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这样子可以给孩子坚持下去的信心,对孩子的提出的要求得合理,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给孩子设置可以实现的目标,还需要接纳孩子的不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父母要清楚孩子的不足接纳并弥补。
正确的鼓励孩子的方式?
1、当孩子胆怯时,应当鼓励孩子
很多孩子往往自我评价过低或性格内向,不敢展现自己,不敢独立去完成某事。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去发现事情的积极方面,鼓励孩子甚至自我“示弱”,激发孩子勇气,让孩子去尝试挑战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2、重视孩子的贡献和价值
每个人在家庭中、社会中都在谋求“存在感”。孩子也不例外。家庭是孩子向外部世界探索的第一步,承载着其获得“存在感”的重要作用。父母重视孩子对于家庭的每一份贡献和价值,满足孩子存在的需要,有利于发展孩子高自尊的人格。
3、鼓励孩子要避免羞辱或者过度保护的行为
只要我们表达了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我们就鼓励了孩子。过度保护,让孩子失去勇气。
4、鼓励是要求父母要绝对的相信孩子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相信孩子对孩子充满信心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做好父母的智慧所在,孩子会从父母的鼓励中学会自爱并找到爱的归宿感
6、接纳孩子的缺点
每个孩子有自身的优势,却往往也有能力所不及之处。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分清楚缺点和错误,因为错误可以改正,缺点唯有接纳并尽力弥补!
7、鼓励不只是语言上的表达,也可以包括非语言的表达
对孩子的进步,对孩子正确的行为有时表扬鼓励不必很正式,可以对他报以一种肯定与信任的微笑,可以点头示意表示赞赏,可以给予一个亲切的抚摸动作,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他的肯定和鼓励。
8、鼓励应是客观的、真心实意的
有些家长和老师也知道表扬对孩子确实有效,但在孩子长期受到指责后,家长和老师可能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孩子的行为表扬不客观,使孩子反而感到难受,以为家长和老师缺乏真心实意。父母和老师对孩子不客观地表扬,尤其是不符合实际的表扬,在孩子做不到时反而是有害的。
9、鼓励应该具体
我们主张鼓励孩子的时候尽量描述的具体一点,而不是空洞地说孩子做的“好”。把孩子做的事情描述出来,一方面让孩子从你描述的事实中进一步得到哪些地方做的好的信息,让他们感知自己行为背后的自我价值感。
另一方面,孩子也能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而获得自我归属感。鼓励得越具体,行为就越能得到正向强化,从而促进好行为再次发生。
上一条:如何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下一条:孩子做题不细心怎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