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9
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着重要作用,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格外的重视,都希望自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1)规则教育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也不能大意。习惯性的用规则教育来约束孩子的言行,你其实会收获一个讲礼貌、明事理、有素质的好孩子。
当碰见熟人的时候,提醒提醒孩子这是谁谁谁,你应该喊什么,哪怕孩子第一次见面或者跟这个人并不熟,笑一笑也是一种礼貌;当坐上公交车,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孕妇、嗷嗷待哺的小孩被人抱着,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让出自己的座位,给别人带去温暖;当和同学玩耍的过程中,不小心碰伤了别人,一定要用于承认错误,而不是逃避责任矢口否认。
(2)赏识教育
教育孩子,别成天盯着孩子的缺点说事儿,这样会很遭孩子讨厌不说,还会让孩子变得更加逆反。学会赏识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开始约束自己方方面面的行为。
当孩子回家主动完成作业,父母不要觉得这是孩子的本职工作,你适当的一句表扬,会让孩子觉得——原来,我主动写作业就可以得到表扬,被父母表扬的滋味真幸福,明天开始我每天都要这样好好表现。当孩子主动参与到家务劳动中,父母不要觉得孩子这个行为是作为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任务,你适当的一句称赞,会让孩子觉得——原来,做家务也会使我很快乐,不仅锻炼了身体,孩子享受自己做完劳动后的胜利感,更赢得了父母的高评价,可谓是一举三得!
(3)天才教育
看了《我家那闺蜜》的朋友都知道,傅园慧的爸爸,从小就告诉孩子:“你就是天才!”而当小时候在训练过程中,傅园慧这样对同伴说了之后,同伴竟然嘲笑她,还告诉她爸爸:“傅园慧说她是天才。”傅爸爸一本正经的告诉那些孩子:“对呀,傅园慧就是天才,这没错呀。”正是爸爸这种天才教育,才让傅园慧在遭遇各种挫折的时候,不断给自己打气,不断告诉自己:“我就是天才。”
(4)榜样教育
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据不完全统计,一般在小学期间,父亲大都是孩子的偶像,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无所不能”的象征。抓住孩子的特定时期,树立榜样,无疑是最为科学正确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好孩子人生的第一段路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1、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不只是谈话那么简单,也是了解彼此状况的桥梁,更是彼此情感沟通的渠道。在进行家庭教育时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交流,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可以与他交流成功的经验;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可以与他交流如何调整心态;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可以与他交流如何面对困难等。父母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可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2、与孩子一起活动
在生活中父母有很多可以和孩子一起活动的机会,比如:一起去购物、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做游戏、一起去游乐场等。作为父母一定要珍惜能和孩子一起活动的机会,因为在活动中不仅更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而且这些活动也都将会成为你与孩子最美好的回忆。
3、给孩子更多的表扬和鼓励
父母对于孩子一定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当孩子取得一次成功时父母要及时做出表扬,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父母的表扬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当孩子在做某些有挑战的事情时,父母也要不断鼓励他,鼓励他敢于战胜困难,父母的鼓励有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培养。
4、宽容
宽容是希望家长在孩子犯错(这里指不是很大的错误)可以冷静的去原谅孩子,比如展现痛心的感觉抚摸孩子的头,但是宽容不是代表就不去管教了。
5、批评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家人在就事论事不能今天错加上以前的错一起批评,还有就是在评判的时候要保持自身的冷静。可以先表扬其好的地方,批评差的地方。或者先进行自我批评再评判孩子,毕竟也有子不教父之过的错误。
6、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7、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成就感,或者说成败体验,是影响学生自尊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那么,他的自尊将会提高;相反,如果经常体验失败,那么,他的自尊将会降低。作为学生,这种成败体验主要来源于学习成绩。但是,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能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考试正常发挥,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
8、关心和爱抚孩子
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时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指责他们,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说“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时,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将永远不会体验到成就感,他们的自尊也会逐渐降低。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哪些误区?
