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是跟孩子性格,家庭环境和教育有些关系的。家长应该干预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支持孩子。告诉孩子这些是别人的事情,你应该做好自己而不是去关注别人。长期下来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以后很难纠正过来。
爱管闲事的小孩怎么教育?
1、给与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有一部分孩子“爱管闲事”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就是一种偏差的行为表现。这类孩子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得不到父母的积极关注,所以就喜欢在学校“管闲事”,以此来吸引老师的目光。我们对于这样的孩子,一定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给与孩子情感上的关注与支持,否则,孩子的偏差行为不仅得不到改善,反而会越来越多。
2、 认真分析、正确引导
“爱管闲事”的孩子心理动机不一样,管的事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助人为乐”、有的孩子好“打抱不平”、还有的孩子喜欢找老师“告状”,面对孩子不同的行为表现,不同的心理原因,我们应该采取“认真分析、区别对待”的原则去正确引导孩子,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管闲事”没有错,但是不能自作主张去管能力之外的事,遇到问题应该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和老师。
3、指导孩子交友
要孩子正确地“管闲事”,父母应该指导孩子的交友行为,让孩子学会判断助人的限度。孩子喜欢与他人交往是件好事情,孩子会因此有很多朋友,并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孩子交友也要慎重,不能总被朋友的不合理要求束缚,整天帮助闯了祸的朋友处理、善后。
4、角色扮演与换位思考
"打小报告"、"告状"很容易被父母视为"多嘴"、"多管闲事",一些父母就会严厉制止,不准小朋友那样。父母亲这种强迫行为会使幼儿丧失判断力,即使遇到严重的事也不敢说,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怨气。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的方式,与孩子做一场有关打小报告的游戏,让孩子知道、理解这一行为的含义。
孩子爱管闲事的原因:
1、儿童期的孩子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身份认同感,也就是要试图找到一个重要的答案“我是谁?”而自我感觉主要是在关系体验中建立起来的,最开始是与父母的关系,后来发展为与同伴的关系。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而言,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尤为重要,因为他人尤其是同伴的接受与认可能够帮助一个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感。孩子通过“帮助”他人的方式去主动关心和积极参与自己周围的世界,以此来证明“我是谁”。
2、孩子自身交往的需求,生活中,还有一类孩子,他们“爱管闲事”并不是因为想帮助他人,只是想寻找机会来满足自己支配他人的欲望。也有的孩子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方式方法与人打交道,所以就到处晃,到处管闲事,他们想借“管闲事”的机会与其他小伙伴交往。
3、有样学样
当然除了自身原因以外,父母在其中也可能当了"搅屎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爸爸妈妈平时总爱多管闲事,总喜欢掺和别人家的事,那么这在无形之中就会给孩子树立起一个负面榜样,也会让孩子从中加以学习。他会觉得多管闲事并不是一件坏事,正因为自己的父母也同样如此,所以他才会一以贯之,说白了,就是父母的负面影响才导致他走到了今天。
上一条:爱说话爱动的孩子怎么教育
下一条: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