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
竞争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推进事物向成功的一面发展。社会需要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来推动社会发展,竞争意识还能让个体本身不断地追求卓越,因此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孩子没有竞争意识怎么办?
1、不要培养“乖孩子”。
许多家长往往希望孩子“乖”、“听话”,妄图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或传统观念成才。殊不知,尽管“乖孩子”能比较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事,但是这种孩子往往习惯被动接受指令、墨守成规、甚至不思进取。因此,家长切莫过于控制孩子,应鼓励孩子敢于做好自我、超越自我,敢于迎接挑战,敢于竞争。
2、营造竞争环境。
小孩子都有表现欲,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羡慕和赞扬。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的学习生活营造竞争环境。比如,早晨起床穿衣,可以和家人比一比谁穿得最快最好;做家务,可以比一比谁做得最快最好;养花养鱼,可以比一比谁照顾得动植物最好;做游戏、学习、文明礼仪等等,都可以随时让孩子与他人比一比,以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在比的过程中,孩子自会集中精力、高度专注。
3、教育孩子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小孩子往往注重竞争结果,自己赢了就会沾沾自喜、趾高气扬,自己输了就会一蹶不振,甚至大发脾气。这时,就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可以通过一些情景模拟,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当自己胜利时去体验一下失败者的感受,当自己失败时去学习感受一下“东山再起”的典型故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树立正确的竞争观。
4、帮孩子找一个“对手”。
我们都知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时候是人最兴奋、最惬意、也最专注的时候,人的能力往往是伴随着与对手的竞争提高的。因此,家长要想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好的办法不是威逼利诱,而是帮他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这就需要家长真正了解孩子及孩子的圈子,可以鼓励或者帮助孩子结交学习稍微比自己好一些的同学、邻居、亲友,共同学习、玩耍,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也可以给孩子找一个书中的榜样,如张海迪、乔丹、爱迪生、爱因斯坦等,让其先进事迹引导孩子不断冲向更快更高更强。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合理竞争?
1、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
很多家长因为职业的固定或个人原因并不愿意与他人竞争,那么孩子自然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不争不抢做好自己的,但实际上会陷入无法进步的状态。
家长倘若想让孩子不断进步就要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热衷竞争的那一面,让孩子知道自己竞争是一件好事,不是只有少数人才会做的事情。
2、告诉孩子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很多孩子不愿意竞争就是害怕结果失败,害怕被人嘲笑,此时父母要为孩子做好心理辅导,告诉孩子失败不可怕,不敢尝试不敢竞争不敢挑战自己才可怕,因为失败可以带来教训和经验,但不去尝试永远不可能成功,永远在原地踏步。
3、培养孩子自尊的性格
自尊心其实每个人都有,但很多孩子的自尊心还没有被唤醒,此时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告诉孩子自尊心的重要性。自尊心在人生道路上无比关键,倘若没有自尊心,会认为失败的人生无所谓。
但倘若自尊心强,即使家庭富裕不需要孩子努力,孩子也会想尽办法证明自己可以,也就是不断学习进步,与他人竞争,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所以自尊心对孩子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各位家长一定要多去与孩子沟通,在谈话中唤醒孩子的自尊心,千万不要做一个佛系的父母,当然也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生活中处处都是规则,比如在马路上要遵守道路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孩子上课要尊重学校规则,尊重老师,遵守学校的纪律。很多家长也要遵守规则,按时上班,遵守公司公章制度。规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不遵守规矩,就会对社会造成伤害。
孩子没有规矩意识怎么办6岁?
1、规定时间
不管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给孩子规定时间,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完成的可以给予奖励,没有完成的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2、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除了一些社会规则,相信很多家长平时在家也会给孩子制定一些家庭规则,家庭规则是孩子规则意识的基础。不过我们建立各种规则初心也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而不是一味地限制孩子的行为。所以家长在建立家庭规则的时候,不妨邀请孩子共同参与,和孩子一起商讨后共同制定规则,让孩子从“他律”转为“自律”。
对于孩子的这类行为,有的父母规则意识淡漠,认为孩子年龄小,长大自然就知道了;有的对孩子倍加呵护,过分溺爱,不愿意约束和要求,明知道有规则而不去培养,久而久之就成了放任自流,不及时加以制止,就等于得到了强化。还有一部分父母对孩子要求又过于严格,态度过于严厉,靠外部的强压来控制和约束孩子的行为,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得孩子把执行规则当作一种负担,导致其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孩子没有规则意识怎么办 :
(一)言传身教
我们在引导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时,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包括其他家人)平时自己也乱放东西、插队、乱穿马路,并且还视破坏规则走偏门为“聪明”,那么孩子耳濡目染很难不成为漠视规则的“熊孩子”。
(二)从小培养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时期,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如可以教幼儿自己把玩完的玩具放回玩具箱,或者在吃饭时教育孩子一些基本的礼貌等等,加上及时适当的鼓励或惩罚,让孩子对规则有切身感受。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其实都是在践行规则。通过在生活琐事中渗透规则意识,有助于孩子把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是十分有利于孩子真正树立规则意识的。
大多数高三的孩子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为这个目标拼搏奋斗,但是还有少部分孩子却始终不在状态,看不到学习的动力,有时候家长气急了想打他一顿的心都有了,但是尽管是这样说的,还是建议家长们不要动用暴力手段,毕竟孩子长大了,能用语言沟通解决的问题最好不要动手激化矛盾。
高三孩子没有前进的动力了怎么办?
1、让孩子保持好良好的心态
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谁能一口气吃撑胖子,只有不断地慢慢积累,才能达到一个质变。所以在学习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稳扎稳打,稳步提升。
2、饮食规律、正常作息
大多数学生之前养成了考前熬夜冲刺的习惯,但在高考前并不建议这样做。因为在高考这一个大环境下,如果不能够保持良好的精力,很有可能在考试的时候因为紧张而失利。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到:高考题目浩如烟海,即便我们临时抱佛脚,所做的也极为有限。与其挑灯夜战,还不如按照固有的作息习惯,进行复习检测,保证自己能够用良好的状态去迎接挑战。
家长应该找孩子认真严肃地好好谈一谈,帮助他分析一下他的现状,他现在的不思进取,将会给他的终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明白现在不努力的后果。
高中的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缺乏自我激励应该是因为他对做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擅长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做的不是责骂批评孩子,而是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外在认识
2、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
真正不想学习的初中生其实占很少数,但是为什么还是很多初中生总是觉得自己学习没动力,心里着急,又不知道怎么办。尤其是家长知道孩子这一情况后,就会变的着急,使用粗暴的方式的对待孩子,这是万万不行的,只有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才能变的更好。
初一的孩子没有动力怎么办?
1、培养成功感
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甚么目标,就让孩子自己有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如让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
2、做好奖励
当初中学生没有动力时,一定要有一些奖励制度,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只要是学习方面孩子有一点进步,家长都应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适当的时机说出来,表扬孩子,正面激励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暗示,能让孩子找到学习上的自信心。
家长可不要轻视孩子的社交能力,不仅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孩子在学校里是否拥有知心朋友,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青春期孩子需要一个能互诉衷肠的至交,不仅可以降低孩子厌学的概率,还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
青春期的孩子没有朋友怎么办?
1、鼓励孩子关心帮助别人。
让孩子感受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快乐。让孩子知道,只要你在生活中积极为别人着想。孩子经常关心别人、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就会容易得到别人的关注。一旦学生互相关心,关系就会很密切。
2、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相处机会,带孩子去外面接触其他孩子,邀请熟悉的孩子一起在家玩耍,分享玩具或者让孩子适当融入自己的社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