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在孩子的心里被认可和关注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家长想要奖励孩子也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家长适当的鼓励是孩子行为的动力源泉,但是在选择奖励的方法上家长应该多花点心思,要考虑对孩子来说有用的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奖励方式,那样孩子就能真正变得乖巧懂事了。
家长如何奖励孩子?
1、跟孩子讲清道理,共同协商
奖励,只是一种教育孩子的辅助方法。父母们并不能靠简单的奖惩措施,就培养出一个好孩子。如果要制定奖惩措施,一定要给孩子把道理说透,得到孩子的充分认同,并且跟孩子协商好,让孩子有真正的内在动力去坚持。
2、多种形式结合,少用物质奖励
直接的物质奖励最容易让孩子变得喜欢讨价还价,变得贪婪。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家庭条件的改善,他对物质的要求会逐渐提高。可以精神奖励,比如及时地拥抱、夸奖,当众表扬。或在孩子表现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让他来决定一次出游,满足他一个不过分的小愿望。
3、把握好奖励的频率,父母要成为掌舵者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成为掌舵者。可以针对孩子现阶段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制定奖励策略。积累一段时间,再给孩子一个好一点的奖励。奖励的额度、频率,都需要父母来进行把控,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见,但不能让孩子认为他在进行一场交易,更不能让孩子用坏习惯来威胁父母。
4、把奖励换成“庆祝”
一般来说物质奖励及口头、书面的评判式表扬都是单独给孩子的,而转换成庆祝之后,它就不再是一种交换,而是额外的快乐,家人一起参与的快乐仪式。 孩子的接受逻辑就会变成:努力就有收获,爸妈还会跟我一起额外庆祝。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也有利于亲子关系。
5、用具体的细节赞赏,努力好过聪明
孩子有成长心态和固定心态,多夸奖孩子努力,能培养他的成长心态。多夸他聪明机智,天赋过人,就会加强他的固定心态。不同的赞扬话语,对孩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奖励孩子的时候,夸奖的话要从努力的角度,更具体的事实角度来切入,来丰满。
6、多用真心,好过手段
很多时候,家长的奖励对孩子而言,有很明显的手段和套路感,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你唱红我唱白等等手段屡见不鲜,孩子感觉父母的所有的情绪都是为了达到目的。刻意的赏罚分明,会降低孩子们的心灵满足。家长要多用真心,少用手段。不滥用夸奖,不刻意使用情绪。
7、奖励缘由莫单一,不要只奖学习成绩
如果我们只是在孩子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时才奖励孩子,而对于其他同样值得奖励的优秀品质置若罔闻。孩子得到的信息就是“只有学习才重要,我爸妈只在乎学习”。外部物质奖励会慢慢浇灭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形成良性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品质。
上一条:孩子上学搞对象怎样沟通
下一条:对于爱说谎的孩子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