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
孩子缺乏“内驱力”,父母千万不要不重视,更不要试图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改变。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从放手开始,多动手动脑,只有动得多了,孩子才会越聪明。学习固然重要,不要总是关注学习,把眼光放长远,对孩子的内驱力才能更好得建立。
孩子缺乏内驱力怎么办?
1.家长去正向强化
所谓去正向强化,其实是强化孩子心中对自己的认可度,让孩子相信,我可以、我能行、我最棒。在适当的环节下学会正向的鼓励孩子,比如当孩子失利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后并给予安慰,告诉孩子你很棒的,下次会更好。比如当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时,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惊喜奖品,让孩子更加有想去努力的动力。长此以往的做下去,当孩子对自己的内心是处于一种认可和满意的状态时,孩子就会有一种自己奋发的动力,想要不断的证明自己展示自己,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2.家长要做到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要求的是家长能够实时观察孩子,注意自己对于孩子的那些鼓励与表扬,是否会对孩子起到一定的进步和帮助。因为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哪怕父母已经实施了强化与认可,孩子可能在取得结果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心里去想这对孩子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学会持久以恒,因为孩子的进步不是一两天的鼓励就可促成的,他是有一个长期发展的需要的,如果一旦家长停止强化,那么其实就宣告了前功尽弃了。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只有一方面的鼓励战和持久战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父母给孩子灌输一种意识,那就是责任感。让孩子知道,作为家中的孩子,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哪些行为负责,应该做到做事情有始有终。当孩子在玩闹的学习,不用心的补习时,其实他就是缺乏一种责任感的,这不仅是他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对家长的用心和金钱都是一种不负责任。所以当我们让孩子意识到,只要你选择了去做,就要去做好的这种责让与态度,相信孩子也能够产生新的认识。
孩子缺乏内驱力的原因:
第一方面:父母过于“能干”
孩子缺乏“内驱力”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他们的身后会有一些过于“能干”的父母。这类型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都会替孩子做很多事情,不管是该做的还是不该做的,统统照单全收。
让孩子在万般千般地呵护下长大,风来了有父母遮挡,雨来了有父母打伞。总之任何事情出现,都不要孩子去解决,父母一律替孩子全部解决。长此以往,孩子哪需要自己做事情,又何谈“内驱力”。
第二方面:父母过于“严格”
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越严格越好,因为世事无绝对。教育更是这样,父母如果过于严格,只会挑毛病,对孩子的进步和优点选择习惯性屏蔽,会让孩子压力山大。
听到的看到的都是父母的指责和不认可,内心的小宇宙会在一天天地堆积下,终有一天会一发不可收的爆发。于是逆反心也会形成,“内驱力”也会同样受到影响。觉得反正自己已经是这样的,又何妨再坏一点、再差一点。
第三方面:孩子自身缺乏兴趣
孩子“内驱力”的缺失,其实还有一部分原因和孩子自身有关。对于学习这件事父母忽视孩子兴趣的养成,使其本身就枯燥地学习根本吸引不了孩子,作为自控力和认知力差的孩子来说才会出现“内驱力”缺失的现象。
在我们身边,不少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比较胆小、很怕事,因为胆小不自信,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其实针对孩子出现的各种原因,家长需要找到原因,进行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孩子胆子小缺乏自信怎么办?
1、尽快引导
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胆小是很正常的事情,等到长大了,自然就没事了,殊不知,要是不及时进行教育,长久发展下去,胆小的性格就会演变成回避型的人格,这种人格,因为害怕与外界打交道,就把自己困在自己的圈子里,很难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的。
2、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就算胆小的孩子,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大胆的举动,作为父母就应该要去发现这些闪光点,并及时做出表扬和鼓励。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不要所处太强烈的反应,比如很多家长在孩子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的时候,经常就会火冒三丈,甚至还拿其他好孩子的表现来骂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因此孩子对自己不自信,家长一定要重视,及时发现,合理引导。
缺乏自信的孩子怎么办?
1、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千万不要假装知道。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2、尊重并认可孩子
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通往自信的阶梯。当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尽量让孩子自己挑选款式和颜色,不要否定孩子的眼光。当孩子独立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急于否定,一定要认可孩子的才干和能力。
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可以创造一些具体活动,吸引孩子们走到一起共同活动。交往需要情景,对孩子而言,交往的最好前提是共同做某项彼此都感兴趣的事情。观察孩子与同伴交往的特征如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
孩子不自信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1、鼓励孩子自我肯定
对于自卑的孩子,要多给予他们鼓励,并且让他们自我肯定。每当孩子做了一件令他们或者父母自豪的事情,记录下来,集结成册。闲暇时候给孩子翻看,告诉他们是多么令父母自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父母自信,孩子也会自信
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不难发现,很多自信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也很自信,而一些自卑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也特别自卑。这是因为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是家庭,他们看到父母的行为方式,自然也就模仿了这种行为。这种情况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明显。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自己的孩子有上进心,但是很多父母由于没有学习育儿方面的知识,对教育孩子一无所知,往往教出来的孩子总是有很多问题,不尽人意,如果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呢?
缺乏上进心的孩子怎么办?
1、父母帮助孩子确定合适的目标
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给孩子制定一个可行性的计划表,告诉孩子按照计划表上的做一些事情,并且做好。如果孩子拒绝这样做,家长一定要用自己的威严来教育孩子,遇到孩子不能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计划,家长也不要懒省事,一定要辅助孩子完成,但是不允许孩子不做,或者是中途放弃。父母要让孩中感受到压力,只有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孩子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还怕孩子没有上进心吗?虽然要让孩子感受到压力,但是制定计划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太困难,在孩子能力上增加一点困难就可以,同时督促孩子完成。
2、及时纠正孩子的懒惰行为
孩子懒惰,父母不要纵容孩子,不要简单地指责几句就不管孩子了,一定要帮助孩子改掉懒惰的坏习惯,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告诉孩子懒惰是不好的,懒惰的人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督促孩子成为一个努力、有上进心的人。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孩子之前在上课回答问题、或者写作业的时候,被老师或者家长批评,孩子脆弱的心灵受到打击,翻来覆去的想,渐渐就会对自己没有自信。所以在再次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的声音就会变得很小,害怕再受到批评。
孩子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小缺乏自信怎么办?
1、自信心。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是关键。当孩子说话声音小的时候,家长绝不能严厉批评,应面带微笑的说:“刚刚你讲的我没听清,能不能再大声说一遍。”如果声音还是小,便继续对孩子讲,再大一点声音好吗!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孩子才会进步。
2、鼓励。
家长要有针对性地锻炼孩子,经常让孩子在家人面前发言,或分享学习过程。将话语权交由他们,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接下来会越来越好,切记,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家长默默的支持,是孩子成长与进步的动力源泉。
自信的孩子会发光,而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在机会面前却总是畏畏缩缩,不敢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优点。由于缺乏自信心,孩子在内心深处也很难对自己产生认同,自然也就缺乏积极努力向上的动力,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长时间原地踏步,很难进步。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怎么办?
1、给予孩子爱和足够安全感。
父母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在节日里给孩子准备小礼物,让孩子感受节日的仪式感,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来自父母的爱。遇到孩子有过失犯错的时候,父母要正面引导和帮助孩子,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孩子一起面对,一起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2、赋予他们决策权。
如果父母为孩子大包大揽,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诸如“我做不到,你为我做”之类的想法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可能导致孩子的自信心降低。相反的,让孩子挑选自己当天的衣服,让他们绑上自己的鞋带而不要在旁边催促。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将学会对自己的决定和能力充满信心,这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