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大,许多父母在生下孩子后,都不得不立即投身于工作中,只能将孩子交给老一辈人来抚养,这就是所谓的隔代共育。在隔代共育当中,年轻父母与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会频频出现摩擦,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隔代共育问题成因及分析
首先是隔代教育的成因,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看出:
一、爱的尺度难以把握
“隔辈亲”这是自然的。老人们会把自己认为好的都给孩子,会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不知不觉的出现宠溺过多,庇护过多,替代过多的现象。
爱孩子没有错,但过分地疼爱就变成了溺爱。孩子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
爷爷奶奶这种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宠爱孩子、对孩子妥协,是年轻爸妈无法接受的。从而产生矛盾。
二、情感争夺是导火索
有一次坐公交车,听见车上两个老人的对话,一个老人抱怨道:“我家那孙子就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我对孙子再好,人家还是和他妈亲。”另一位老人自豪的笑着说:“我家孙子从小就和我亲,他妈回来都不太理他妈。”
那位老人骄傲自豪又满足的表情,让我看到的是两代人对孩子爱的争夺。奶奶希望孙子和自己亲,妈妈也希望孩子和自己亲。孩子成了两代人争夺爱的工具。
曾在悟空问答里看过一个提问:“孩子只和奶奶亲,不和自己亲,该怎么办?”
看得出来,不管孩子和谁亲,另一方都会感到不舒服,尽管对方也是自己的家人。
这种爱的争夺,也是隔代育儿问题的导火索。
三、教育理念达不到统一战线
每一代人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不一样,所能接受的教育理念也不一样。
年轻爸妈认为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学会独立,而老人认为孩子还小,不能“指屁吹灯”;年轻爸妈认为孩子不听话,就要严厉的教育,老人觉得太严厉,会把孩子吓傻的;年轻人觉得一个孩子就要给孩子买贵的、好的衣服,老人觉得年轻父母太奢侈浪费;年轻父母觉得应该让娃学画画、弹琴,培养艺术感,老人觉得学那些没用,文化课学好就行……
家庭的教育观念不一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隔代育儿中,这几种硬核弊端,遭受的“差评”最多:
让孩子对父母的感情疏离
一边对自己各种约束,不让干这,不让干那;一边什么都顺着自己,想吃糖就可劲吃。
如果家长作为孩子,会选择哪一边?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会亲近顺着自己的那一边。
老人对孩子的溺毙不仅让他性格变差,还会让他对父母的管教产生不耐烦、怨怼的心理。致使他们压根不愿意亲近自己的父母,对于爸爸妈妈的教导也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有代沟
上一辈和孙辈中间起码隔了二十多年,都说三年一代沟,二十多年,这都不是代沟了,是鸿沟!
现代的科技日异月新,关于孩子的教育也在随着时代进步,很多知识,老人们都已经不懂了。比如说:怀孕要胎教、孩子的衣服要分开洗、糖不能吃多……这些东西老人们完全就不能理解。
在他们那个年代,都怕自己能力不够,生怕孩子没糖吃,怎么还会阻止他们呢?这种观念差异容易让爸妈跟老人发生矛盾,影响家庭氛围,同样也不利于教育孩子。
要知道教育孩子首先要家庭成员保持一致的态度,否则这边行,那边不行,孩子自然倾向于有利于自己的那一边。
溺爱
老人对孙辈的溺爱很多时候已经到了完全没原则的地步了,要什么买什么,甚至于他想要天上飞的星星,他们都努力上天给孩子取来。
这种疼爱孩子的心是好的,但同时也加大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影响了孩子的三观。
老人的溺爱很容易让孩子变成一个目中无人、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小祖宗”。
如何化解隔代共育所产生的问题呢?以下五项重要原则,父母一定要记牢:
第一个原则:养育孩子的方法要经过公平讨论得出结果。我见过年轻的妈妈上班前留下长长的一条单子,给了各种各样的指令,告诉妈妈或婆婆,孩子几点得这样、几点得那样,很像老板对员工。但我们要记得,帮助我们的不是领薪水的保姆,而是我们亲爱的老母亲。
第二个原则:已设定好的原则不能让步。绝对不会妥协的原则要让长辈们很清楚地知道。其实,长辈们也不希望自己成为那种讨人嫌的家庭成员,所以他们也会小心谨慎,明白哪条原则线是不能跨越的。
第三个原则:掌握大方针就可以了。比如,我们肯定不能让孩子连续看上两三个小时的电视,这种大的原则是需要我们坚持的。但有一些小事,我们就不用上纲上线了。
第四个原则:与长辈沟通时一定要有礼貌。如果你对着孩子姥姥说:“哎呀,你怎么又这样做了”,妈妈会原谅你。但如果你跟婆婆这样说,她恐怕会觉得自己又被儿媳妇指责了。所以,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学会控制脾气,留意哪些语气是不能够用的,哪些语气是会伤人的。
第五个原则:我们要尊重长辈拥有的生命的经验。毕竟不照书养她也能够把孩子带大了,当然时代不同了,但是我们得理解一些来自于生命的经验其实也是很珍贵的。
上一条:隔代教育形成的原因问题
下一条:家规家训家风家教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