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谈起跟孩子沟通,很多家长会觉得这不是个问题,“不就是和孩子说话吗?我每天都在和孩子沟通啊!”但是我们平时跟孩子交流的时候,父母通常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并且只是单方地向孩子输出,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效沟通是父母必备的技能之一。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优异的成绩都离不开父母的有效沟通。可以说,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双方语言和情感交流的桥梁。
怎样与孩子沟通呢:
1.接受孩子并且阐述具体事实
孩子犯错了,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评判对错,然后开始教育。这样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我做错事了,爸爸妈妈不爱我了”的想法。
所以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然后再用“照镜子“的方法来描述孩子的具体行为,不带评判的眼光,只是描述孩子具体做了什么,会导致什么结果。
2.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有TA的想法。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不妨先蹲下来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听听他们的心声。
可能我们看到的孩子在厨房里“搞破坏”,其实是孩子看我们太累,想给我们做顿饭;孩子晚上不睡觉,只是想等着晚回家的爸爸妈妈。孩子的真实想法和“不良”行为应该是父母的预防针,所以更需要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只有我们真正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理解孩子的具体行为。
3.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
有些父母都会选择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的情绪感受隐藏起来,实际上,孩子能很敏锐地觉察出父母的情绪变化。与其让孩子怀疑,不如把自己的感受真实的告诉孩子,可以这样和孩子说:“我听老师说你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虽然你没有受伤,但是妈妈也很伤心,因为你没有告诉我实话。妈妈希望我们之间可以坦诚交流。”
只有当孩子知道是自己的什么行为让父母生气或者难过的时候,才能知道怎么去改正,而且不会胡乱猜疑,养成敏感多疑的性格。
4.共同商定对策
沟通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解决问题,所以共同商定策略很重要。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大多都是命令式或者询问式,很少和孩子一起商量后再做决定。其实孩子有权利选择要不要做、怎么做,我们也要赋予孩子这样的权利,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商量如何补救或者消除已经带来的影响。
上一条:女初中生叛逆该怎么教育
下一条:十岁男孩不愿意上学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