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富足,家长呵护备至,学校的管教也不敢过于严厉,反而不知道该怎样感恩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多半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家长们一定要一起重视,让孩子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
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给孩子看一些关于感恩的书籍,让孩子通过读书,领会到感恩的意义,这样远比父母唠叨管用的多。
或者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体会责任感,从中学会关心别人,乐于奉献,知道感恩的重要性。
3、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
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4、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在一件事情中,如果父母做的又快又好,那么这时候就不需要孩子的帮助。所以说父母要当孩子面前学会示弱。要学会让孩子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让孩子知道父母也不容易,父母做这些事情也很艰难。
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就是要让孩子懂得吃苦,让孩子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理所应当的,都要学会去感恩别人。
5、教育孩子积极参加放生集体活动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对集体、家庭的责任,进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总之,让孩子懂得奉献,懂得关心别人,他才能学会感恩。
6、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感恩
我们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学会让孩子感恩。比如说发生了一件特别小的事,别人帮助了孩子,就要让孩子说谢谢。或者说别人给孩子让座,或者有人给老奶奶让座,这时候我们都要告诉孩子,这就是感恩,让孩子知道感恩到底是什么,是要从小事做起。
孩子小时候思维还不太成熟,所以我们最好告诉孩子一些具体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去感恩,这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感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7、给孩子“回报”的空间
当孩子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再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因为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学会读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习做人,这是他能好好读书、把书读好的基础。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让孩子学会感恩非常重要,这是家长对孩子必不可少的教育。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去付出自己的爱,要告诉孩子,如果他想要让更多的人爱自己,那么就要真心地去爱别人,因为爱是相互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与爱。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一下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所付出的一切也不是理所当然的。每年的春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
2、让孩子学会尊重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给予他们生命,家人带给他们温暖,老师教会他们知识,同学分享他们快乐。周围的每个人也都是值得尊重,爱戴的。要学会感谢他人的付出,同时善待每个人。
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恩,动物与生俱来感人的反哺之情,令我们震撼和感动。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对于我国传统的敬老爱心的孝心变得淡漠,甚至消失。那么,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却换来的是孩子的不孝和冷漠。这就需要身为父母的我们进行一下自我反思,原因可能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在年轻时有些事情没做好。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1、言传身教
都说身教要胜于言传,确实如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带孩子去看望自己的长辈和父母。给予自己父母更多的关怀和包容,逢年过节带孩子去和父母团聚,共庆佳节。通过爸妈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感受到爸妈对长辈的爱,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2、让孩子学会付出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猛烈的力量,甚至能够主宰人的一生。所以,在孩子幼儿时期就要通过教育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同理可得,在孩子小的时候,爸妈就要培养孩子会付出的习惯。比如,当孩子自己喜欢的零食时,孩子会让爸妈吃一口,这时爸妈就要赶紧接受孩子的爱,吃一口。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孩子长大后发现美食也会第一时间想到爸妈。当孩子给自己买衣服时也会想到要给父母添置新衣服,这就是一种付出的习惯。
任何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别人,也不能脱离朋友,去发展人际关系。教育孩子要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多交往一些品行优秀的,有良好习惯的朋友。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人际关系的知识,同朋友们玩的时候要学会尊重对方等等。
如何让孩子学会交往?
1、帮助孩子敞开心扉,主动表达
生活中没有朋友的孩子多半有闭锁心理,不愿与别人交往,即使同龄孩子也不愿在一起玩。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开放自己,让孩子敞开心扉,乐意表达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主动与同龄孩子交往。如陪同孩子参加一些亲子活动,带孩子到有同龄人的亲戚朋友家去玩,邀请同学到家中作客等。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交往,有助于孩子交到好朋友。
2、引导孩子尊重他人,真诚待人
生活中,孩子由于一些不足之处或缺陷,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想让孩子交到好朋友,就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应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展示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教育孩不要看不起别人,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尤其是要真诚地对待别人。优秀的孩子,总有人愿意做他的朋友,自信、自尊、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孩子更受大家欢迎。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阅读的启蒙者与领路人。亲子阅读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意义非凡,良好的亲子阅读氛围将让孩子受益终生。
如何让孩子学会阅读?
1、带孩子多去图书馆
人们常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由此可见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是很重要的,图书馆中的书籍千千万万,特别是儿童专区,关于孩子的书特别多,总是能吸引他的眼球,同时图书馆中安静的环境和周围的氛围会使孩子认真读书,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
2、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对于孩子来讲,阅读是一个应该从小开始培养的好习惯。于是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会特意挤出时间来和她一起读书,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让她爱上阅读,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要将对方当做成年人看待,认为他们的社交都是无用的,而是要多帮助孩子,多指导孩子,不让他在社交上走弯路。
如何让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1、为孩子做出典范
家长在人际交往中的言行倾向会给孩子效仿的榜样,孩子在家庭中会自觉不自觉的接受家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倾向,潜移默化地学会家长的待人接物的方式。
2、父母平日有效地给孩子立规矩
同时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从根上预防孩子的“行为出格”。尊重孩子的朋友,并适度表明自己的倾向。孩子在同伴交往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交友倾向,选择自己欣赏的、与自己脾气、性格合得来的小伙伴作为自己的好朋友。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处世原则,是一种回报,是一种敬佩。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动物尚且懂得感恩,作为人类更应该常怀感恩之心。一个人如果能以感恩的心面对生活,那么他看到的就是阳光,他就能感到幸福,会心生快乐;由于懂得体谅理解和感激,关心尊重他人,他就会得到别人的肯定和信任、关心和帮助,他的事业就比较容易成功。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1、日常中培养感恩意识
家长平时不妨在有意无意中为孩子创设一个感恩的氛围,即将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家长可以利用晚上临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有意识地挑选诸如“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和“大黄狗报恩”的故事,告诉孩子,教育他做人要知道报答,等将来有能力了,便要回报他人。
2、引导孩子常说“谢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经常引导自己的孩子表达感谢之意,比如,在公交车上看到别人让座给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声“谢谢”;如果孩子身上的这件衣服是爸爸送的,一定要感谢爸爸;如果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也要谢谢哥哥姐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