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
抗挫折能力是孩子有不怕输的精神,遇到困难迎头赶上的韧性。而这种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能力,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拥有的,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积累才能形成这种优良的品质。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的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做一个坚强,不轻易放弃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鼓励孩子多尝试、不怕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则改之,善莫大焉。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孩子在游戏或者参与某一项活动的时候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过程中的不完美。只有经历的多,心理素质才会不断强大。
2、 帮助孩子转挫折为成功。
如果能够帮助孩子把失败变成成功,那么孩子会明白,挫折是可以战胜的,努力是可以转败为胜的。如何帮助孩子把失败这个烂牌打成好牌呢?举个例子,孩子在短跑比赛中跑了最后一名。这算是一个挫折。帮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后,帮他战胜这个挫折,如果他的原因在于平常练习太少,那么陪他练习,鼓励他再参加一次比赛,甩掉最后一名的包袱。
3、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接触大自然,他们在大自然中除了惊叹于大自然母亲的韧性表现(坚韧的大榕树在暴风雨中幸存下来,或是野猫保护幼崽),在户外进行探索还意味着应对小风险,适应天气,新的身体挑战,这将有助于积累难以捉摸的“毅力” 。
4、逆向思维,让孩子看到经挫折的好处。
遇到挫折的时候孩子会很自然地感到沮丧。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看到挫折带来的好处。举一个例子,孩子考试不及格,如果孩子觉得沮丧,失去信心,可以鼓励孩子:考试是为了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不及格说明我们学得还不够扎实,正好可以补缺补漏,让孩子看到失败带来的好处。
5、让孩子懂向身边的人借鉴和学习。
与朋友和同伴的互动无疑会在某些时候造成问题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可以分解并分析以找到解决方案。朋友也会有自己的负面经历,其他孩子也会听到,鼓励孩子在困难时期帮助他们的朋友找到解决方案。
6、家长不要剥夺孩子经历挫折、应对逆境的机会。
我们可以接纳孩子的情绪,和他们共情,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不能去可怜他们、心疼他们、替他们扛起一切担子。我们要相信孩子,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很多可能性,不如意的往往居多,要有能力自己去解决问题。而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向前看的心态是他一生都需要的。
7、让孩子适当承担家务活。
将家务活纳入孩子的日常活动是建立抗压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在琐事里,孩子还不能获得的乐趣,但是却必须要做。使孩子熟悉”奋斗“这个概念,对于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很有用,一旦完成任务,甚至会有成就感。
8、归属感与安全感的建立。
家长们要明白归属感和安全感是任何人获得自信并从容应对人生逆境、重整旗鼓的基石。虽然马斯洛把它放在需求层次的中间,但是它的作用更像是地基。一个有此依傍的人,才有绝地反击的可能性和信心。家长要做孩子的避风港,告诉孩子不要怕,爸爸妈妈会一直在他们的身边鼓励他们!
孩子终有一日会走向独立,让他们自己面对学习和生活时,自律就会成为决定他们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许多孩子小时候在父母的监督下能取得不错成绩,可一旦离开父母,他们没了束缚,就开始毫无节制的放纵,最后得到一个堕落失败的结局。
如何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
1、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
要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名人的事例让孩子知道“自律能让人更成功”这个道理。甚至可以跟孩子来一些情境互动,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能获得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成果。
2、循序渐进。
不要逼迫孩子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给孩子一个周期,循序渐进式地帮助孩子改变,让孩子不断地体会到自律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长此以往,自律就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孩子的心里。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而自学能力的培养最能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也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需要父母及早培养。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可以养成孩子自己探索的习惯,还可以加强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孩子学习钻研的兴趣
父母需要悉心观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好奇、好问,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为了避免孩子过度沉迷手机,家长和孩子可以制定各自的学习目标互相监督打卡,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通过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带动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孩子的成长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这是他必须经历的过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战胜这些挫折,在背后鼓励他,但不能帮他解决所有困难。自立自强是任何一个人成才所必需的具备的条件与素质。
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1、激发孩子的斗志心
在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父母应该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表扬孩子,这样能激起孩子的昂扬斗志和自尊心,从而产生“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到,别人不能做的事情,我也要想方设法完成”的信心。
2、帮助孩子克服懒惰
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化依赖为独立工作,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逐步让孩子学会生存。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做,比如自己洗衣服、收拾行李,让孩子学会正确做一些家务,比如打扫卫生、洗碗等,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感激之情。
家长要懂得真正爱小孩的方式,而不是盲目地溺爱小孩。盲目地溺爱小孩只会让小孩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影响小孩的前程。家长要懂得对小孩放手,才能让小孩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使小孩变得优秀。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家长可以故意给孩子一个不完整的答案,让孩子自己用脑袋去想,得出圆满的答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表示自己解决不了,让孩子帮忙。这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让小孩拥有选择权
家长想让小孩懂得独立自主,就要让小孩拥有选择权,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小孩。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也许在家长看来,安逸的生活对小孩来说便是幸福的。但对小孩来说,也许能够独立自主、自由选择的人生更幸福,小孩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也会变得更加自信。所以,家长让孩子拥有选择权,便能让孩子懂得独立自主。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养成孩子自己探索的习惯,还可以加强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家长们付出良多的精力和耐心。但是,只有让孩子们成为自主学习者,他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如何培养小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1、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孩子有机会自己探索和发现。孩子们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尝试、犯错和学习。当他们面临困难时,我们应该先让他们尝试解决,而不是马上给予答案或帮助。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
2、在平时的家庭活动中融入学习元素
比如在做饭时,可以让孩子们帮忙测量食材、计算比例,以及了解不同食材的营养价值。在户外活动中,可以带孩子们去探究大自然,了解不同的植物和动物,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独立自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家长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切忌溺爱。因为这种“爱”对于孩子的以后的成长来说是“阻碍”。在安全的前提下,请父母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完成后鼓励与赞美。让孩子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
1、给孩子适当的责任和自由
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和自主权来学会独立。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例如让他们帮忙做家务、管理自己的时间、自己处理问题等等。
2、学会尝试
在孩子想尝试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怕孩子伤到,怕孩子干不了阻止孩子做想做的事情,长时间下去就会是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性的。家长们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做事情,而家长不放心的话可以从旁协助。