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多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和孩子沟通,讲些心里话不仅能促进感情,也能了解孩子内心所想,引导带领孩子不断前进。只要父母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适时适当地言传身教,孩子都是可以真切感受得到的。
怎么与孩子沟通更好?
1、对孩子表达自己无条件的爱
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你是关心他,愿意接纳他的。要珍惜和孩子独处的每一段时光,可以是以伙伴或朋友的角度和他们相处。只要父母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适时适当地言传身教,孩子都是可以真切感受得到的。
父母要尊重、鼓励孩子,让沟通成为家庭生活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沟通将生活和心灵的“垃圾”及时清理了,孩子才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2、给予孩子多点耐心
对于孩子而言我们不单时父母,亦是朋友、老师,更是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多重身份的我们,要尽量控制自己的脾气,切勿过于急躁。正是因为心中存有疑惑才会多次询问,此时应为其更加详细的解释,辅导作业就应该是耐下性子,而不是质问孩子,大吼“说过几遍了还记不住”,长期下来,孩子便不敢开口提问,又或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3、逐渐退出对孩子的照顾
对孩子过多的照顾对孩子来讲是一种束缚,应该鼓励孩子探索世界,一点一点放开我们的手,随着孩子自我的形成,我们要由指导者变成参谋,再变成倾听者,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成长。
4、多了解孩子的感受
我们所谓的和孩子相处的朋友模式,并不意味着是要完全成为和孩子没有界限感的朋友或者闺蜜,而是指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体会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之间并不是无法沟通的。
身为家长,在孩子的相处当中自然是少不了权威的。这种权威不仅仅可以培养孩子敬畏感,也可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地去纠正与指导。和孩子相处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总归弊还是大于利的。
5、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但是孩子没有经历过所以很难理解,跟孩子说很多孩子也只能做到一知半解,因为,当我们想要跟孩子讲一件事的时候,不妨站在的孩子角度上,换成孩子容易理解的话来告诉孩子,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