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
从您的描述可以看出,您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有个错误的认知,即认为只要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学会自控。正是因为这种错误认知,导致了孩子错过了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孩子的自控力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形成的,当然,现在开始也并不迟。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1、正确评价孩子的行为。
鼓励要及时,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总之,要让孩子产生自我控制的动机,然后通过长期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才能形成比较健全的评判体系,指引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2、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
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规则意识的建立。很多孩子做什么往往没有规则意识,只凭自己的意愿。这需要家长在日常小事中慢慢引导。要让孩子在生活中逐渐理解并掌握这些规则,切身感受到遵守规则的益处。从而逐渐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通过其他的力量来引导孩子。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父母跟孩子在一起时,不知不觉孩子就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很多时候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好榜样。要教会孩子自控,首先要向孩子展示自控,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自控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控力的形成。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
自我控制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个性品质之一,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自控能力往往意味着自律、自省等优秀品质,从小就拥有较强自控能力的孩子,往往在长大以后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就。
孩子不具备自我控制能力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长缺乏自控能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行为影响非常大。如果家长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孩子也会相应的缺乏自控能力。
2、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
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通常会导致孩子在做事情上缺乏自控能力,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的。这就会导致在孩子的心里会潜意识的认为,任何东西都是非常容易得到的,所以通常他们就不会把控住自己的内心,去获得更好的东西。正是家长的这种有求必应的做法,才导致孩子缺乏了相应的自控能力。
从您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锻炼,习惯被您安排好所有的学习任务,所以一旦您突然放手,孩子就会觉得不知所措,也就不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我家也有个读初二的孩子,他有一段时间也不会自我学习,好在后来我找到了方法,孩子也渐渐学会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
如何培养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
1、合理分配时间。
首先要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与工作。既然学习是孩子的天职,娱乐也好,社会工作也好都只能位居其次。我们每天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消化当天的学习内容、预习新课方能做到游刃有余。在此基础上可以发展个人的爱好,参加社团活动,培养个人素质,提升社交能力。
2、提供给孩子“学”的方法。
提供给孩子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孩子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孩子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孩子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
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小学生虽自控能力不足,但可塑性特别强,再加上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很重要。
如何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1、家长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比如答应孩子写完作业可以看20分钟电视,那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就给他时间去看电视。答应要买的玩具、书籍、奖励,答应过带他去哪里玩,都要一一兑现,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承诺。你在要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能自己去打游戏、看电视、翻手机,你可以陪在他身边一起学习,家长在生活中的示范作用对孩子非常重要。你的自控力好不好,孩子也都看在眼里,并努力去模仿。
2、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家长要分析孩子的合理需求,给予不同的延迟满足方式。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和珍惜。父母承诺的就一定要兑现,否则只有延迟没有满足,是达不到效果的。家长也要及时表扬,使孩子自我认可,精神得到满足。大量实验也证明,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越强,越容易成功。
父母在教育孩子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教会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孩子的心中,这世界上的一切上都是美好的,认不清哪些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是作为父母的还是应该要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1、给孩子普及一些安全知识
通过绘本、电视上的一些安全实例,给孩子讲解社会上的许多危险,让孩子树立危险意识。告诉孩子陌生人不能随意碰触他们的身体,更不能随意打骂他们。给孩子安全感,告诉孩子父母会永远保护他们。
2、告诉孩子爸妈是最信任的人
教育孩子,无论何时父母都会保护她,而不是一味责难她。 教育孩子如果出现这样的不幸,一定要告诉父母,父母一定要做好措施,减轻事件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并且避免不幸再次发生。很多加害人因为孩子的沉默,对孩子一直实施性侵,父母一定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近况, 避免伤害的发生以及再次发生。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他们表现出来的都是儿童的一种天性。可是,我们往往就会用“好”和“坏”来评判一个孩子,给他贴上标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贴上标签的最大的坏处就是孩子再没有自信了。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强的孩子,家长不妨试试下面几个小妙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家长要有跟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由于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会有安全感。
二、不要当面批评孩子,尤其是不要当着小伙伴的面去批评他。做家长的要尽量回避孩子情绪低落或激动时去批评他。
三、一次只提一个要求,并坚持一段时间。如果我们一次就给孩子提非常多的要求,他会无所适从。
四、尊重孩子的选择,还要提供一个回旋的空间让他选择。比如今天你想让他做10道题,那你可以问他今天是做3道还是做5道,让他自己选。
孩子终有一日会走向独立,让他们自己面对学习和生活时,自律就会成为决定他们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许多孩子小时候在父母的监督下能取得不错成绩,可一旦离开父母,他们没了束缚,就开始毫无节制的放纵,最后得到一个堕落失败的结局。
如何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
1、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
要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名人的事例让孩子知道“自律能让人更成功”这个道理。甚至可以跟孩子来一些情境互动,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能获得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成果。
2、循序渐进。
不要逼迫孩子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给孩子一个周期,循序渐进式地帮助孩子改变,让孩子不断地体会到自律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长此以往,自律就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孩子的心里。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而自学能力的培养最能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也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需要父母及早培养。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可以养成孩子自己探索的习惯,还可以加强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孩子学习钻研的兴趣
父母需要悉心观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好奇、好问,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为了避免孩子过度沉迷手机,家长和孩子可以制定各自的学习目标互相监督打卡,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通过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带动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