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孩子可能会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怯儒、不愿主动尝试,父母不必不知所措,更不要给孩子贴上胆怯的“标签”。父母不要为孩子一时的胆怯大声指责或嘲笑,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胆怯,让孩子勇敢起来。
怎么让孩子大胆勇敢?
1、及时表扬有勇敢表现的孩子,让其他孩子知道教师很喜欢勇敢的孩子;当孩子不慎受伤时,首先不要大惊小怪,只是依据情况处理伤口,并平静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会受伤,受伤后应当如何处理,今后如何避免受伤。在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同时,教会他们学会判断危险程度,学会避免危险,不产生恐惧心理。 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锻炼,才会使孩子变得勇敢,变得坚强,成为一个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2、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里的人物身上学习勇敢精神;当图书中或影视节目中出现勇敢人物时,我就表示出赞叹和钦佩,但这时不直接要求孩子向他们学习什么,让孩子从成人的赞叹和钦佩中领会积极的东西。
3、不可过于溺爱孩子,也不要要求过于严苛。家长不要把所有的事都替孩子安排好,应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自己一个人独处一会,可以让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学会独立使用小工具,小刀、小剪子等。
4、家长教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说不。遇到不讲理的小朋友,家长总是会担心孩子挨打不还手,其实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孩子软弱,或者找到对方的家长或学校大闹。应该让孩子保护好自己,对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及时制止,对欺负人的孩子大声说住手、说不。如果不能阻止,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解决。
5、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有些孩子平时一直与父母在一起,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从小很少与人交往,也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的交往能力会萎缩,会怕见生人和在众人面前讲话。对此,父母可以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与其他人接触,锻炼孩子和人交往的胆量,如请邻居或同班较熟悉的小朋友到家里玩,带领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或让孩子和同伴一同走进大自然等,积极创造轻松、欢快的氛围,让他们高声讲话、笑闹、蹦跳等,这种氛围可以锻炼孩子。家庭、学校、社区等,都是孩子良好的社交平台。
6、引导孩子亲身去体验。很多孩子会因为对事物缺乏了解而产生恐惧,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色彩鲜艳的东西,有的害怕小动物等,如果父母让孩子远离害怕的事物,不给他观察和接触的机会,孩子对这些事物就会更恐惧。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先教孩子相关知识,让他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明白这个东西并不可怕,然后再鼓励孩子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克服恐惧。
上一条: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下一条:怎么合理让孩子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