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出息,成长为优秀的人,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紧张。所以家长要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同时教导孩子。
父母如何教育小孩?
1、尊重孩子
孩子和我们大人一样,也是会有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自尊心。而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这一点,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主要是考虑自己的感受,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事实上,孩子的情绪是很敏感的,他们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家长那些无心的批评、教训,都会让孩子很难过,甚至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这样更能找到有效的方法,也更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
2、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不只是谈话那么简单,也是了解彼此状况的桥梁,更是彼此情感沟通的渠道。在进行家庭教育时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交流,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可以与他交流成功的经验;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可以与他交流如何调整心态;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可以与他交流如何面对困难等。父母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可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在孩子的事情上都是大包大揽,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是替孩子做决定。其实,孩子也会有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他们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一些东西,比如衣服的颜色,玩具的类型等。所以只要是不涉及到原则性、正确的的事情,家长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做决定。包括家里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拥有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一味接受他人的安排。
4、支持挫折教育
家长害怕孩子受伤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把孩子保护的太好,毕竟这个社会除了善良也会有残酷的一面。如果孩子是在被捂得严严实实的温室里长大的话,那么他对世界的认知也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不会有所进步。父母不可能跟随孩子一辈子,而且你无休止的唠叨也不如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更深刻。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面对挫折,并且勇敢的去克服困难。只有在失败中站起来,孩子才会更加勇敢。
5、给孩子定合理的规矩
太规矩、太严格,会让孩子造成胆小的性格。太没规矩会孩子过于放肆,所以父母要在真诚关怀和亲近的基础上,给孩子立规矩、讲原则,引导孩子培养成自律的习惯。
6、给孩子更多的表扬和鼓励
父母对于孩子一定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当孩子取得一次成功时父母要及时做出表扬,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父母的表扬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当孩子在做某些有挑战的事情时,父母也要不断鼓励他,鼓励他敢于战胜困难,父母的鼓励有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培养。
7、关心和爱抚孩子
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时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指责他们,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说“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时,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将永远不会体验到成就感,他们的自尊也会逐渐降低。
8、做孩子的朋友
积极参与孩子的业余爱好活动,给孩子买些他们喜欢的书,安排他们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等,尽量使孩子的生活有意义和丰富多彩。
9、教导孩子热爱运动
人是铁,饭是钢。做一切事情的前提都得是需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如果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运动是最有用的办法。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着想,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一定带他做些运动项目,使他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热爱运动。这样从小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之后,就算长大也会经常做运动,身体自然就会健康,有了奋斗的前提。
下一条:10岁女儿不听话可以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