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爱孩子没有错,但是,溺爱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无论是毫无底线地放纵孩子,还是不遗余力地替孩子包办一切,都是爱孩子的不恰当方式。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
娇惯溺爱对孩子的影响:
1、容易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家长若是溺爱孩子,在家中必定将孩子的地位捧得十分高,有时甚至是孩子说一不二。如果孩子长时间处在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他就会觉得别人对他的好都是理所应当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可殊不知,他们只要离开了家长,就再也不会有人把他捧得高高在上了。
2、容易让孩子变得是非不分
那些溺爱孩子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通常都不会选择指正他们,反而替孩子包庇错误,甚至推卸责任。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似乎从来没有犯过错。因此,孩子长大后,即使自己犯了错,自己也完全意识不到。甚至在受到别人的指责时,他还会拒不承认。这样是非不分的人,是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的。
3、会让孩子不合群
对于孩子过度溺爱会让孩子变得不合群,因为家长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做事没有分寸,因为孩子他还小,什么都不知道,他的内心是很沉重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做什么事情家长都会去夸孩子,即使孩子做错了,家长也一个劲儿的去袒护孩子,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我做什么事情啊,都无所谓。
所以孩子在上学以后,也会按照自己的习惯,去随心所欲的做任何事情,但是慢慢的孩子就会发现在学校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别人好像似乎不买账,好像还会遭到别人的批评,这会让孩子变得不合群,不是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玩不一块去,而是别人都不愿意跟你的孩子玩,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们如果过于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变得不合群。
4、不会主动干活,缺乏自理能力
我国的家长大多数基本都是为孩子操了大半辈子的心,家长为孩子精心打理一切,但教育出的孩子却不如家长想的那样乖巧懂事的温顺。
太过宠溺孩子导致的后果那就是孩子难以自立,有的甚至是连自己盛饭这样的小事都要家长代劳。但孩子以后是要自己在社会上生存的,自理能力很差便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社会日常生活。
家长怎么避免对孩子娇惯溺爱?
1、帮孩子建立边界,爱与规则并行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一周岁前,父母要给予无条件的爱,建立充足的安全感。从2周岁开始,要立合适幼儿每个阶段的规矩,建立边界,最核心的是帮孩子明辨是非,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对踩在界限上的原则性问题,需要发挥父母的权威,无论孩子如何试探底线,都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不商量,表现出没有妥协的余地。
2、要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在小的时候,往往很任性,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会像大人一样懂得控制收敛住自己。有时就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让家长给自己买这买那,家长如果不给买,他们就大声哭闹,有些家长看到后,会嫌烦受不了孩子,索性就满足了孩子。但是,家长们这样做,却可能助长了孩子们的这种气焰,以后孩子还会再对父母提出这种要求,他们会把这种要求当作理所当然。在这里,可以教父母一个处理方法,比如说给他布置作业,等他完成之后才可以给他买玩具,让他玩。让他知道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想要获得收获就要付出努力。
3、不包办代替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于是任何事情都代替孩子,结果导致孩子三四岁了还要父母喂饭、穿衣,五六岁了还不会做简单的家务。这样孩子就不会变得勤劳、善良,也缺少同情心和上进心。
4、学着放手,让孩子独立自理
从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洗漱,到帮助家里打扫卫生、烧菜洗碗、洗衣服,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就让他们去做。不要事事都包办,不然的话孩子永远也不会成长成熟,而且会很懒惰。
5、平等对待
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家长应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来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
上一条:从小被溺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下一条:父母太过溺爱孩子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