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很多父母会发现,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孩子遇到事情宁愿对朋友说,都不愿意对爸妈开口。在家庭里,亲子沟通不好,不仅仅是代沟那么简单,还能引发孩子的很多教育问题。沟通是双向的,孩子不愿沟通,该反思的是家长。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未被正确引导的孩子。
孩子不愿意跟家长沟通的原因?
1、家长与孩子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识
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还会阻断亲子间的沟通,也就人为地形成了代沟了。
2、家长过多地唠叨,引起了孩子的反感
有些父母与孩子从早到晚只会说三句话。孩子早上起床时“快点起来,到点了,快点快点”孩子出家门时“上课要注意听讲,不要做小动作,放学早点回家”孩子放学回来时一见面就问“”考了多少分,被老师批评了没有“教育专家把父母的这些唠话当作”正确的废话“和无效的命令”,使孩子十分反感,有的孩子说我们的耳朵起茧了,根本就不想听。
3、家长把学习成绩看成孩子的唯一
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这没有错,但要求孩子的每次考试成绩在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其它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孩子的学习成为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分数成了家长与孩子嘴边提到的最频繁的字眼,甚至孩子考多少分,也成为许多家庭气氛好坏的晴雨表。
4、孩子的话大人听不懂
一些父母不善于学习,不愿了解新鲜事物,所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在如今这个时代,现实的压力让父母深感学历的重要,所以一味地要求孩子考大学选好专业,而对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与情感需要忽视、漠然。这种态度渐渐也造就了父辈与子辈之间不可填补的鸿沟。
5、孩子的自我保护,为的是免受父母的伤害
做父母的一定会辩解:我怎么会伤害孩子,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渴望,而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做法每每抱以不尊重、轻视甚至呵斥,这很容易刺伤那些正在长大、渴望成熟的心,孩子就越来越不愿意跟家长沟通。
孩子不愿意跟家长沟通怎么办?
1、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
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担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担忧的心理负担,但有时不妨主动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以及对事情的看法。那么,孩子当然也就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
2、身体语言很重要
目光的接触、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将上身略为前倾地听孩子讲话等,这些小动作,皆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当然,也别心急,指望一坐下来,孩子就会滔滔不绝地开讲,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已准备和他”聊“了。
3、平等交流,互相尊重
家长要把孩子当作是独立的个体,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多问问孩子的意见、用心去感受孩子,不要有教条式的说教、命令的口吻、威胁的语气,要低姿态的和孩子沟通。
4、懂得倾听,鼓励表达
家长要学会聆听,让孩子多表达。不要轻易打断孩子说话,要在合适的时候给出肯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认真地听他的表达,这样孩子会越来越喜欢表达。
5、理解共情,换位思考
当碰到一个问题时,家长要学会站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真正地为孩子着想。懂得换位思考,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家长的关心与爱。
上一条:父母跟孩子怎么沟通
下一条:怎么跟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