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教育软硬不吃的孩子,也需要“软硬兼施”,采取的措施要切实有效,避免软的不软,硬的不硬。所谓软,不是指讨好孩子、迁就孩子,也不是采用物质诱导。而是表现在理解孩子,疏导孩子,让孩子意识到作出改变或改正错误能够获得父母的爱。所谓硬,不是打骂,不是靠外界的威慑,而是让孩子从心里产生对原则底线的自觉避让,从而主动作出改变。真正的硬表现在坚持原则,态度明确上。
软硬不吃的孩子怎么去教育:
(1)要理解孩子的行为,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比如,同样对于孩子“抢人家玩具”或者“招惹其他小朋友”的行为而言,如果老师或者家长能够“点明”孩子的行为需求——“老师/爸爸妈妈知道,孩子其实并不想惹小朋友生气,只是想和他们玩,是不是?”那么,就可能“软化”孩子的“铁石心肠”。
(2)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以包容,给孩子改善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急于求成。如果我们不是一下提“孩子,如果你今天和小朋友友好,老师就奖励你一个大大的红五星”,而是说“孩子,如果你可以和嘉嘉一起玩积木,老师就奖励你一个大大的红五星”,这样会不会更好呢?
(3)鼓励当然就是我们常说的“正强化”,也就是对积极行为的及时表扬和奖励。对于年幼的孩子,与其揪着他的“不良行为”,不如抓住他的“良好行为”给以强化、巩固,用塑造积极的行为来使不良行为自行消退。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要多用积极引导的方式来塑造孩子的合理行为,而对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多用“冷处理”的方式,让他自然消退;双方可多用积极的语言来刺激孩子,让孩子树立新的自我认识,比如:孩子挺关心小朋友的,昨天文文哭了,他就跑来告诉我了……
(4)引导就是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不是只告诉孩子“不可以这样做”。幼儿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同伴榜样的作用,请“懂事”的小朋友多与自己孩子玩,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受到积极影响。
(5)详细地列出孩子与同年龄孩子的行为差距。家长可以与幼儿园老师做一次深入的沟通,请老师帮忙将孩子与同年龄孩子的行为差距列出来,越具体越好。
(6)孩子的家人可以请专业权威人士(如教育专家)来做孩子爷爷奶奶的工作,请爷爷奶奶积极配合。
(7)全家根据孩子的行为,制定一套循序渐进的家庭规则,对孩子的任性行为给以控制,树立家长权威;该行动前最好去咨询一下有关专家,学习必要的行为控制方法(如:冷处理、代币法等)。
(8)有意识地引导与示范孩子用积极的行为方式来表达愿望,并寻求愿望的满足,比如:如果孩子用“哭闹”的方式来求得满足,则全家要统一“拒绝”,因为越是满足他,就越会助长他将该行为延续下去;而一旦该方式连续遭到全家“拒绝”(尤其是爷爷奶奶态度的转变),孩子将寻求新的行为方式,这个时候要注意积极引导与示范,告诉孩子“可以这样做……”
(9)与幼儿园老师达成默契,配合幼儿园里的奖惩制度,不要让孩子在二者之间钻空子,比如:幼儿园不奖励的东西,反正家里会给的。
耐心的真正力量在于,它让孩子感觉到安全、被接纳,因此有空间去面对困难或当下的情绪。而虚假的耐心,是爆发的前兆,因此,孩子已经提前进入防御状态。双方的情绪此消彼长,老师或者家人表现出耐心的时候,孩子就强硬;等火力全开的时候,孩子就在沉默中反抗。这种软硬不吃,是没有经过思考的对抗,孩子只是在想方设法地逃避,并没有真正面对困难和当下的情绪。
上一条:初三学生突然不想读书了
下一条: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