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
脾气倔强的孩子,总是让父母有些束手无策,甚至用“顽冥不灵”来形容。确实,倔强就像一颗种子,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从最初的语言倔强,到最后的行为倔强,好像怎么都改不掉。
孩子太倔如何教育?
1.先让孩子把话说完
在孩子倔强的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先好好听他说,了解孩子的想法与观点是什么,大人千万不要自以为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这类孩子最讨厌的就是大人的自以为是,最讨厌人不听他说话,这都会让他感到不被理解,更倔强。
2.建立连结后再引导
如果孩子正忙着某事而不愿听大人的话时,例如正在玩玩具,不去写功课,大人不要用强硬的方式要孩子去写作业,这样只会搞坏亲子关系,孩子会视你为敌,倒不如先陪孩子玩个几分钟,让孩子觉得你是同盟国,然后再鼓励孩子去完成该做的事,通常”伙伴”的话,孩子是比较会听的。
3.例子说明胜过讲理
这类孩子最怕说教讲大道理,他一律会解读成大人又再批评他不好,又想要教训他,与他们沟通,千万别用上对下的方式,大人要善用经验分享举例说明的方式,孩子会当听故事一般,比较容易听得进去。
4.给予选择让他决定
要让他们有掌控事情的感觉,而不是都得听从,因此,大人在跟孩子沟通时,建议要给予2~3个选择,不要多,给选择的目的不在退让,而在于告诉孩子每件事都有弹性,大人也有给你决定的权利。
5.保持冷静不硬碰硬
这对家长来说应该是最难的,因为大人往往在听到孩子说不要时,就一股气上来了,但偏偏这类孩子对于声调、语气都很敏锐,当他觉得大人强硬,他就会更强硬,因此大人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冷静,深呼吸几下后,再好好跟孩子沟通。
6.提高眼界和格局
可以通过外出旅行,以及看书阅读的方式,提高孩子的眼界,打开他们的格局。只有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孩子才能不局限于眼前的事情。这一点,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导。
当男孩子们开始调皮捣蛋时,我们知道了那是因为激素的作用导致了他精力旺盛无处发泄。这种时候我们就要合理地引导他们发泄精力。当然教育过程中,有个体差异,我们不能循规蹈矩,而要灵活变通。
男孩子太调皮如何教育?
1、学会倾听孩子的观点
孩子年龄小,特别是小学阶段,他的自思想和性格观念会慢慢转型起來。所以,家长朋友们会发现自家的孩子时常盯着一个事物发呆,说不定他正在认真思考。对于这一类的孩子,家长要尝试学会倾听他们的观点,说不定他们的调皮和打闹只是为了吸引大人们的注意。
2、言传身教,家长做好榜样
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之所以调皮、爱打闹,就是因为不懂得。假如说,家长们做好榜样,言传身教的教孩子如何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并且做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说不定孩子会把乱扔的书本收起来、破碎的花盆打扫干净。
十岁孩子已经正式进入叛逆期,并且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具体的教育方法,父母可以通过一些专业书籍来获取,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父母如何教育十岁孩子书籍
《教子智慧书:世界经典教育集》
这是一部荟萃了东西方教育经典的传世之作,更是一部通过早期教育培养天才的神奇之书。本书汇集了斯托夫人、塞德滋、玛利亚·蒙台梭利、铃木镇一和卡尔·威特等五位世界最著名的主张早期教育的教育家的教育精髓。相信本书一定是您培养孩子成才的行动指南,更是您塑造天才的神奇锦囊。
《打造你的孩子》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的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育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古人历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立德立规,言传身教,给子女留下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如何从各方面规范子女,严格家教,惠及子孙;让优良家风,世代相传。
古人如何教育孩子?
我相信很多人都学过一个典故—曾参杀猪,它的内容特别简单:就是曾参的妻子要去赶集,然后儿子也要去。于是便许诺儿子回来给他杀猪吃,结果妻子回来时曾参正在杀猪。当妻子阻拦他时,曾参说到做人要讲求信用。
这故事里所蕴含的教育智慧:
一、言行一致
身为父母,往往是孩子为人做事的典范。如果自己都行事不端、品德恶劣,那么即使你给孩子讲再多的道理都是枉然的。我们有一个词叫言传身教,但身教的作用往往要大于言传,并且它是一种长时间的潜移默化。而通过孩子也能反映出父母的德行,比如一个行为不端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伤风败俗,一个家学深厚的家庭则必然会教育出一个知书达礼的孩子。
对古人教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人教育孩子读书的?在我国古代,子女学习读书就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我国对孩子的教育事业一直看的很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在中国古代古人们学习的那些往事儿。
古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对众不责
古人在教育子女时已经懂得不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要保护孩子的尊严,经常被父母不分场合责骂的孩子,不仅不会反思错误,还会变得胆小懦弱,容易产生自卑感极度不自信。
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表达自己的悔过,并表示不再犯,就不要再过多的指责,批评的目的就是希望小孩子能够反思错误,过度指责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负担,长此以往孩子性格容易压抑。
通过阅读优秀教养书系,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孩子,了解更科学有效的养育方式,掌握大格局的儿童发展观。让家长和教师们更加开放、融合、反思,富有远见地为孩子提供成长所需。
如何教育小学孩子的书籍:
《Suki和Sula的早教游戏笔记》
本书分为婴儿篇(0~1岁)和幼儿篇(1~3岁),遴选安潇为两个女儿设计的174个早教游戏笔记。
总体是挺好的,操作性比较强,很多蒙氏教育的小游戏挺有趣的,很考验妈妈的动手能力,不需要花很多钱,要花很多时间耐心陪伴孩子。
《父母的语言》
育儿路上,每一个家长都是新手。怎么做一个好妈妈?什么样的养育方式对孩子最好?我们做的是不是还不够?茫然、无助、纠结、焦虑、自责等等的负面情绪,也经常困扰着我们身边的妈妈们。
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有哪些?
第一本《正面管教》
第二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第三本《好性格让孩子受益终生》
第四本《听孩子说胜过对孩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