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作为父母,宠溺孩子的心理当然可以理解,不过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为了孩子的将来,做父母的有时还真的必须狠下心来理性一点,因为爱孩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更是父母一身的事业,爱也是一种好事,但溺爱是一种伤害。
过度溺爱孩子的后果
1、变得自私和任性
溺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和任性。当孩子得到过多的关注和照顾时,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变得自私和任性。
2、孩子会变得胆小
因家长的溺爱,怕这个怕那个,不能碰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一个人出去玩,孩子磕了碰了家长表现的大惊小怪的。孩子遇事不敢思考,不会有决策能力,任何一点惊吓就会哭闹或者心情郁闷,自我怄气,不敢处事。
3、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懦弱
成长于溺爱环境里,孩子会产生出一种错觉,万事都有家人兜底,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么去解决,而是找家人想办法。溺爱孩子,只能使孩子变得更懦弱与无能。懦弱的孩子心理抗压能力一般都很差。遇到挫折,心理容易出现问题。
4、孩子不懂得感恩
孩子从来都是被爱,不懂得收获与付出之间的对等关系,不懂得感恩。相反,根据人类心理的自然博弈特点,一个人总是在接受被爱,他认为大家爱他才是正常状态,一旦有人对他不好,他会视为大逆不道,甚至心生怨恨。这样的孩子,在家父母可以百依百顺,在社会上,怎能分得一杯羹?
5、缺乏责任感
溺爱会让孩子缺乏责任感。当孩子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时,他们可能会缺乏责任感,并且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6、形成不良习惯
有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只了孩子喜欢的都随他去。例如:吃饭时候,孩子不吃饭,利用零食当代餐,家长也不多加阻止,总是惯着他。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
过度溺爱孩子的原因
1、社会价值感的缺失
对于老人而言,在他们年轻时,可以通过工作来获取成就感,但是在退休后,他们只能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而儿女也会默认这种付出,不会给老人应有的情感回应,此时,他们的社会价值感是缺失的。所以这时候孩子就成为了老人唯一的情感寄托,他们通过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让孩子可以依赖自己,从而让他们觉得自己仍然是有价值的。
2、补偿心理
爷爷奶奶们年轻时忙于生计,对自己的子女可能存在亏欠心理。给予孙辈过多的关爱,带有一种补偿心理。比如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年轻时常年在外闯荡,极少陪伴两个孩子,现在则想通过陪伴和关爱弥补过去的缺失。
3、扮演一种和蔼善良的角色
在孩子面前也要有身份,老人会摆着架子,表现得德高望重,对孩子的要求嘴上说拒绝,心里却已经妥协了。
嘴硬心软是所有老人都有的想法,那种藏不住的爱就会表现出来。再加上孩子聪明,软磨硬泡下,老人招架不住,自然就会顺从,有什么比看见孩子因为被满足而开心更重要的事情呢?
父母怎么避免溺爱孩子
1、 平等对待孩子
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家长应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来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
2、不过分注意孩子
很多家庭都习惯以孩子为中心,家里的事物安排都围绕着孩子,当亲戚好友来访,也常常围着孩子逗他玩。对孩子过于注意,孩子便会容易骄傲。因此,他会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中心,而且人人都喜欢自己。
3、避免隔代溺爱
有时父母教孩子,爷爷奶奶总会护着。家长应该首先和老人沟通好,遇到孩子做错事时,老人可以到别的房间去或者借故出去,让家长单独来解决。刚开始,可能孩子会继续哭闹、扔东西,当发现无人理他时,孩子就会有些恐慌,哭闹就会减弱,最后可能会主动找家长承认错误。
4、不剥夺独立
没有父母的陪伴,就不让孩子走出家门和别的小朋友玩,孩子一脱离自己的视线父母就变得十分紧张,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无异于被剥夺了独立性,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担心无能、丧失自信。
5、有限制的满足需求
孩子的要求不是无限制地满足,是可以试着跟他谈条件的。当小孩要玩电脑、看电视,可以限制时间:只看30分钟、1个小时;想出去玩,那你只能等爸爸妈妈做完手边的事情。
上一条:光遇游戏对孩子的影响
下一条: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