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甚至动起手来,家长首先要控制情绪,不要参与进去,多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提高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
如何处理小孩子之间的矛盾?
1、了解孩子闹矛盾的原因
年幼的小朋友闹矛盾是常有的事,了解孩子闹矛盾的原因不仅能知道事情的起因和过程,更是父母对孩子关爱的表现。如果不理会,会让孩子感觉到被忽视,不利于亲子情感的培养,更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由于父母的忽视而伤心,甚至日后会抗拒跟父母分享事情。
2、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在矛盾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后,大部分的小朋友其实会有一个后悔的阶段,可能会因为不想失去这个朋友而懊恼,可能事后发现自己错了等等。这个时候,家长再加以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分析对错,了解他对这个事情真正的看法,从而帮助他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公平公正
当孩子解决不了矛盾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地介入,但是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家长在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时候,要秉承着公平的原则,不能单纯地判断谁对谁错。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有些家长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要让着其他小朋友,要学会谦让,但是谦让并不是在和同伴交往中一味地忍让,它会让老实人觉得憋屈,而不愿谦让的人占尽便宜。这样,他们永远不会谦让,他们觉得所有的人都应该谦让他们,如此一来,他们永远不会谦让,谦让的品质便无法形成。
4、安抚情绪
同伴冲突发生后,冲突双方的情绪都不太好,甚至过于激动、冲动。在冲突过程中,可能有的幼儿做的是“对的”,有的幼儿做的是“错的”,但家长不能因其行为的对与错而表现出接纳或不接纳他们的情绪,无论他们在冲突过程中做得“对”还是“错”。这个时候孩子处在不良的情绪状态中,内心比较难受,所以家长要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同时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5、让孩子自然体验与人交往的规则
平时我们都会告诉孩子遇到纠纷时该怎么做,也会给孩子灌输与人友好和自我保护意识,但是一旦与人发生争执时,孩子也会受其情绪控制而将平时的叮嘱抛于脑后。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仅仅要告诉他发生矛盾后该怎么做,还应告诉他实际发生纠纷时可能对他的情绪和行为造成的影响,并指导孩子去实践、练习如何用理智和恰当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孩子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不建议家长强行介入?
1、家长的介入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小朋友之间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也没有那么多的心思,他们非常单纯,也正是因为这样,特别容易发生矛盾,有时候本来是一件特别小的事情,两个小朋友自己就可以解决,但是家长觉得自己孩子不能受欺负,就强制性的介入,这样只会让小朋友之间的矛盾更深,激化矛盾的发生让整件事情变得很糟糕。
2、会影响孩子的社交
如果家长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亏就去帮他,强行介入到两个小朋友的矛盾中,去语言警告或者是肢体动作去对待发生冲突的小朋友,这会让自己的孩子陷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别的小朋友就会觉得这个人不好相处,不能惹她,时间久了孩子在学校的社交也会受到影响,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耍,性格上也会变得比较孤僻。
3、给孩子做了一个不好的表率
如果家长经常喜欢用这种“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这就在无形当中给自己的孩子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表率,孩子们会学习父母的行为在以后和别人闹矛盾的时候也会常使用这种暴力的方法去解决,这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不建议家长强制性的介入,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
上一条:孩子爱看玄幻小说怎么办
下一条:如何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