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自觉性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当家长在面对孩子哭闹着不想上学,不想写作业,不想学习的时候,别再手足无措,问十万个“怎么办”,在对待孩子教育这一块,家长也该“强硬”一次了。
面对不自觉的孩子怎么办?
1、好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孩子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在面对天性本能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拒绝的。就连圣人孟子,都因为和周围的小伙伴玩的不亦乐乎,不想学习,使得他的老母亲又是“断机杼”,又是一次次搬家。
2、重视“规矩”的约束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力是很强的,可以有效增加个人自觉性。只有从点滴做起,培养起孩子的规则意识,孩子才能自觉遵守。在规则的约束下,完善自身。
3、监督、引导,教育孩子要适度“强硬”
自古都是“严师出高徒”,传统教育中都提倡“严”这个理念,其实是因为孩子本身自控力就不强,意志力薄弱,所以需要大人的监督和引导。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二程”,因为母亲的严格管束,得以成才,流芳百世。吕新吾先生为此评论程母“慈而正,严而恩”。
4、应该给孩子积极的暗示,为孩子树立榜样
避免孩子走进负面“路径”的最好方式,就是为孩子做一个积极的引路人,当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也可以适当控制娱乐时间,多指导并关心孩子的学习状态,让孩子有一个提升自我的自主意识。
5、发现孩子的坏习惯要立马阻止并且根除
很多家长会不自觉地顺从孩子的坏习惯,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在写作业时吃零食,或是偶尔走到客厅看看电视,这时候有些家长就会允许孩子的放松,可是这样的默许到最后就会消磨孩子对于学习的集中力,最后养成坏习惯。
6、建立正面“路径”
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自觉自主的生活状态,例如教会孩子怎么设置日程安排表,怎么规划学习内容以及作业安排。好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建立,一开始一定会遇到一些瓶颈。
上一条:家长如何有效陪伴孩子
下一条:教育孩子有哪些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