1、严格的教育,是对孩子负责
古语有:一日不打,上房揭瓦。靠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是教育的最低层次。指责、批评、命令、说教,为次之。这些方法,看似严格,而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2、孩子改变行为习惯,太难了
行为改变的过程:依次是不知不觉、知而未动、知而心动、知而行动、动而坚持、修成正果。这是个渐进的过程。
3、家长的目标,就是孩子的目标
很多家长,在孩子身上充满了期待,把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全部压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一个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结果是亲子关系完全破裂。在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同时,把自己的目标放进去,才是明智的做法。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要进行赏识教育。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一次表扬胜过数次批评”,努力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充满自信,多理解,多表扬。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
1、注重独立能力
引导孩子按时的去完成学校交给的作业,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能总是依赖大人,一句不懂,就什么也不想了,依赖大人,教就做不教就不做,慢慢的去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
2、鼓励孩子多做运动
陪你的孩子拍皮球、骑单车、游泳…多做运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体适能,也会使他变得越来越更活泼开朗。始终保持动态生活能适度疏解孩子的压力与负面情绪,并让孩子最爱自己,有着较正面的身体个人形象,并从运动中察觉到乐趣与成就感。
家庭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总的原则是抓大放小 ,以身作则。不要过分的压抑或者一味的放纵 ,这两种都会毁坏孩子的性格, 家长在给孩子树立规矩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到。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个称职的父母!教育你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
二、给孩子以信任感
信任感是双方一种默契的感觉“孩子,建议我告诉你了,但是我相信你自己会处理的”。然后家长静观其变就足够了,不要天天唠叨,尤其是做妈妈的,女性一定要学会大度的一种教育。
教育孩子是一件伤神又费脑的事,相信很多家长对此都深有体会。甚至有时候,家长还会被孩子气到大发脾气,不仅会影响到亲子关系,也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理上留下阴影。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因为家长没有正面家庭教育中的困惑。
对孩子教育有哪些困惑?
1、父母不知该如何和孩子沟通。
这个也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件事情,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有加上和孩子交流的少,沟通的少,就逐渐和孩子很难沟通,甚至每次说不几句话就会争吵起来,这样一直下去就会越来越难管教孩子,因此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就要和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多交流,出去游玩,找到和孩子共同的兴趣爱好点,久而久之就会有共同话题感情也就更深了。
2、孩子应不应该看电视。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适当使用多媒体,让孩子从多样化的渠道学习。但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比如父母要控制看电视时间、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和孩子一起看节目,互动与交流。另外,也要为孩子提供户外运动、社交、游戏等其它活动,让孩子的学习能够均衡发展。
虽然每个孩子都有所不同,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依旧有些教育困惑是所有父母都必然会面对的。如果家长能够提前了解这些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当孩子成长到对应阶段,出现相关问题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也能更妥帖全面。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困惑有哪些?
1、孩子学习成绩与教养方式是否有关?
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而父母养育方式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父母的养育方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父母想提升孩子成绩,就要注重自己的教养方式。
2、孩子上学时丢三落四怎么办?
我们必须教会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经常可以听到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常常忘记带全东西,什么作业本、铅笔盒常忘带。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我采用的方法是,如果你忘带了,那你到学校就应该受老师的惩罚。
孩子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父母们最为关注的,而想要更好的保护孩子,那么父母平时就需要多把目光停留在孩子身上,以便于及时发现危险的情况。平时也要做好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规范好孩子的日常行为,并且掌握好相关的急救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有哪些建议?
1、目光不要长时间离开孩子
不要长时间将目光撤离孩子的身上。少了家长的注意和看管,孩子很容易发生事故。带孩子外出时候,视线不要远离孩子,以免孩子发生意外或者走丢。在家里照看孩子时,不要一直只顾着做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孩子,更不要只留孩子一个人在旁边玩耍,发现孩子有危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制止。
2、让孩子明确哪些是危险行为
家长要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危险意识,让孩子学会如何去规避危险的情况。只有孩子懂得哪些事情是危险的,哪些东西是不能碰的,这样才能极大程度的减少孩子遇到危险伤害的概率。告诉孩子事物的危险性,并且所带来的危险后果,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相处方式和教育方式,家长们需要多学习、多了解、多反思,才能更好地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
1、大人的意见要统一
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2、多用引导,少用训斥
如今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训斥很可能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其实,你越尊重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就会越强,而孩子会更加注意通过注重自己的言行来回应你的尊重。对于原则性的错误,其实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平等、正式且严肃的方式与孩子谈话,告知其危害,并可以协商制定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