,可以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学习,彼此监督,这样更加能够激励孩子继续坚持,并且也会更加有动力,想必主观上的强调,这种做法效果更好。
孩子抗干扰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
1、家庭氛围过于活跃。
当父母所创造的家庭氛围过于活跃,孩子很容易受到影响,在行为表现上更加好动,不能够安静下来做一些精细的事情。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2、当孩子专注游戏时轻易打扰。
当孩子专注的游戏时,家长也会轻易的打断孩子,比如说该吃饭了,这样很容易打扰到孩子专注的情绪,导致孩子受到行为干扰,无法正确的体验专注的感受,时间长了抗干扰能力就会产生缺失,很容易被环境因素牵着走。
3、喜欢唠叨说教型的教育方式。
当父母喜欢用唠叨式的教育方式与孩子沟通时,孩子很难集中精神,无法理解父母所要表达的内容,情绪上波动较大,无法静下心来。父母的唠叨就是孩子最无力应对的环境干扰,抛开是否能够达到想要的育儿目的不说,唠叨式的表达很容易引起孩子情绪上的厌烦,甚至是情绪崩溃。
上一条:孩子表达能力差怎么办
下一条:控制力不好的孩子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